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建构作文思维模式运用口诀写美文(鄂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论文)
【摘要】 作文训练的核心是思维训练。为了帮助学生积极地思考,使他们在写作时,思维更具有开放性、创造性、实效性和条理性,不妨在动笔之前,先按科学的方法思考并制定思维模式的简单导图,打开记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在整体得把握文章的主旨,清晰地思路安排材料和标注一些重要的写作手法前提下,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快速拟定文本的核心内容和写作流程的方法,在写作时注重和运用作文“口诀”,从而写出脉络清晰,有真情实感的美文,达到培养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文思维模式引导的概述分两部分,一是写作前构建思维模式的引导和原则,二是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口诀”写出美文的概述。
【关键词】 作文 思维模式 方法 快速 文本核心 作文口诀 美文
一、作文思维模式的引导图和原则
㈠、关于作文的思维模式
写作是一种思维过程与思维结果的体现。
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之后,说话(也是写作表达的一种形式)、书面作文时,帮助学生快速整体地建构和表达,即构思写作的思维过程,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思维过程。很多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无从下手和写作不知所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头脑中不知该如何去写,在作文时随心所欲,原因就在于,在作文前没有进行巧妙地构思。于是,便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畏惧写作文”和“有文章没中心”的局面。
作文的训练,应该首先对学生写作前的思维模式的训练。这种思维模式,也可以说是一种写作的思维流程,它帮助学生作文在立意、构思方面作用巨大。训练这种模式,为的是提高学生写作的浓厚兴趣,帮助学生科学地思考,掌握作文的思维方向,加之引申到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后,能打开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进入写作的状态,使学生在把握作文的整体构思下,合理而有序得安排材料,使其思维更具有开放性、创造性、实效性和条理性。然后,在写作时,按照作文“口诀”,通过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有个性的美文。这种思维模式,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作文技巧,更是要通过这种思维模式,教会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这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也会大有帮助。
㈡、一般作文的思维和“作文思维模式导图”区别
首先,我们来温习一下,一篇作文常见的成文步骤:题目→开头→材料→结尾。当你面对一个题目的时候,可能一下子脑子里涌出各种人物、影象、画面、声音等;可能你刚想到一个你认为很符合题义的典型例子,或者是一句名人名言,但马上又被新的什么代替了,你努力想要揪住一个。然而它们却混杂在一起,充斥着你的思路,逼迫你从他们当中挑选一个,否则它们可能稍纵即逝,而这样很有可能令你懊悔不已,毕竟,一篇文章不是一个情景或者观点,而且那些情景一失永难摹。因此,你发现,你要应付的是脑海中那些互相碰撞的思路、事例和观点,却失去整体协调性,忽略了文章要表达的灵魂--主题。
而作文思维导图却可以帮助我们从混沌中解脱出来--
它清晰地反映出我们的写作思路;
它从主题入手,从主题结束,直观地让我们看到自己思维的脉络,始终围绕主题这个明确的方向去表达,使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中心”
它帮助我们挑选出我们最拿手的一种体裁;
它能让我们选定最喜欢最适合的表达风格和写作手法;
它让我们在想像和联想中寻找更多的最恰当的凸显主题的材料,有取舍,有侧重地表述,能使我们解除在写作中对主题和材料的相互混乱的忙碌。
