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高中诗歌教学a href=/friend/list.php(教师中心专稿)/a
普兰店市高级中学 石迎春
在诗歌教学中,如何既抓住诗歌特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又根据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我认为,诗歌教学乃至整个文学教育,不能单纯看作是学生就一篇篇单个作品的学习积累。教材所选作品仅是范例,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这些范例的教学,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的过程。然而,功利主义的教学环境不仅束缚了教育者的手脚,而且禁锢了受教育者的心智。在单调得只剩下ABC和理化公式的课堂教学中,在诗歌教学的实践中,我有了一些想法。
一、高中诗歌教学的目的
我认为高中诗歌教学的目的有二,一是积淀,二是鉴赏。
1、积淀。
所谓积淀,就是积淀必要的文化知识,形成高尚的情趣,培养审美能力。在此,我想强调积淀,不是积累。积累只是简单的相加,而只有积淀才能在长久的积累中形成经久不变的文化素养,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只有积淀的文化素养才能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挥发悠悠的馨香。
高中诗歌教学的首要任务不应是别的,而应是积淀。积淀必要的文化知识、文学常识,积淀个人的文化素养。
正因为高中诗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积淀。所以在诗歌教学必须考虑积淀的特点。既然是积淀,就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须通过多反复,多体味,像螺旋式的学习一样,让学生反复诵读优秀诗歌,不断揣摩,通过背诵强化个人的学习。
2、鉴赏。
这是高考考试内容的重要一项,因此也备受广大教师的重视。但我们必须明白,积淀是第一步,然后才能有鉴赏能力的提高。离开了积淀,鉴赏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高考考试说明中规定了鉴赏的两方面内容。即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的思想内容。有鉴于此,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1) 诗歌形象。
诗歌是依靠形象来表情达意的。有人把这种形象称为意境。应该说意境是诗歌教学的重点。但在意境分析中,我们一定要避免先入为主,片面地用教参上的观点去套原文。而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参与,去分析诗歌,诗无达诂,也许学生的分析可能粗浅,但那是学生自己的观点,应该值的鼓励。同时在诗歌分析中,应该要教会学生依据原诗去进行分析,不要空洞分析,同时学会知人论世,辨证的加以分析。
(2)语言及表达特色
如果将形象能划归到内容上去的话,那么,语言及表达特色更多属于形式表达。由于学识环境的影响,每个诗人都会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和风格,关于这一点,历代诗歌评论家都有杰出的评价,教参上也有很多论述。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分析介绍每位诗人的语言及表达特色,通过鉴赏分析诗歌,使学生加深对语言及表达特色的认识,进而能够独立赏析诗歌。
考试不会考课本上现成的知识,但是考的是学生的能力。就古诗教学来讲,很少考的是对课本上古诗的赏析,但赏析能力却来自课内。所以我在诗歌教学中,在讲到赏析的时候,提倡应尽力少背教条,应更多的从诗歌本身出发,通过对诗歌本身的分析,养成学生的鉴赏能力。例如在教学《登高》这首律诗时,古今对它的分析应该说多如牛毛,但我们不可能给学生一一例举。我认为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去理解它,背诵它。在背诵的基础上,去分析它的诗歌形象。如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首先要记住它描写了三种景象,那这三种景象的特点是什么呢?风“急”,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了那呼呼的风声,而这呼呼的风声又是作者内心那强烈的不平,满腔的悲愤,怀才不遇,不被重用的潦倒心境难以平静;而天“高”,辽阔的天空和作者个人内心形成了鲜明的反照;猿“啸哀”,猿的哀鸣和作者的不平不是恰巧互相呼应吗?分析形象,就是根据诗歌内容本身进行分析,而不是根据教参去分析,教参是参考,而不是教条。我们只要掌握了这一点,才能教给学生能力。
(3)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这一考点的考查,关键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而谈到对诗歌的理解,首先是对诗歌本身的理解,其次是对诗歌写作背景的理解,还有对诗人身世的了解,这正是古人常讲的“知人论世”。例如,在讲解戴望舒的《雨巷》时,首先从身世考察,他的降生以及他的早年生活似乎都与“雨巷”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生活和学习的地方都有悠长的小巷。再结合当时的时代,在第一次革命战争高潮中,作者受到了革命的洗礼,并加入了共青团,在震旦大学投入了革命的洪流。然而,为他意想不到的是1927年4月12日,反革命政变以后,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遭到屠杀,他也遭到通缉。因此他隐迹在朋友家,“闲居无事,就以译书消遣。”“望舒译诗的过程,正是他创作诗的过程。”正是写《雨巷》的时候。因而,这《雨巷》的问世,除了诗人早年生活的触发,更是他在革命低潮时期,躲进小楼,躲进“雨巷”的一种忧郁和苦痛的复杂情绪的书写。在此,我还要再次强调对诗文本身的理解,应该说诗歌中体现着我们赏析的大部分内容。加强对诗歌本身的理解,是古现代诗歌赏析的关键。
