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论语文教学对学生性格培养的重要性(教学论文)
摘要: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的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每个小学生都是未雕之璞,要使他们成为玉──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学 性格
1.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是小学生性格的养成所不可缺少的
1.1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3)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
1.2小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的作用。
(1)关注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质就是关注人。关注人(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关注学科(关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也是教学中一对至关重要的关系,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乐学与学会、会学的关系;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教书与育人(教知识与教做人)的关系;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认识与情感的关系。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更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其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2.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突出了人文性的独特地位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的性格在学习生活中健康成长,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2.1语文教学加强了学生性格的塑造与培养,关注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语文教学时应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将其运用于教学过程当中。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姿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我们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创新,尊重学生的隐私等。教师不可有私心,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
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着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弱视群体”,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利用语文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语文课堂中应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特别是小学生在这样的愉悦环境里,能够对自己的学习价值与作用有一个充分的自我肯定与发现,也能对自己今后的语文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2语文教学突出了学生应具有的未来精神特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活力。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认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无情感的认知,也没有无认知的情感。因此在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中,要注意两点:第一,要使学生创新,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做到“三个自由”: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教学活动;自由地与教师和同学沟通信息。第二,要使学生创新,就必须让学生具有成功感。成功感是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产生的自我满足,是一种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心理学认为,激励成功的奖赏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体验能促进被奖赏者向着奖励的方向努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也就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应该真正调动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教学中应注意两点: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验证,最后得出结论;二在学生自己做的过程中不要怕学生出错,应鼓励百花齐放,让他们在激烈的争辩中求同存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刻不容缓,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使素质教育更上一层楼。
总之,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这样的语文教学也就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了条件。
符尤见
【浅论语文教学对学生性格培养的重要性(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09-16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07-08
课堂培养学生习惯教学总结01-16
浅谈高一语文诗歌教学(教学论文)08-14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08-26
浅谈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论文08-03
教醒学生的耳朵--中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初探(网友来稿)10-17
谈谈如何构建语文新课堂(苏教版教学论文)09-24
授课五步法浅说(教学论文(教学论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