而作文思维导图,首先定主题。在面对题目,抓住核心词,或者分析话题和材料,理解题意是什么,从而选定题目(命题作文就省略这部分),然后定好想要表达的主题(议论文中称为观点)。一个题目中往往能分析出多个想表达的立意和主题,选取作文主题时,从多角度、多层次和全方位思考问题,从大而广,化为细而小,就更容易选择某一个角度来表现。在这些主题中,学生根据自己体验,选最感兴趣、最丰富、最能表达感情、最容易出彩和最有话说(即所掌握的素材的较多的)来选择一个,从一个词,或者引申到一句话作为表达的主题,从而完成理解题意和主题的确定。
第二步,选择体裁。有了主题,就可以在自己喜欢的体裁和适合表现主题的体裁中,选择一种来表现。如记事为主的记述文,情感流动的散文,介绍物性的说明文,议论为主的议论文,有故事情节的小说等等。
第三步,找材料。根据这个立意或者主题,找一些相应的写作素材,通过回忆、联想和想象,在其中最适合的、最关键的一个或者几个材料和场景,而这些人物事物的材料却并不要求大,尽量缩小到细微之处(比如一个小镜头或者一个重要的关键的故事情节)从而选定最能表现主题的典型素材。将这些材料略写,标上序号,笼统或粗略地罗列在材料库中,但这些素材罗列并不一定是写作的顺序。(议论文里材料就是一些分论点以及相应的概括的事例论据)。
第四步,构架,写作手法。构架即写作的先后顺序。将这些材料(分论点)或者故事的关键情节,有条理地按先后顺序地放在对应的构架中,形成文章的写作思路。为了表达的需要,可加上如何开头和结尾的步骤。有时,要将上面的多个小材料,在先后顺序上做适当调整,使之更符合思维的逻辑,符合物体介绍的顺序,符合文章情感的表达。
写作手法是针对文体的特点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体裁和对象选定。在构架这步中,构思时,可以针对材料的表达,做些大致的安排和说明,写在相应的材料后,并用括号标注。如,记述文中人称的选定,叙事,描写,抒情,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和运用什么修辞等的注明;说明文中准备使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议论文中则是准备使用的主要的论证方法,如对比论证,辅论,事例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等。
第五步,文章的表达阶段了。当立意、文体、素材、构架等都大致确定下来之后,在动笔表情达意时,按照思维模式的导图,参考作文“口诀”始终来对照自己的表述语言文字,回忆所学的写法技巧,写作时注意的事项等,通过锤炼的语言和积累文学知识,进行有条理,有侧重的,形象的表达,再现情境,表达感悟,突出主题。写完后,有感情地读自己的文章,再加以修改和润色。
㈢、作文思维模式的原则和引导图
在训练学生这种写作思维模式时,要始终注意五条原则;这五条原则实际上是对作文思维构建过程的一个简明扼要的概括。
①面对题目思题意②定好主题选体裁③联想、想象用材料;④思路清晰定构架;⑤表情达意用口诀。
作文写作思维模式 作文写作思维原则
←----------写(语言、情感)----------← ①面对题目思题意;
题 ②定好主题选体裁;
→ (定)↓(选)↓找(忆、联想、想象)↓(思)↓(动笔) ③联想想象用材料;
目 ④思路清晰定构架;
主题-→体裁---→材料-----→构架,写作手法-----→ ⑤表情达意用口诀。
【实例分析】 八年级半命题作文《___的微笑》,
面对这个半命题,首先是“面对题目思题意”。分析题意时尽量让思维发散开来,多从几个角度完善题目,选定主题。很显然这里要歌颂的是真善美的品质。那么可继续思考:微笑是什么?微笑有什么作用?微笑的人表现出什么品质?他在什么时候微笑?我想通过微笑表现什么?。。。。。。一连串的思考,在题目的下划线上可写入名词,如:母亲、老师、祖国……写入形容词,如:无言的、温馨的、迷人的……写入副词,如:永恒的、永远的……写入动词,如:批评的、打动人的…… 这样,题目就具体化了,写作的范围,立意的角度就基本成型了。于是就从中可得出一些可表达的主题:爱心、考验、友谊、奋斗、快乐、追求、成功、感动、幸福。。。。。。补充题目,确定对象和主题。如:无言的微笑
接着,定体裁。我擅长什么样的体裁?这篇文章适合用什么样的体裁?可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现主题?我接触过的美文中,那些适合这种表述?如:选择叙事的记述文。
第三,找材料。确定主题,体裁后,为了突出主旨,就要通过回忆,联想和想象,选择最符合主题(论点)的,自已最熟悉、最有感悟的材料,在这些材料中,选取其中最适合最关键性的一个或者几个材料、场景和情节来写(在选取人事、物表现的角度时不要太大,尽量缩小到细微的一个点),从而选定最能表现主题的典型素材。如:①父亲在我考试失利时,给我默默鼓励的微笑;②父亲安装电源开关,爬梯子,梯子倒下,为不伤到妹妹,砸到自己身上。
