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文审题(苏教版九年级选修教案设计)
作文的命题形式不外乎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综合作文(即材料加话题抑或材料加命题、半命题作文)几种。不论哪种题型,其审题要求是一致的,只不过切入的角度不同罢了。 审题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分析与解读,把握命题者的意图,确定文章的立意。打开思路,从中选择既适合自己、又有个性色彩的角度和观点。下面就分别从不同的命题形式进行解析。
【技法指导】
全命题作文
重点分析“题眼”。
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如2008年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偶然的发现》、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再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最舒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
1.注意“中心词”,明确彼此关系。注意“关键词”,明确写作重点。作文的题目有很多个要素组成,要考虑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其实并不是这样》,题目中“这样”是一个代词,它可以指代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种看法、任何一种体验。“这样” 表明只是一般的认识和看法,“不是这样”就要求我们通过创新来达到与众不同。题目中的“其实”是表示转折的意思,所以作文时要用一些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倒叙等方法,使文章写出曲折,引人入胜。又如《带着微笑出发》,题目中的“微笑”不仅指一种看得见的面部表情,更是指一种心态,一种涵养,一种品性,一种信念,一种胸怀。所以写作时我们不能就“微笑”写微笑,必须“由外见内,寓内于外”,表现“微笑”的深层意义。题目中还有一个概念“出发”,这给我们什么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只有这样把握,构思才有了创新的基础,文章才能凸现“微笑”的魅力。
如《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是点明“钥匙”的含义。“钥匙”在这里很显然不是指真的开门的钥匙,而应该是指在感受快乐,与人沟通,探索奥秘,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等过程中,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可以说“钥匙”是指生活中解决一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写“找到了快乐的钥匙”,“找到了与父母、同学、老师等沟通的钥匙”,“找到了克服学习或者生活中的某个困难的钥匙”等等。又如《人间何处无风景》,这道全命题的作文,考查考生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关键点在“风景”之上。《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风景”的解释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显然,如果写成人间何处无美丽的自然景观,就显得肤浅了。“风景”不仅指自然景观,还可以是象征意义的风景,如美好的人、事或精神风貌、社会风气等。“风景”很宽泛,写自然之风景,要选取典型的具体的去描绘,如一花一草,如一石一鸟,精致刻画,以小的风景,去影射文题中人间之风景。写人生、社会之风景,要选择新颖的材料去表现,要善于从生活的见闻中寻找,发现“风景”的细节,写出独特的感受与见解,成就“人人胸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佳作。
3.注意“修饰语”,明确选择范围。作文题目中往往对本次作文的选材有一定的限制。如《记住这一天》,“这一天”是对时间的限制;《心中的彩虹》,“心中的” 是对范围的限制;《我们的心近了》,“我们的” 是对人称的限制;《那一双忧郁的眼睛》,“一双” 是对数量的限制。
4.注意“标志词”,明确文章的体裁。一般地讲,凡是要求写人、事、景、物、时间、地点以及带有“记”、“忆”、“访”、“游”、“传”、“传说”、“故事”、“见闻”等字样的,都是记叙文;另外,带有象征性的和具有抒情色彩的也多属记叙文。题目中有“说”、“读”、“评”、“议”、“驳”、“批”、“析”、“有感”、“我见”、“启示”、“所想到的”以及格言、谚语、名言警句等,都是议论文。凡用事物名称做题目以及带有“介绍”、“说明”等字样的,多要求写成说明文。有的文题允许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作者可以自由选择,属于一题多体,如《水》、《路》、《习惯》、《榜样》等。
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
“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
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
