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
魏锡山
素质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重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整体素质,重在开发学生的潜能;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重在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
一般地认为,人的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其中政治思想素质是主导,科学文化素质是核心,心理素质是关键,身体素质是物质基矗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就是由这几方面综合形成的有机的整体水平。
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就是在向学生传授社会和生活所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掘这些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充分利用教学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获得能力,求得发展,养成个性。通过知识的学习,树立科学意识和人文意识,形成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养成科学道德和科学作风;通过知识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造;通过学习,产生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树立理想和信念,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通过学习,养成遇事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的意志品质,并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但是,不得不承认,有些教师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心理教育功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关键,离开心理素质的培养,讲教育转轨,讲其它素质的提高是没有心理基础的。
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思想道德内化,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及学习能力的增强,使之乐学、会学,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及运动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其劳动热情,更快地掌握劳动技能;有助于审美能力的增强;有助于增强对各种矛盾的承受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力。
人的心理机能,有利于促进入的潜能的发挥,其中包括人的智慧潜力和职业训练,以及人的情感和意志,人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心理素质是指在一定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自觉努力及外界教育与环境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心理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心理素质的好坏体现在心理状态正常与否,个性心理品质的优劣,心理能力的强弱三大方面,外化于行为习惯及社会适应状况。
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有关专家提出开设心育课程,这确实是个积极的建议。但是,在目前课程计划不变的情况下,还是应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德、智、体教育之中综合进行。
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教育者应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要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的重要内容,自觉地贯穿到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为建立科学的基础知识教育的新体系扫清思想障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者应当熟悉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现律,掌握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为此教育者必须系统学习心理学知识,这既为教育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也对教师的自身修养、自我教育大有裨益。
其次,树立主体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人,是教育的主体,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切忌“用粗暴的态度摧残他们敏感的自尊心”,以免影响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所谓“后进生”重要一点就是他们参与学习的机会少,不能像其他学生一样“平等地”同教师进行交往,以致使他们产生种种心理障碍。因此,教师要相信他们,为他们创设一种自由、平等、互爱、温馨的教学气氛。教师要有意关注后进生、帮助后进生,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其优点比其缺点,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求得发展。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因素,采用启发、激励等方法,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情感效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动机等意识倾向,唤起学生认识事物的喜悦,认识到所学知识、技能的价值,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展发散思维,促其勇于进取,大胆创新的精神,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兴奋、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获得学习的成功,满足自己的需要。调动非智力因素参与认识活动,提高心理活动机能,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荷。逐渐培养从喜欢这门学科,到热爱这门学科,到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献身国家的持久、长远的学习动机。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运动心理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思想教育一样,不能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观点的容器。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依赖于发展主体自身的积极性,依赖于主体的自我教育过程,即依赖于主体心理的“自我运动”。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心理机能的提高,心理潜能的发挥,有赖于受教育者自我心理的把握和积极主动的活动。人的自我认识程度和人的发展程度是正相关,正确的“认识自我”是一种心理健康的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启发、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价。既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馈,让学生及时认识自己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又要引导学生对以后复习、作业等的检查、评价;既要重视对考试,检测后对知识、能力缺陷的评价,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总结;既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满足,让其学得快活,又要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失误后教训的总结和心理的调整,学习策略的改进。总之,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取得好成绩这仅仅是教学任务的一部分,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运动,学会自己认识自己,自我调整,自主发展,以达到德、智、心、体和谐发展才是最终目标。
第五,在学习辅导中加强心理辅导,增强心理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材施教是普遍应用的教学原则,其根据就是承认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和认知结构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层次的指导,加强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是有效办法。在学习辅导过程中进行知识补缺,学习方法指导,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争取成绩提高,这些是我们教师经常做的,与此同时加强心理辅导会收到异曲同工之效。如,对学习困难生要体谅爱护,不能简单批评斥责。要耐心启发,倾听他们诉说自己的“苦人”、“烦恼”,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调整心理状态,摆脱精神压力,树立自信心。既要借助情感的动力作用,又不为情绪所左右;既不压抑情绪,又不使情绪奔放不羁;既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又对其“导之以行”,并指导、帮助他们达到“持之以恒”的效果。
对学习优秀生可采用激励方法,通过榜样作用,提出高层次目标,激励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等意识倾向,调动其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还可以采用磨难法,通过创设困难情境,如压“担子”,出“难题”让学生适当遭受磨难,以提高心理素质水平和适应能力。
总之,要充分认识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相关文章:
活动课中实施素质教育研究02-23
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中心稿)04-14
实施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先行04-14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吗?04-14
让素质教育之花在诵读教学中绽放04-14
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04-30
哭是心理素质教育05-01
谈目标教学实施中的几个误区04-14
厚爱中差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教学总结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