第四,构架,写作手法,针对记叙文的特点,构架比较简单,安排好六要素,或者故事的关键波折即可,把材料按先后顺序,标上序号即可。(议论文则是讲分论点的序号按先后顺序写下来,在相应的后面标注主要论证的方法)
第五,运用写作技法和口诀来表现主题,形成美文。比如,开头,一篇文章的开头好,作文的基调定好了,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如:《无言的微笑》中可这样开头:微笑是消解彼此间矛盾的润滑剂。面对误解,微笑露出宽容;面对冷漠,微笑洋溢热情。微笑,其实就定格在那无言的瞬间。。。。。语言表述注意情感的流露,场景的再现,技法的使用等。
无言的微笑 框架式的作文思维模式导图
一、题目:无言的微笑 (老师的微笑…微笑如花…微笑的魅力……)
二、主题:父爱--父亲的爱,没有语言,如山,深沉、博大。(谅解/微笑的魅力……)
三、体裁:记叙文 (议论文……)
四、材料:1.对父爱的理解,父母之爱表达不同。2.父亲安装电源开关,爬梯子,梯子倒下,为不伤到妹妹,砸到自己身上;3.我考试失败或成功,父亲不言,只微笑; (议论文就写分论点,如:①微笑是一种理解;②微笑是一种鼓励;③微笑是一种幸福.如果有事例,在相应的材料后,概括写写简单的事例)
五、构架,写作手法:(注:构架中所使用的材料,只需借用上面相对应的材料的序号来表示即可)
A.运用排比句式抒情开头
B.1.对父爱的理解,父母之爱表达不同; (设伏笔不懂父爱)
C.2.我考试失败或成功,母亲的态度对比父亲不言,只微笑; (通过语言神态对比描写表现人物,为下文做伏笔)
D.3.父亲安装电源开关,爬梯子,梯子倒下,为不伤到妹妹,砸到自己身上;(抓住父亲的动作和我的心理描写突出父亲的伟大)
E. 我读懂父亲的微笑,歌颂父爱如山。(抒情)
附注:语言风格,第一人称的自述语言,真情而细腻描写父亲的神态,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抒发真挚的感情。(议论文,在安排的分论点之后,注明简单的论证的事例和论证的方法,如对比论证,事例论证,喻证等)
(当然,为了需要,文章可以加入吸引读者的或优美或令人深思或有哲理的或经典的题记。)只要做到面对题目,按照作文的思维模式,心中有方向,升腾起想象的翅膀,按“口诀”
要求去“诉真情,表真理”,笔头就会流畅许多,美文相信也随之诞生。
【范例】
无言的微笑
①微笑是消解彼此间矛盾的润滑剂。面对误解,微笑露出宽容;面对冷漠,微笑洋溢热情。微笑,其实就定格在那无言的瞬间。。。。。(开头直接点题,通过修辞,简明,句式优美。吸引了读者)
②小学的时候,写有关父亲的文章。总是写到:我的爸爸今年多少岁,长得很高大,头发很黑很亮,对我很好啦……
③中学的时候,写有关父亲的文章。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写,该写些什么。缠绕在脑海中的是一个个问号,对父亲的影响深刻,我往往不知道怎么表达,就像父亲一样。
④“父亲”这个词对我,好像很陌生,因为,在记忆中,看过的文章,写过的作文,就连课堂教科书上,“母亲”永远都是永恒的话题。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等。赋予母亲是至高无上的荣誉。然而,我们却往往忽略了在孩子生活中扮样演“配角”的父亲,他也是我们每个孩子人生中的主角。(回忆联想找材料,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突出母亲,其实为下文写父亲做伏笔。)
⑤同母亲相比,我的父亲确实不善言辞,他总是那要那样沉默寡言。每次考试成绩单第一个先过目的永远是母亲,但每次的考试结果,第一个知道的却是父亲。每次考得不好的时候,动家法的人一定是我的母亲,显得“不在乎”的却是我的父亲。“打在儿女身,痛在娘心”,可,在一个无人的角落里,躲藏着一个在抽烟,内心难受的人--却还有我的父亲;考试成绩理想的时候,等待的第一个奖励永远是母亲给的,而父亲却只是微微地笑笑。可又有谁知道,他那无言的微笑,给予我的却是莫大的肯定和欣慰。(回忆铺陈手法;写人物抓特点,往往可以通过对比衬托的手法、细节描写和抓外貌动作语言显露出来的)
⑥我不清楚,父亲是怎么在没有看到我的成绩单,就知道我的考试成绩的。但我知道,为什么我考试失利时,一向不喜欢抽烟的父亲,会独自躲起来抽着闷烟。我想,这就是父亲的语言吧。
⑦印象中永远忘记不了那一次。那天早晨,我朦朦胧地睁开眼,迷迷糊糊地看见父亲站在梯子上在安装电源开关。那是昨晚我弄坏了的电源开关。房间里只有一扇窗,光线很昏暗。看着那柔弱的光线,照在父亲的身上,还有镶嵌在白色墙壁上父亲的影子,显得很高大。那时,我突然感觉到,这或许就是早晨最美的一道风景线。只可惜我不是画家,不能用话笔描绘这条美丽的风景线;我只能把它牢牢地记录在脑海里,盖上我的印章。 (调动读者品“五觉”,好文犹如现眼前)