这类比喻性题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设计的提示语,考生审题时需认真阅读这些提示语,学会由“虚”而“实”,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的本体,写作时方能做到紧扣题目。如《我也是富翁》,通过阅读给出的材料,可以看出,题目运用的是比喻意义。“富翁”指“青春”、“亲情”、“友谊”、“健康”、“毅力”、“知识”、“活力”等。一般情况下,此类题型分为寓意式、比喻式、类比式,因此写作时应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此及彼进行引申,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联想。考生做此类题必须要有良好的发散思维的品质,从不同角度进行联想,取其最佳立意,进行写作。比如《在阳光下成长》中的阳光,当然不是指自然界的阳光,应理解为党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家人朋友间的亲情等等。对一些给材料作文题目中提供的材料,更应当注意运用概括、引申、类比等方法,加以认真分析,
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
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
如《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掌握在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半命题作文从形式上看,由文字部分和填空部分组成,有的题目前有一段提示语,后面还有具体要求。我们要在弄清提示语所表达的意思之后补充文题。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善待____________(亲人、生命、自己……)”,从本题已有的文字部分可看出,“善待”即好好对待的意思,“善待”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生命、自己,也可以是你觉得应该好好对待的人、物或精神、品质等。你可以选择提供的词语,也可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值得关注的是,有的考生会填一些消极的内容,不去表现自己健康向上的心态,自然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__________的滋味”,就有考生填 “打麻将”“抽烟” “喝酒”“自杀”等词语,让阅卷者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我们不能因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为标新立异,填写消极偏激的内容,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补写好文题,也就成了命题作文,就要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对已经补好的文题进行审题,审人称、审体裁、审题眼、定选材范围。要将选择的材料进行认真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文章主题。如“______________,触动了我的心灵”,大千世界,五彩缤纷,但凡让你有所感悟、深受启发的人、事、物均可入题。它关注的是学生心灵的成长,思想的触动。我们若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找准切入口,便可写出不错的作品。但很多考生没能抓住文题中“触动”这一关键词,只知道一味叙事,事情讲完文章就结束了,虽然有生活情节,但缺乏感情的触动和理性的思考。许多考生不会从平淡的生活中挖掘出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材料,雨中送伞、深夜就医、公车让座等陈词滥调的事例依然随处可见,更有重病不治、家破人亡等明显胡编乱造的作文频频出现。
【范作引路】
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识,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的有许多许多……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题目的横线上可选填“青春、健康、亲情、幸福、荣誉”等词语。
(2)可以大胆选择你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姓名,否则会扣分。
(4)不得抄袭。
(5)不少于500字。
【解析】
处在花季雨季的中学生,面对这个题目,可写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因为,值得我们珍惜的东西太多太多。比如,珍惜今天的幸福,珍惜拥有的友谊,珍惜今天的青春,珍惜初三生活,珍惜环境,珍惜土地,珍惜逝去的岁月,珍惜那份期待,珍惜留在心中的酸楚……人生路漫漫,弥足珍贵的事物、观念、思想、言行太多。我们可以把这些东西与发生在身边的事联系起来,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通过自己的观察、感悟,揭示事物的本质。
珍惜所拥有的家乡
安徽一考生
古往今来,诗人都是春秋思乡。这乡思像流水,剪不断,唤起了身在异乡的人对家乡的思念。
出门在外,想家。远度重洋,遥望祖国,念家。那乡愁,那乡思使我懂得应该珍惜所拥有的家乡。
城市虽美,在我心中,永胜不过家乡的一草一木。看着树叶又落到养它的树根,我眼帘中,模模糊糊出现了家乡的影子。于是,我懂得家乡是最美的,开始去珍惜它。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那是温庭筠对“还乡与作客江南”这一矛盾的感叹,我不似他,江南美人虽是“腕凝白雪”,风景虽是“春水碧如天”,但当我面临这一选择时,会毫不犹豫地回家,因为我心中有一种信念:珍惜所拥有的家乡。
每次放假,我便会体验一下“带月荷锄归”的心情。然后,把那种心情埋在心底,去慢慢品味家乡的特色。我想:那也是珍惜家乡的行为吧!
