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课堂实录(粤教版八年级必修课堂实录)

时间:2024-07-21 17:14:2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雪》课堂实录(粤教版八年级必修课堂实录)

 《雪》教学实录

《雪》课堂实录(粤教版八年级必修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雪》。请同学们将课文打开,我们来读课文,请女同学读1-3段,男同学读4-6段。

    (生按要求读。)

    师:同学们读得比较顺畅,有两个字的读音要注意一下。(板书:胜模。)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来分角色呢?

    生1:因为1-3段都是写南方的雪,南方的雪比较温柔,像女孩子。4-6段写朔方的雪,作者笔下朔方的雪冰冷、坚硬、刚毅,适合男生来读。

    师:这位同学的眼光非常敏锐,她关注到了这两部分写景的内容,朔方的雪,南方的雪;她还关注到了这两部分景物的特点,江南的雪是一种柔美,(板书:柔美。)而朔方的雪,则是刚毅顽强,是阳刚之美,是壮美。(板书:壮美。)请再看课文,课文的1-3段中有一个四字短语,点出了柔美的味道。

    生2:是“滋润美艳”。

    师:大家同意吗?

    生(众):同意。

    师:好,请把它圈点下来。徐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第1小节肯定是写滋润美艳的江南的雪,第2小节写在雪地里堆雪人与江南雪的美有关系吗?

    生3:首先我觉得是有关系的,因为在南方堆的雪人需要雪的湿度比较高,前面说滋润,因为滋润跟水有关,有水了,堆的雪人才能黏在一起。

    师:好!你解决了“滋润”的问题,那么“美艳”呢?

    生4:课文后面有句话叫“整个的闪闪地生光”,“闪闪地生光”在太阳底下就比较美艳了。

    师:他的解释有一定道理,有没有其他同学再补充?

    生5:我觉得江南的雪还与孩子们的快乐联系在一起。

    师:写孩子们堆雪人的快乐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生5:铺垫出了江南雪的柔美,他带给孩子们缤纷快乐的感觉。

    师:这里不是铺垫。是什么呢?老师来讲一讲--是衬托。其实这种手法我们是学过的,在《春》这篇文章里,大家还记得吗?“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就是通过人们在草地上的快乐活动来衬托春草之美的,《雪》文中,则是通过写在雪地里堆雪人的快乐来衬托江南雪的柔美。我建议在这个小节旁边写一个词“衬托”。(板书:衬托。)我还有一个问题,第3小节去掉行不行?前面1、2小节已描写了江南雪的柔美,第3小节去掉行不行?

    生6:不行,因为第3小节写出了江南雪容易消逝,不像北方雪那样永远如粉如沙的特点,他只能存在一段时间,他的美是短暂的。

    师:这位同学的眼光非常敏锐,她抓住了“消逝”这个词,大家猜猜看,“消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众):融化。

    师:对了,就是融化。江南雪在晴天就消逝了,他的美是短暂的。(板书:短暂。)这位同学刚才还说到了朔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所以,朔方的雪不但壮美,而且恒久。(板书:恒久。)我们就这样通过对词句的赏析感受到了朔方雪与江南雪的不同,下面让我们来动情演读,感受朔方雪的壮美和恒久。

    (屏显男女生分读的内容,生按要求读。)

    女:朔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

    男:旋风忽来便灿灿地生光,蓬勃地奋飞。

    女: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众合:旋转、升腾。

    男:在无边的旷野上。

    女:在凛冽的天宇下。

    众合:闪闪的、旋转的、升腾的,是雨的精魂。

    女: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男: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众合: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师:你们自己评价一下,读得怎么样?

生1:刚才说了,男同学读朔方的雪,应该读出壮美的味道,可是男生读得太柔了。(生笑。)

    师:你给大家推荐一个同学来演读?或者就你来吧?(学生再次准备演读。)徐老师觉得刚才咱们“众合”部分读得很好,因为在这里读出了重音,比如“在无边的旷野上”,“无边”就要重读;还有“闪闪的、旋转的、升腾的”要用升调来读,对不对?好,预备--起!

