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水调歌头(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选自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教学重点是诵读古代诗文,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本课的重点是训练学生朗读诗词的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领会诗词所表达的强烈的真挚的情感,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
依据: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总目标以及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目标的相关内容阐述和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书中对此课的教学重点提示。
【学生条件】
1.原有知识状况;学生在初一一年额初二上学期已经接触了的唐诗宋词,对苏轼有了一定的了解。
2.学习需要;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并列 的三座高峰,作为宋一代文学的代表,学生对宋词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全面。苏轼是北宋最伟大的文学家,学生对苏轼的宋词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渴望对其有更深的认识。
3.学习风格;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内容结构】
文学常识介绍
对词的相关内容的介绍
对词人苏轼的及其写这首词的背景介绍。
内容解析
疏通文意。
整体感知。
深入理解。
【教学目标】
一.普适性目标: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行为目标:1.能通过听这首词的录音,认真体味这首词的意境
2.能通过想象这首词的图景,联系中秋节的氛围感受词人的心境。
3.能通过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把握感悟意境。
二.普适性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行为目标:1.能够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词。
2. 能通过学习完这首词以后发挥自己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续写一片小作文。
三.普适性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行为目标:用自己的话表述作者的认识呢个态度,和自己在学完这首词以后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词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联想和想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时间分配】:两课时
【教学材料】
收音机,朗读带,多媒体(在有条件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月牙或者是在多媒体上放一张月亮的幻灯片,边画边要求学生回忆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和诗句,如果有困难也可与同学小声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然后找学生起来回答,同学补充。
接下来老师播放这首词的录音带,联系当时的情景和作者的身份让学生自己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自由谈论。
二.揭示知识
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真的,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它引动乡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它传送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它安慰游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啊,好诗多在明月中,诗人都拿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身我们诉说什么。 这首词是苏轼在仕途失意的一个中秋之夜写下的。(给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并请同学们猜想作者在这首词中借月亮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讲授知识
(一)文学常识介绍;
1,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词:又叫长短句,也有的又叫“曲子词”、“乐府”等、词是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
曲牌: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曲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
阕:是词的段落,也叫片。分两段的第一段叫上阕;第二段叫下阕;另外词的一首不分段的也称一阕。
词概括乐调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慢词)。 词远在梁代时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
小序:,是交待了写作时间、背景,写作的缘由等这类说明性的文字。
2.对苏轼及其写这首词的背景的简单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写此词之时,他宦途失意贬官,心情抑郁。这时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
(二)内容解析
根据注解,疏通文意: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把酒:端起酒杯
该句是化用李白的《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何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2、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反映了他内的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
3、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高处不胜寒。
我想驾着长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归去:这里是指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指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4、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弄:是一个千古称颂的动词
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朱:红色,正红色
绮户:雕花的窗户
这里既写月,又写月下离人。这就自然过渡到怀念子由的手足情深。它跟人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词人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但词人很快不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因而自解自叹了。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情自古以来难得圆全。词人言下之意就是说,既然如此,惟望各自珍重了。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词人希望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这样就可以做到“不应有恨了”。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是积极乐观的。
(三)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1.词的上、下两阙主要写的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上阙:望月(写景) 情景
下阙:怀人(抒情) 交融
2.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4.哪些地方用到了想象?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
联想:由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联想: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叫联想
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或意境叫想象。
5.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第二课时;
(三)深入理解 (学生自由发挥)
1、先独立思考下面问题,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1)、苏轼原来在朝廷做官,由于党派相争,他受到排挤,被贬为地方官,加之此时他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没有相见了,面对中秋圆月,他的心情会怎样呢?
苦闷,忧伤,惆怅,难过等
(2)、作者大醉后有了想离开令他伤心的尘世飞向美丽的月宫的奇异想法,他的思想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矛盾,害怕寒冷
(3)、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矛盾?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4)、“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还有无其他含义?
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斗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2、小结:“高处不胜寒”内涵非常丰富,确实表达出了作者禁不住朝廷党派相争,互相排挤的打击,害怕回去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处的思想感情。但在人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为百姓造福。想通了,于是苏轼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抑郁之情,翩翩起舞。想象一下此时的苏轼的得意之状。
3、讨论:对待政治上的失意,作者如此豁达,襟怀坦荡,真是了不起。夜深人静,皓月当空,但骨肉分离,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学生探究、讨论,老师巡视、参与、指导)
4、全班同学再齐读全首词,归纳总结出作者的心理变化历程。
(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四)品味
1、通过学习这首词,你最喜欢词中哪一句或几句?请说明理由。
2、配乐朗读,品味意境。
【知识延伸】
1、回忆自己曾经遭遇过的不如意的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把事情的经过以及自己当时真实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2、今后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将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学习了这首词后,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呢?谈谈自己的看法。
3,放两张艺术性强的幻灯片,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去想象图画。
在运用联想和想象之前前弄清楚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珍珠,月亮,地球,洋葱 ,鱼目等等)
(猴子捞月,登天计划,天空等等)
【总结概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对词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苏轼这位大文学家也有更深的认识。掌握了想象和联想的艺术手法。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欣赏这首词美感的同时体会到了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的事情,那我们怎么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呢?我们应该是: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正视失败,迎接挑战,我们的人生,定会成功。
最后给大家播放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作业布置】
1、熟读背诵
2、根据对词的意境的理解,给这首词配一幅插图(可以合作)
3.根据下文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文章.(100字左右)
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台上,望着皎洁的明月,思绪万千…
【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上阙:望月(写景) 情景
下阙:怀人(抒情) 交融
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代露丹
【水调歌头(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我与地坛(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案例)10-21
我与地坛(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案例)10-01
水调歌头教学反思08-06
水调歌头教学反思05-15
(精选)水调歌头教学反思05-15
繁星(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6-11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精选5篇)10-11
案例教学总结04-22
教学反思案例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