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美猴王(吴承恩)(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14、美猴王(吴承恩)
备课教师 教学课时 2课时
参与讨论 上课教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认识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形象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知识与技能:继续巩固小说知识,学习分析小说中的艺术形象。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语言通俗、生动、简洁的特点。了解、巩固小说情节层次的划分。
重点:把握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
难点: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艺术形象的意义,从而正确把握本文中心。
第一课时(教学时间: )
教学内容:熟悉课文,理清故事情节,了解大概内容,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演唱《西游记》主题歌《路在脚下》。2、一起来欣赏本文插图。3、作家作品简介: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家庭。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少年时,就已名冠乡里,他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 嘉靖十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与朋友结伴去南京应乡试。然而才华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这位誉满乡里的才子竟名落孙山。 两次乡试的失利,再加上父亲的去世,对吴承恩的打系是沉重的。在他看来,考不取举人,不仅付资无由,而且愧对父母,有负先人。但他并不以为自己没考取是没本事,而只是命运不济,他认为“功名富贵自有命,必须得之无乃痴?” 生活困顿给吴承恩带来的压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父亲去世以后,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开支,但他却没有支撑门户的能力,更没有养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来源,除了每月从学府里领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亲所留遗产了。 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吴承恩,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 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离开了人世。 他虽然终身未能腾达,但他和他的《西游记》,在中国学史上取得了光辉而崇高的地位,永将光照千秋。
4、《西游记》共100回,主要写的是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课文节选的是全书的开端,写美猴王的来历,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二)阅读要求:1.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给课文的生字词注音释义,扫除文字障碍。2.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故事情节,了解课文内容。
(三)字、词的落实:麋mí鹿:哺乳动物,毛淡褐色,雄的有角,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但从整个来看哪一种动物都不像。性温顺,吃植物。 瞑míng目:闭着眼。瞑,闭眼。 遂suì:于是。 迸bèng裂:裂开并往四处飞溅。迸,向处溅出或喷射;突然碎裂。 喜不自胜: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 径jìng:直接。 镌juān:雕刻。 开辟:开天辟地。 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天地日月的灵气。(四)赏析课文:学生讨论,整理课文层次,理清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故事开端):写石猴出世
讨论要点:石猴不比其它猴子,是破仙石而出,所以虽不是母体所生,却肢体俱全。起笔就显出它的神奇出众,为后文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服妖魔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二、三自然段)(故事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讨论要点:作者分别从行动、饮食、交往行踪四个方面,集中体现它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这样既照应了石猴的神异出众,又为下文写发现水帘洞作铺垫。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故事高潮和结局):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并被拥戴为王。
(五)板书设计--情节发展顺序:
故事开端:石猴出世,神异出众
故事发展:山间生活,自荐探泉
故事结局:发现洞天,携众搬家,被拥为王
(六)课堂作业设计: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时间: )
教学内容:分析“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小结本文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内容,让学生讲一个有关孙悟空的故事。
(二)分析“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
提示:《西游记》中最光辉的艺术形象是孙悟空,他在人民心目中是最理想的英雄人物的化身。作者在这一艺术形象上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孙悟空的主要特征是敢于斗争,不怕困难,积极乐观,勇武机智。它敢于蔑视皇权,勇于造反,表现了作者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
在课文中,我们从“美猴王”身上可以看出它的许多鲜明的性格特征。这节课我们在了解课文内容、划分课文层次、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一下“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
提问:谁来把“美猴王”的形象概括一下,要点:胆量超群、本领高强、顽皮泼辣、深得众望。
可以启发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内容来说明以上这些特征。
点拨:课文中的这个石猴,是一个集猴、人特点于一身的理想化艺术形象。课文处处紧扣猴子的特征,以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这位石猴的猴性,也刻画它身上表现出的“人性”。如:艺高胆大,聪明心细,不愿受拘束,热爱自由,不怕艰险、敢说敢做等。
(三)归纳本文中心:本文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交代了美猴王的来历,刻画了机智灵巧、本领高强、深得众望的美猴王形象,歌颂了它不畏艰险敢说敢做的精神。
(四)归纳本文艺术特点(学生讨论、老师归纳)
1.情节清晰、内容完整:石猴出世--山间生活--自荐探泉--发现冬天--携众搬家--被拥为王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略写石猴出世:先天出世,来历不明。详写美猴成王:
3.观察入微、抓住特征写石猴:--突出猴的个性;写众猴:--突出猴的共性
作者抓住猴的特点,写其鲜明特征,写石猴,即写它身上具有的猴的共性,如活泼好动爱闹的特点,又写它作为石猴的个性,即勇敢无畏、胆大心细,特别是写它争当猴王的言行,突出它逞强好胜的个性特征。
(五)板书设计:石猴的艺术形象:
胆量超群、本领高强、顽皮泼辣、争强好胜
智慧灵巧、敢说敢做、热爱自由、不受拘束 --理想化的君主
(六)课堂作业设计:1.说说课文详略安排的用意。2、小作文:孙悟空大战风魔(200字)
龚继方
【美猴王吴承恩(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朗读(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0-05
我与地坛(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案例)10-21
我与地坛(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案例)10-01
美猴王教学教案02-21
七年级语文版教学计划06-20
语文版必修三《鹊桥仙》优秀教案8篇10-29
七年级语文版教学计划10-27
《口技》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09-11
《背影》说课稿(语文版八年级必修说课)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