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7 00:11:2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清照《如梦令》(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李清照《如梦令》(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同学们,大家会不会唱《童年》这首歌?(会!) 

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好不好?(指名学生唱歌) 

唱得非常好!这首歌好听吗?(好听!) 

对!这首歌非常的动听,多年来,它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的心。特别是那朴实优美的歌词,让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现代是这样,在古代就更是这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

二、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许多词,知道了(1)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2)词的特点: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词不分段称为“单调”,分段称为“双调”“三叠”“四蝶”。又叫“片”或者“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诗,只不过是长短句罢了。)除了小令外,词还有其他两类:;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3)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4) 在了解了有关词的一些基本内容之后,我们学了就用,试着用初学的知识来看一看《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它属于词中的哪一类呢?

  (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词牌名如梦令,属于小令,因为它只有33个字)

一.作者简介:

   同学们:风格分类: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吴文英、李清照、纳兰性德、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陆游等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山东),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与丈夫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不久丈夫病逝,词人展转于杭州,越州(今绍兴),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但她一直关心国家大事,也从未停止过文学创作. 

李清照擅长写词,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词作大家.其词的内容虽然没有摆脱爱情与离愁别恨的传统范围,但在南渡后,她的词更多的表现出对国家,人民和个人的深沉伤感,她的词对女性内心世界的严肃而深刻的描绘,于委婉细腻中一洗以往词作的妩媚不实的气氛,给词坛带来清高的意趣,淡远的情怀,空》,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二.词文赏析: 

1.“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疏”字应解为“疏狂”,侧重于“狂”字。

2、词从记叙昨天的印象开始,天气恶劣,“雨疏风骤”,心情也不佳,难免借酒消愁,不知不觉就喝醉了,于是获得了暂时的解脱,心中的苦闷为深沉的“浓睡”所淹没

3.尽管饮酒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院中的海棠经过一夜的狂风骤雨,不知现在怎么样了?

   女主人公是不是亲自去看海棠花呢?(不是)

   那么她是问谁?(卷帘人),卷帘人是(侍女)

4.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试问”的“试”字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之所以试问,不是真有疑问,而是自己不忍亲见落花的悲惨,一个“试”字,将关心花事又怕听道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又想知道事实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5.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却怎样答道?“海棠依旧”。海棠花还是那样。难道海棠花真的没有受到任何摧残吗,这只是事不关己者的麻木不仁罢了,随便轻瞥一眼,怎么能够察觉海棠花遭受风雨袭击后的变化呢?是啊, “却道”有丰富的内涵,请同学们说说看。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于是作者满怀痛心地责问卷帘人,是怎么责问的? 

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作者对侍女说的,是反问,也是作者的自我概叹。

   (你知道吗,你怎么能够知道呢?恐怕经过风雨的摧折以后,海棠花只剩下了茂盛的绿叶,花儿都被吹落了吧。)

7、“知否”两个字的重叠,委婉缠绵,感情色彩极其浓厚。

   “应是绿肥红瘦”是反问后的自我解答。

  “应是”两个字绝妙。“应是”当然不是肯定是或一定是,因为园子里的海棠究竟如何,作者知道不知道?(不知道),对,作者没有亲眼见到,所以“应是”

就是推测、估量的意思,还含有必然是和不得不是的意思,也就是说:春光虽好,但不可能常驻:海棠花虽美,也要随着逝去的春光逐渐凋零,时光的流逝是无情的,是无法抗拒和无力挽回的。可谓语浅意深。接下来女主人公用四个字来形容海棠的叶多花少。是哪四个字?“绿肥红瘦”

7.“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些方面? 

“绿” 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用借代和拟人),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 

教师小结:风霜雨雪,昼夜阴晴,这些再平常不过的自然现象,作者给它注入了特殊的社会色彩;草枝木叶,花儿开落,因季节和气候而变化的自然景物,作者却赋予它淡淡的悲剧意识,于是从心底发出了无可奈何的叹息。

同学们从作品内容的表层来看,在作者的笔下,似乎描写的都是日常的自然景象,但凭着作者敏感的知觉和审美能力,却能发现其中蕴涵的深刻哲理,进而含蓄曲折地表达出来。封建时代的女子,固然可以美丽如花,但因其品质的娇弱,在残酷的社会环境面前,终究难免凋零的悲剧。一场风雨摧折之后,剩下的只是“绿肥红瘦”,不复往日的鲜艳明媚,不免令人可悲可叹!

8.词人为什么这么惜花? 

惜花实际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三.板书设计: 

雨疏风骤→借酒消愁→怕见落花→绿肥红瘦。

 

杨思立

【李清照《如梦令》(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朗读(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0-05

《赵州桥》教学设计(语文版) 教案教学设计09-12

如梦令 教案教学设计10-05

语文版必修三《鹊桥仙》优秀教案8篇10-29

中学生看电视利弊谈(课堂实录)(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9-15

灯下漫笔(节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9-25

渔父(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7-10

;边城(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30

《东山岛梦蝶》教学设计 (语文版高一)10-02

八年级语文学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