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陈涉世家(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第 21 课 陈 涉 世 家 司 马 迁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史记》、司马迁及有关常识。朗读疏通课文,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成分省略、判断句式、古今异义等语言现象。
过程与方法:朗读疏通课文,讲解文言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成分省略、判断句式、古今异义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文言素质。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常见文言现象,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与能力。
教学难点:疏通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方法:朗读导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及《史记》: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发生在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这次农民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速亡,使由秦始皇开始的而想万世统治中国的秦王朝只存在短暂的15年便被刘邦的西汉政权所取代。陈胜、吴广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动起义的,起义的经过怎样,我们学习了司马迁写的《陈涉世家》就知道了。
二、听录音,跟机默读,并注音,划出句子停顿:
1、正音: 阳夏 jiǎ 嗟jiē乎 適zhé戍 当行háng 陈胜王wàng
罾zēng 篝火gōu 忿恚huì 笞chī 徇xùn 乘sheng
酂cuo 柘zhè 蕲 qi 砀fàng 社稷jì 骑 jì
2、长句朗读的正确停顿的规律:(例句投影显示)
按意义停顿(先根据解释疏通文意,然后朗读,不读破句。)
按语法结构停顿(主语/谓词/宾语,一般介宾短语、偏正短语不中间拆开。)
三、自由朗读,划出难懂的词句,对照注释讨论交流,理解课文。
四、了解文言文在表达上常见的语言现象。
1、一词多义: 为、之、乃、次、
项燕为楚将:大将,名词 以数谏故:因为,连词;
上使外将兵:率领,动词 杀之以应陈涉:虚词“来”,连词;
公将鼓之:将要,副词 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介词;
以数谏故:shuo 屡次,多次 祭以尉首:用,拿,介词;
卒数万人:shu 几 固以怪之矣:通“已”
乃丹书帛曰:动词,书写 皆次当行:hang 行军队伍
得鱼腹中书:名词,字条 行收兵:xing 行军途中,一路上
2、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篝火:用笼子罩着火;
名词作状语--狐鸣:像狐狸一样叫;
形容词作名词--被坚执锐:被,坚,锐,坚甲,锐器;
使动用法--忿恚尉:忿恚,使……恼怒;
意动用法--固以怪之矣:怪,以……为奇怪
3、句中成分省略:扶苏以数谏(上)故,上使(之)外将兵。 宾语 宾语
独守丞与(之)战(于)谯门中。 宾语 介词
衣食所安,(吾)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人。 主语 介宾短语中的宾语
一鼓作气,再(鼓)而(土气)衰,三(鼓)而(士气)竭。谓、主、谓、主
4、文言判断句式: 基本格式:……者……也; 变格:……也 ; ……乃……
变格中的“……也”易与其它句式混淆,古汉语判断句中,谓语是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充当的: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谓语“山之僧智仙”是名词,是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谓语“勇气”是名词,是判断句)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是动词,非判断句)
二世少子也。(谓语“少子”名词短语,是判断句)
5、古今异义:
往往:古-到处,处处;今- 常常 亡:古-逃亡;今-死亡
等死:古-同样是死;今- 等待死 间:古-秘密地,悄悄地;今-间隔
会计:古-集会商议;今-一种职业 爱人:古-待人很好;今-配偶
五、朗读课文。
第 21 课 陈 涉 世 家 司 马 迁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朗读理解课文,认识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陈胜前无古人振臂一呼的创举。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内容,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教学难点:认识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听录音,朗读课文。
二、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投影显示探究题)
(一)、全班朗读第一段,思考合作探究:
1、陈涉是什么出身?
“佣耕”之民,却入世家--反秦大业“由涉首事”,“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故入“世家”。正如项羽反秦首功,列入“本纪”一般。
2、他与一般的农民有何不同?
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
1)“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农民;
2)“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
3)“苟富贵,毋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
(二)、男生朗读第二段“二世元年七月……法皆斩” ,思考合作探究:
1、这几行文字告诉了我们哪些事情?
(三)、女生朗读“陈胜、吴广乃谋曰……吴广以为然” ,思考合作探究:
1、怎么理解“死国可乎”一句中的“国”字所指?
