空城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1 14:13:4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空城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一、 激情导趣 

空城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以冰心的《忆读书》引入《三国演义》,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特点及阅读要点: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阅读方法-通过环境、情节的分析 来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历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著作除本书外,他还与施耐庵共同努力完成了《水浒传》,在我国文学领域里,贡献颇大。

师问:谁了解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谁来介绍一下诸葛亮?(学生按书本回答)

(结合课文介绍)(181-234年),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号卧龙。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出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或成语: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羽扇纶巾、仙风道骨、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淡泊明志、集思广益、所向无敌、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等。

    此篇是《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节选,兵法三十六中的第三十二计--空城计。咱们一起到三国时期去,看看诸葛亮怎么使的这个空城计!板书:解题。

二、整理文章脉络

小黑板上写学习目标:(小黑板背面写生字词)

1、正确分析、欣赏诸葛亮的形象

2、理解、学习精彩的情节描写

3、培养积极思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开拓思维

师问:看清楚的同学请举手?

检查预习:翻开小黑板背面。

自学指导、自由朗读(与学生齐读):(1)理解文章内容(2)分析故事情节(3)分析人物形象

【三分钟,用自己漂亮的笔、敏捷的脑子解决问题(此时教师下去视察指导)】

  (一)由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ァ 

  1、分析故事情节 ァ 

  (1)如何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通常我们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学生答)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本文虽是节选,但是情节依然清晰完整。下面请大家根据情节,把课文分作四个层次。(学生划分课文层次。) ァ 

  (2)课文的情节围绕着诸葛亮施空城计展开。请大家在“计”字前面各添加一个动词,以此来概括各层的内容。 ァ(教师板书:“计”以及“逼”、“施”、“中”、“释”) ァ 

  2、通过情节分析人物 ァ 

  下面我们就从情节入手来看看文章是如何具体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 

ァ(1) 开端 司马懿兵临西城:这一部分写的是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军情紧急?这对表现诸葛亮的智慧有何作用?ァ(教师板书:“军情紧急”等) ァ 

  (2) 发展 诸葛亮临危施计:面对如此紧急的军情,诸葛亮是怎样施计的?这可见诸葛亮的什么品质? (教师板书:“处变不惊”等) - 

  (3) 高潮 司马懿中计: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个旨在迷惑敌人的空城计,久经沙场的魏国名将司马懿有这么容易上当吗?请大家在文中找出表明司马懿态度变化以及他采取的相应行动的词语。 (不信-为什么?→望-见什么?→大疑-疑什么?何根据?→退-表现了诸葛亮的什么品质?) ァ(教师板书:“疑心病重”等)

  (4) 结局 诸葛亮释计:司马懿终于领兵退去了,我们也替诸葛亮长舒了一口气,然而,我们也不免产生疑问:诸葛亮凭什么断定司马懿会上当?古人云:“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诸葛亮为何要冒险设计而不赶紧撤退?这表现人物的什么品质?本段还对众官作了描写,这对表现诸葛亮有何作用? ァ(教师板书:“料事如神”等) グ迨椋赫、侧面等。

三、讨论明确

(1)教师小结:总的来看,这篇文章是从两个方面来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如果说情况紧急、镇定自若表现的是诸葛亮的“胆”的话,那么他对形势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充分表现了他的“识”。 

(教师板书:“胆”及“识”等) ァ 

(2)谁能说说诸葛亮的“胆”和“识”之间的关系吗? ァ

(他的胆来自于他对问题的准确认识;他对问题的准确认识来自他的镇定和冷静的态度。) 

(3)分析诸葛亮三笑(在文中什么地方):故作轻松,自信;如释重负,侥幸;略胜一筹,自豪。

四、拓展思考(分析高潮)

假如此时领兵十五万的是你,看到眼前的西城县这样一幅景象“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时,你是选择进还是退呢?小组之内讨论一下,把你们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这葫芦里买的什么膏药啊?)

生1:选择进兵,因为眼前只见扫地的百姓,不见兵马,而这些百姓见了我的十五万大军一点也不慌乱,肯定是假的,是诸葛亮故意安排的,他一定没有多少兵马,所以我选择进兵。

师:很自信地选择了进兵,能再说说课文哪里体现出百姓见了十五万大军一点也不慌乱吗?

生1: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师:好,还有谁说说。

生2:先假装退兵,然后再暗中观察,如果他露出破绽就攻城,如果他还是很镇定地弹琴,就选择快速退兵。

师:兵不厌诈,诸葛亮诈你,你打算诈他。(众生笑。)

生3:因为西城县是粮草重地,我会选择火攻。

生4:我会用箭对准诸葛亮,看他慌不慌就知道真假了,真的有兵,我就退。如果没有兵,诸葛亮就会很慌,我就攻城。

师:一箭探虚实。我的天啊,我们班要出军师了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军事家会有一千套指挥方案,同学们的想法都不尽相同。在进与退之间,大家都坦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来看看,司马懿又是怎么想的?

