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时间:2024-09-24 02:24:4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声声慢》(湘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声声慢》(湘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1、学习作者所用的铺叙手法。 

2、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 

3、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借物言情)来表现心境方法。 

2、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词中叠词运用的妙处。 

教学方法: 

朗读法+分析法 

教学工具: 

录音机、投影器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辛弃疾而李清照,由李清照而课文。 

二、初步感知 

朗读课文,完成练习。 

1、回顾作者及作品。 

2、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3、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词的大体意思。 

三、分析理解 

品读全词,回答问题。 

上片(写自己的孤独和凄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这三句运用了十四个叠字,表现了哪三种不同的境界?(第一句,写人的动作神态,似在寻找失去的东西,追索过往的陈迹;第二句,写环境的凄凉、寂寞;第三句,写内心世界的愁苦、哀伤。)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1、大意? 

2、“最难将息”的原因是什么?(不仅仅是由于乍暖还寒的天气,更重要的是内心无边的孤独和寂寞。)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1、大意? 

2、这几句主要写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主要写作者借酒浇愁,想抵抗悲哀的侵袭,但无济无事。这样写既可以表现作者那一颗坚强心灵的忧郁,又可以表现悲哀和愁苦的深重)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1、大意? 

2、这几句有什么作用?(这几句进一步写悲哀的深重、难以抵御;同时,写出了作者悲哀寂寞的根源。) 

下片(主要写作者忧伤不安的心境和渲泄内心的愁情。)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1、大意? 

2、这几句是怎样来写作者内心的愁苦的?(由眼前零落满地的黄花,作者想到时光易老,欢乐不再。因而顿生感慨。)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1、大意? 

2、这两句有什么作用?(这两句主要写作者在无边的寂寞中度日如年,自觉难以挨到天黑。用以写表现作者内心难耐的寂寞和无边的愁绪。)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大意? 

2、这几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这几句是环境描写,用以烘托作者内心孤独和寂寞。)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一句虽是问句,却用感叹号收束,直抒胸臆,表现作者内心难以言尽的哀愁。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 

2、朗读背诵课文。 

五、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做好练习册。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一、背景材料 

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落职闲置几十年,晚年被复用时借怀古咏史而言现实的一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本报讯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用人才的愤懑。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曾随耿京起兵抗金,后在南宋任通判,安抚使等职,有政声。因与当权者不合而缕遭贬抑,一生郁郁不得志,终忧愤而死。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继承了苏轼的开拓、革新精神,其词题材广阔,气势雄健,意境深沉。善于熔铸经史,驱遣诗文,亦善白描,沉郁顿挫、慷慨苍凉之外兼有清丽明快、缠绵妩媚之风格。有《嫁轩长短句》,存词六百余首,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永遇乐》,词牌名,又名《消息》,双调,一百零四字。 

二、谋篇立意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求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进用人才的愤懑。 

三、层次结构 

上阕,即景生情,追怀孙权、刘裕,表达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和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慨。 

下阕,陈古警今,借刘义隆失败的历史教训,警告韩拓胄不应草率对敌用兵;借廉颇自况,抒发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懑。 

四、写作特点 

1、围绕作品思想内容而多用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词中用典虽多,却贴切恰当,非但没有妨害思想感情的表达,而且以少胜多,表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思想。正如《词综》所说,由于这首词用典恰切,感慨深邃,“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词味!” 

2、多用对比,而又各不相同,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 

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英主与庸才之比,用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得淡淡的了;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五、重点难点解析 

1上阕用了两个典故,其作用是什么? 

孙权是当年西破黄祖,北败曹操,与曹刘鼎足之势的英雄,作者登上北固楼,首先想到闭门思过以京口为都城,后迁都南京的英雄。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与向往,只是像孙促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已无处可寻了。即便是英雄事业的流风余韵,也随时光而流逝了。作者对孙权的追慕和钦羡,实际上就是对南宋腐败无能的讽刺和嘲笑。 

俯瞰京口街市,缅怀曾在那里居住的刘裕,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有如果能有刘裕这样创大业的盖世英雄和英明国君,作者的正确战略意图就以被采用。 

这两个典故,写法虽异而用意却相同,作者对能承父兄基业而有所作为的孙权和创建大业的刘裕进行歌颂,就是对南宋当局不知自振的针砭;作者怀念古代英雄,正是慨叹南宋没有英雄。 

2、作者写佛狸祠下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贺向辉

【《声声慢》(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声声慢》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精选11篇)10-22

劝学(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25

我的四季(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0-27

黄山记(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08

张飞教案:《氓》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9-20

人教版高一必修《触龙说赵太后》教案设计06-20

论毅力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20

《故都的秋》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0-06

人教版高一必修《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设计(通用11篇)10-09

孔雀东南飞(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