⑧不知道过了多久,正当我感到幸福的时候,父亲失去了重心,梯子突然渐渐向床这边倾斜了。眼看着父亲就要像一块大石要压到我和妹妹身上,惊恐的我只能紧紧的闭着双眼,迎接这可怕的一幕。一秒,两秒,三秒……过去了,只听见“啊”的一声惨叫,这,分明是父亲的声音。父亲从木头床沿边滚落在地;望着在地上打滚,疼得哭不出声的父亲,我的泪水霎时浑浊了我的视线,眼前那道美丽的风景线一下子模糊了。。。。当我擦干眼泪边喊着父亲的时候,却发现父亲扶着腰,向我们笑了笑,只是笑了笑,可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微笑?(前因后果交代清,事情过程突出而鲜明地表现父亲的无私和伟大;“五觉”的运用给人以真实感;长短句式,让人体品味语言的韵律之美;联想和想象丰富内涵;心理的细腻的刻画突出人物特点和抒发的感情;⑦⑧自然段的事与⑤⑥自然段生活中概括的事相比,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和记述,详略得当)
⑨其实,他如果跳在我和妹妹的身上,那可恶的木头床沿,也没法伤害到他了;
⑩其实,面对我、妹妹受伤和自己疼痛,两者之间,他可以选择前者,可是他没有,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这就是我一个不善言辞的父亲。三秒的时间,就足以让我读懂了父亲对我的十几年的语言,就让我读懂了还以前很多想不明白的事,就让我读懂了父亲对我的所有的爱。
其实,一直以来,父亲都是在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无言的微笑,来诠释着他对我的那份深沉的爱。(叙事、议论和感情自然地结合,真实地抒发,总结点题,令人回味深思)
有人曾这样问我:父爱有语言吗?我的回答很简单:他是你父亲吗?
是啊!有些人用一辈子的时间,都听不懂父亲的语言,都读不懂别人的爱。其实,爱不一定要大声的说出来;有时候,说出来的也不一定是爱。(联想和心理的刻画,使文章情感流露自然;运用经典的语句,留给人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思考)
【总评:整篇文章,围绕主题,结构谨然,合理而鲜明的地写出自己对父爱的理解。作者开始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写母亲,实则是为下文塑造父亲的特点做铺垫,加之运用细腻的笔法,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无声胜有声,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伟大的父亲的形象。表述的词句优美,流露的情感自然而真切】
(附注:由于版面有限,“口诀”的运用举例分析,也见此例文,标注在每段后括号内的楷体文字)
二、作文口诀记入心,写出美文不用愁
(一)、作文口诀
在文学技巧、润色修辞方面,并非思维模式图的擅长,而是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与感悟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的,同时,在写作时,运用作文“口诀”的要求和方法,就能文章增色,成就美文。
将作文的要求和技巧,归纳为口诀,目的是让学生更方便记忆。作文口诀是集主题的突出、文章结构、文体的写法、语言的表达润色、作文的修改要求、美文的成因等于一体的简明扼要的概括。是学生平时对美文的积累品味,在写作时的对技法要领回顾,在写作后的对作文修改的“引领者”。
【作文口诀】--
感情有多少,我们就能写多好
写好景物重顺序,细看动静用修辞; 写好人物抓特点,肖像动作语言显;
要想人物有个性,神态内心细节明; 记叙事情重过程,前因后果交代清;
万事万物有灵魂,悉心品味融感情; 调动读者品“五觉”,好文犹如现眼前;
故事要有波和折,手法穿插有悬念; 文章要想开头好,关键是要吸引人;
声景议论和抒情,结尾点题回味余; 美文仿佛欣赏美,字词句式意境美;
主题材料和结构,合理巧妙与突出; 要想人家记住你,创新回味有经典;
修改润色重“三细”,细节细致和细腻; 其实写文并不难,观察阅读多积累;
升腾想象的翅膀, “如影”作文诉真情。
(二)、作文口诀概述
写好景物重顺序,细看动静用修辞
在描写景物的时候,要注重描写的顺序,一般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顺序来讲,一般又分为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等,空间顺序可以有交叉但不杂糅,或者由表及里;可抓住景物的特点,从某一角度如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进行描写。仔细观察描写景物,动态静态描写相结合,绘形、绘色、绘声,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使读者闻到味,看见物、摸得着、听得到,感受到。同时,学会运用这种细腻描写的景物,在文章中借以抒情。