齐答:看毕大疑,望北山路而退。

师:是呀,司马懿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光我们在笑他,连诸葛亮也是“抚掌而笑”呀。但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久经沙场,为魏国曾立下过汗马功劳,他选择退兵绝不是草率之举,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司马懿选择退兵的理由是什么呢?

生:“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师:很好,那司马懿的这段话,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生1:他很多疑,生怕中了埋伏。

生2:他十分了解以前的诸葛亮,但不知道诸葛亮这次是铤而走险,不算知己知彼,有点过于墨守成规。

生3:他太过自信,根本不听别人的劝告,以为自己很了解诸葛亮,还对他的儿子司马昭说:“汝辈岂知?”(用极夸张的轻蔑语气来说,众笑。)

师:谁能把他说的话,用一个成语来形容?

生4:刚愎自用(谨慎多疑 老谋深算等)

师:这可都是司马懿的缺点,难怪他会吃败仗, 

生5:我觉得司马懿有一个优点,他用兵十分谨慎,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是不会轻易出兵的。这样,他的士兵就不会白白地牺牲了。

师:这位同学很细心。司马懿睿智和冷静,对敌人心理的研究,我们要全面地看待一个人,不光要看到他的缺点,还要好好地发现他的优点。但可惜的是,他遇到的这个对手将他的优点变成了他致命的弱点。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领兵的是司马昭,诸葛亮的这一招还管用吗?为什么?

生:不管用。因为课文中,司马昭在退兵前说过:“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退兵?”由此可见,司马昭并不同意退兵,如果领兵的是他,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大举攻城。

师:“毫不犹豫”用得好,这说明他只管攻城,而没有考虑眼前的局势和攻城的后果。那么,从司马昭的话中可以读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1:急躁。生2:冲动。生3:蛮干。

师:这些词我们一般用在哪一类人的身上比较合适?

生4:年轻人。

师:那么,我们可以说司马昭是年轻--

生(众):气盛(有为)。

师:通过分析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外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是学习小说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了《空城计》这篇小说,认识并走近了诸葛亮、司马懿、司马昭。此时,面对文中这三个鲜活生动的人物,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生1:我想对司马懿说,司马懿,你能想到来夺取西城县这个粮草重地,说明你其实是很聪明的,但你还并不了解眼前的诸葛亮,并不了解西城县的实情,就这么轻易地退了兵,真是太不划算了。今后,你一定要吃一堑,长一智啊。

师:这是对司马懿善意的提醒。

生2:我想说,诸葛亮你真是太聪明了,我真是太崇拜你了,我要是有你一半的聪明就好了。

师:的确,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阴阳之术,擅于运筹帷幄,但他的才学和智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七岁就熟读兵书,学习非常勤奋。老师相信,只要你好好学习,将来一定会像诸葛亮一样聪明,甚至胜于他。

生3:我想对司马昭说,虽然你这一次的选择是对的,但行军作战仅凭一时的冲动,终究是会打败仗的。

生4:诸葛亮,你的空城计只能用这一次,下次可不能再用了,那样司马懿一定会识破的。

师:说得多好啊!小说就像一面鲜活的镜子,能够映照出每个人物的美与丑、善与恶、真与伪。对于小说中的人物,我们只能空作一番感叹。而对于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我们,从这篇小说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呢?

生1:我知道了处理事情不能太武断,太固执,也不能太冲动,还应考虑一下别人的建议。

生2:我懂得了考虑问题要全面,要以大局为重;与人相处,应互相尊重。

师:一曲空城计,演绎悲喜情。诸葛亮凭着他的智慧占尽了风光,而司马懿却聪明反被聪明误,丢尽了自己的老脸。那么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归根结底是什么呢?施空城计的背景是什么?司马懿会就此罢休吗?当他发现自己中计后,又会采取怎样的行动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请对在这节课里我们所学知识还有疑惑的同学,抓紧时间问同学、老师,赶上我们幸福的求学列车,下节课我们将要更深入地进入三国战场,体味其中更为奥妙的,“智慧”。

五、布置作业

今天,请同学们回去之后,结合课文,展开想象,运用我们所学到的描写的方法,替司马懿写一段话,回复诸葛亮对他的嘲笑。字数不限。造句1倒是沒料到--我倒是沒料到才二年級的他,竟然已經看完整本三國演義。等造句2 非…不可--這次月考的數學,我非考一百分不可。等

 

张戊

【空城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朗读(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0-05

《赵州桥》教学设计(语文版) 教案教学设计09-12

《口技》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09-11

《小巷深处》说课稿(语文版七年级必修说课)08-05

《吆喝》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0-18

繁星(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6-11

安塞腰鼓(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27

沁园春雪(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0-02

背影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27

人生寓言(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