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通透式语文教学研究之阅读与写作的通透(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
“通透式”语文教学研究
之“阅读与写作”的通透
湖北当阳第二高级中学 洪梦婕 李文忠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是生活的结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语文与生活本是相通的,我校语文课题组正在做“通透式”语文教学的课题研究,研究“阅读与写作”的通透、“课内与课外”的通透、“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通透、“语文与生活”的通透。这里,笔者仅就子课题“阅读与写作”的通透研究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阅读与写作本为一体,不可切分,但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其操作性,我们分别开设阅读课、写作课,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通透,双促双发。
一、 课内阅读与写作
受高中生课余可支配时间短的限制,学生的阅读来源甚少,语文课本、读本、读写天地杂志就成了学生的阅读之本。我们基本上按课本、读本的编排设置写作内容。高一重记叙文写作,高二重议论文写作,高三则是写作的综合训练。
第一阶段(高一)在固有的语文素养基础上,学生阅读诗歌、散文、演讲词、序言、先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拓宽阅读视野,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时刻有意识地关注课本中的写作手法,指导学生学习多种写作方法,将课内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以散文单元为例,《荷塘月色》一课上,学生都欣赏了以文字为载体的月色笼罩下的荷塘的美,那么这种美是如何从笔下流淌出来的呢?通过进一步对文章画面美、语言美、情趣美的分析,学生们掌握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写景状物的技巧,感受了作者的情怀。课后,我们要求学生仿照课文,选用其中任何一种或几种笔法,写了《校园月色》,学生笔下流露的美真实而且感人。而在《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且多用比喻,体现了一种境界超然的空灵美、遗世独立的超越美。我们则让学生重点体会了比喻在文中的作用,并仿照文章第三段写了几组运用博喻的句子。
这些都是片段写作。要写好散文还得靠对散文这种体裁的整体把握,即通过一定的“形”(人、事、景、物)来把握文章的“神”(“我”的情感、态度、观点或某种哲理)。
其实并非写什么文章就阅读什么类型的文章,写散文、记叙文除了从该体裁的文章中汲取养料外,还可以从小说、诗歌甚至戏剧中采撷点点珍珠露水。小说中不乏大量精妙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也有很多经典的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例如,孙犁《荷花淀》中的几个女人的对话体现的典型人物性格,水生嫂的一个“吮”的动作体现她的微妙的心理变化。《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风的穿着打扮无不充溢着人物的贪婪气、世俗气。《药》里最后一部分环境描写中关于“馒头”的比喻,深刻地揭露了贫与富、生与死的对立,等等。学生领悟到这些之后,我们就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它们巧妙地用到散文、记叙文的写作中来。
再比如诗歌,陶冶性灵,启人心智,意象的组合、回环呼应的结构都给人以美感,将其用于散文写作中,能增加文章的语言美,让散文语言诗化。
再比如戏剧,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人物语言的动作性,都能体现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将这些技法用于写人散文中,同样使文章增色添彩。
第二阶段(高二),本阶段学生主要掌握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除了课本写作部分的几篇典型例文要求学生范读之外,很多文言文也是很好的议论文典范。例如《六国论》结构完整,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紧紧围绕总论点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还有它的对比论证方法,《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比喻论证,《<伶官传>序》中的举例论证,这都是值得借鉴的。在对范文有了深刻印象的基础上,及时让学生进行巩固,要求学生分别采用总分总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这几种基本的议论文论证框架写作,并在文章中任意采用两种或三种论证方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
这一阶段的古诗词、小说、戏剧、杂文、随笔的学习同样重要,它帮助学生深刻思想、提高审美情趣、提升文化品位。
第三阶段(高三),主要是综合训练,备战高考。这阶段除了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写作技法的掌握训练外,还要强化学生的审题立意的方法意识,引导并强化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联想与想象能力。