二、高中诗歌教学的几个问题
(1),重视朗读,强化背诵。
诗歌本是用于歌唱的,是人类情感的载体。屈原的《离骚》是人所共知的“鸣不平”。尽管今人无法听到古人的歌唱,但诗歌的音乐性却是毋庸置疑的。诗歌所特有的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只有通过朗读或朗诵才能体会出来。诵读是鉴赏诗歌的基础。“读诗而不能背诵,等于不读;能背诵,则日后必能有所领悟”。中学诗歌鉴赏课,更应把朗读和背诵放在中心位置,宁可不讲,不能不背。教师在教学中就该重视和运用这种方法。通过朗读,体会出诗人或喜或悲或怨或怒的情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与诗人感情上的共鸣。我们每节课前可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朗读或朗诵他们喜欢的诗歌。
朗读教学一开始不必要求太高,但须做到以下几点:使用普通话,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语调。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可由朗读向朗诵发展,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重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感受
诗无达诂,诗歌鉴赏具有独特性。学生能力的提高更多要靠学生自己去摸索,老师只能起个引导作用,只有让学生自己去游泳,他才能学会游泳,一开始也许他游泳的姿势不好看,但老师的姿势肯定代替不了他的姿势,老师可以指导,但千万不能包办代替。在诗歌教学中,老师一定不能代替学生鉴赏,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鉴赏,但不能代替学生。所以,在诗歌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在诗歌的海洋中学会鉴赏。
(3)重视对关键词句的理解。
这是诗歌赏析的第一步,但也是高考考查的着重点。例如0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就很典型,就是考查对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关键词“折柳”一词的理解。说它是全诗的关键,问为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对诗眼的考察,如对王维的五言律诗《过香积寺》中第三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诗眼的考查,都是对诗歌关键词的理解。
正如我们上面所说,诗歌赏析考查内容来自课外,但能力来自课内。在我们平时教学时,也应能够培养学生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如我们在讲解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时,也完全可以根据诗句设计如下的练习题。请分析第一句中“赴”一词的寓意。我们便可以分析到,群山万壑不懂如何叫赴,但作者用“赴”一词来形容山壑,一来表现高大山川的迤逦不绝,二来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昭君一去荆门不能复还的悲凉感受便跃然纸上。
(4)加强对诗歌整体内容的把握。
对诗歌整体内容的把握,包括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对诗歌写作技巧,层次的理解。这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共分几个层次等等,都是此类考查项。而要能够解答好这类试题,就仍然要重视对诗歌本身内容的把握,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例如要讲授屈原的《离骚》时,我们便可以设计练习题,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在教学中,我们便可以通过对“菌桂”“鸷鸟”“芳草”“蛾眉”等诗歌意象的分析,获取正确的答案。
(5)重视诗歌里的情与景的关系
情景两点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古人说过,作诗不过情景两端,这当是至理名言。诗歌是抒情的艺术。情是诗歌的主旨,是诗歌的灵魂。鉴赏诗歌首先要分析作者的感情主旨,感情色彩,感情基调。其次,诗歌是形象思维,是靠意象来表达感情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尽力让学生去体味其中的意味,让学生去讨论明确写了那些景,这些景是如何为情服务的。例如07年全国高考题便是对此类能力的考查。多组织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组织诗歌朗诵会,可以让学生去讲解,使诗歌学习变得丰富多彩。
