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教案

时间:2024-10-14 01:03:0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燕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燕歌行》教案

1、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

2、学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两组对比,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

3、阅读诗中写景的诗句,学习借景烘托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两组对比,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理解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二、介绍背景。

1、阅读注解①中的诗前“序”:“开元二十六年(738),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张守珪)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2、补充介绍:如“序”所云,此诗是有感而发的。其所“感”之事,则与谁有关?(张公)“张公”何许人?(张守珪)当时,张守珪担任着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的要职,主持北边对契丹军事;史载他曾隐匿所部将领的败状,而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另外,高適在创作此诗之前不久,曾经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高適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是了解的更加具体、更加透彻了。这种切身的体验,也为《燕歌行》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和思想基础。

三、朗读全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对照注释自读。

四、整体感知。

1、白话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

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

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

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

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哪些人?哪些景?

人:将帅 士卒

士卒 思妇

事:战争

景:塞外秋景

文本研读

1、诗中那几句是写将帅的?那几句是写士卒的?分别反映了将帅士卒怎样的精神面貌?

诗句:男儿本自重横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解说:

“男儿本自重横行”中的“横行”语出《史记 季布传》。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横行”意味着恃勇轻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是对比。士卒在前线阵地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将帅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犹”,还。表明将帅一贯如此,轻敌,狂妄自大,不可一世,毫不顾惜士卒生命。战前如此轻敌焉能不败?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士卒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

士卒英勇顽强,视死如归,为国捐躯。

将帅好大喜功,贪生怕死,一味享受,不体恤士卒

2、由将帅士卒的精神面貌对比看出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谴责将帅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士兵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

3、诗中揭示主旨的诗句是那几句?试作简要分析。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分析:

以古代的名将来隐比现实中的将帅。李广勇猛善战,善待部伍,与士卒同甘苦,士卒亦乐为之用,从而博得了广泛的敬重,与李将军相比,只知寻欢作乐的将帅,就愈显出其面目之可鄙了。

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尤为深广。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将军,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

诗人提出李将军,既紧扣全篇主旨,又给读者留下无穷回味的意义尤为深广。诗歌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

4、诗人是如何表现主旨的?

通过描写战役的全过程。

按照战役发展的顺序:出师--失利--被围--结局(心愿)6、如何理解“铁衣远戍辛勤久”至“寒夜一夜传刁斗”?

解说: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动荡不安,蓟北征人有家难回,浴血奋战,如今战败被围,白天见到的是战云密布,晚上听到的是单调的打更声。如此危急的绝境,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

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7、齐读诗歌。

六、布置作业。

思考:诗中有哪些“沉痛语”?为什么“不堪多读”?

明确:“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这些诗句采用鲜明的对比手法,表现了边塞士兵的凄惨状。

【《燕歌行》教案】相关文章:

高适《燕歌行》赏析09-23

高适《燕歌行》原文赏析07-22

燕歌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7-18

《长歌行》 教案06-25

《长歌行》教案12-09

《长歌行》教案(实用)12-22

短歌行优秀教案12-01

《短歌行》教学教案05-26

《短歌行》的优秀教案05-17

短歌行教案范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