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导学预设(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13 18:19:2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预设(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赣州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 邓时庆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预设(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结合注释,落实相关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目标:自读课文,自我体会烛之武的大智慧、大无畏、大气魄。

教学重点:提要勾玄,引导抓住关键词语,概述课文的叙事脉络。

教学难点: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对联知识为依托,为课文补回目。

教学方法:以意串文-以文意的整体理解串通文字句式的理解。

教学手段:在活动中对话,在对话中活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单元总目标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左传》《战国策》《史记》中的三篇古代历史散文,去感受我们古代传奇人物的大智、大勇和大气(或大智慧、大无畏、大气魄)同时积累相关古代文学常识和文言字词句知识,训练文言文句译能力。

二、本课时教学目标预设:

今天这节课主要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春秋末年小小郑国里一个以一人之力说退百万雄师的烛之武的大智大勇大气。

三、学生自主朗读,朗读默读,对相关注释提要钩注。

四、教师听读,学生轮读。反馈学生对课文相关字音、停顿、语气的把握,并予以纠正。

五、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六、师生对话,提出自己阅读中生成的相关疑问。力争在课堂上形成兵教兵、兵练兵的风气,达到兵强兵的效果。

学生活动

一、 自读-感受美

二、 疑读-激发美感力

课时Ⅱ

知识目标:结合注释,落实相关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目标:自读课文,自我体会烛之武的大智慧、大无畏、大气魄。

教学重点:提要勾玄,引导抓住关键词语,概述课文的叙事脉络。

教学难点: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对联知识为依托,为课文补回目。

教学方法:以意串文-以文意的整体理解串通文字句式的理解。

教学手段:在活动中对话,在对话中活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 研读预设

今天这节课主要探究《左传》就烛之武退秦师这件事的叙述脉络。

一个完整故事的叙述,一般都按时间线索或事件发展过程包含五大部件: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这是从写作理论角度,为了完整地分析一个故事的切分法。这个切分法不是写作理论家空想出来的,而是从大量故事的叙事脉络中总结出来的。尽管古人不知这种切分法,但无论谁,无不不谋而合地遵循着这种叙述脉络,叙述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也毫不例外。

为了清晰地描述这个叙述脉络,我们借用古代章回小说的回目形式来描述烛之武退秦师的叙述脉络,从而使我们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一个训练的机会。

回目是一种对联形式。“对联的欣赏与拟写”我们专门安排了两个课时。阅读P77,初步了解一些对联常识。回目不要求十分工整,只要字数相等、有一定对仗就行,不要求平仄协调。

二、《烛之武退秦师》叙述脉络预设:

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上上联或下联,学生在吃透课文的基础上补写下联或上联。

如:第一回(序幕): 郑伯无礼招报复      晋侯得势起狼烟

第二回(开端): 国难当头荐能人      临危受命弃前嫌

第三回(发展): 兵临城下国有难      孤胆夜缒潜秦营

第四回(高潮): 三寸利舌陈利弊      百万雄师崩盟约

第五回(结局): 晋侯明理弃私怨      之武巧言息烽烟

相信学生的智慧,给学生一个高度,让他们跳起来摘果子。

学生活动

三、研读-探究美

课时Ⅲ

知识目标:文言句译的基本方法:扩(组)词法、换词法、补词法。

能力目标:扩(组)词法、换词法、补词法的句译训练。

教学重点:欣赏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教学难点:烛之武夜缒见秦的“动之以情” 的“情”在何处?“晓之以理”的“理”在何处?

教学方法:用提问引导思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师品读烛之武退秦师的说话艺术问题预设:

1、 烛之武夜缒见秦伯后,说了几句话就瓦解了秦晋之盟?(梳理句序才能梳理句理)

2、 这10句话体现了劝说智慧的精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其中哪一句是“动之以情”的?(1、2句)为什么?(郑:是一种不卑不亢的示弱,秦:满足对方的征服欲望)

3、 下面8句话都是“晓之以理”,烛之武向秦伯明示了哪几个理?假如你是秦伯,能不能听出来? 

第一理:亡郑无益论: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麻烦。麻烦在哪里?(3、4、5句)

第二理:舍郑有益论:共其乏困,多一个朋友就多一分帮助。

第三理:晋君无德论:朝济而夕设版,忘恩负义、背信弃义之君。

第四理:晋国威胁论:何厌之有?(“厌”引申讲-餍、魇、靥)

4、秦伯听了非常高兴,他非常高兴什么?为什么这么快就放弃晋联郑?

   (烛之武处处为秦国着想,而晋国却在损害秦国的利益)

5、 烛之武的劝说艺术除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外,还有一个非常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换位思考。可以适当联想其他故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以致用)

学生活动

三、 品读-欣赏美(烛之武的游说智慧)

四、 激发学生说说烛之武的大智、大勇、大气。

 

邓时庆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预设(高一必修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反思05-21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反思05-15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反思09-29

烛之武退秦师的教案08-07

《烛之武退秦师》的教案09-13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10-21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06-12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09-29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09-19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