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以文本为载体,培养发散思维(教学论文)
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一个伟大的思想火花,会带来一连串大行动;一个创造性思维活动,会带来一连串的创造。”,由此可见,一个人要进行创造,必须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而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又包括良好的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一种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它不满足于惟一的答案,而指向多种可能的答案。它是多方向、多角度展开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使学生的心智活动畅通少阻,灵敏迅速,能使学生的思考随机应变,触类旁通,突破常规和经验的束缚,能用前所未有的新观点、新角度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提出超乎寻常的新观念。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思维,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语文教学不应为单纯的“教教材”,而是在“教教材”的同时怎样“用教材教”,即应该充分地发挥文本的载体作用,使阅读教学成为训练学生听、说、读、想(思维)等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进行之际,笔者也积极投身于试验、改革之列,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努力实践“以文本为载体,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战略意图”。
一、巧设问题,启发思考
问题的设计在阅读教学中显得极其重要。缺少启发性问题的阅读教学死气沉沉、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也不明显。很多人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智慧的火花。而我更认为,新奇是激发思考的源泉。老师新奇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往往是吸引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思考的内因。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本人时常结合课文特点,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开放性问题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教学《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一文,讲到作者对人类尾巴的装扮和保护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如果你也有尾巴,你想怎样装点它或者保护它?请写出你的设想;又如作者在文章结尾说,“愿世上人人都有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教学时,我便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如果这一愿望真的成为现实,会给人们带来什么麻烦?最后再以一道作业题延续本课所学:人的想象力总是千奇百怪、五彩缤纷。请以“假如……”为话题写一段话,看看谁的想象丰富、奇特而合乎情理。又如学习《空城计》,我让学生仔细揣摩孔明在实施空城计过程中几次笑的心理,请用自己的话帮孔明表达出来。这种充满童趣的思维训练,促使学生驾起想象的翅膀,在美妙广阔的空间里进行想象,使学生想得合理,说得也贴切。可见,通过利用教材的语言因素,选择好、设计好训练的内容,巧设问题,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促进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教学中,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向深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那就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融、富有想象空间的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想象的情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创设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激情。例如学习《犟龟》,在学生已经了解犟龟“犟”的特点的基础上,我顺势抛出问题:犟龟在前进的过程中还有可能遇到哪些动物的劝阻?请各学习小组选定一种动物作为劝阻者,想象它们之间的对话情景,分配好角色后再进行对话展示。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本节课的最高潮。又如《皇帝的新装》一文的教学,我和学生共同理解了课文内容,深入感受了这篇童话故事的艺术风格,并分析了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后,我若有所思地说:“《皇帝的新装》是已故的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笔下的一篇杰作,他只给了这个童话故事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局:皇帝穿着所谓的‘新装’在大街上游行,一个天真的小孩无意中揭穿了事实的真相,继而引发了人群中的议论纷纷,导致皇帝心里发慌。下面请大家想想,后来的情形可能会怎么样?联系人物特征和当时的情景,请同学们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象,为《皇帝的新装》设计一个故事的续篇。稍后进行展示。看谁的设计最有说服力!”我话音刚落,学生马上就开始了构思。最后,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续篇让我不得不相信:只要抓住孩子们的心,创设一个智趣相融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点燃他们的激情,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样既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会到文章的主题思想;又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三.改进教法,举一反三
旧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领路学生走,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受到牵制,学生不能充分地发挥个人的潜能。创新教育应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上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有很多是名家名篇,而且有不少还是旧教材中一直沿用的名篇。教学时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沿用老一套的教法进行教学。所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的改革,鼓励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有所创新。如《桃花源记》一文的教学,我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相关的学习用书进行探究式的小组合作预习,然后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学习所得,并提出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点拨。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创设一个极具趣味性的情境--时空连线节目的模拟采访(教师扮演主持人,学生扮演桃花村村民,主要围绕课文相关内容进行“访问”,最后让学生以桃花村代言人的身份设计一句广告词对外推介),用以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采访”结束后,教师即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作者陶渊明笔下的这个“世外桃源”所寄的寓意,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主题。一篇文章学完,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直居高不下,学习的收获也就不言而喻了:既训练了语言,拓宽了思维领域,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可见,当思维训练变得有趣时,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使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得以顺利进行。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稍微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学生学的效果就不仅仅是得到一个结果这么单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广大教师应不懈地探索、追求创新精神,力求在语文教学中做到会用教材,巧用教材,发挥好语文教材的潜在作用,真正开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育活动中得以闪光。
韦一航
【以文本为载体,培养发散思维(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以现代诗歌为载体培养学生语体感的教学尝试(网友来稿)07-10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09-16
创新思维议论文12-04
思维数学教学总结05-16
基于历史案例及口述史为载体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01-16
冯骥才:文化是情感的载体10-18
学期教学总结范文本学期教学总结02-24
思维数学教学总结精选7篇05-16
思维数学教学总结(优选7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