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命题思路浅谈(九年级教学论文)

时间:2024-10-27 19:29:5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考文言文命题思路浅谈(九年级教学论文)

  一、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依据

中考文言文命题思路浅谈(九年级教学论文)

  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命题的难易度要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评价标准:“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文言文命题的重点是考查学生利用工具书或注释,根据其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理解文言字、词在文中的意义,理解文言文句子在文段中的意思以及整个文段的内容,理解及分析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二、中考文言文命题材料的选取及组合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文言文阅读材料大多选自《语文课程标准》的“推荐篇目”和教材篇目,同时也兼及课外选文。从2005年到2007年全国各地课改实验区的试卷看,2005年抽查的66份试卷所涉及的89篇文言文材料中有65篇来自课内,24篇来自课外。2006年抽查的71份试卷所涉及的108篇文言文材料中有51篇来自课标推荐篇目,57篇来自教材选文或课外选文。2007年抽查的71份试卷所涉及的109篇文言文材料中有49篇来自课标推荐篇目,60篇来自教材选文或课外选文。

  把课文作为中招考试的命题材料,目的主要是考查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程度,以及对文言文经典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同时也是对教师和学生学好课文的一种督促。把课外文言文作为中招命题材料,目的是在新的语言环境下,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知识的能力。选自课外的文言文材料一般篇幅不长,文字浅易明白,而且命题者一般都会对可能造成学生阅读障碍的词句进行简单的注释,以此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

  命题材料的组合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情况是单篇考查,所选篇目或是课标推荐的篇目,例如北京市2007年课标卷试题的文言文命题材料是《桃花源记》的节选;或是选自教材学过的篇目,例如江苏淮安2007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是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或是课外文段,例如浙江杭州2007年中考文言文是节选自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片段。选自课外的文段内容一般以叙事为主,同时命题者往往会结合内容的难易情况加上相关的注释,以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

  第二种情况是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文段组合,这种组合一般是内容或形式上有关联或有相通之处的篇目。选取两篇文段的组合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两篇都是课标推荐的篇目,如《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的比较阅读;二是一篇课标推荐的篇目配一篇教材选文,如《小石潭记》和《与朱元思书》的比较阅读;三是一篇课标推荐的篇目和一篇课外选文,如河南省2007年课改实验区的文言文阅读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节选自刘向的《新序?宋昭公出亡》;四是两篇选文均选自课外,例如陕西课改实验区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两篇阅读文段都选自课标推荐的篇目之外,内容上涉及的都是诗歌创作的话题即人们常说的“诗话”,内容以叙事对话为主,基本没有特别冷僻的词汇,而且文学色彩浓郁,充满了语文的情调。所以用来作为命题材料的基本都符合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考查范围和难度的要求。

  除了以上的组合,最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也有地方选三篇文段的,一般都兼顾了课内课外,组合方式和上述的两篇组合形式基本相似,不再赘言。

  最近几年,又有一种新的文言文考查阅读材料组合方式出现,即“诗歌”加“文言文”。尽管这几年许多省市的语文试卷都有“诗歌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两部分,但是这种新组合方式的不同之处是把诗歌和文言文语段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而且两者在内容上有相通之处。如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组合,柳宗元的《江雪》和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的组合等。这种新的命题组合方式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这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很多都采用了课内外材料组合的命题方式。但这样的方式不能说就是十全十美,它有一定的弊病:一是要选择两则在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材料给命题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近几年各省市文言文命题材料“撞车”的试卷越来越多;二是在内容上没有联系的命题材料的组合,往往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也给教师和学生学习文言文带来更多的困难。但瑕不掩瑜,正如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东西一样,我们追求的是在新课标要求下的相对最合适的命题方式。

  三、中考文言文考查内容的主要特点

  (一)强调基础,注重考查学生对词、句等基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重点是词、句和基本内容的理解,主要是通过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解释、文言句子的翻译和文言文基本内容的回答,来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

