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领会思索---《瓦尔登湖》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案例)
张桂阳
一、背景: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高中语文必修2的第一单元里面就有《瓦尔登湖》一文,这是一篇应当静静捧读,充满寂寞、恬静、智慧的美文,其中所体现的人文情怀,我们所面对的这些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恐怕难以理解。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因此,在考虑教学设计时,我的第一个层次是放在对课文内容的解读上,只有理解了作者所描写的景物中所蕴涵的人生体会,才能进一步阐释梭罗用心追求人生静谧和探索人生规律的态度。因此所有的教学安排都遵循这一思路进行。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有层次地描写自然景物的写法。
2、理解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追求淳朴生活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在十九世纪中叶,美国正因商业和技术的发展走向大工业国家,这样的社会变革,让一个青年很是不安,为此选择了离群索居的方式。这个人就是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美国作家、哲学家亨利梭罗。1845年的3月,28岁的梭罗抛开尘世生活的羁绊,“借来一柄斧头,走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砍伐一些树木来做建筑材料,他“蛰居的生命开始延伸了”,在那里,他自耕自种两年有余。《瓦尔登湖》就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
2、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1)老师选读课文最后一节。要求学生静听,同时抓住语言信息,展开想象。
提问:通过老师的朗读,瓦尔登湖在你的心中是怎样的印象,你能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它?
--“人间的仙境”。“香格里拉”。“天堂”。
--瓦尔登湖不随世事而消逝,作者还想象“瓦尔登湖是他们的喀斯塔里亚的灵感之泉”,是“康科德桂冠上最璀璨的一颗钻石”。由此可见,作者对它喜爱之深,对它赞美之高。
追问:这“人间的仙境”有何特点?请从课文中找出能概括他特点的词语?
--“深邃和清澈”
追问:对瓦尔登湖“深邃”的这个特点,另外一个版本是把它译为“深度”,请同学们比较“深度”和“深邃”这两个词的区别。
--“深度”,就是深浅的程度,而“深邃”除了有“深”的含义之外还有深奥。那么也就意味瓦尔登湖不是一个普通的湖泊,简直就是一部自然之书,需要认真的阅读,方能体会出它的妙处,所以,“深邃”这个字用得妙。
(2)学生齐读课文“我们......很值得让米开朗琪罗去琢磨一番。”
问题一:写康科德的所有湖畔的特点与写瓦尔登湖有什么关系?
问题二:作者写瓦尔登湖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尽情渲染,给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解决一:--写康科德湖泊的颜色特点是为写瓦尔登湖作铺垫,起烘托作用。如果把对康科德的描写看作是“面”,那么,对瓦尔登湖的描写就是“点”,这样,点面结合,远近一体,自然之美,尽收眼底了。
解决二:--作者写瓦尔登湖同样是抓住湖水颜色变化这一点来写的。作者从不同视角:同一地点,不同地点;,近处,远处;春天,冬季;实景描写,泛舟感受;瓦尔登湖,其它湖泊,进行细腻的描写和精雕细琢,多方位渲染和烘托,勾画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同时,我们要学习把作者的这种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避免在景物描写中的单一,呆板。
追问:从景物描写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愉快的心境,那么你能看出作者的生活状况吗?
--作者写了自己赤足涉游看到的鲈鱼和银鱼,就联想到它们是“逃离尘世,到这清净世界定居的”,看到湖边的水草,也想到他们和“生于斯长与斯的湖水一样清澈无垢”,从这些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澄明的胸襟,一种淡泊,坦然的纯洁。最妙的还是作者描写打捞斧子一节,写得轻松,看不出苦累,反倒是充满情趣和快乐,看不出这是一个“农夫”的辛苦,而是一种悠闲生活所带来的惬意和愉快。
3、课文探究
通过研读课文,学生初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以及从中体现的作者的生活态度,但是梭罗这种脱离尘世生活的行为,我们应当又怎样来看待,这样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又围绕这一个话题开始让他们讨论,但这些内容是以学生的思考,分析为主。
同学甲:我欣赏梭罗的人生态度,在滚滚红尘中,他为了追求自己的一种理想,独辟蹊径,去完善自我,对我们今天一些过多地关注物欲的人,这是一堂最好的人生教育课。他就是一个最好的精神导师,如果有一定的条件,我也要这样去做。
同学乙:我不太赞同这样的做法。梭罗固然可以求得一种心灵的解脱和宁静,但不与尘世发生往来,这样岂不是消极遁世吗?如果为追求自我完美而与世相隔绝,我看,这是给“自我”“自私”的表现。
学生丙:我不认为这是消极遁世的做法,他在瓦尔登湖仅仅生活了两年又回到现实生活中去了?这应该是他人生中的一段“心灵休假”。消极遁世是戴高帽,我不同意。(学生笑)
学生丁:瓦尔登湖和山林的澄净与清新,让我想到了一个环保的问题,在当今环境,资源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的情况下,瓦尔登湖就让我们格外的羡慕了和心驰神往了,读到这样优美的文字,就激起了我们要保护自然,敬重自然的愿望,因为,它带给我们人类的是美好和享受。
学生发言比较踊跃,经过讨论,最后形成了共同的看法。
梭罗到瓦尔登湖生活是进行一种理性的旅居,他需要有一块检验其“简朴生活”的实验地,以此去谋求可供“放逐心灵”和“提升精神”的角落,因此 ,我们不能把他独居湖畔看作什么隐士生涯,消极的逃避人生,其实,他是有目的探索人生,批判人生,振奋人生,去阐述人生更高的规律。
看到学生聚精会神,若有所思,若有所悟的神情,我暗暗高兴,教学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最后送给他们海德格尔的一句名言: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四、反思:
这一节课我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应该说是达到了。注重于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这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共性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体内容,理清思维,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这是语文教学所要遵循的规律。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些知识积累有限,阅读狭窄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忽视实际情况,去作一些空洞的分析。因此,我遵循“综合--分析--综合”的思路。教学中,首先从局部上感知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的情感始终与文本融合交流,产生共鸣,去产生主题参与的意识,同时也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形象力。这一环节,在课堂产生了十分理想的效果。然后再去分析课文,在分析中也是注意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抓住主要点,着重从他对瓦尔登湖景色的描摹和他的生活细节入手,再去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新课程标准对阅读鉴赏目标提出了根本性的要求:“在阅读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高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所以在后一个综合中,我设计了一个话题让学生领悟探究,思考梭罗的人生选择对我们今人的启迪,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用心营造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张桂阳
【领会思索---《瓦尔登湖》教学案例(高一必修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我与地坛(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案例)10-01
我与地坛(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案例)10-21
案例教学总结04-22
教学反思案例05-25
数学教学反思案例05-21
《爬天都峰》教学案例及反思09-26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案例06-30
《小鸟找家》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10-22
怀念红狐(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07-04
班级教学总结案例通用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