我的家乡的恬然,增加我对家乡的迷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黄昏之景,让我惊叹。因为这,我更珍惜我所拥有的家乡。
珍惜拥有的家乡,并不随着时间的飞逝而减弱,却越来越珍惜它。
我虽在外地求学,常有一种“身在吴门,久作长安旅”的感觉。
我懂得,只有把乡思埋在心底。
我常与朋友或同学谈乡思,有位同学却不以为然,认为家乡没有什么可珍惜的。然而狐死首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
珍惜所拥有的家乡,是考验我们对家乡的感情。“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时贪欢”,那是李后主思国的感受,而我也有同感,只不过,我只是思乡。
而这思乡的根源,是我珍惜所拥有的家乡。
【满分佳作揭密】
作者紧紧围绕“珍惜所拥有的家乡”这一中心行文。先列举古往今来人们思念家乡的这一现象,再回答思念家乡的原因--源于对家乡的感情;所以自己珍惜所拥有的家乡。文章条理清晰,思路明了。在语言上活用教材学过的大量名人诗句和典故,彰显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使文章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话题作文
应试作文向来都注重审题,历来多数失败的考场作文都败于审题。话题作文在写作内容和表达形式上给了考生较大的“自由”,但决不意味在“淡化”审题甚至不要审题。恰恰相反,话题作文更需要高度重视,强化作文的审题。因为从写作规律看,审题是应试作文的第一步,审题就是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的过程,如何确立中心,如何扩展,如何收束都需要在审题中完成。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是提供了写作的范围,从话题本身讲,它是单一的,这就需要在审题时化“单一为万象”,就是展开视野拓宽思路,然后从多方面去觅求切入点,经过层层“细化”,让自己的“题目”锁定在一个方面,一个“点”上,即由多化少,由大化小,明确中心,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其中对“话题”内涵的理解和外延的把握尤为重要,稍有忽视就会偏题的错误。例如,以“感受快乐”为话题,写成《谈快乐》、《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快乐的意义》、《金钱不等于快乐》都属于偏题,因为《感受快乐》的题眼在“感受”二字上,省去关键“感受”二字,偷换了概念,自然是偏离了话题。
由此可见,话题作文应注重审题,审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① 仔细阅读“提示”所提供的信息,吃准这个“话题”的含义;② 认真看准“注意”(有时是“要求”),照规定去完成话题作文。
如何细化话题,锁定中心,这是话题作文审题的难点和重点。这里向同学介绍一种简易的快速审题法--“九词”设问演绎审题法。“九词”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九个主要的思维词:谁、什么、什么样、怎么样、为什么、何时、何地、多少、假如。设问演绎就是用这九个思维词去提问,点出思维,激活思路。
具体操做方法是:运用“九词”设问,从提示语中寻觅多角度,迅速打开思路,然后从多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较有把握的小角度切入,即把话题落实到具体的人、事、物或具体的场景上,锁定你话题作文的中心。如以“变化”为话题的作文,如何审题?先这样设问:① 变化都有什么样的变化?人的、事的、物的、观念的。② 你打算写哪方面的什么变化?把话题的范围细化缩小到具体的人、事、物或观念上。你可以立足于家乡“路”的变迁或“灯”的变化,写出时代的发展变化;你还可以写“电话进农家”,凸现出农村的新变化;还可以写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如“奶奶的鞋子”、“老年迪斯科”,这样一步步设问就能让宽泛的话题具体化,从而确定中心。
再如以“幸福”为话题,运用“九词”设问:① 什么是幸福?平安是幸福,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知足也是一种幸福。②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体验”。③ 你对幸福的态度是什么?“享受幸福”、“创造幸福”、“守护幸福”④ 怎样创造幸福?怎样享受幸福?⑤ 为什么“享受幸福”?为谁守护幸福?……还可以设问下去。总之,每一个设问就是一个角度,一个思路,一个切入点。经过筛选,最后敲定你最有把握的角度和内容去写。
“九词”设问演绎法能迅速激活考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自己亲身经历、真情实感产生联想和思考,容易锁定写作的切入点和激情点,并使考生的思维逐渐深入,达到最佳写作状态。
