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展开语文教学的双翼--中学语文读写一体课题实验报告a href=/friend/list.php(教师中心专稿)/a
岳胜利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处于“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被动局面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明显的存在着脱离生活,重“工具”轻“人文”,重语言知识,轻读写能力的倾向。这也并不见怪,从各级考试看来,语文试题大多是模式化的、呆板的而毫无灵性的。因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大多是在模式化的樊篱中操练复操练、乏味复乏味,甚至教师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竟是“背”例文,“套”例文去应付考试。于是乎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徘徊不前,语文学科以其费时效低而走入了低谷,一度被众人评头品足。针对这种被动局面,我们进行了反思和改革,自98年开始以“加大读写训练”为突破口,进行了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每当面对优异的成绩回首语文教学改革之路时,我们倍感自豪:只有真正把阅读和写作视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将读写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有真正的出路。
二、实施方案及几点认识
(一) 读写如何凸现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怎样培养呢?就是通过听、说、读、写来完成。“听”和“读”是“入”,即理解;“说”和“写”是“出”,即运用。听说读写只有在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条件下,才能有效进行,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就谈不上理解和运用。听说读写不能各行其是,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读和写毕竟是“主战场”,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核心”位置。如何凸现这一“核心”,我们的做法是:
1、语文课:要求教师每周上两节课内阅读,两节课外阅读,两节作文课。改变了以往只注重读文忽视作文,只注重课内忽视课外的局面。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课外阅读:(1)学校建立了“语文读写训练室”,我们把课外阅读摆在与课内阅读同等的位置,积极为课外阅读创造条件。(2)在发挥学校图书室作用的基础上不断膨胀课外阅读资料,《语文报》、《作文报》等成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朋友。(3)每个班建立了图书角、《班级个人拥有图书和阅读图书登记卡》,要求学生定期拥有一本图书,定期阅读一本图书。(4)要求教师配合课内阅读积极搜集、精选课外同类文章印发给学生,以加大阅读训练量。
3、写作:我们要求:(1)学生每周写日记不少于1500字,根据年级的高低适当增减,目的是多读、勤读、多写、勤写,养成一个良好的读写习惯。学生日记和读书笔记的建立给语文教师加大了工作量,在我校最令语文教师怦然心动的事便是批阅学生日记、笔记,而我们的语文教师从不叫苦叫累,因为批阅学生日记、笔记如同与学生的心灵对话,往往与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甘之如饴,乐此不疲。(2)推行“快速作文”,教学基本模式为“师生共同命题--师生同题作文--学生讨论评议--学生自由批或互批--教师点评或小结”(快速作文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本,大大增强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了写作的主人),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大作文(40分钟600字),并且大作文之后都要求学生写“写后记”,自我评价作文得失。“写后记”是学生由写作实践向协作理论的一次飞跃,在“写后记”中学生根据教师的评语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或者倾吐自己的快感或者把失败的原因和盘托出,或者写修改方案,更为重要的是往往等归纳出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来。“写后记”使学生走出了庐山,作为局外人“识”出了“庐山真面目”。当然“写后记”本身又是作文训练。(3)学生定期办手抄报,人人办报。(4)教师写“下水文”即与学生同题作文,品尝写作的甘苦,设身处地我学生的写作着想。
(二) 读写如何结合
阅读与写作曾一度被分割,教师上阅读课仅仅局限在某一篇文章上,为阅读而阅读,至于学生到底从阅读中学到了什么,涉及甚少。上作文课教师更是随心所欲,往往是在走向教室的路上随便拟一个题目,然后在黑板上大笔一挥:同学们,写吧!此中情况恰是语文教学低下的症结所在。阅读与写作应互为补充,互相促进。“读可以促进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读对写的帮助,反过来,写也可以促进读,自己有了体会,自然就提高了理解欣赏能力。”(张志公语)所以阅读与写作应总是结合在一起的。
阅读课内的文章,我们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体察、领悟作者命题立意的观点,选材布局的方法,表情达意的语言上,不仅使学生了解文章写了什么,还要明白作者怎样写的,更重要的是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体味、仿效,边读边练习写作。如读了朱自清的《背影》、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鲁迅的《藤野先生》一类文章,让学生练习写赞美父亲、母亲、老师的文章。这类文章学生读起来入情(如读《背影》时,与作者的泪流在一起),写起来也就尽情。下面摘录学生作文中的佳句:
“生活的路上,堆积的衣服父亲总是耐心的洗。”
“我爱父亲,他是我生命的桅帆,帮我渡过暗礁,载向成功的彼岸!”