六国新灭,反暴秦以复国。或曰反暴秦建立自己的政权。
2、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胡亥勾结宦官赵高、权臣李斯,矫诏杀掉哥哥扶苏,篡夺了皇位。扶苏为人仁厚,“百姓多闻其贤”。秦灭六国中,楚人性格刚硬,民风强悍,反抗最为激烈。秦灭楚后,有民谣传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后果是楚将项燕之侄项羽巨鹿一战破釜沉舟消灭了秦军主力,成就亡秦大业。
(四)、指生朗读“乃占卜……皆指目陈胜”, 思考合作探究:
1、陈胜二人又想出了什么计策?目的是为了什么?
丹书鱼腹、篝火狐鸣。目的为了“威众”,给自己蒙上一层“授命于天”的神秘色彩。
2、他的计谋成功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五)全班朗读“吴广素爱人……吴广为都尉” ,思考合作探究:
1、哪件事写出了陈涉、吴广有勇有谋?
激怒其众,并杀两尉。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怎么看待这句话透出来的思想?
血性男儿,好大志向,是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当然,也表现了渗入到中国人血液和骨髓中的帝王思想。(帝王思想:中国人的中心价值观--炎黄子孙如果有什么政治共识,那么就是在有帝王思想这点上。炎黄子孙如果有什么是平等的,那么,也许就在人人有做皇帝的潜在资格上。 “舜何人也,吾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贫下中农陈涉就认为自己可以称王,所以他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所以他搞农民暴动,就以“大楚兴,陈胜王”为号召。小公务员刘邦看见秦始皇的车马之盛,立即暴露了自己的潜意识:“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将门之后的高干子弟项羽看见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更是直言不讳:“彼可取而代也”。先是湖南山沟里的一个农民子弟,后来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的无冕之帝王的毛泽东也作诗言志:“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六)、齐读“攻大泽乡……杀之以应陈涉”, 思考合作探究:
1、文段中哪些地方表现出起义军声势浩大所向披靡?
2、文段中哪些地方回应了上文陈涉所言“天下苦秦久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三、朗读背诵重点段落:“陈胜、吴广乃谋曰……吴广以为然”。
第 21 课 陈 涉 世 家 司 马 迁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领会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领会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学习本文注重剪裁取舍以突出重点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陈胜前无古人振臂一呼的创举,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国家多作贡献。
教学重点:领会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注重剪裁取舍以突出重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领会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注重剪裁取舍以突出重点写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整合全篇,小组讨论探究,理解内容:(投影显示)
1、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年轻时的远大抱负?从哪里可以看出陈涉的“鸿鹄之志”? 哪句话表现了陈涉的博大胸襟?
起义前:“大楚兴,陈胜王”、“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起义后:“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胜乃立为王”
2、起义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各是什么?导火线是什么?
3、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有几种?
4、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什么?陈涉为了发动起义,作了哪些工作?
先是正确地分析了天下大势,为起义提出口号“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此谓师出有名;之后通过“丹书鱼腹”、“篝火狐鸣”的手段,取得“受命于天”的身份掩护;有勇有谋地除掉带队军官,为顺利起义除去大患;以准确的分析、豪迈的语言鼓动九百戍卒义无反顾地参加起义,并筑坛为盟,誓死推翻暴秦。
5、陈胜、吴广是通过哪些步骤发动起义的?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步骤:“并杀两尉”揭开了起义的序幕,接着发动群众参加起义,然后建立领导系统。“并杀两尉”选择了“将尉醉”的适宜时机,又设下激尉要杀吴广的圈套,使众人认为杀之有理。这表现了起义领袖的机智。杀尉后陈胜当即号召群众起交,他先晓以利害,指出如不起义,只有死路一条。再提出“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激励众人立下雄心壮志,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尤其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封建统治阶级提出了有力的挑战,道出了千百万贫苦农民的心声,显示了对起义胜利的坚定信心和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陈胜的话,说得慷慨激昂,激动人心,得到众人的热烈拥护和响应,起义队伍很快组织起来了。
6、起义发动后,起义队伍为什么能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起农民政权?
二、讨论探究:第二段文字在材料安排和记叙方法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本文详写起义前的形势分析、起义的准备、起义的过程,略写起义军进攻发展速度和农民政权的建立?