“九词”审题法不仅能迅速锁定中心,切入话题,而且能很快寻找到最佳的立意的角度,使文章出新。如以“对手”为话题的作文,多数考生会把“对手”狭隘地理解为敌人,至少是对立面,从而构思出自己如何与对手较量,最终成功或失败的故事,虽然情节一波三折,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也比较到位,但给人的感觉总是比较平淡,缺少底蕴,缺少深刻的思想。如果我们运用“九词”进一步设问,“点击”我们的思维去逆向思考:“对手除了别人,还会有什么?”对“对手”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不是真正理解了?也就是究竟什么是“对手”?经过这样的设问,你再深思细想,或许明白了你的虚伪、自私、不光彩的想法等何尝不是你大写的“对手”呢?你再进一步设问:“对手”除了人自身的不良品质外还会有什么?于是你的思路又被拓宽,比如你一心想发表作品,那优秀的作文便是你的“对手”;你身体素质不好,体育成绩差,那运动便成了你的“对手”;还有生活中的种种诱惑都是你的“对手”,你一定想法克服它,战胜它。这样立意并为此选材切入,文章自然就会高人一筹,还可以换角度设问:动物、植物有没有“对手”?它们的“对手”是谁?是什么?它们在与“对手”的竞争中是怎样求生的?动物与人之间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给了人们什么样的启示?假如世界上没有对手会成为什么样子?于是你又有了可以写的东西,有了别人未想到的新的题材,新的内容,新的立意。
总之,设问就是激活思维,拓宽思路,就是寻找新的角度、新的深度。要出新就必须善于思考。思考就能发现新鲜的题材,思考就能在同类题材翻出新意。
[审题训练]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桥。道路上,石桥、板桥、人行桥;公园里,廊桥、花桥、九曲桥;以至连接人际关系,缔结美好情缘的“心桥”、“鹊桥”。这一道道风景,或许演绎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或许倾诉着令人难忘的情思,或许寓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而对它们,你会想到什么呢?
请以“桥”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参考]
世上人间都有什么样的桥?我们可写的桥是广泛的,颗?我们可写的桥是广泛的,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虚拟的。但我们写出的桥不应该仅仅只是桥,而是“或许演绎着感人肺腑的故事”(什么故事?)或许倾诉着令人难忘的情思(什么情思?)或许寓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什么哲理?)
用“九词”去设问演绎就有话可说了。
【病文诊所】
1、电视,成为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网络,给我们无限的空间;短信,传递着人间的温暖……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请以“ 改变了我的生活”为题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所填词语要与科学技术相关。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出现与本人有关的人名和校名。
网络改变了我的生活(三类文)
不知不觉当中,网络已经延伸到每个人的身边,现在好多人见面的问候语也变成了“今天你上网了吗?”
网络,从一个起初还不为人知、甚至被看做“高科技”的东西让大多数人望而生畏。
然而现在,男女老少齐上网的场面比比皆是,真不得不让人感叹这网络的发展之迅速啊!
我上网是在两年前,当时网吧刚刚兴起,我被几个同学带了进去,当时真是一个“网盲”,什么都不会,一个同学帮我打开了“新浪寻呼”(当时很流行的一个类似QQ的聊天工具),并且同时向十几个人发出了聊天请求,然后拍拍我的肩膀说:“等着吧,谁回话了你就和谁聊就行了。”当时的心情真是激动呢,几分钟过去了,突然一个人的头像开始闪动,我兴奋极了,把鼠标的手甚至有一点点发抖!点开了聊天窗口,对方发来了“你好!”,于是我开始敲击键盘与对方聊了起来。然而没想到,接着又是两个、三个、四个……天呀,竟然又先后有六个人的头像在闪,这一定是刚才同学同时向十几个人发聊天请求的结果。没办法,把他们的聊天窗口一一点开,整个屏幕就布满了聊天的窗口,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只要别人回话我就应付一句回给对方,好在没上网之前把打字练的比较熟练。
同时与五六个人聊天把我忙的满头大汗,最后不知不觉过去了两个多小时。当我昏昏沉沉地从网吧走出来的时候,竟然想不起来我这两个小时是怎么过的,就连与我聊天的那几个人的名字都不记得了,聊的什么更是忘的精光!好面子的我回到学校见谁就和谁吹牛:我会上网了!