“屋内幽暗的灯光下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为我织着毛衣,我清晰地看到母亲头上一根根银发正向我发出刺眼的光。忽然母亲的身子抖动了一下,我知道母亲的手被针扎了一下,我的泪一下子流出来……”
其实,广义地讲,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也是作文,我们要求学生回答课后习题一定要简明、连贯、完整等等,这其实就是写作的要求。课堂上切实认真对待了课后“思考与练习”,也就做到了读与写最基本的结合。
阅读课外的文章,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结合语境解释词语,仿写和续写句式、段式并与文章主旨一致,写读后感等等,这都是对文章的感悟--局部的感悟和整体的感悟。下面读了梁衡的《年感》学生读后感中的一段话:
“敏锐的目光透过雨帘,闪过一点点惊喜,长大了一岁,就不会上课嘻嘻哈哈,不再在童年的河畔放飞纸鸢,懂得去体会长辈们如线般的唠叨,就学会自强、自立去面对人生……”
又如读了乔叶的《阳光地带》学生写下了这样的话:
“孩子是母亲手中的风筝,乘风飞向高远的天空,却永远以母亲的怀抱为归宿……”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例子。”关键是我们如何把“例子”(包括文本以外的阅读)运用好来知道学生的写作。
(三) 读写与生活的联系
如果照本宣科,仅囿于书本、课堂,那么读写教学就会沉闷而毫无生气,学生兴致索然,思维就不会被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也难以有效的进行。生活的外延与语文的外延相等。阅读是理解,是感受生活的;写作是运用,是服务生活的。让学生的读写与“火辣辣”的生活是结合起来,这才是语文教学的节拍。脱离了生活,语文教学便走入了低谷。
实践证明,再好的文章如果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也不会打动学生,也就谈不上“理解”。指导学生阅读时,要选准能反映学生生活的视角切入文章。
如在学习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时,为便于理解小说的主题,我们备课组一致认为应引导学生回顾身边的人和事,抛开了课后练习中“资本主义社会”这一词语的限制,学生的讨论非常积极。讨论结果是:事实上,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同样存在自私自利的人和事。学生没有到过资本主义国家,只是听说而已。如果硬让学生说“小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什么什么”学生只能是呆板的、教条的去套模式,假话、大话、空话应运而生。
课外阅读要有选择,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家境贫困,有的家庭常常为孩子的书费、学费而四处奔波。于是我们将平江人的《艰辛的历程》一文印发给全校学生,并配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是一样的--学生的泪打湿了练习本,一片寂静之后教室里抽泣声再也抑制不住了……
教材中写景的美文不少,怎样把景写真实,我们的办法是带领学生深入大自然观察,辨别一草一木的颜色,聆听一只蜜蜂一只麻雀的鸣叫,感触清风流水的柔和……正是从大自然中那些平时熟视无睹的景物中,学生发现了真正的美。
作文命题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写起来有话可说,有一吐为快之感。一位老师上作文课,题目是“当五星红旗在_______升起的时候”他引导学生说空格处可填:天安门广场、联合国总部大厦、香港特别行政区、奥运赛场等。这位教师一味的追求庄严、神圣的字眼,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学生毕竟没有到过这些地方,也就写不出真情实感来,写出来的要么空空洞洞,要么大话套话。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不让学生写“当五星红旗在校园升起的时候”呢?校园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地方,最能写出真情实感来。
总之,读写训练要结合学生这样的认识--原来读写就是生活!
三、实施效果
读写教学改革几年来成效显著:1、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极大提高,语文教学“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变为“教师爱教,学生乐学”。2、90%的学生能完成每周15000字的日记和1500字的读书笔记,一学期下来每位同学往往能写厚厚的好几本,课外阅读量有了明显增大。3、学生的阅读速度大增,一目十行者有之,快状阅读者有之;100%的学生能在40分钟内完成600字的大作文,90%的学生能在100分钟内完成三篇大作文(共1800字,我们称此为“魔鬼”训练,大部分学生对“魔鬼”训练十分感兴趣,他们在日记中写到:“魔鬼”训练万岁!)学生作文之快速大有“倚马可待”之势。4、学生的阅读品位不断提高,不少学生阅读了部分中外名著;学生作文有的在报刊发表,有的在市、县获奖。5、教师的阅读量增大,科研成果、论文、下水文不断发表、获奖。6我校的读写教改实验被确定为县重点课题在全县推广,01年4月在市研讨会上被评为市二等奖。7、我校的多名语文教师先后被评为市、县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8、连续几年来,我校的语文教学成绩一直列全县前三名,这也许最能说明读写教改的成功。
以上是我们在读写教学实验改革中的一些做法和几点认识,归结到一点,我们认为读写教学不能原地踏步走,不能走老路,它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说到底,关键是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愿我们的读写教学改革不断朝纵深方向发展。
【展开语文教学的双翼--中学语文读写一体课题实验报告a href=/fri】相关文章:
中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9-07
中学语文教学总结08-17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11-29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07-31
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动态模式及反思07-07
折叠与展开的教学反思07-27
(必备)中学语文教学总结03-02
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总结07-23
中学语文教学计划07-12
中学语文的教学反思(精选15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