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阅读教学刍议(教学论文)

时间:2024-10-24 12:50:4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程阅读教学刍议(教学论文)

重视习惯养成,培养问题意识

新课程阅读教学刍议(教学论文)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的学生“没有问题”,不爱提问题。如何解决没有问题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这既是原则,也是策略。

例如:教学《与朱元思书》一课时,教师对学生说:“读书最可贵的是能发现问题,现在请同学默读课文,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或地方,写下来或划出来,待会提问。”可是五分钟之后,同学们还茫然地望着老师,没有一个提问。教师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笑着对同学们说:“你们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呀?我最喜欢勇敢的学生,谁第一个举手提问?”一个女同学怯怯地举起了小手,教师立即请她起来发言。“老师,‘互相轩邈’是什么意思?”她轻声地问。“你是班上最勇敢的同学,你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了不起!请大家掌声鼓励!”此时,教师看到 了其他同学羡慕地目光,榜样的作用奏效了,僵局终于打破了:“老师,‘负势竞上’是什么意思?‘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应该怎样翻译?”……

那么,应当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精神。

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我板书课题之后,便从“审题”开始,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学生发出疑问:人类会说话,大自然也会说话?它说的一些什么话?它与人类的语言有什么不同呢?它的话语起什么作用?学生的质疑正是解决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由疑而读,疑中再生疑,从而使学生领悟到: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来说,它就仿佛是 “大自然的语言”。这样由问题入手,从而读懂全文。

其次,要激发学生乐于提问的兴趣,让质疑成为思维习惯。

培养问题意识,不仅要让学生敢问,善问,而且要使学生爱问。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给予正确评价,实行激励机制,是让学生学会爱问的最佳策略。如老师可以预先告诉学生,将要给他们一些复杂的难题,而实际上给的是一些容易的题,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力所能及的问题,最后,当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加强了,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心情出现了、加强了,这时再给他们真正的难题。我觉得用这种方法能够成功地培养学生对于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活动的稳定的积极动机。此处,教师要在回答学生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而不是为提问而提问。让学生学会爱问。学生的知识结构,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导致他们的问题层次也各有差异。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都应持肯定、鼓励、欣赏的态度,让学生无拘无束,大胆提问,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不仅可以口头表扬还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激励,如设立红旗奖,对提问精彩的奖励红旗;对积极提问的同学,设立智慧小明星等等,每周统计一次,对表现次数多的同学进行加分或物质奖励,等等。激励机制的实施,一定会使学生更加爱问。

再次,要指导提问方法,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让学生学会会问。教师在引导学生提问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质疑的范围要广。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从课题着手发问,抓关键字、词,提出问题;抓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不理解的句子提出问题,对文章有异议的地方提出问题,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等。让学生不仅仅在课内学会问,还应鼓励学生提出课外阅读中不懂的问题,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指导学生提问,提高质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对学生的问题应能及时分辨出哪些与文章内容有关,哪些是无关的。从而抓住关键问题逐步深入,而不是让问题成为一盘散沙,无所目的。

学生在预习或初读文章时,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涉及文章内容的,也有无关紧要的,而学生的心理状态都是希望自己的问题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是激发学生质疑的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从而发现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而读懂课文,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小说单元时,我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文章主旨的把握等方面提问,起初学生提的问题有些散,长期训练下来,学生的提问就越来越有价值了,而且,当学生带着自己所提的问题去自读课文时,他们会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加强个性阅读,培养自主意识。

承认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提倡个性化学习,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主动有效的参与中获得发展。这是实施课程标准的重心所在。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课程标准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而开发的,是为了学生的需求而存在的。给予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空间越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效果也就更好。如教《海燕》整体感知了文章内容后可以这样进行指导:你们喜欢哪些句子和段落?把它们标出来,再想想为什么喜欢?然后反复品读。

2、重视学生的感受独特性。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把保持学生纯真鲜活的童心作为最根本的归宿,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感悟和积累,切实培养语文能力。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理解来取代学生的独特感悟,比如,有位教师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个学生回答说,变成了春天。可教师却说错了,是变成了雪水了。其实有时孩子的思维方式是很特别的,也是很有个性化的,想象更是丰富多彩的,教师不能一味的否定,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这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利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3、关注学生能力的差异性。其一,要了解和研究每一位学生的内心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按其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开发学生潜能,注重个别指导,构建差别性教学平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其二、实施开放性教学,把统一要求和弹性要求结合起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的训练中得到发展。

三、提高语文素养,渗透合作意识。

1、放手让学生自由寻找合作伙伴。一个班集体有不同层面的学生,其兴趣、爱好、需要各不相同,教师应把分组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可让学生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主地选择学习伙伴。

2、给小组合作学习留下自由空间。阅读教学要有创造性,教师不要墨守成规,要敢于处理教材,善于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以有利学生的合作学习。如教《五柳先生传》一课,让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小组,自由选择小组所喜爱的段落以及最想欣赏的语句来交流体会,然后师生交流,汇报评价。这与传统教学中教师从头讲到尾相比,学生的喜悦和收获,其合作的深度、广度将更加精彩纷呈。

3、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如教《五柳先生传》,我引导学生抓住“陶渊明读书到底是不是不求甚解?”这个中心问题,引导合作小组自由确定研究计划。小组形成合作成果后,我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发表意见,学生畅所欲言,课堂效果十分明显。因此,在实施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力求师“导”为前提,生“演”为主体,遵循“精讲多练”原则,把大量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发现、解决问题,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四、焕发创新活力,培养创新意识。

1、设疑导思,激发创新思维。旧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突破旧的教学模式,教师要精讲善导,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去感悟、发现并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集体探讨,合作解决,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重难点,多运用“为什么,怎么样,还可怎样”等方式。

2、开展讨论,开发创新潜能。如教《棒喝与广长舌》这课,我问:“在作者看来,爱有哪两种形式?你有过同样感受吗?你认为还有其它形式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爱?”让大家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不仅感悟到文中爱的内涵,而且还联系自身与社会实际就其它形式的爱进行了广泛探讨。

3、放飞想象,强化创新意识。在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中有许多富有想象创新价值的练习,有对文章情感的再度体验(即学生将文章中的人物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的,如《我的母亲》,“读了课文,你可能有很多话想对母亲说,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有的是对文章形象的具体化(学生对文章形象的再现、补充、丰富与改造),如续编故事,;再如学完《与朱元思书》这课,对课文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这句话言尽而意未尽,给人留下回味无穷的意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结合自身的体会与理解,再写一段对作者朋友劝戒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这样就让文章主旨得到了升华。

4、加强活动,发展创新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教《 五柳先生传》可设计给自己写一篇传记;教《送东阳马生序》可就“怎样保持读书热情”等问题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调查访问活动;教《 俗世奇人》可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活动。

总之,师生之间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得接纳,情与情的交融,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的愉悦,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自由愉快的阅读中享受精神生活,受到情感的陶冶。 

段长顺

【新课程阅读教学刍议(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阅读教学反思06-25

阅读教学总结08-14

阅读教学总结05-21

新课程教学反思05-21

阅读教学:反省与检讨08-03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0-21

小学阅读教学反思08-21

小学阅读教学总结02-18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05-21

阅读教学总结(通用)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