    (生演读完毕,师生不由自主地鼓掌。)

    师:我们读出了感觉,就感受到了朔方雪的壮美与恒久。

    接下来,咱们再来读课文,怎样读呢?用比较的方法来读。

    (屏显要求。)

    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对前三段和后三段反复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不同点。提示:我们可以从课文选取的内容、写景的角度、运用的句式、包含作者的情感等角度来思考。

    (生读书、思考,教师巡视。)

    师:准备好的同学可以先举手。

    生1:在第1段有“处子的皮肤”,在第4段有“包藏火焰的大雾”,从这两个比喻句中可以看出南方的雪主要特点是“滋润美艳”,而朔方的雪则是“如粉如沙”,刚劲有力。而且,南方雪所处的环境与朔方雪也不同,南方雪地有宝珠山茶、单瓣梅花、腊梅花,还有冷绿的草;而朔方雪却是在枯草上、屋上、地上。

    师:她关注到了两点,第一,她是从选取的内容以及景物的特点来说的;第二,她还关注到景物所处的环境。真是一个细心的同学!作者在写南方雪的时候,写到了各种各样的花、草。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作者在描写这些花草的时候,着重写他们的--

    生(众):颜色。

    师:对了,课文写到了哪几种色彩?

    生2:深黄、血红、洁白、白中隐青、冷绿。

    师:这里着重刻画花草的色彩,表现的是江南雪的静态;而后面写朔方雪是在地上、屋上、枯草上,旋风忽来时蓬勃地奋飞,是为了表现出他的动态。

    生3:从作者的情感来看,我觉得作者更喜欢朔方的雪。因为虽然南方的雪很柔美,还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但是毕竟是未经磨练,不能长久。我觉得鲁迅更看重一种独立、张扬的精神,朔方的雪就能体现这种精神。因为那个时代是黑暗势力猖獗的时代,需要我们去斗争,所以我觉得朔方的雪象征了一种刚毅的革命斗争精神。

    师:很好!你不仅说出了作者的情感,还能联系时代背景,揣摩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

    生4:作者用较多的笔墨来描写江南的雪,而只用寥寥数笔写朔方的雪,我觉得这是鲁迅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比如说:“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

    师:是白描。白描,就是大笔勾勒,以显示其精神实质,与之相反的是,前三段对雪景的描写,则极为细腻,这叫“工笔”。

    生5:周围的环境和人物也不同。

    师:请结合课文内容详细说说。

    生5:就是第2段,他谈到了孩子们,还有“父亲”,就是说江南的雪在冬天能带来生活的情趣。

    师:写景物,也写人在景中的活动,情趣盎然,请继续。

    生5:朔方的雪纷飞之时,人们都在屋里享受火的温热,都没有出来。说明朔方的雪不但如粉如沙,还说明环境是很严酷的。

    师:我给你的话补充一句。写江南的雪,是孩子们热闹地堆雪人,情趣盎然,雪地是喧闹的;而写朔方的雪没有写人的活动,在无边的旷野上只有朔方的飞雪,他是孤独的。

    生6:在晴天的时候,南方的雪会融化,孩子们堆的雪人都不成什么模样了,都看不出他原来到底是什么了;而朔方的雪到了晴天,依然“如粉如沙”,依然“旋风忽来,蓬勃地奋起,在日光下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在太空”,这就说明南方的雪比较容易在环境下改变自己,而朔方的雪不管环境怎样,他依然是刚强如一的。

    师:很好。前者屈服于环境,后者顽强坚守。

    生7:在第2段有一句是“闪闪地生光”,第4段有一句是“灿灿地生光”,我认为这两个“生光“是不一样的,南方的雪生光是因为他自身的滋润,而朔方的雪生光是因为他们蓬勃地奋飞,所以在日光中非常绚烂。

    师:真好!一个是因为滋润而生光,一个是因为蓬勃奋飞而生光。我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一个发出的光是柔美的光,一个发出的光是--

    生(众):壮美的光。

    师:能不能从句式的角度再来比较分析一下?

    生8:我觉得作者在写南方的雪时用的是比较长的句子,而且感觉像是对偶;而写朔方的雪的时候都是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师:同学们,我们把刚才比较分析的内容来概括一下,请齐读。

    (屏显。)

    前三段,写景,也写景中活动;后三段主要描写雪景。

    (生齐读。)

    师:这是从内容的角度来看。

    (屏显。)

    前三段多绘色彩,重在描写江南雪的静态;后三段多状情态,突出朔方雪的气势。

   (生齐读。)

    师:这是从写景的角度。

    (屏显。)

    前三段多用长句,读来温柔婉转;后三段多用短句,读来刚劲铿锵。

    (生齐读。)

    师:这是从句式的角度。

    (屏显。)

    前三段喜爱中有惋惜,后三段赞颂中含敬仰。

    (生齐读。)

    师:惋惜,是因为美的短暂,而朔方雪,刚才有同学说到了,这个雪还有战斗的精神,让鲁迅充满着敬仰和赞颂。同学们觉得作者落笔的重心是在前三段还是在后三段?