(6)重视诗歌的表达技巧赏析
表达技巧也是古代诗歌鉴赏的重要设分点。如衬托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动与静的结合,虚与实的关系,语言风格等在历次考查中经常可以看到。诗歌表达技巧的赏析,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加以揣摩。
三、采用灵活教法
教材所选诗歌从古至今,由中而外,反映时代不同,作家风格各异,诗体特点多样,这就要求教法也应与之适应,灵活多样。我主要采取了:
1、示范法。有目的地详讲一些诗歌,在某一方面起示范、引路作用。如以戴望舒的《雨巷》体会把握意象;以李白的《蜀道难》体会古诗各种句式的节奏和诵读;以杜甫的《咏怀古迹》《登高》体会近体诗的格律;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体会品味意境;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体会词的意境和句式、诵读等。
2、交流法。为了加强预习和自学,引导学生亲自进行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可以大胆地让学生主讲一些短小、易懂的诗歌。这样,他们就得“备课”,课上不同看法还允许质疑、讨论,老师再加以补充点拨。学生反映,这些诗歌比老师讲过的印象深。
3、比较法。如把杜甫的《秋兴八首》与他的《登高》进行比较,感受其相同的主题,不同的表现手法。把戴望舒的《雨巷》与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进行比较,感受两种风格、两个流派诗的特点。这就是把一些主题、写法、风格等,或相近,或殊异的诗歌进行比较,比出它们的异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
4、诵读法。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采取让学生听录音,老师范读,学生仿读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诗的节奏,把握诗中的情感。
5、点拨法。对一些诗歌采取学生自学,老师仅就一些名句或艺术特色等进行点拨。
四、注重迁移积累
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最后一个环节上,注重能力、知识的迁移和总结积累。这体现在课后练习的处理上,把作业分为四类:一是问答类的,在讲课过程中,作为口头问答题解决;二是鉴赏短文类的,作为迁移作业完成;三是综合性的,即课后笔记,要求学生把学习本课后获得新的知识、方法、感悟等总结积累起来;四是创作类的,让学生摹写、仿写,甚至创作诗歌,让其“下水”,进行能力迁移。在自己完成的基础上,不定期在班内组织鉴赏短文、课后笔记和创作诗歌的交流,以起到互相借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之目的。
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被誉为文学的骄子,又被称为语言的宗庙,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同时,它也是一个人,一个民族文化素养高低的重要体现。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必须从加强诗歌教学入手。一个不懂诗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遥远的先秦开始,中华民族的先祖便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诗歌的辉煌,登上了一个又一个艺术颠峰。从遥远的《诗经》到盛唐的李杜,从豪迈的苏轼到悲壮的谭嗣同,从浪漫的郭沫若到朦胧的舒婷,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绵绵不绝。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便不能不加强诗歌教学。我们必须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度上去重视诗歌教学。
欧洲阿尔卑斯山景区的导引牌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高中语文老师在讲授古典和现代诗词时,更要把这句话刻在自己和学生的心上。
【浅谈高中诗歌教学a href=/friend/list.php(教师中心】相关文章:
浅谈初中古代诗歌的教学方法(教师中心稿)04-14
感悟是写作的生命--高中写作教学浅谈(教师中心稿)04-14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师中心稿)04-14
浅谈口语教学的定位(教师中心稿)04-14
诗歌教学摘要(教师中心稿)04-14
浅谈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中心稿)04-14
浅谈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中心稿)04-14
浅谈语文教学的美感教育(教师中心稿)04-14
浅谈复习课的教学艺术(教师中心稿)04-14
浅谈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感受(教师中心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