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9:12:5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人墓碑记》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永昌一中      张含光

《五人墓碑记》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一、课题导言:

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贯穿于学生一切活动之中的。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研究性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阅读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必然是今后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向。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研究性教学方式,使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变成自主式学习。

二、学习任务:

1.丰富词汇,充实词语仓库,正确、清晰、连贯性地使用文学语言,提高文学语言的使用能力。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文学知识,提高文言文与鉴赏能力。

①走近大师:了解作者情况、创作概貌、艺术见解、创作风格等。

②走进作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有更深入的认识。

③通过对一部作品的深入研读,掌握阅读鉴赏作品的方法,增强文学修养,提高鉴赏能力。

④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作品,对作品做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⑤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阅、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

⑥关注人的生存需求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感受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在感情体验与震撼中增强生命意识,滋养人文情怀。

3.培养兴趣,提高议论性作品的写作能力。

 

三、过程和资源:

第一课时  准备阶段

一.入课程

    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明朝末年的相关图片

二.印发本课相关背景材料。

1、时代背景

  明朝万历年间,用政治暴力兼并民田的情况愈演愈烈,江南是全国首富之区,情况更加恶劣。明神宗朱翊钧连年发动对外战争,大事营建宫殿,为搜括财物,他大兴矿税,通都大邑,都设税监,税监又滥用群小,布满城乡,竭力榨取、掠夺。一时间农商交困,民怨鼎沸,因而爆发多次大规模群众性的抗税、反税、惩治税监的斗争。当时江南地主阶级中一部分知识分子为了政治清明,减少社会矛盾,挽救江河日下的局面,常常在一起议论朝政。因为他们的领袖顾宪成等在江苏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所以这些知识分子就被称为东林党。对于当时反矿税、反税监的斗争,他们不仅同情,而且积极支持并参加。(关于东林党: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顾宪成革职还乡,于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得一部分士大夫支持,形成改革派的政治集团,世称“东林党”。)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即位,魏忠贤受命为司礼秉笔太监,执掌要职;后来他又兼掌特务机关东厂,加紧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实行阉党专政。熹宗初年,东林党人在朝任职的人还较多,他们一再上疏熹宗,反对魏忠贤,反对横征暴敛,反对专制统治,要求任用贤能,关心民生,允许知识分子公开讲学,议论朝政。这些主张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的,但是由于熹宗的包庇,东林党人的斗争都遭到失败。在朝的东林党主要人物,有的被革职、贬谪,有的被逮捕酷刑致死。

  江南广大人民深受阉党之害,同情并支持东林党人。因此,当阉党在天启六年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时,一场广大人民群众反抗阉党的暴动就爆发了。

  2、周顺昌简介

  周顺昌(1584一1626),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中进士,任福州推官(掌管州中刑狱的官)。后来进入吏部,任文选司员外郎(掌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他虽掌管人事大权,但仍极清廉正直。后来离京回南方时,只有“行李一肩,都门叹为稀有”。他为人正直、清廉,关注民间疾苦。像他这样的人,人民欢迎,阉党不容,被魏忠贤列名《东林点将录》(阉党捕人的黑名单)。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当时请假家居的周顺昌激于大义,竟与魏“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的孙子。在谈话中,切齿痛骂阉党。这事被缇骑报告魏忠贤,周顺昌终于被革职。

  周顺昌被罢官后,阉党仍不罢手,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原江苏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曾为文送他,其中有赞美周起元,斥责阉党的话。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天启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被拷打得体无完肤,仍痛骂魏忠贤如故。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到崇侦元年才得到昭雪,谥忠介。

  3、五义士简介

  周顺昌被捕时,群众万余人尾随。一向好打不平的商人子弟颜佩韦,高举着香火,沿途呼喊:“有愿替周吏部说话的,跟我来!”他情愿自己去代周顺昌吃官司。市民马杰也一路敲梆子,号召群众。当阉党爪牙缇骑威胁群众时,马杰破口大骂魏忠贤,杨念如、沈扬也上前仗义陈词,不许东厂缇骑逮捕周顺昌。缇骑恼羞成怒,拔出利剑,扬言要割掉马杰的舌头,聚观的市民鼓噪起来,堤骑更加凶横,首先举剑扑击沈扬、杨念如。这时周顺昌的轿夫周文元也怒不可遏,夺取了缇骑的武器,同堤骑扭打起来,结果额头受伤。聚观的市民一见缇骑动武伤人,就一起鼓噪围攻,吓得缇骑们东逃西窜,有的爬上树顶,有的躲到厕所里,有的逃上屋顶。其中两个缇骑被群众打死。

