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王何必曰利(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当今社会是一个"物质"社会,人们追求财利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如果我们两眼仅仅盯住财利,而不顾道德、法规、法律,这种做法又是可鄙的。
人类身为百灵之长,就是因为我们人与人之间是可以理解、沟通、团结、帮助的。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一种冷冰冰的金钱关系,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作为21世纪的学生,我们也要明白如何去"谋利"的问题。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孟子的文章,相信同学们对此会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一、为下列加红词语注音。
1、宋牼将之楚______________
2、然而不王者______________
3、孳孳为善者______________
4、蹠之徒也______________
5、利与善之间也
(提示:kēng、wàng、zī、zhí、jiàn)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含义。
1、上下交征利______________
2、苟为后义而先利______________
3、吾闻秦、楚构兵______________
4、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______________
5、愿闻其指______________
6、然而不亡者______________
7、孳孳为善者______________
8、舜之徒也______________
9、利与善之间也______________
10、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______________
(提示:1、相互2、如果3、交战4、停止5、意向6、这样而7、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8、类9、差别10、背离)
三、指明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特殊用法。
1、苟为后义而先利______________
2、未有义而后其君者______________
(提示:1、2均意动用法)
四、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
1、先生将何之______________
2、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
(提示:1、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2、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五、结合注释,理解重要语句。
1、原文: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翻译: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那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
2、原文: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翻译: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
3、原文: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翻译:楚王不高兴听,我再去见秦王,劝说他停战。两位君王中,我总会遇到能说得通的吧。
4、原文: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翻译:做臣的心怀仁义侍奉国君,做儿子的心怀仁义侍奉父亲,做弟弟的心怀仁义侍奉哥哥,这样就会使君臣、父子、兄弟去掉求利的念头,而怀着仁义之心相互对待了。这样的国家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没有的。何必要说利呢?
六、课文内容分析。
1、结合第一则的内容,分析孟子说理的思路。
开头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中间孟子分析了利字当头的坏处,接着又说一通推行仁义的好处。正反对比,主旨更加鲜明。在结尾处,又提?quot;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与开头形成呼应,突出立场。
2、孟子数落宋牼的目的是什么?
反对他从"利"角度去劝说两国国君。
3、推行仁义有什么好处?
提示:从治国安身的角度来分析。
4、有人说孟子主张实行仁义,反对追求"利",这种看法对不对,为什么?
不够准确。孟子并不是一味地反对追求"利",仁义应该放在私利之上,推选仁义才是大利所在。
5、作者在第3则内容中,强调了什么?
作者通过对比,表现了"为利"与"为善"的差别,强调我们应该多多行善。
6、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文章的语言简洁而生动,孟子用鲜明的对比和照应,把自己想要表达的道理说得明快有力。
七、拓展训练。
1、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
(1)万乘之国______________
(2)先生将何之______________
(3)则苗渤然兴之矣______________
(4)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______________
(5)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____
(6)而良人未之知也______________
(7)之祭者,乞其余______________
(8)此其为餍足之道也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句子中"兵"的用法。
(1)非我也,兵也______________
(2)兵连祸结______________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______________
(4)草木皆兵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中"胜"的用法。
(1)驴不胜怒,蹄之______________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
(3)此之谓战胜于朝廷______________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______________
(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文,做后面的问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试分别用简短的语句加以概括。
(2)选文在写作上有什么样的特点,请同学们选择一点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3)选文中墨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本文在说理的方式上,与课文有什么样的区别?
参考答案
1、(1)助词,相当于"的"。(2)动词,往,到……去。(3)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4)代词(5)助词,构成"之所以……者" 句式。(6)代词(7)动词,往,到……去。(8)助词,相当于"的"。
2、(1)兵器(2)战争(3)军队(4)士兵
3、(1)能承受(2)尽(3)胜利(4)超过(5)优美的
4、(1)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以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2)提示:本文又是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突现人物的。作者还善于运用比喻,进行层层推理。(3)机智、勇敢、有正义感(4)略。
忘了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王何必曰利(高二选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王何必曰利》(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10-14
种树郭橐驼传:选修古代散文第六单元教材教法分析(2)(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09-15
《咏怀八十二首》《越中览古》《一剪梅》自主探究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08-14
史记选读;(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0-13
《老子》五章(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0-27
人教版高二选修《民为贵》教案设计10-22
《长恨歌》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08-20
《雷雨前》赏析(苏教版高二选修)07-19
李白与杜甫在诗歌(人教版高二选修)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