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并非德育过程特有的规律

时间:2024-08-13 19:46:0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并非德育过程特有的规律

姚文俊

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并非德育过程特有的规律

长期以来,无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教育实践工作者,都把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作为德育过程所特有的规律。事实上,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并非是德育过程所特有的规律,而是整个教育过程所具有的一般的、普遍的规律。

从横向系统看,整个教育过程包括:德育过程、智育过程、体育过程、美育过程、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五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同时,“五育”过程中无论哪“一育”过程都包含有“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无论哪“一育”都必须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

“知”,认知,是指学生对客观世界以及主观世界的感知和理解。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认识基矗“五育”中的任何“一育”都离不开知识的传授,离不开学生对主客观世界的认知;每一过程的实施,一般都是通过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基础和前提的。如:德育过程以引导学生掌握道德知识为基础,智育过程以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体育过程以引导学生掌握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的知识为基础,美育过程以引导学生掌握美的知识为基础,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以引导学生掌握生产劳动的知识为基矗由此可以看到,培养学生的“知”,并非只是德育过程所特有,而是“五育”过程的共性。

“情“即情感,是指学生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一般是在认识基础上形成的,犑茄生发展的内驱力,犑且恢志薮蟮木神力量。“五育”中的任何“一育”都离不开学生的情感。因为学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具有主体性特征的能动的人。离开了学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情感,无论哪“一 育”都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在智育过程中离不开学生对知识的强烈兴趣和爱好,在体育过程中离不开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在美育过程中离不开学生对欣赏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爱好,在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离不开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爱好。由此可以看到,培养学生的“情”,也并非只是德育过程所特有,也是“五育”过程的共性。

“意”,即意志,是指学生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形成的自觉能动性。它常表现为意志活动,即在行为上为实现个人确定的目的而严格约束自己,并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它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使人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使决定采取的行为顽强地坚持下去。在“五育”过程中,任何“一育”都离不了学生意志的培养和锻炼,因为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与挫折,如果缺乏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那么将会一事无成。不仅在德育过程中要培养、锻炼学生的意志,而且在智育过程、体育过程、美育过程、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同样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形成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由此可以看到,培养学生的“意”,也并非只是德育过程所特有,它也同样是“五育”过程的共性。

“行”,即行为和实践,是指学生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在一定的情感支配下所进行的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动。它是一个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五育”过程中的任何“一育”,都离不开学生的行为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行为和实践是每“一育”过程的目的和归宿。在德育过程中体现为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智育过程中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体育过程中体现在使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长期坚持锻炼,在美育过程中体现在使学生能够运用知识去认识美、创造美,在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体现在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劳动中去。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行”,也同样不是德育过程所特有,也是“五育”过程的共性。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并非只是德育过程所特有的规律,而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共性,是整个教育过程都应遵循的一般的、普遍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不要再把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局限在德育过程之中,而要在自己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和运用这一规律。

【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并非德育过程特有的规律】相关文章:

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心得11-28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07-03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07-24

陶行知思想的心得体会01-02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06-06

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心得体会范文05-08

《有的人》说课稿07-24

《有的人》教案07-14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07-03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