写好人物抓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显,要想人物有个性,神态内心细节明
写好人物,必须突出人物的特点,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其外貌、动作、神态、内心活动和语言的与众不同的特点来表现其个性。可按:人+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或表情)+心理活动(旁人或写作对象)的公式,有取舍,灵活多样地表达。
记叙事情重过程,前因后果交代清
事情的记述,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特别是能突出主体的过程要写详细具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所舍取和侧重地去记述。
万事万物有灵魂,悉心品味融感情
在语文世界里,任何物体都有感情,都有灵魂,所以“语言也不该是无情物”,在写作时候应该化抽象为具体,在具体事物中赋予人所具有的感情,主要运用比拟等修辞手法赋予人的思想,融入人的情感,这点关键在于调动自己丰富的情感,调动联想思维,扇动想象翅膀。如“这么多年,你们(云雀)飞到哪儿去了?只有声音,还淌在我们的血管里,含着草地上的春风,含着牛背上的牧歌,含着血液里的亲切,日夜淌在我不眠的梦中。”
调动读者品“五觉”,好文犹如现眼前
“五觉”是指人们的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和感觉
这是作文训练的重要特点之一,强调通过生动的语言文字去描述事物,在读者阅读时,仿佛电影一样,能唤起读者对光、色、态、内心等丰富联想和想象,在读者阅读时,能从文中听到声音,看到景象,味道气味,触摸到物体,感受到你的感情和思想,活灵活现地给读者以清晰完整的画面冲击和心灵的感受。
故事要有波和折,手法穿插有悬念
所谓文章的“波折”是指记述的事情在进行过程中所出现的曲折变化。记文最忌讳平铺直叙,没有情节的曲折,没有生气。如从记述文的表达方式来讲,叙事时,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或按照事情进行当中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也可以用倒叙,运用倒叙,可引起读者注意,达到突出结果的目的;运用插叙,可帮助推动情节的展开,刻画人物性格,丰富作品的内容,让生活中各种出乎意料的事,既有情理又有巧合,使之充满 “波折和悬念”从而收到“投入小石子,激起大波澜”的效果。再可以用用补叙,补充叙述与主要情节有关系的后面的情节,留给人思考回味的余地。我们学会并运用这几种叙述顺序并适当穿插运用,在作文中就可以更有效地突出中心,在结构安排上更具新意。如范文七年级的《猎狐》。另外,还可将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写作手法有取舍的运用,使文章更具文学色彩。
写作时,叙述人称的不同,效果也不一样。作文时,对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他们或者姓名)根据需要来选择表达。使用第一人称的表达,特点是便于抒情,文字是通过“我”把整个故事传达给读者,(注:为了需要,这个我不一定是作者本人。)有时,第一人称也是一种内心独白式的倾诉,因此,文章中的心理描写更容易描写,内心情感更容易抒发,显得更真实,这样可以给读者一个真实亲切的感觉,容易引起共鸣;使用第二人称,特点是灵活,给读者有一种与作者对话沟通的感觉,便于交流,让人深思;使用第三人称,特点是便于记事。站在第三者的立足点,直接叙述人物经历和事情始末,更容易展开叙述和描写,像讲故事一样悬念层叠,充满理性,让人深思。
文章要想开头好,关键是要吸引人
头开得好,具有吸引力,就会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反之,则会使人倒胃口。有一个精彩的开头,就会使文章出现“亮点”,从而吸读者的眼球。开头的语言要求是要明、要简、要美。如何开头及开头的技法很多,平时要多注重积累和运用。如:开头引用法,倒叙法,写景法开头,排比句式铺陈法等。
声景议论和抒情,结尾点题回味余
