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时间:2024-10-02 22:16:3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石城山记》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小石城山记》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1. 知识目标:理解文意,感受小石城山的特点。

2. 能力目标: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3. 情感目标: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2. 难点: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学情分析:

1. 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再加上有工具书的帮助,因此已具备了自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对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常见的文言句式等古汉语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认识。

3. 由于文言文距今年代较远,且高二文言文学习难度相对较高,所以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还不够浓厚,只求掌握文言知识点,对文章内容则不太关注。

教材分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鋂潭记》、《钴鋂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小石城山记》是最后一篇。作者借描绘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和奇异的景色,议论造物者的有无,同时倾吐了自己横遭贬谪、壮志难酬的悲愤。粤教版教材把本文置于选修二《唐宋散文选读》的第一课,让学生品读山水游记鼻祖柳宗元的作品,体会文中的人文情怀与志向的表白,以及物我相融的意境与言志载道的风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说到唐宋山水游记,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就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它们写于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到永州的十年之间。我们曾学过《小石潭记》,是写水的,那我们今天来看《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小石城山记》,看作者是如何写山的。

二. 诵读感知,理清层次。

生齐读课文,思考: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山水游记,全文由两个段落构成,这两个段落各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明确:第一部分,记叙和描写,描绘小石城山的景致;第二部分,议论与抒发作者面对景物时的联想和情感。本文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自然形成了写景和议论两个段落。

三. 诵读想像,品赏奇景。

生读第1段,思考:

1.在山水游记中,作者描绘景物的关键是抓景物的特征,那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笔下的小石城山有什么特点?请用文中的一个字答。

   明确:“奇”。

  2.小石城山之“奇”表现在哪些方面?(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明确:三个方面。小石城山的形状,山洞的深窈,山石树木分布的情态。

  3.小石城山的美景在作者眼里真是造化、鬼斧神工,在这样偏僻的地方发现了如此的美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明确:“类智者所施设也”。这么鬼斧神工的风景只有神灵才能创造得出来,非人力所能为,作者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

四. 诵读探究,领悟深情。

面对如此之景,作者不仅发出“类智者所施设也”这样的感叹,而且更进一步在第二段通过议论表达联想和情感,下面我们来看作者是如何议论的。

生齐读,思考:

1. 作者在本段中对造物者有无的怀疑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用课文的原字句回答。

明确: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久疑,二是诚有,三是怪。

2. 柳宗元在议论中以造物者的有无为话题,但他的本意并不在讨论造物者的有无,那么,作者的用意何在呢?

明确:借题发挥,用曲笔表达个人内心的身世之叹与愤懑之情。

  3. 本段还有一个句子表明了作者的态度:“是二者,余未信之”,作者为何这样说?作者不相信这两种说法,那么作者相信什么呢?(小组讨论)

明确:柳宗元不相信第一种说法,表明他并不满足于在游山玩水中优游度日,对这种生活现状他是不满足的,他想摆脱现状;柳宗元不相信第二种说法,那就是他不承认永州只有奇石而没有人才,他觉得永州也有人才,比如说柳宗元自己,他应该到中州实现他的抱负。

4.小结:本文第一段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奇景,第二段是作者由景而发的议论,暗含了作者的愤懑之情和坚守之志。明代著名文论家茅坤评价本文“借石之瑰玮,以吐胸中之气”。“诗以言志”,“文以载道”,作为古文运动的领袖,柳宗元在自己的文章中很好地实践了言志载道的主张。

五. 品读意境,深化情感。

1.眼前的景物如何引发作者的联想?或者说景物的处境和柳宗元的身世之间的相似点在哪里?

明确:景美但无人问津,才高却被弃置(被放逐天涯)。

  2.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汇了自己的感情,我们甚至可以从景物中找出一种来作为柳宗元品格和处境的写照,这是哪一种景物呢?

  明确:“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这些嘉树美箭显得更加的奇美,而且深深扎根在石缝中更加坚实。环境极其恶劣,才能极其优秀,这些嘉树美箭正是柳宗元人格的写照。

  3.小结: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不仅在第二段因景而生情,而且第一段描绘景物时还融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和情感。所以,这篇文章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是:由景生情,融情于景,真正做到了物我相融。

  正是言志载道的风格与情景交融的意境,作者将自己的志向和感情投射到景物上,使得柳宗元笔下的山水景物不仅停留在自然山水的层面上,这种自然山水包含了作者的志向和感情,而具有了精神文化历史的含量,从而使自然山水向人文山水升华。

   

六. 动手实践,延续情感

1. 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中提到“贬官文化”一词。中国文学史上那些出神入化的文章,多是被贬官之人所作。如果屈原不是被流放,就不会有传世名著《离骚》的问世。同样,如果柳宗元不是被贬到永州,就不会有“永州八记”的问世。你能否再举一例,谈谈你对中国“贬官文化”的看法?

2. 修改、完成学案。

 

傅宁

【《小石城山记》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将进酒(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6-03

《钱》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0-27

《钱》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0-23

黄山记(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08

论毅力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20

孔雀东南飞(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28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09-18

史记选读;(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0-13

《老子》五章(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0-27

人教版高二选修《民为贵》教案设计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