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项脊轩志》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质量记录 高二集体备课纪录 第 1 页 共 6页
科目 语文 第2周 时间:2010-9-6
学习内容 《项脊轩志》
主备人 李传农 夏东臻
陈梦 王亮亮 参备人 高二语文组全体成员
学习进度 课时 内 容
1 《项脊轩志》第一课时
2 《项脊轩志》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提升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2.反复诵读,合作研讨,赏析细节、景物描写等手法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3、感受亲情,丰盈心灵,获得精神的成长。
下周主备人 审核人 陈梦
评课主评人 张希民 刘晓萍 陈梦
领导意见
课堂设计 师生互动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课前小组长培训
1.检查小组成员《项脊轩志》学案完成情况,督促成员认真修改,找出自己不会的知识,提前画出来,讨论时直击重点,节省时间。
2、督促小组成员准备好上课需要用到的学案、积累本、课本、双色笔等。在老师去之前,先熟读课文争取背诵。
二、授课安排
1、课前演讲:(3分钟)
2、课前检查(2分钟)
3、陈述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提升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2.反复诵读,合作研讨,赏析细节、景物描写等手法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3、感受亲情,丰盈心灵,获得精神的成长。
三、自主学习(15分钟):
要求:
1、认真、大声的朗读课文一遍,解决诵读问题,注意读音和断句。
2、再读课文,注意课下注释的词语,找出自己不会的词语,通过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出来留待讨论解决。
3、根据预习学案,对文中的文言现象进行分类整理,不理解的,有疑问的留待小组讨论解决
4、完成预习学案上的内容。
① 本文内容可概括为“一间书房,两种情感,三位亲人”,请指出这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分别指项脊轩、一悲一喜两种感情、祖母母亲妻子三个人
②“一枝一叶总关情”。细节虽小,但一个好的细节,却往往能传达出人物微妙而深邃的感情,也能给读者以难忘的印象。请在文中找出一处或几处细节描写, 体会这些细节对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的作用、
细节一:老妪说亡母事
归有光母亲死于多子。她嫁到归家,年方十六。之后七年中,生下三男三女,又死一人,流产一人。因此,深叹“吾为多子苦”。后为节育,饮二螺,“喑不能言”,卒。一个勤劳、节俭,温柔、敦厚的中国传统女子,无灾,无病,却死于节
育不当。归有光母亲不仅勤俭持家,而且对下人很好,那时归家家道中衰,南京母家却十分富有,她常常拿来许多东西分给下人。老妪,即归母婢女,归母“抚之甚厚”,归母死后,老妪待归家子女自然如同己出。她常常忆起她的主人,因此,常常对归有光说起母亲,她甚至清楚地记得主人常站的地方老婢女转述的是有关母亲生平极为平凡,极为普通的家常事,家常语,却极其感人。人类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那些最细小最平常的语言、行为。细节虽细,但它深含着母亲对子女的关怀厚爱,婢女对主人的深切怀念,我对母亲的无比崇敬和怀念之情蕴于其中。
细节二:祖母望孙成龙
轻轻关门的动作,细致入微地传达出祖母对孙儿的殷殷期盼。不久,又“持一象 至”,一句“他日汝当用之”,寄托了望孙成龙的殷切期望和寄寓孙儿为改变“读书久不效”状况,光耀祖宗而奋发向上的心理。归有光8岁丧母,祖母对孙儿自是疼爱有加,看到孙儿整天在轩中默默攻读,“大类女郎”,又是怜惜万分。寥寥数语,轻轻一动作,把老祖母对孙儿既盼望子孙争气,又关怀疼爱,于心不忍的矛盾心理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这些语言、动作,看似平常普通,实则感人肺腑。祖母音容笑貌,举止神态,甚至复杂的心理,都跃然纸上。
细节三:妻说家有阁子 “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归妻在小妹面前兴致勃勃地描述书房,自是轩的主人有奇特美妙之处,自是归妻对轩的主人敬佩而热爱的缘故。 妻死之年,手植枇杷,今已亭亭如盖。这个细节融入了作者对亡妻刻骨铭心的哀思。人亡而物在,睹物思人,情何以堪?真是“人面不知何处去”,而今思念何茫然。把真切绻眷的感情融入景物,以景结情,以景语达情,言尽而意远。 细节四:项脊生读书轩中
③“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喜”和“悲”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
喜指修缮南阁子之后室内氛围的幽静和室外环境的美好的喜悦之情
悲有分家、对亡母的怀念、对祖母的怀念、对妻子的怀念
④ 结合作者写作这篇散文的具体情况,认真体会最后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文章结尾,贵有余味。这篇课文的结尾,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这一番是永别呢!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这一句话,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庭”,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
四、合作探究(5分钟)
探究重点:每个同学画出来的有疑问的地方和预习学案上有疑问的地方
五、展示点评:(12分钟)