  读懂文言文,理解词句是关键。文言文阅读对词语的考查,一般侧重于常见的文言实词,即那些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又与现代词义有联系的实词。主要考查常用词、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常用虚词等,将文言词句放在具体语境中来理解、翻译,是考查古诗文阅读能力的有效形式。在考查形式上多以简答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般不提倡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主要是通过把古代语言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的方式体现,即我们常说的“翻译”。通常以文章的中心句、重点句子、特殊句子、较复杂的句子翻译为主;考查文言文翻译的目的一是了解学生对文言句子意思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二是通过翻译关键句子,了解学生对文言文基本内容的理解程度。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即作到“信”,当用直译的方式没有办法解释时,辅之以意译。翻译时还要注意重要字词和特殊句式的特点。

  (二)重视理解、感悟,从整体把握的角度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解读能力。

  除了对基本词义和句子的理解外,文言文阅读最重要的是对文言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学生对内容理解的准确与否,可以客观反映学生阅读文言文水平的高下。所以文言文阅读试题的设计者都非常注意从整体理解文言文的角度设计具体题目,以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解读能力。

  文言内容的理解主要是归纳要点、概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领悟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简析结构和表达的特点等。既可以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也可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材料、运用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这种题型是文言文命题中的主要方式,也是重点难点。

  (三)求同辨异,用比较的方式考查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从最近几年各地的文言文试卷看,很多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来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用比较阅读的方式,除了可以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基本内容的理解,还拓宽了考查文言文阅读的范围。由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到侧重于考查学生实际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尤其是通过求同辨异,可以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课标推荐的课文内容和老师设计的问题答案,使学生能够“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例如:安徽池州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的阅读文段是《小石潭记》的节选和《与朱元思书》的节选,相关的试题是:

  1.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2.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两篇文章都属于写景性抒情散文,一篇是选自《语文课程标准》的“推荐篇目”,一篇是选自教材的课文,命题者对问题的设计是两篇并重而侧重求同辨异。所考查的知识点依然是初中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和能力。两题均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辨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两题的评分标准均有“意思对即可”的要求,不仅符合学生的实际,也给学生的创新性答案提供了空间。

  当然,还有一些试卷也采用了两个甚至更多的文段组合,貌似比较阅读,实际上几个文段之间没有必要的关联,设题也没有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比较阅读,这是对比较阅读的误解。

  (四)注重古今联系,强调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考查学生获得自己独特感受和见解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阅读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从近几年的语文试卷看,文言文阅读的试题在考查学生文言文知识积累和理解的同时,都有意识引导学生联系文本进行拓展和探究,目的是从古今联系的角度进一步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这类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评价,从而获得对文章内容的独特感受和启发,力图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古诗文阅读的开放性试题主要表现在:针对文中观点谈自己看法,对选文的体验和感受,从文中受到的启示,从选段延伸到选段外内容,对精彩句段的赏析,对选段内容和写法的简要评论……这些试题,都需要考生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例如吉林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选取的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设计的相关试题是:

  1.“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2.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这两题是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的探究思考。尤其是第2题,命题者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从中得到的感受。这不仅使学生有话可说,而且引导学生认同和吸纳经典文言文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华,从古代仁人志士的事迹中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进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总体来说,无论命题者从哪个角度设计试题,文言文的考查范围也不会超出《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就文言文具体考查而言,考查的重点一是文言词语、句子和记诵积累,二是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和意义,三是对学生基本能力和语文素质的考查,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联系自身实际,有所感悟,有所启发。

 

符尤见

【中考文言文命题思路浅谈(九年级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的复习策略(教学论文)08-12

中考命题作文04-18

浅谈高一语文诗歌教学(教学论文)08-14

浅谈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论文08-03

中考议论文11-17

《立足吟诵创设情境》--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文言文教学(网友来稿)08-07

《文言文》教学反思10-19

文言文教学反思10-05

文言文的教学反思10-07

【精选】文言文教学反思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