  颜佩韦等五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他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完全是激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位壮士大骂魏忠贤及其亲信毛一鹭,从容就义。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事后,为了抗议杀害五人,苏州市民曾倡议拒用天启钱达十个月之久。群众斗争的威力,惊得气焰嚣张的魏忠贤“逡巡畏义”,从此“不敢复有株治”。十一个月后,熹宗死了,魏忠贤失了靠山,畏罪自杀。苏州人民倡议公葬五位义士,一夜之间,把毛一鹭为向魏忠贤献媚而监造的魏忠贤生祠拆为平地,在它的废基上修建了五义士的墓。

  

2、利用早读时间阅读课文并填写下表(此表印发)。

  (见附页)

填写须知:

(一)课上填不完,课下填,区长负责检查落实。

(二)填写本表的目的:

1.熟悉课文: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旨在让学生对小说情节有一个大概了解。

2.展示研究方向,明确探究目标。

 

 

第二课时  课堂一般性研读讨论

 

一、检查落实填表,了解学生选题情况,随时解决一般性的、共性的问题。

(一)           识记字音字形

阉党(yn)皦皦(jiǎo) 溷藩(hùn) 资财( zī) 缇骑(tí)湮没(yn)   傫然(lěi) 詈(lì)逗(dòu)逡巡(qūn) 暴于朝廷(pù) 迥然(jiǒng)

(二)           实词积累

1.并掌握课本附录所列出的本课中的八个文言实词。

声 发 易 顾 加 遇 记 明;

2、名词活用如动词:

  旌:旗的一种,表彰。      例:以旌其所为。

  墓:坟墓,建墓。      例:去今之墓而葬焉。

  函:木匣,用木匣装起来。      例:买五人之逗而函之。

  3、古今异义的词语:

  当道:执掌政权的人。      例:郡之贤土大夫请于当道。

  私人:党羽。例: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首领:指头颅。例: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眠之下。

  非常:超出寻常。例:非常之谋难于碎发。

  视:比。例: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三)           虚词积累

   整理“之、其、而、则、或、即、既”等七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助词,提示、领起作用。

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兼词,相当于“于是”。

3、请于当道:引入动作涉及对象。

4、夫五人之死:发语词。

5、亦已众矣:程度副词,太。

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语气词,较“乎、哉”为弱。

7、独五人之曒曒:副词,只有,唯独。

8、予犹记周公之被逮: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9、敛赀财以送其行:目的连词。

     10、则噪而相逐:偏指一方。

11、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不久。

     12、谈笑而死:表修饰关系。

     13、颜色不少变:程度副词,稍微。

14、或脱身以逃:有的人。

15、轻重固何如哉:到底。

16、是以蓼洲周公:因此。

17、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凡是。

18、斯固百世之遇也:确实。

19、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假使。

20、安能屈豪杰之流:怎么。

21、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四)           句式辨析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谁为哀者?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五)文章结构

  一(1.2)叙修建五人墓的缘由,指出五人之死的不同寻常。

  1.记叙为五人修墓树碑的缘由。

  2.指出五人之死的不同寻常。

  二(3.4)追叙苏州市民反阉党斗争的经过和五人慷慨就义的情景。

  3.记苏州市民的正义斗争和五人的壮烈牺牲。

  4.记苏州人民感念五人的从容就义,为他们收尸修墓。

  三(5.6)论述苏州反阉党斗争和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

  四(7)点出贤士大夫,照应篇首。

(六)写作特点:

 1.叙事议论有机融合

  本文有叙有议,就全篇说,是先叙后议,一、二两段叙事(五人墓缘起、崐斗争事迹)、三段评议五人死义的重大意义,是议论部分,但叙中有议,议中有叙。一段叙述五人墓缘起后,插入一段议论,赞扬“五人之义”,然后叙五人斗争事迹,三段在称赞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后,接叙“矫诏纷崐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事实,以论证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议论随叙事内容而发,事实随议论的需要而叙。从二者关系看,叙五人事迹是议论的基础和根据,议论使五人事迹益见光辉,叙事与议论相辅相成,统一于“义”这一纲领之下,有机融合,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2.反复对比

