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名篇阅读(高三必修教案设计)

时间:2024-08-13 08:36:5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名著名篇阅读(高三必修教案设计)

 

名著名篇阅读(高三必修教案设计)

考点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部分中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目标提出了个体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让学生走近名著,让名著走近学生,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为了检测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近年来名著题越来越为命题者所青睐。2006年安徽省高考语文高6分名著题,考查文学形象;2007年福建省高考将“文学名著阅读”列入考试范围,分值为10分;而2008年江苏省高考也会将“文学名阅读”列入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的加试“40分”部分的考试范围,分值为15分。

题型解读

我们将如何备考呢?

一、要明确文学名著题的命题范围,了解名著的梗概、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及相关的情节(事件)等。

复习中,同学们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相关的命题原则与要求以及样卷、省内各市模拟考试的相关题目,明确考试的具体要求与导向,才能使复习有的放矢。

江苏省2008年高考文言“文学名著阅读”题的考试范围,主要是《考试说明》中推荐的课外阅读的10部长篇小说类文学名著。具体如下:

《红楼梦》《三国演义》《雷雨》《家》《呐喊》《女神》《边城《老人与海》《哈呣雷特》《欧也妮葛朗台》。其中中国作品7部,有小说、戏剧和现代诗,外国作品3部,有小说2部,戏剧1部。

在此基础上,还要对文学名著的内容有所了解,包括作者、故事梗概、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及有关情节(事件)、阅读感受(评判与鉴赏)等。

比如,《三国演义》,就应该大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1.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

2.内容概要: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肉强食。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三国分别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曹操死后,曹丕称帝。司马氏夺魏为晋,建立晋朝,晋武帝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3.战役与谋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陵之战(火烧连营)、连环计、苦肉计、反间计、空城计等。

4.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

5.主要人物与故事情节:

刘备:性格特点--宽仁爱民、知人善任、至诚待士、信义为上、大智若愚。

主要故事情节--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摔阿斗、携民渡江、白帝城托孤等。

关羽:性格特点--“义绝”形象,忠义、勇武、高傲、刚愎自用。

主要故事情节--温酒斩华雄、斩文丑颜良、挂印卦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刮骨疗毒、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等。

张飞:性格特点--粗豪爽直、勇猛、粗中有细。

主要故事情节--怒鞭督邮、大闹长坂桥、智取瓦口隘。

诸葛亮:性格特点--“智绝”形象,竭忠尽智、小心谨慎、鞠躬尽瘁。

主要故事情节|--定三分隆中对策、博望坡出奇制胜、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智取陈仓、失街亭与空城计、空诸葛吓走生仲达等。

曹操:性格特点--“奸绝”形象,奸诈狠毒、胆智超人、有雄才大略。

主要故事情节--误杀吕伯奢全家、防行刺“梦中”杀人、败马超用“抹书间韩遂”毒计、严军纪耍“割发权代首”把戏;横槊赋诗、见许都及军中暗通袁绍之书尽焚而不问等。

6.阅读感受:如对诸葛亮的评判。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的灵魂,他在小说中处于中心位置,是焦点人物。博望初捷,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取四郡,三气周瑜,活捉张任,入成都,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直到秋风五丈原,这一系列精彩的故事都是描写诸葛亮。在我们眼中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在他的头脑里有着层出不穷的智谋和计策,任何困难复杂的情况,他都应付自如,任何隐秘的狡诈伎俩,他一眼就能识破。他过观近察,熟洞人情,精通世故,计无不中,算无遗漏,真正是人中之杰。更为敬佩的还有他的人格,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要明确文学名著题的拟题角度和形式,了解这种量题型的规律、特点。

文学名著题多人检测考生对具体名著的名称、作者、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内容理解、阅读感受等角度拟题。从考试形式上看,2008年,江苏省高考加试题中,文学名著阅读有两道题,一道为“五选二”式的客观选择题,两道为主观简述题,要么简述名著中的一个声景,要么分析具体场景中的某个人物,要么简归纳一个人物的形象特征等。例如简述《家》中一个令你难忘的情景;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一次战役等。

如2008年《考试说明》中提供的“样题目”:

1.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确的两项是(5分)(  )(  )