    生(众):后三段。

    师:前三段的文字细腻、绵长,看起来仿佛较重,其实很轻;而后三段粗犷、简约,看起来仿佛较轻,其实很重。文章的重心落在后三段,因为它寄托了作者的情思与情怀。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地品味后三段,抓住后三段中一个词,或者是一句话,来分析这个词语或句子的深刻内涵。请看示例--

    (屏显。)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这个句子中,“决不”二字不容置疑,写出了朔方雪刚劲、顽强的特点。

    (生读书圈点,教师巡视。)

    师:已经有同学举手了,请。

    生1:我抓住了文章中的一句话,“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对于雪来说,太阳光应该是他最大的敌人,但是,当朔方的雪遇见太阳光的时候,他没有像南方的雪那样毫无反抗地就融化掉了,而是更坚强地奋飞和抗争。当时的时代是非常黑暗的,我觉得作者在呼唤具有朔方的雪那样顽强性格的人。

    师:鲁迅先生自己就是那样的人,倔强抗争,毫不退缩。

    生2:“无边的旷野”,体现出朔方的雪是孤独的。

    师:孤独,是的,不在孤独中沉默,就在孤独中爆发。他爆发了吗?

    生3:他依然在天宇间升腾闪烁,他不惧怕孤独。

    师:鲁迅先生有一首诗,里面有这么一句,“荷戟独彷徨”,在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时候,他虽然孤独,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放弃。

    生4:我觉得一个短句,“如包藏火焰的大雾”,真的能体现出它的壮美。

    师:“包藏火焰”,在这样冷酷的环境里,拥有一颗火热的心,拥有战斗的热情。继续--

    生5:我看到了一个“撒”字,撒到地上、屋上、枯草上,用一个“撒”字让人感到这个雪是有力量的,有力度的,他不用“飘”不用“落”,和地上、枯草上的环境相融合在一起,有一种粗犷的感觉,还呼应了前面的“如粉如沙”,可见朔方雪具有一种独特的阳刚之美。

    师:一个字显示精神,妙。

    生6:我说第6段中“死掉的雨”,从中可以看出朔方的雪的一种生命力,他起先是雨,但是不管环境怎样恶劣,他又会变成雪,他永远都留在北方,永远是在和恶劣环境做斗争。他具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他是永恒的,是不死的。

    师:永恒的、不死的、战斗的精神,这位同学的思维很有深度。同学们思考一下,“死掉的雨”你觉得是指南方的雨还是北国的雨?

    生(个别):南方的雨。

    师:是么?

    生(众):是北国的雨。

    师:按照常理,雨死了,在冬天就被冻成了冰,但是,北国的雨却不是这样,即使死了,他也幻化成雪,依然在天宇间升腾旋转,这就是这位同学所说的,是一种不死的精神。

    生7:我要补充刚才她说的关于“死掉的雨”,雨,给人一种阴柔的感觉,但是他死掉了,脱胎换骨了,以一种刚毅的雪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师:因为他拥有了顽强抗争的精神内核。

    生8:“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生光”可以体现出他的靓丽,但是他又不是那种很自傲的炫耀,从“大雾”可以看出,他们的数量之多,就体现了他们的团结。

    师:这个句子的重心可能在前面的修饰语“包藏火焰”,它象征了那种战斗的激情。

    同学们,我们就是通过这样细腻的赏析,对朔方的雪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刚才有同学已经说到了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当时五四运动进入低潮,中国陷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鲁迅本人也因为支持北师大学生运动而被教育部开除公职,但是他没有丝毫的退缩,继续坚持斗争,将教育部长告上法庭,并且胜诉。所以,我想,在这篇文章当中,作者仿佛又不纯粹是写雪,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

    生(众):有。

    师:如果说文章赋予雪以人格化的东西,那么你透过朔方飞雪,看到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1:不屈的、顽强的人。

    生2:也有鲁迅自己的影子。

    师:是鲁迅先生自己的写照,是不屈的、顽强的、拼搏的、战斗的……一个人,一个战士!从字里行间,我们读到的是一个倔强抗争、坚持战斗的人的形象,所以,《雪》这篇文章,它不仅是一支刚劲顽强的雪之赞歌,它还是一曲倔强抗争的人之绝唱。(板书:一支刚劲顽强的雪之赞歌,一曲倔强抗争的人之绝唱。)

    下课!

 

曹玉芹

【《雪》课堂实录(粤教版八年级必修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钱》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2-16

黄山记(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2-16

《钱》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2-16

论毅力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2-16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03-20

《庄周买水》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课堂实录)12-16

孔雀东南飞(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2-16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09-18

《虎丘记》课堂实录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