  对比: ⑴富贵之子、士大夫不关心国事无所作为死不足道和五人对比;

  ⑵大阉之乱变节易志的缙绅和五人的对比;

  ⑶高爵显位的辱人贱行和五人对比;

⑷假想五人不死于义尽其天年而毫无意义和五人之死对比。

作用: 使五人之义跃然纸上,突出展现他们慷慨死义的壮烈事迹。

(七)精语品赏

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对比之中表现出五人为义而死的难能可贵

2、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本文的中心句,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个人对于社会的重要。

(八)教材指瑕

本文将魏忠贤遣缇骑逮捕苏州东林党人周顺昌一事,定在"丁卯"(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实为“丙寅”(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之误,经学者辩正,已成定论。

文中另一时间问题,即反抗阉党的颜佩韦等五人,从被诛至后人为其修墓合葬,"为时止十有一月",亦有误。史料表明,五人墓修墓时间,在崇祯元年(戊辰,公元1628年),"十有一月"当为"廿有一月"之误

(九)文学知要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在江苏省太仓县)人。晚明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溥青年时候正是魏忠贤阉党专政,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的时代。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以继承东林为己任,结纳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重视发现和推举有操守的学者,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

在文学上,针对当时士大夫空疏不学的弊病,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同时强调“居今之世”,必须“为今之言”,“各为有用”。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朴质。曾编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著有《七录斋集》等。

本文是一篇墓碑记。墓碑记在古代文体中属于杂体。因为它必须说到死者生平中的重要事迹,要抒发作者对死者的悼念之情,有时还要由叙入议谈一点作者的感受。因此,它常常是将记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而本文又跟一般的墓碑记有所不同,有浓郁的政治色彩。

(十)文化常识(此部分课前印发)

1、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了解古代纪年的方法:干支纪年、帝王即位年次纪年、帝王年号纪年、公元纪年;介绍古代对月中的特定日子的称谓,“晦”“朔”“望”“既望”。

古代纪年法

(1)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康熙元年等。

     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3)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其特点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纪年法始于汉代,与年号纪年法并用。如公元184年记为中平元年甲子。干支纪年法中的干支就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天干共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有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一定顺序组合,共六十单位,成为一个周期、称为六十甲子,周而复始。

 

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了解古代的宦官制度和魏忠贤的相关情况。

据历史学家介绍,用宦官在宫内供驱使,中外历史都曾经有过,在古代奴隶制时期的埃及,希腊、罗马、波斯等文明古国都出现过宦官,而且其活跃程度不亚于当时的中国,但上述这些国家的宦官,均较早地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中国的宦官制度发展持续到明代,以所谓“二十四衙门”为基本主体,包括十二监,四局、八局,还陆续设立了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成为一整套完整的运作机构,中国的宦官制度产生之早,延续之久,组织之严密,影响之大是世界少见的。

它与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密切的联系。帝王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使文武百官不敢有非份之想,巩固自己的地位,必须找到一些比文武百官更能信任的忠实奴仆生活在周围,作为自己的传声筒。而在后宫中,必须考虑到性别局限,使这些家奴既能在宫中朝夕相伴,又不会影响皇帝自身的利益。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通过阉割这种残忍的方式。历史上封建中央集权制度越完善,宦官制度也就越健全。秦朝的赵高,东汉时期党锢之祸,唐朝的高力士,明朝的魏忠贤这些例子足以说明。

中国的宦官制度产生可以追溯到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在父系氏族时期,长辈死后,必须将财产,权力传承给自己的后代,而不是别人的后代,他必须保证自己后代血统的纯正。在部落首长和奴隶主身边的男性家奴可以说是对自己家族血统纯正与否的重大危胁。从而就采用阉割来保证自己家族的血统纯正,这种宗法观念一直对后来的历史影响深远。

3、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了解古代人物名称的书写习惯。

 a.直称姓名

    (1)用于自称。

     丘迟顿首。(《与陈伯之书》)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

     (2)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

     (3)用于作介绍,为人所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传》)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敬亭传》)

 b.称字、号、斋名、谥号

     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1)称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送东阳马生序》)