A.巴金创作的《家》,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风化,表现了封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知识分子内心的激荡,歌颂了觉新、觉民、觉慧、瑞珏、鸣凤、梅小姐等一代知识分子的反抗和斗争。

B.曹禺的《雷雨》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她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社会中旧家庭的罪恶和悲剧。

C.海明威的著名小说《老人与海》,以写实手法展现了捕鱼老人桑提亚哥在重压下的顽强与坚忍,塑造了20世纪文学长廊中著名的“硬汉”形象。

D.《三国演义》中,关羽能够在袁绍账下飞马而出,温酒斩华雄,崭露头角,主要出于刘备的力荐。

E.“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是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著名独白,它表现了哈姆雷特极度困惑、痛苦挣扎的思想搏斗。

2.具体说说《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薛宝钗、林黛玉各有什么样的反应?

3.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的性格特征是什么?举出一二个细节说明。

从上面所列的样题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特点和信息:

1.每份试卷涉及的试题共为7部名著。客观选择题涉及各著5部,每个选项涉及1本书,2个正确答案,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2个得5分。从《考试说明》的事例看,主要考查对名著名篇的熟悉程度,涉及面较广,有作品的形成背景、主旨、艺术特色、人物言行、对后人的影响、历史地位,尤其是广为人闪所知的情节、人物语言、成语熟语等。可宏观,也呆微观,但微观要“出名”。除了对基本事实的准确了解外,还有一些常识的已定论的认识与判断也在考查范围之内。

简述题两道,各5分,2个简述题要涉及与多项选择题不重复的2本名著。从《考试说明》示例看,一道带有客观性,主要考查概括情节的能力,如“具体说说《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薛宝钗、林黛玉各有什么反映?”一道带有主观性,主要考查分析能力,尤其是人物个性分析,如“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的性格特征是什么?举出一二个细节说明。”也可能从塑造人物手法的角度出题,这样自然涉及到作品的特色评价,也会涉及到人物分析。当然,考查的侧重点是对小说的重要情节的了解和识记。

2.试题并不出现文本语段,意味着考查内容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或者说,我们对作品的内容要相当熟悉,否则无法答题。另外,10部作品中的《女神》比较特殊,是现代诗。对作品背景情况的了解不难,但内容的熟悉、艺术特色的掌握比较困难,不同于叙事类作品。

3.从《考试说明》的样题我们发现:高考试题命制应有利于评卷。因此,命题应该会有比较明确的答题指向或字数要求。例如简述体现王熙凤“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特点的一个故事情节(不超过100字);又如“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请简述这段故事(不超过100字)。

4.《考试说明》的样题,也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在简述时既不要个体地描写,也不要加以分析和议论,并且人物要准确,不能张冠李戴。简述一段场景时,有几个要素一定要考虑,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过程以及事情的结果。例如,有些高潮转折是不可忽视的;而在简述人物时,还要注意对人物描写手法。例如,言行和心理描写。

三、要明确名著简述题策略,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名著题要答好,必须明确如下的几个答题策略:

1.注意对名著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等知识的积累。例如积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计用空城等情节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精神等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解题时依据积累的知识很好地回答有关问题。

2.就解题而言,要特别注意题干的表述要求。如“具体说说”“简要陈述”等。“具体”意味着过程完整,事实清晰;“简要”意味着概括,呈现主干即呆。一般说来,要有总领性的文字,分项陈述要点有意识要强,做到要言不烦,简练明白。

(1) 叙述时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地、人、事、因、果,使答题符合要求;重点放在体现主题和主要人物性格的精彩场景方面,要进行相关的概括、归纳、整理,能够全面掌握、灵活运用。事件、场景、经历的过程要素以及涉及的人物关系应交代清楚,力避颠三倒四、张冠李戴。

(2) 注意审清题目的要求。是纯叙述的角度还是要求有适当的人物评价,或者是揭示作品的主题意义,绝不能有半点的含糊。

(3) 注意答题的切入点。是从情节角度,还是从人物角度;是从情节的起因,还是从情节的结局入手要判断清楚,并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概括表述。

3.阅读和演练结合;积累、记忆和写作结合。

(1)积累名著中重要人物的主要情节;

(2)积累名著中表现作品思想意义的情节;

(3)积累名著中体现作者倾向的内容;

(4)积累名著中艺术技巧高超的内容;

