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第一课时)(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时间:2024-07-02 03:14:0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雨巷(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雨巷(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家作品

教学重难点:

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设想: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此境地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我”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具有时代特点的心路历程。

这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更深刻地融入诗歌的意境。教学中,打破“先介绍作者、背景,再了解作品”的传统方式,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赏析诗中的三个重要意象,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再结合诗人经历、时代背景,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至于本诗的语言特点,将作为背诵的要求留待下节课品味。

教学准备:

多媒体,朗诵片段,雨巷、丁香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几首新诗《偶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爱这土地》、《雨巷》)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是中国的新诗,提起新诗,我们不能不提这样的一些作者,徐志摩、海子、艾青、戴望舒,当然还有很多诗人,这些诗人就像明星一样的璀璨夺目,他们的诗作到今天读来都让我们觉得意韵悠长。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戴望舒的《雨巷》。说起戴望舒,人们就会把他和雨巷联系在一起,的确,因为写了《雨巷》,当时年仅22岁的戴望舒就被冠以“雨巷诗人”的美誉。

二、朗读诗歌

1、学生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

[思考]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

[参考答案]忧愁的、哀伤的(意思相近即可)

[分析]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哀伤。因此,我们应读得低沉一点,感伤一点。

[思考]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

[参考答案]低沉的,感伤的

2、指定一学生再次朗读

[诵读指导]感情基调把握准确,要知道忧伤并不等于无力,不能让人觉得软绵绵的,要从内心体会。语调节奏轻重处理:如第一节最后的“姑娘”,第二节“哀怨又彷徨”,第三节“彳亍”,第四节的“飘过”等等地方要重读,声音要舒缓,不要急。

3、听示范朗读片段 感受一下他是如何处理的,大家可以小声跟读

播放这首诗穿插着flash动画的配乐朗诵片段(课件展示),用视听的手段来展示诗歌意境,将诗歌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理解诗人当时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交织在一起的心情。

三、研读诗歌,探究意象

通过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学习,我们知道诗歌中有许多融入了作者感情的“意象”。而这些意象就构成了我们诗歌的意境,构成了诗歌的情感之美。

[思考、讨论]本诗中有哪些主要的意象?

[学生回答,点评]

[参考答案]雨巷   我  丁香般的姑娘

[具体赏析]

1、 雨巷: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

[思考]这时候的“雨”应该是怎样的雨?

[学生讨论,回答]

[参考答案] 雨是细雨

[分析]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细雨迷蒙,天色阴沉就易产生伤感(诗歌用“哀曲”来形容“雨”这一意象)。

[思考]如何理解“巷”这个意象?诗中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巷”呢?

[分析]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巷”可以说是他很熟悉的景。作者用“悠长、寂寥”来形容“巷”:“悠长”写出了小巷的幽深;“寂寥”表明了这是一条空巷。小巷里又有“颓圮的篱墙”,“颓圮”写出了小巷的残破;还有让人怀旧的具有隐蔽和遮挡作用的油纸伞,再加上蒙蒙的细雨,阴暗潮湿,青砖灰瓦青石路面,色调阴冷,这几个意象构成了一个阴冷、迷蒙、破败、空寂的背景。(出示“雨巷”图片)

2、我:[思考]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呢?联系全诗,找出描写“我”心情的词语。

 [参考答案]独自、彷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

[分析]这些词语写出了“我”是一个忧伤、迷茫的独行者,但同时也有所追求(者),因为“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3、丁香一样的姑娘:

[思考]湿漉漉的天气,湿漉漉的巷道,“我”的心情同样也是湿漉漉的,然后“我”却“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为什么是“丁香一样”呢?

[教师引导](出示“丁香”图片)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它不仅是美的象征,也代表了高洁、愁怨。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浣溪沙》)“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所以说,丁香总是和“愁”联系在一起,而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

[思考] 诗中如何描绘“姑娘”和“丁香”之间“一样”的地方?

[参考答案]“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思考]哪些地方体现姑娘的忧愁呢?

[参考答案]“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静默地走近”、“叹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充满忧郁、哀伤

四、结合诗人的经历、时代的背景,理解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在如此幽深空寂的“雨巷”里,“我希望逢着”这样的一个“丁香姑娘”,果然,“我”遇到了,姑娘“静默地走近”了“我”的身旁,然而仅此而已,紧接着就“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地飘过去了……此时,我们仿佛听到了诗人发自内心的对姑娘的呼喊,但姑娘“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思考]丁香般的姑娘是写实的还是有象征意义?

学生可能有如下两种答案:

A:诗人笔下的丁香姑娘是写实的,诗中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他喜欢的对象。

B:丁香般的姑娘不存在,是诗人虚构出来的,用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教师引导] 戴望舒的这首诗有些人确实把它当作爱情诗来解读,诗中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他喜欢的对象,但更多的人是把它当作政治诗来解读。我想不管是政治诗还是爱情诗,我们都要知道诗人笔下的意象有它的特殊含意,不是凭空而来。有句话说“诗言志”,诗往往抒发的是诗人的内心情感和自我追求,诗人的生平经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感悟都在诗歌中有反映。那么,这个时候的戴望舒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1、作者简介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中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代表作《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诗集《望舒诗稿》、《望舒草》、《我的记忆》。

戴望舒曾在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期间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从中汲取了朦胧的意象和阴郁的情调,以及表现潜意识的隐喻、暗示、通感等艺术手法。《雨巷》是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诗中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幽深的意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诗人也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

2、背景材料

此诗写于1927年的夏天,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黑暗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雨后绚丽的彩虹。戴望舒也是些革命青年中的一个,他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因此,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3、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诗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飘忽朦胧的;悠长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一切都是那样“凄婉迷茫”。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中,“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这里的雨巷应该是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的象征;丁香一样的姑娘,正是诗人在黑暗的现实和孤寂的生活中一种美好而又朦胧的理想的象征,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不过是个幻象而已。《雨巷》再现了当时一部分青年心灵深处的声音,我们分明可以看到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五、拓展训练

  请两位同学分别用第一人称、散文的形式、诗的语言简单的为我们复述一下“我”和“丁香姑娘”之间的故事梗概,注意环境、景物、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方式的运用,不超过200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阅读欣赏了戴望舒的《雨巷》,把握诗中具有深层象征意义的意象,理解诗人在迷茫中不放弃追求理想的执著。当你彷徨迷茫的时候,请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记得在那发黄的诗中,有一位美丽而忧伤的姑娘等着你。

七、作业

1、课后完成诗歌背诵(为下节课品味诗歌语言特色做准备)

2、比读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拓展:这是戴望舒后期诗歌的代表作,诗歌的风格有很大的改变,请同学们把它抄到摘抄本上,课外查阅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写作背景,体会它的情感。

八、板书

 

【雨巷(第一课时)(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高一必修一《雨巷》教案05-07

高一语文雨巷说课稿12-10

劝学(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25

《雨巷》说课稿08-25

[精选]《雨巷》说课稿12-02

雨巷说课稿07-12

《雨巷》说课稿06-07

(实用)高一语文雨巷说课稿4篇04-02

《雨巷》教学反思01-08

雨巷教案优秀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