那是我第一次上网,然而我也是从那时候就开始明白,网上的时间过的是很快的,所以不能总是这样碌碌地上网聊天,应该做一些正事儿!网络就是一个世界,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的东西,网络上一样不少。我感受到网络给我带来的快乐,同样也感受到了网络给我和其他人带来的麻烦和痛苦,我无法改变别人,然而我可以看好自己。网络必竟是由人组成的,所以网络的花花世界与现实的世界是一样的,而且网络有着它的特点,美好的东西更加美好,邪恶的东西更加邪恶!
【误区警示】
审题不清是文章最大的败笔。从文题来看,“网络改变了我的生活”,为什么,怎么样,应该在文中交代清楚。可从写作的过程来看,小作者仅选择一次上网经历还不足以说明网络改变了他的生活。可以根据详略,再在文中点化一下其他上网经历,这样点面结合才能比较合乎人们的认识逻辑。
2、那一刻我好幸福(三类文)
幸福,是我心中的源泉,时时滋润着我的心田。有这么几个幸福的时刻我是终生难忘的。
记得在读初二的时候,有一回上体育课,我们正在玩跳马,一不小心,我的腿‘叭’地一下撞到了木柱上,接着便是钻心的疼痛。心想:不好。疼得站不起来了,我被心急的同学们送到了
医院。在医院里,我见到了我的同学们,他们七嘴八舌。地对医生诉说着病情,医生始终用他慈爱的笑容看着我,说:“等一下给你做个小小的手术,就好了。”出院那天,爸爸妈妈赶过来了,我的邻居毛毛也来看我了,楼上的王爷爷,李奶奶也提着苹果来了……我知道,很多的人都在关心着我,那一刻我真的好幸福!
还有一次,妈妈住院了。我和爸爸很焦急,爸爸每天炖好汤送到
医院去。这时侯,妈妈总是用温柔的眼神望着我们--她也知道我们在期待她早日出院呀!在我们的关心下,妈妈的病不久好了,提前出院,那天,妈妈激动地说:“看到你们父女,我也幸福。”每次想起,我都是激动不已。
中考前的那一天晚上,我希望妈妈能帮我加油,可那天晚上八点多,一直不见在医院上班的妈妈的身影,夜里我生气地准备睡觉的时候,妈妈出现在我的身边,正当我高兴的时候,才发现妈妈是回来取东西的,我正要和妈妈说些什么,可她听都没听清楚便走了出去。我没有了睡意,开始埋怨妈妈,没有想到在这关键的时刻妈妈却一点也不在乎我。正在我左思右想的时候,又响起了敲门声,推门一看,妈妈回来了,手里还提着为我买的不少食品。当时,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生活在这个家里,我时时感受着幸福。
【误区警示】
客观地讲,这篇文章里,“我”的感情走向基本上是清楚的,对事情的叙述也是完整的。但是,作者拟的题目是“那一刻我好幸福”,这就要求我们集中笔力写好某一刻时“我”的所见及其内心感受。文章零散地写了三件事,偏离了“一刻”的题目要求。表面上看文章内容充实,其实每一件事都是浮光掠影,蜻蜒点水,根本无法展示人物的风貌,作者的情感自然就无法得到体现了。更何况其中的第二件根本就不是写的“我”的幸福,写的是妈妈的幸福。由于在选材上贪多求全,带来了情感表达的一般化,不动人。
修改这篇文章,首先是要精简材料,将文章的内容集中到“一刻”上。要在前面的叙事中蕴含感情,即,通过具体真实、生动形象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形象、感人的细节,传达出动人的情感。加强感情变化的铺垫。要交代清楚自己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在情感积蓄“关口”处喷薄而出,实现动人心弦的目标。
【训练提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获得生活的幸福、获取事业的成功,需要我们学会“消除”:消除误会,让心与心走得更近;消除疑虑,让手与手握得更紧;消除障碍,让前进的道路伴着春风;消除噪音,让我们的梦乘上飞翔的翅膀;消除污染,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美;消除隔阂、消除影响、消除险情、消除忧愁、消除疲劳……消除是手段,消除也会成为目的;消除带来的是收获,中途也必须伴着付出;消除有时候是一种跟人努力,有时候也是一个群体的自觉行动……
请以“消除”作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友情提示:“消除”是“去掉<不利事物>;使不复存在”的意思。明确这一点,是我们准确把握话题内容的基本要求。根据这样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把范围定在那些消除“不利事物”的经历或事例上。确定主题后,要根据主题需要,详写与表现主题有关的那部分。与主题表达关系不大或者无关的内容,要么略些写,要么删去不写。)
【素材积累】
话题一:
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物。人的一生谁没有和门打过交道呢?幼年时,家门曾是我们最温馨的港湾;长大一些后,校门曾是伴随我们读书学习的最忠实的朋友;当我们走上社会后,工厂的门、商店的门、医院的门又勾起我们多少美丽的憧憬和遐想啊……也许有人将会走出国门,也许有人会走进监狱的大门,人生将会为我、为你、为他打开一扇怎样的门呢?请你以“门”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指导]
门可以是指一扇具体的门,也可以把它比喻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隔膜、人为制造的一种障碍,门还可以是一种封闭的象征。“开门”可以理解为人与人的沟通,或打破某种封闭,或打开国门:“关门”就可理解为自我封闭或人为制造隔膜和障碍。有了以上几种理解,写作思路就可以打开了。你可以由一扇具体的门为线索,叙写一件事,描述一个人,自编一则童话或寓言故事;也可以就门的多种比喻义和象征义展开联想,写成抒情散文或议论文。你还可以用拟人化手法,以小品的形式写一篇介绍有关“门”的知识的说明文,如说说门的起源、门的种类、门的功用等等。
话题二:
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善良的人,眼睛里闪烁的是慈爱的光芒;卑鄙的人,眼睛里放射出的是邪恶的寒光;坚强勇敢的人,眼睛里充满执着和自信;懦弱胆小的人,眼睛里流露的是畏惧和胆怯。透过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内心世界,也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请以“眼睛”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审题指导]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写作时应以眼睛为线索,来展示各色人等在各种环境场合中不同表现,揭示其不同的性格特点,从而表现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情感。你可以写抒情散文来赞美品格高尚的人或贬抑心灵丑陋的人;你可以写记叙文来生动具体地展示不同个性的人;你也可以写童话、寓言、小小说、小短剧等,从不同的侧面,塑造不同的人物,表现丰富多彩的主题
话题三: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调查:世界上谁最快乐?在上万个答案中,有四个答案十分精彩;它们分别是:吹着口哨欣赏自己刚刚完成作品的艺术家;给婴儿洗澡的母亲;正在沙地里堆城堡的孩子;劳累了几个小时终于救治了一位病人的外科大夫。
要求:请以“快乐”为话题,自拟文题写一篇作文。
★ [审题指导]
快乐,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边,只要抓住“快乐”这个话题,去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人和事,便能扣题。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具备正确的、高品位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要写无聊、庸俗、低级趣味的快乐;其次,要有具体的、切实的事例作支撑,不能流于空洞。写记叙文,就要想一想,在自己的生活中,哪一些事、哪一些经历是自己感到最快乐的?写议论文就要想一想: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快乐来源于什么?怎样才能得到快乐?有了立意,有了材料,就可以拟定一个合适的标题,进行构思,组织材料写作了。
朱子
【作文审题(九年级选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史记选读;(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0-13
《老子》五章(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0-27
人教版高二选修《民为贵》教案设计10-22
高考话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设计)07-10
《长恨歌》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08-20
种树郭橐驼传:选修古代散文第六单元教材教法分析(2)(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09-15
高考作文审题技巧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