     (2)称号。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出。(《五人墓碑记》)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左忠毅公逸事》)

     (3)称谥号。

     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左忠毅公逸事》)

     (4)称斋名。

     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c.称官名、爵名

     (1)称官名。

     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梅花岭记》)

     (2)称爵名。

     信陵君窃符救赵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柳敬亭传》)

   d.称籍贯

     今南海之生死未卜。(《谭嗣同》)(“南海”代指康有为)

   e.几项兼称

     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第三课时  课堂重点性研读讨论

一、拓展训练:

1、介绍对联相关知识:对联是我国古典文学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自产生的那天起,就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站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联的类别。

(一)就对联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而言大至可以分为三类:

(1)正对

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比如:“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这种对联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

(2)反对

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比如:“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中有“反对为优”的说法,就上边的这幅对联联以“反对”方式命意言事来看,确能引人注目,其艺术效果也不同一般。

(3)串对

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的联语。比如:“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

上列楹联,上下联的命意顺承连串,均有珠联壁合、一气哈成之妙。

2、根据本文的主要内容,编写对联(分区在黑板上板书):

如:义士赴刑扬美名,大阉投缳传恶声;

激于义匹夫得美显,畏大阉缙绅易其志。

二、课堂讨论:针对问题,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深化认识。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许多优秀的儿女,他们像本文中的五人一样为义献身,名垂千古。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林则徐,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有“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的鲁迅,还有……,关于“义” 你有什么见解呢?课后写成论文。

1、       与“义”有关的词语:

舍生取义  义无反顾  义正词严  急公好义  仗义执言  见义勇为 

忘恩负义  背信弃义  见利忘义  假仁假义

义和团   义勇军  义士  义军  正义之师

2、       古人的义:

个人之间:知恩图报  受人点水恩,必当永泉相报

国家角度:终于朝廷  勤于王事  文谏死,武战死

3、       现代的义:

  个人之间:见义智为  见义勇为  不畏强暴  知恩图报  以诚相待 

  国家角度:坚持正义  维护正义  不畏强权 

人类角度:维护和平  坚持正义  保护环境 

三、作业:写一篇有关“义”的小论文。

 

第三课时  成果交流和学后反思

一、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分组展示他们的论文成果。

二、学习反思:

●你读完作品后初步的感受是怎样的?那些你阅读中很宝贵的第一感觉,是否记在随笔上了?

●阅读资料时把重要的信息摘录下来了吗?比如那些可以佐证你自己的观点的材料,还有那些你打算加以辩驳的说法。(当然还包括信息出处)

●古语说: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的要诀是“受到启发但不被牵制”,你阅读时“质疑”过材料吗?

●阅读过程中是否及时地记下自己思维闪动的火花?

●阅读时有没有发现资源本身的错误或者缺漏?你用心辨识了吗?

●讨论时你及时地记下同学们的重要发言了吗?在讨论的思维碰撞中,你是否捕捉到了新的灵感?小组探究成果交流。

 

 

【教后小记】文言文课程的学习,基础的实词、虚词、句式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把握好这些基础,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另外,文化常识部分虽然已经不列入高考范围,但适当的了解,对同学们了解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历史社会以及对学生作文写作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教学中有一定的体现。在拓展讨论中的具体实施中情况有些变化,研究性小论文。学生的研究成果,虽然很多体现的是资料的整合,但也有不少独到的新观点。课后,我将这些观点进行整理,成为了我宝贵的教学参考资料。学生的研究小论文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文中不少观点,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

【教后反思】关于文言文的复习,我们大多遵循教师串讲的方式,但是在教学中又发现,其实许多的讲解是不必要的,是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可是不讲又会使学生无从下手,事倍功半,所以如何对文言文课程讲授一直是困扰我们。本课中采用的形式是先学习“字、词、句”,再展开对内容的讨论。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教师只作适当点拨,讨论问题各抒己见,不强求答案的统一。

 

张含光

【《五人墓碑记》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高二选修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人教版高二选修将进酒教学设计03-06

《湘夫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选修)03-03

(人教版高二选修)《宇宙的未来》 教学设计03-04

人教版高二选修《阁夜》教学设计03-06

定风波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蜀相》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将进酒》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将进酒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蜀相》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