(5)积累名著中主要人物,就其性格演进几个重要阶段内的主要情节和场景作提要编写训练。

四、答题误区。

1.局部失真,字数太多。

例如:简述《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的故事情节。

答题示例:一个什锦春意香袋,被王夫人发现。王夫人认为这是王熙凤的,前去质问,得到否定的答案。她们一致认为这里肯定存在一些有伤风化的丑事,于是她们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对大观园的抄检。许多人,包括:晴雯、宝玉、黛玉、探春、惜春、迎春以及他们的侍女,都被王夫人和王熙凤搜查一番,引起了不小的风波。结果没有找出这个春意香袋的主人,却无意发现了另一桩糗事。自己糗事被曝光,王夫人很是尴尬,丢尽了脸面,也无心继续抄检大观园了,事情就此告一段落。(250字)

错误分析:香袋是傻大姐发现的,而非王夫人;叙述时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抓住情节高潮部分;尴尬的是五善保家的,而不是王夫人。

参考答案

园子里发现了绣春囊。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晴雯愤怒地倒出所有东西,并无“私弊之物”;在探春室内,探春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倒迎春房中,查出了司棋与潘又安的证据,令王善保家的丢了脸。(112)

重点错误,横加分析。

例如:简述在“抄检大观园”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女性的故事。

答案示例:晴雯----抄检大观园中,晴雯最无辜,却先遭谗陷,被王夫人痛骂,所以抄检之夜她的态度也最激烈。她兜箱底倒物的举动,突出表现了她内心的愤怒与火暴性情。然而,结果对她十分不利,她成了抄检最大的受害者。晴雯的命运,集中反映了宗法社会中大家庭家长们的刻薄无情。(124字)

错误分析:加横线部分属横加析,叙述重点错误。

参考答案

晴雯:当王熙凤等人来到怡红院抄检时,别人都打开箱子接受检查,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了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全都倒出。检查结果并无“私弊之物”。后受王善宝家的挑唆,被逐出了大观园。(106字)

3.张冠李戴,答非所问。

例如:请简介《家》中一个具体有进步思想和叛逆性格的人物。

错误分析:正确的答案应选觉慧,但由于情节不熟悉,人物性格了解不清,而选择了大哥觉新或二哥觉民。

4.审题不明,情节杂糅。

例如:简述《欧也妮葛朗台》中一个令你难忘的场景。

答题示例:欧也妮因将金子送给堂兄弟而被父亲关禁闭,葛朗台太太从此一病不起。后来老葛朗台虽因担心女儿要继承母亲的遗产而取了和解,可是梳妆匣引起的争执几乎使欧也妮付出生命的代价,她的母亲终因承受不住这样的刺激而丧后。最后欧也妮按照父亲的愿望放弃了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

错误分析:没有注意题目是要求简述一个场景,而把多个情节杂糅在一起,造成重心不明。

五、有关备考的其他建议。

1.关注课本与读本所涉及到的内容。

在备考时,考生要学会删减。一般而言,课本涉及到内容不会考查,可以删减;而要重视有关名著备考类参考书“名著导读”的部分,这部分既有整体的介绍,又有精彩片段、阅读指导,是把握名著的一把钥匙。

2.因为时间紧,所以没办法而且也没必要再去阅读原著,建议阅读缩写本或比较详细的故事梗概,并且把重点放在《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对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或重要场景进行梳理和整理个。从经验来看,每道题不太可能用几十个字来概括场景或人物,但是,也不能写太多,应尽量控制在100字以内。另外,要注意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如果错得太多,会给评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也有可能失分。

3.要学会对问题的变通处理。例如简述“七擒孟获”的经过和简述《三国演义》中以攻心为上的一个战例。这两题其实所答的内容是一政的,要懂得灵活处理。

4.对考查内容应作适当的准备和强化训练。规定的名著篇目要适当地涉猎,并能过适量的训练以了解题型,掌握答题技巧。

 

屈玉清

【名著名篇阅读(高三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2010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名句名篇默写(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设计)10-14

高考话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设计)07-10

名著的阅读心得11-26

劝学(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25

《我为什么而活着》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0-03

守财奴(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07-29

阅读名著心得体会11-15

名著阅读心得体会12-28

高中必修《滕王阁序》复习教案设计05-09

名著阅读读书笔记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