材料安排上的特点是详略结合。详写起义的发动经过,对陈胜、吴广“并杀两尉”、发动群众等都详细描写,并把叙事和对话结合起来,让起义领袖的机智勇敢,强烈的反抗精神得以充分的体现。而对起义后的浩大声势及建立农民政权则略写,省去了战斗情况和筹建政权的描写,因为从上文看来这已是情理中的事。
记叙方法的特点:侧面描写表现陈胜、吴广的功绩。借三老、豪杰的嘴,赞颂农民起义的功业,以诸郡县杀秦朝酷交响应陈胜,表现农民起义得到全国各地拥护。
三、讨论探究课文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一)刻画的主要人物是陈胜。主要通过语言,尤其是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
1、第1段中,陈胜同其他佣耕者的对话,表现了陈胜的远大志向和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精神。
2、第2段中,陈胜同吴广的对话,表现了他们组织起义的谋略才智。他们对当前形势的正确分析、起义策略的确定、怎样制造舆论等都是通过对话表达出来的。
3、第3段中,陈胜同戍卒的对话,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充满英雄气概的起义领袖形象。可见课文就是通过人物对话把陈胜等人的性格极为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二)找出最能表现他性格的语言,并加以适当的评论。
1、苟富贵,无相忘”--表达了陈胜极想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反映了陈胜具有“有相同车,有难同当”的朴素阶级感情,说明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胸怀大志,不寻常人。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以“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以“鸿鹄”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通过比喻,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反映了他对同伴目光短浅的惋惜。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说明了陈胜面对秦王朝的暴政,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为建立自己理想中的国家而举行起义,表现了他勇于反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也是他“鸿鹄之志”的具体表现。
4、“壮志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彻底否定了封建统治阶级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天生贵种、等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谎言,砸碎了长期禁锢劳动人民头脑的封建精神枷锁,是鼓舞人心的战斗口号,表现了陈胜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对封建统治强烈不满,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志气,有抱负的农民起义的领袖。
四、概括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
课文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五、拓展讨论:贾谊《过秦论》中说:“陈涉甕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硃、猗顿之富也。蹑足行伍之间,俯仰仟佰之中……”陈涉吴广不过是九百戍卒中的两个小头目,并无什么雄才伟略,起义军更多的是草头百姓乌合之众--“罢散之卒,数百之众”,最后竟然灭掉了秦朝。对此,你怎样看待?
第 21 课 陈 涉 世 家 司 马 迁
第 四 课 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史记》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领会人物性格的特点,体会《史记》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陈涉的赞美之情,学会品味《史记》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史记》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史记》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特点。
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通过梳理《史记陈涉世家》的文意,我们对陈胜领导的“大泽乡农民起义”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就请同学结合文本内容,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次起义的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以及经过。(生畅所欲言)
二、质疑合作讨论探究,品味语言,感受形象。
鲁迅评司马迁的《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先说“史家之绝唱”:
“绝”,独一无二之意。《史记》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在中国二十四史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以为功高盖世的帝王们同样有无耻、暴戾、虚假和懦弱的一面,虽然有着种种的过失和缺点并最终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楚霸王项羽不失为顶天立地的英雄;翻开历史,只在《史记》中,农民领袖的地位,才得以正面确认,而《史记》之后的这史那史,都将此命名为“匪、寇、盗、逆、贼、邪、妖、党”等,司马迁第一次给历史以真实可亲的面目,第一次给那些值得尊敬的灵魂们以尊严。《史记》不以成败论英雄,对农民起义肯定的观点是一种进步的历史观。
A、《史记》中有很多客观的叙述,但也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倾向,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寓褒贬于叙事之中”。请同学们抓住叙写陈胜的语言,从作者的客观叙述中品味“不虚美”的特点。(以下句子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1、苟富贵,无相忘”--表达了陈胜极想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反映了陈胜具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阶级感情,说明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胸怀大志,不寻常人。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以“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以“鸿鹄”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通过比喻,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反映了他对同伴目光短浅的惋惜。作者讴歌了一个充满反抗精神的青年雇农形象。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说明了陈胜面对秦王朝的暴政,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为建立自己理想中的国家而举行起义,表现了他勇于反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也是他“鸿鹄之志”的具体表现。这句话明写陈涉,暗写司马迁的生死观:不甘受辱视死如归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壮举,“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三、课堂小结:作者没有工笔细描,只抓住几个有表现力的词,就情味浓郁地在读者面前舒展了一幅幅反映某一事件全貌的画图,以少胜多,语言洁净如洗,具有“诗”的韵味。
蔡军华
【陈涉世家(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陈涉世家教案(通用10篇)08-17
劝学(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25
《我为什么而活着》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0-03
守财奴(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07-29
高中必修《滕王阁序》复习教案设计05-09
《《灯下漫笔》》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08-20
我的四季(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0-27
黄山记(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08
《钱》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