1.展示分工:
题目 展示组 点评组
预习学案2、3 1、2组 9
预习学案4、5 3、4组 8
预习学案6题7① 5、6组 7
预习学案7②③ 7、8组 6
预习学案7④⑤
9组 5
课文疑难点 每个小组都可展示 会的上黑板解决
2.展示要求:
①展示快速高效,板书工整规范,语言简洁扼要
②小组长不得参与展示及点评,可协助。
③非展示人员:监督并协助本组展示成员,保证展示内容的正确和全面;浏览并思考其他小组展示内容,准备质疑和补充;做好笔记,搞好落实。
④非展示同学熟读背诵课文第一段,记牢课下注释
3.点评要求:
语言简洁,声音洪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圈画重难点及易错点,态度大方积极。
其他同学质疑和补充,做好整理。
六、点拨提升
七、总结回顾,对内容进行把握。
八、当堂检测
第二课时
一、课前小组长培训
1.带领小组成员背诵课文第一段,并熟记上节课主要文言知识准备课前检查。
2、提前浏览课堂要探究的问题,进入语文思维模式。
2.课前督促小组成员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课本、学案、红色笔一律备好,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授课安排
(一)课前演讲(3分钟)
(二)课前检查导入并陈述学习目标(2分钟)
1、扎实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提升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2.反复诵读,合作研讨,赏析细节、景物描写等手法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3、感受亲情,丰盈心灵,获得精神的成长。
(三)自主学习:思考探究学案上的问题自己还有何疑问
第一段中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作者写对妻子的怀念与前面写对母亲、祖母的怀念在手法上有何异同?
明亮,优雅,恬淡,表达了经过修缮后自己对项脊轩的喜爱和自己在项脊轩悠然自得的恬淡生活。以及对这样的生活的怀念
相同点是都有对三个人生活细节的描写对母亲和祖母的怀念是直抒胸臆 而对亡妻的怀念则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4.文章最后两段为什么不厌其烦用时间词?结尾不言悲而悲不可禁,妙在何处?
对时间的记忆如此的精准,说明作者对妻子一言一行记忆的深刻,深切抒发了作者对亡妻的刻骨铭心的思念。
结尾“以乐景写悲情”描写了与妻子生活的细节,反衬了自己的孤寂和对妻子的深深思念。
以景语结束全文,睹物思人,形成今昔对比,抒发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以景结尾使文章结尾不言情而情更深,余味悠长,引人深思。
(四)合作探究(10分钟)
1.探究内容:探究案上的问题,自己存在的疑问
2.探究要求:
①先一对一讨论完善思维,然后小组集中讨论疑难点,注意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
②坚持“A教B,B教C”的梯次合作。A要有拓展,B要做好归纳整理,C要做好质疑、记忆。
③5分钟后,老师出示“展示分工”,组长要注意幻灯片的切换,帮助小组成员展示最佳答案。
④讨论结束,组长带领搞好巩固落实。
(五)展示点评:(15分钟)
1.展示分工:
题目 展示组 点评组
合作探究1 1、2、3、4组 9
合作探究2 5、6、7、8组 1
2.展示要求:
①展示快速高效,板书工整规范,语言简洁扼要
②小组长不得参与展示及点评,可协助。
③非展示人员:监督并协助本组展示成员,保证展示内容的正确和全面;浏览并思考其他小组展示内容,准备质疑和补充;做好笔记,搞好落实。
3.点评要求:
语言简洁,声音洪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圈画重难点及易错点,态度大方积极。
其他同学质疑和补充,做好整理。
(六)总结回顾,对内容进行把握。
(七)当堂检测
课前准备要充分
通过物质准备,提高精神准备
让琅琅的读书声在课堂上想起来。让学生在解决字音字形的基础上大声朗读,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要对学习目标进行简单必要的阐释,明确重难点。
本节课重在梳理文言知识,熟读课文,深入感知课文。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把各种文言现象列出来学生学会分类整理
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
激情投入,快速高效,做学习的主人。
教师强调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引导学生努力实现智慧整合。
这些细节的分析仅供老师参考使用
没有展示任务的同学要熟读熟记课下注释背诵课文第一段
点评为画龙点睛之笔,要高度重视。引导学生在点评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对自己的导学案进行修改提升
课前检查可以检查上节课文言基本知识,也可以检查第一段的背诵
对桌互相检查,老师抽查
文本内容探究,可以联系记叙文写作
文章结构问题
《背影》细节描写
没有展示任务的同学 对照《非常学案》巩固文言知识,或者口头翻译课文。
注意答题术语 简明扼要
李传农
【《项脊轩志》教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项脊轩志》赏析03-03
《项脊轩志》的说课稿05-07
《项脊轩志》教学案例(苏教版高二必修五)04-14
项脊轩志教案(精选5篇)03-04
《项脊轩志》 教案教学设计04-14
《项脊轩志》教案(精选10篇)03-03
《项脊轩志》的传情艺术04-14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03-04
项脊轩志教学反思04-21
《项脊轩志》教学反思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