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歌鉴赏略谈(高二选修教学案例)

时间:2024-08-24 05:49:4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王维诗歌鉴赏略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案例)

教学计划:

王维诗歌鉴赏略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王维生平及诗风特点

2、理解王维诗歌的思想感情

3、掌握王维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在高考中能科学解题。

(三)、情感目标

感悟王维诗歌中的闲情逸致,领略如画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从形象、语言、手法等多角度分析王维作品,掌握王维诗作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难点:王伟使各种的禅意理解。

四、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先练后讲反思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辽阔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悠闲生活的向往。早在《诗经》中就有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后来至陶渊明全力写田园诗,是田园诗的第一座丰碑,南朝的谢灵运、谢眺等诗人大量写山水诗。此后,山水田园便成了诗人们经常表现的题材。到了盛唐时代,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了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的诗人群,人们称之为“山水田园诗派”,主要代表是孟浩然和王维,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今天,我们就来赏析王维的诗歌。

二、王维生平

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著名诗人,世称“王右丞”。原籍太原祁人。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不仅如此,王维善画人物、丛竹、山水。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少年多才,开元九年(21岁)中状元后,即解褐为太乐丞,开始了仕宦生涯。34岁那年,赴洛阳,献诗中书令张九龄,次年他便拜右拾遗,到王维50岁时,离朝屏居辋川,上元元年(760年)夏,60岁的王维转尚书右丞,这是他一生所任官职中最高的官阶,也是最后所任之职,第二年七月便去世了。

三、主体

(一)、翻开课本,请看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 内容感知:朗读、学生描述内容:

参考:(初夏时节,雨水绵绵,积久不停,静谧的山林潮湿阴暗,野村炊烟缓缓升腾;女人家烧藜菜煮黄黍,把这粗劣饭菜送给东面田头干活人。看吧,垅中水田薄雾蒙蒙,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听吧,幽静清凉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动听的啼声。我独处空山之中,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参悟人生短暂;幽栖松林之下,采露葵品味清斋素食。我早已去尘心,绝俗念,随遇而安,于人无碍,与世无争,和村里的那些淳朴村民相处得亲近随和,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

 前四句写山村田园景色;后四句抒写幽居山林的生活乐趣。

2、请你试着从绘画美的角度,感悟这首诗的诗情画意。

  分析解题思路:要做这个题目,我们该从什么角度入手呢?牵涉到绘画美,那一定是关于画面,所以我们要确定作者写了什么(列举对象,重绘图景)?怎么写的(确定表现技巧)?写的怎么样(阐述表达效果)?为什么写(结合诗歌主旨)?

(1).哪些诗句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绘画美)”的艺术特点?

 A.首联写田家生活。 

    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佛家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跃然纸上。 

B.颔联写自然景色。 

    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两种景象,动静结合,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前四句写山村田园景色,准确把握物象的特征和基调。抓住物象的色彩,细腻传神,鲜明地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绘画美)”的艺术特点。 

(2)本诗表现了王维怎样的思想志趣?

      C.颈联写闲适恬静的禅寂生活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世俗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之差别。充满了闲情逸致。 

D.尾联写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 

    诗人自谓自己是野老,运用了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抒写自己澹泊自然的心境:一是《庄子杂篇寓言》的杨朱,前往老子处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二是《列子黄帝篇》的典故: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 

(3)、归纳诗歌的艺术手法 

      情景交融,动静结合

寓禅理(脱离尘俗、幽居山林的闲情逸致)于写景叙事中

用典明志。 

(二)王维诗歌中的自然景象--“诗中有画”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作者在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象?它们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解题思路:景--境--情)

明确:

①诗中写了空山、新雨、明月、青松、清泉等自然景物,以及浣女喧竹、渔舟穿莲的百姓生活;②构成一幅清幽明净恬美的雨后傍晚秋景图;③表现了作者对安闲淳朴生活的向往。 

(三)、王维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诗人自己

《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问题:请简析“山客”形象?(思路:结论--分析--意义)

明确:本诗中的“山客”是一个享受闲散生活的形象。在桃红柳绿的明媚景色中,在花落莺啼的宁静环境中,“山客”睡得酣甜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一个热爱自然、淡泊名利、追求田园自由闲适生活的诗人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

2、诗中人物生活

《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问题:尾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思路:结论--分析--意义或效果)

明确:① 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工作的景象。 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是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从而给前面所给的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

(四)、王维诗歌语言

1、炼字: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问题:你认为第三联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思路:找出--解释--意义或效果)

明确:① 诗眼分别是“咽”和“冷”;②山中的流泉因为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由于山木幽暗,似乎显得阴冷,连日色咽被它映冷了。③“咽”和“冷”二字一写听觉,一写触觉,精炼传神的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2、语言风格: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问题:请简析本诗的语言特色。(思路:结论--分析--意义与效果)

明确:①朴素自然②本诗一、二句简要交代送别归家,三、四句写对朋友重逢的殷殷期待。语言不做任何雕琢,显得朴素自然、感情真挚。 ③和诗歌情境相得益彰。

(五)、王维诗歌中常用艺术手法:情景交融、以动衬静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思路:指出手法--结合诗歌分析--点明作用或表达效果)

明确 ①情景交融、以动衬静②诗中所写的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③创造了一个静谧安详的意境。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要留意作者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远、近,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具体方法,常见描写手法有侧面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明衬暗、渲染、白描等。

四、小结:做诗歌鉴赏题一定要审好题目,题目问什么,有针对性的去解答。出题思路离不开诗歌形象、诗歌语言、诗歌表现手法。而写诗的目的又离不开诗人的表情达意,无论是形象,语言还是表现手法都是为诗歌主旨服务的,这就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文以载道”思想。

五、作业

《山居即事》(节选)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莲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王维诗歌鉴赏略谈(高二选修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李白与杜甫在诗歌(人教版高二选修)10-15

诗歌鉴赏教学反思07-22

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反思06-20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人教版高二选修)07-21

《项羽之死》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10-05

苏教版高二选修《淮阴侯列传》教学设计06-21

燕歌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7-18

汉字的起源(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7-26

诗歌鉴赏 北岛《迷途》10-08

古诗鉴赏常规答题模式(苏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