写文章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就是人与人间各种感觉的交流,所以,文字中要有作者的声音,作者表述的景象,通过这些声音和景象的具体形象地描述,通过这几种表述方式合理有机的结合,加之合理而真切的议论和陈情来表达感受,文章的内容就会更丰富,文章思想内容更有内涵,文章的主题就会更突出,从而让读者“明之以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好的结尾应简短有力,特点突出,起着点缀全文,直接或含蓄的照应主题的作用,犹如画龙点睛一笔,不可牵强;要赠人玫瑰,余香萦绕,令人回味。
美文仿佛欣赏美,字词句式意境美
一篇文章在阅读后,或思想,或语言,或意境,或情感,给人以智慧,达到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惬意,给人以共鸣,给人以一种身心愉悦的享受,这,就是一篇美文。我们要通过运用准确生动的字词,精当优美的语句和长短结合等的句式,给读者营造一种意境的魅力,带给读者品读后的美感。
主题结构和段落,合理巧妙与突出
一篇文章,必须始终围绕和突出主题的情与意(议论文中指论点)去展开,在结构要有合理而巧妙的安排,在段落上也必须做到有详略,有侧重,细腻地铺陈和抒情。这样,读者就能一目了然地了解文章的重点,受到感染和启发。
要想人家记住你,创新回味有经典
每一部文学作品,或者一件艺术品要想让欣赏者记忆犹新,作文者必须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必须有经典的语句、情景和思想在文章里。平常要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在写文时,结合文章的体裁和自己的体悟,通过语言文字,创作出令人回味的经典,这样就能够留给人深刻的印象。比如:电影《大话西游》中,紫霞仙子与孙悟空的感人的对话描写;如鲁迅在《故乡》中对“豆腐西施”杨二嫂“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的人物描写;如《阿Q正传》中,阿Q被人打后,说“儿子打老子” ,精神胜利法的阿Q的个性人物。
修改润色重“三细”,细节细致和细腻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写《醉瓮亭记》的开头时,做修改20余次,这仅仅还是一个开头,更何况整篇文章呢?我们无论是在写文章还是修改文章时,都必须注重“三细”--- 细节细致和细腻。人物的“一句话、一蹙眉、一举手一投足”;情景的一个“一瞬间”;环境的“一滴露珠,一声鸟鸣”,心理的一丝波动,只要细致地刻画,融入细腻的感情就都能人物更饱满,事情更具体,感情更真挚,主题更突出,就会使读者怦然心动,给读者留下永远的记忆。
其实写文并不难,观察阅读多积累;升腾想象的翅膀,“如影”作文诉真情。
总的来讲,写文章并不是难事,首要提高自己的写作兴趣,平时多观察,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多按照科学的思维模式去思考,运用些写作技巧去多写,运用联想和想象搜集素材,将自己的“事”、“情”、“思”, 如电影一样的展现给读者,就一定是一部优美的作品!
参考资料:①《作文思维--写作观念的颠覆与重建 》 -----作者:孔有君 (重庆出版社)
②《思维导图》 -----作者:王立根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③本论文是选自于笔者的 《中小学生“如影”作文实验与研究》 课题中的一章节--对话如影作文
尹新华
【建构作文思维模式运用口诀写美文(鄂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鄂教版《纪晓岚吟诗》优秀教学反思05-04
鄂教版《秦兵马俑》教学反思08-19
用思维导图建构散文阅读模式07-10
藤野先生 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必修)07-15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沪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7-20
鄂教版《一次著名的冲刺》优秀教案10-22
《荷塘风起》教学设计、评点及教学后记(鲁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4-1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模式09-04
黄山记(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08
《钱》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