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中考考点(九年级选修备课资料)

时间:2024-08-03 21:59:5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记叙文中考考点(人教版九年级选修备课资料)

 记叙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 

记叙文中考考点(人教版九年级选修备课资料)

  在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的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多。所以对记叙文的阅读我们不可掉以轻心。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其考点主要包括: 

  (一)整体感知文章或语段(以下统称文章)  整体感知文章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  2.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  3.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文章的中心内容;  4.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部分主要考查概括能力,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表述、判断、选择等。 

  (二)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 

  根据题材内容,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记叙文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内容的概括、提炼,是通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的中心思想。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一般有: 

  1.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沦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4.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 

  5.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人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 

  分析文章,归纳主题,属于分析、概括、综合的表述能力的考查。切忌脱离文章,架空分析,一定让分析在文章中有依据,常见的考查方式有对比阅读、文章阅读,题型有表述、判断、选择等。 

  (三)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文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是多方面的: 

  1.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 

  3.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阅读时要注意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4.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5.记叙文中的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分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色,既要求宏观上整体把握文章,又要有具体而微的细致分析,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表述、填空、判断、选择等。 

  (四)理解文中词语、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这部分内容包括文章中近义词、关联词的选用;联系语境揣摩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浅表意思和深层含义;体会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各种修辞在文中的运用与作用等。 

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与作用是记叙文阅读最基本的要求,常见的考查有:辨析词语、选词填空;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和作用。题型一’般有选择、填空、简答等。 

  (五)此外记叙文中,记叙的线索、要素,记叙的详略,过渡、照应等也是考题中常常涉及到的。 

  这部分内容是记叙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常见的考查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简答。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近几年来考试改革的深入,今后语文考试会出现主观性试题、开放型试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认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答题中有所创建。 

初中语文阅读复习指导二:解词语含义 

       [能力定格]  如果将一篇精彩的文章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文中丰富多彩的词语就好比树上生机勃勃的绿叶。有了词语的“绿叶”,大树才有其蓬勃的生命;同样,只有与树枝、枝干紧紧相连,词语的绿叶才能闪烁生命的光彩。因此,所谓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叶”与文章的“枝、干”之间血脉相连的关系,从而准确地把握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地说,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等理解词语的转化义、语境义,其中最主要的是语境义,它包括词语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等。        

    [方法导航] 一、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一个好的写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总是紧扣中心思想来选择他认为最恰当的词语。因此,当我们剖析一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想想这个词语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旨。例如,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中有这样一句话:“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这里的“傲然”就须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我们知道,《白杨礼赞》是借歌颂白杨树歌颂北方的抗日军民,歌颂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而这里的“傲然”正是这种精神的形象体现。因此,若是仅仅回答“傲然”表现了“哨兵”挺立的姿态是远远不够的,要能够指出“傲然”一词在这里形象地表现了北方的抗日军民以及整个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抗战精神,才算是正确理解了这个词语在这里的含义。 

     二、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有这样一段话:“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茵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这个“排”字本是一个很普通的动词,意为“依次摆好”,但用在这里,却有了它特殊的含义。我们知道,孔乙己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既不能中举,又不能放下读书人的架子,终日混迹于底层贫民中间,且还要忍受他们的嘲笑,那种读书人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因此,当他有了一点钱,虽然只是区区九文大钱,他也要充分炫耀一番,这个“排”字,便充分表现了他这种急于炫耀的心理,可谓一字传神,让人深深感到这个孔乙己的可笑、可怜、可叹!由此可见,当我们联系人物形象分析这一个“排”字,我们便看到了其中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因此,当我们阅读一段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字,一定要注意那些看似普通的词语里所隐含的有关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要从人物塑造的高度去把握这些词语的作用。 

     三、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不单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好的文章,总是有感而发,因情为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血脉一般贯穿文章始终,因此,当我们分析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时,不可不考虑这个词语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又”是一个很普通的副词,“找”是一个很普通的动词,但用在这里,却有了深刻的含义。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在与儿子分别之际,父亲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对儿子的浓浓的亲情,而这种亲情的自然流露,又在儿子“我”的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而这里的“又”、“找”正体现了这种感人至深的父子亲情。“又”表现了“我”被父亲的背影深深感动,被父亲的背影所体现的亲情深深感动,由此对父亲产生了深深的眷恋,故而泪流难止,一流而再流。同样,“找”在这里也表现了“我”对父亲深深的眷恋。从这个“找”,我们仿佛看到了“我”依依难舍的目光,感到了“我”依依难舍的亲情。 

     --正是联系贯穿于全文的情感,我们才正确把握了这两个普通词语在文中的深刻含义。 

     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在近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许多分析词语含义的试题都需联系上下文来进行分析、理解,因此,这一方法尤其要认真掌握。例如,散文《爹娘》中有这样一段话:“家里祖祖辈辈都没有人读过书,父母巴望我这一辈出个读书人,让我六岁就上小学。那时,书费很便宜,连学费也才四元;但是要凑够这四元钱也是十分困难的。正如一首诗所描述的那样:我的学费,是从奶奶蓬乱的头发里梳出来的;是从爷爷额上的皱纹里犁出来的;是从妈妈去鸡窝里捡鸡蛋时的笑容里溢出来的;是从父亲满是老茧的大手与锄头把之间发出的吱吱声里溅出来的。我的学费就这么昂贵,昂贵到需要全家几代人付出。” 

     “昂贵”的本义是“价格很高”,但联系上下文来看,很显然不是这个意思。从作者的描述来看,这里的“昂贵”应该是指这区区四元的学费包含了全家几代人艰辛的劳动。由此可见,在特殊的语境中,词语会产生特殊的含义,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有时,加点词语处于文中的总起句中,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下文的具体表述来理解加黑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有时,加黑词语处于文中的总结句中,则需要我们根据上文的具体表述来理解加黑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例如,《晋祠》中有这样一段话:“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有一道试题即要求解释“三绝”的“绝”字在文中的含义。很显然,“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是整段文字的总起句,下文则是对“三绝”的具体描述描述了以圣母殿为代表的造诣极高的古代筑群,可见,“绝”在这里的含义应该是“造诣极高的建筑物”。 

     另外,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有时还需从修辞的角度、从限定的角度去考虑。

 

高占军

【记叙文中考考点(九年级选修备课资料)】相关文章:

论语选读问仁(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09-03

《论语荷蓧丈人》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05-25

人教版选修《长生殿》与《桃花扇》备课资料07-23

反语的作用、用法示例、使用反语的故事(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10-15

教材选用方法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选修)08-04

中考自然地理重点考点复习资料09-05

先秦诸子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09-15

《泪珠与珍珠》备课资料08-09

《听潮》备课资料08-18

《道士塔》备课资料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