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简案第一课时(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时间:2024-07-21 22:47:4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简案(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关键词:1、三类人;2、恐惧;3、破毁套子。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简案(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问题:

一、《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体裁是?小说。

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三、这三要素之中最重要的人物。人物是一篇小说的灵魂。《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了几类人物?

A别里科夫;B我们(学校和城里的其它人);C新来的柯瓦连科和华连卡

四、我们首先来认识别里科夫。看看他有怎样的特点?

        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        

             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有形的套子    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坐上马车,支起车篷               

              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          

无形的套子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只求不出乱子                     

五、别里科夫为何喜欢把自己藏在套子里(用课本上的文字)?

1、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

2、使他借些躲避现实生活。

3、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他通宵做恶梦……

4、我找到了《装在套子里的人》译文的另一版本,是这样写的:

他躺在被子里恐怖之极。他生怕会出什么事情,生怕阿法纳西会宰了他,生怕窃贼溜进家来,这之后就通宵做着噩梦。

我们能否用一个字或词总结别里科夫为何要躲在套子里?

――怕。

一个词?――恐惧。

也就是说,别里科夫只所以把牢牢的自己装在套子里是因为他生活在恐惧中。

六、和祥林嫂生活在恐惧中要躲在洞穴里不同的是,生活在恐惧中的别里科夫经常要出来活动,而且能量极大。

我们看看他和第二类人物的关系。

七、我们是怎样的人?――我们这些教师都是有思想的、很正派的人,受过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的陶冶……

但是我们这些人却都受着别里科夫的"辖制",这太不可思议了!这是为什么?

学生此处会有多种答案:

1、别里科夫是沙皇的什么什么,但很明显的文本中缺少相关的证据。

2、别里科夫会去告官等等。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我们的角度看呢?

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他们快乐的时候不敢笑,不快乐的时候不敢不笑,悲戚的时候不敢哭,不悲戚的时候不敢不哭……

――聂绀弩《我若为王》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祝福》中的一段文字: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这是一群奴才、奴隶,一群被奴化了的人,一群奴性十足的人!一群因恐惧而躲在洞穴里缺少攻击性的套中人。

因为我们也生活在恐惧中。虽然我们觉醒了,但依然还是缺少反抗的勇气。

八、我们再从问题的最根本处来思考,到底是不是别里科夫辖制了我们?

文章最后一段?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

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一个别里科夫倒下了,会有千万个别里科夫站立起来。或者换句话说,这个社会就是由千万个别里科夫组成,由千千万万个套子组成,整个社会就是巨大的套子。

九、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享受真正的生活,真正的自由呢?

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里的一段话: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十、最后还有一类人没有讲。柯瓦连科和华连卡

课文中是如何描述他们的?――新的,派来的。

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沙丁鱼生性懒惰,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

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直到他死后,人们打开他的鱼槽,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

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变得紧张,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契诃夫和鲁迅都没有单纯的把眼光紧盯在个人的遭遇、命运上,而是更多的关注他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思索民族、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如果我们想要改变现状,毁坏这铁屋,撕破这套子,或许需要借助外在的力量,也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沉醉起来,共同努力,共同反抗。

9-21  21:49

 

陈会设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简案第一课时(高二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08-08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反思07-03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反思02-19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06-14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06-27

关于《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3篇07-08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汇编5篇07-25

实用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三篇05-17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23

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