其实课内阅读不单要读课本,而且要重视《语文读本》的阅读;当然也不能简单地限于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技法,还要重视课文素材的整合积累,像庄子、屈原、陶渊明、李白、陆游、辛弃疾……这些人物同样还能成为鲜活的例子。2007年湖南卷的一篇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就是对这些逝者事例加以灵活运用,让他们在小作者笔下活动起来的。
二、课外阅读与写作
课外阅读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大力开展“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读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图书管理员,定时(每周二、四课外活动)开放,面向全体学生借阅各种书籍,让同学们广泛涉猎、为积累作文素材打基础。同时“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很多同学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非常浓厚,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不少学生抽屉里“藏”着这样那样的课外书,同学们有了这种读书热情,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这种兴趣,“让阅读成为习惯”。
转化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可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若课余时间不够,高一、高二语文教师每周安排一节晚自习课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阅读,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建立阅读档案,做好读书笔记。高三的教师也应“大方”地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阅读,甚至“每天一刻钟”。当然,学生阅读的自由度是有一定限制的,我们要引导学生看品位高雅、思想健康、促人上进的书籍,同时还要做好阅读方法的指导(文章是精读还是泛读,阅读笔记如何做),做好关注写作技法的指导,并要求学生写好读后感,等等。让学生“多读、多写”,“有分析地多读、多写”(朱德熙《谈谈写作》)。
除了在图书馆借阅各种书籍外,还有学校阅览室上百种报刊杂志也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源头,我们有针对性的推荐学生阅读《参考消息》《环球时报》《南方周末报》《青年文摘》《格言》等,这其中,报纸的政治性、时效性都比较强,杂志中文章的篇幅不长,充满人生哲理、生活智慧,能鼓舞人、启发人,学生可以用短平快的方式尽可能多地接受信息。
除了让学生自己接受信息外,老师也可将广播、电视、网络上的最新信息整理出来介绍给学生。譬如最新时事--G20峰会、博鳌论坛、湖南永兴煤矿爆炸事件等等;央视新闻频道的很多节目内容都可以被我们收录筛选,如《新闻周刊》的每周国内外大事及每周新闻人物,《共同关注》关注的弱势群体、轮椅上的舞者、爱的传递,等等,这些都可成为学生素材库中的新鲜血液。
教师一定要将学生的课外阅读同写作结合起来,不能光满足学生的口目之娱,不能光读不写,要定期不定期地让大家以口头或书面(篇幅多则千余字,少则百来字)的形式交流阅读内容、阅读体会,相互汲取营养,并要求学生“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高三的学生没有这么多的课外阅读时间,但也有自己的优势--考试多,试卷多--从试卷中积累素材。科普文、散文甚至文言文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做素材的整理归纳。科普文中有很多涉及人们正在关注的自热、社会问题,如环保、太空科技、金融危机、中国古典文化等等,一旦写作时需要这些内容,我们的学生也不会担心“无米之炊”了。散文中有很多优美语句以及曼妙的行文思路,学生有心学习的话,都能学以致用。文言文中提到的一些人物以及他们行侠仗义、淡泊名利的事迹也能成为学生写作的新颖素材。高三学生要学会利用好试卷这一多样化资料。
另外学生在书面表达中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由写作;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还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除了多读多写、读写结合之外,我们平时还要对学生多做一些思维训练,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打开想像之门,自由驰骋于文字海洋中,将所读用于所写中,真正打造“阅读与写作”通透的完美神话。教无定法,这只是我们在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实验中的一些尝试,还有待我们在教学与实践中继续探索,不断创新。
李文忠
【通透式语文教学研究之阅读与写作的通透(必修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层南北通透房屋租赁合同04-30
南北通透房屋租赁委托合同04-30
语文必修教学计划09-01
语文必修一教学计划06-16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论文寻找创新的源头活水 --浅析创新能力的培养09-05
必修三语文教学计划05-19
语文写作教学反思06-17
语文教学研究工作总结10-13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0-21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