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浅谈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方法(人教版必修教学总结)
傅家彪
高考诗歌鉴赏题历来是考生较头疼的题型,难度大、得分低。考生对此容易形成一种畏惧心理,拿到题目茫茫然,读不懂,无从下手,就只能随便应付胡乱写一点,自然得分也就很低。这是大多考生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平时语文教学特别是高考语文备考复习中的一个难点。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消除学生答题的恐慌心理,改变得分少的现状,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得到启发。
平时的学习形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读诗、解诗、品诗,就是要解读分析,鉴赏品味,全面了解诗歌,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拿到一首诗在反复默读三遍的基础上要做好以下三步:
1、 审诗题
因为诗歌标题往往是诗歌内容的总概括,有时诗题还是诗眼,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歌类型等诸多信息,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诗歌的主要内容、写法或暗示诗歌的情感基调,因此很有必要对诗题进行推敲,以明诗歌主旨,从而总体把握整首诗。如我们教材中杜甫的《旅夜书怀》一诗,标题则告诉我们是在旅途的夜晚抒发的情怀,细究“旅”字则暗示了飘零奔波之苦,而“夜”字又点明时间同时隐含了前途茫茫之悲,“书怀”则明确此诗当为诗人抒情写志,说悲叹苦之作。这样既总体了解了整首诗歌的内容,又懂得了它的感情基调,就更加便利我们解答问题了。
此外,通过对诗歌题目的揣摩玩味,便可感知诗人寓情于景、寓情于事的思乡怀人、离情别绪、怀古伤今、建功报国、壮志难酬等情感,或是诗人对生命、生活、社会的某种见解,甚至是诗人所寄予的某种理想、抱负等。如,唐朝皇甫曾的《送人还荆州》一诗,由诗题可看出诗歌的类别即送别诗,一个“送”字让人产生遐想,体会到送别友人时的那种留恋、牵挂、不舍以及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苦闷。
因此,拿到一首诗可以不妨先看诗题,然后揣摩本诗属于什么类别诗歌,然后再仔细分析它叙述了什么人什么事,有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这就是我们在审标题时所要得到的信息,也是我们解读诗歌所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 审作者
诗歌作者往往是考生做题忽略的一环,因而影响了诗歌的整体阅读与理解,也就容易出现差错。其实,诗歌作者对于我们解读分析诗歌大有裨益,因为能让我们真正做到“知人论世”“知人论诗”,了解到诗人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作家的风格特点。一般说来,平时的学习生活尽量去了解不同时代或同一时代不同时期的的社会背景、熟悉一些重要诗人的生平经历、掌握同一作家的多种创作风格,这样诗歌鉴赏就迎刃而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唐代诗歌主要分为初唐、盛唐、中晚唐三个时期。而盛唐却是一个诗星璀璨,唐诗繁荣鼎盛的阶段,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尤以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派为正宗,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继承和发扬了南朝“陶谢”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在文学史上具有较高地位。盛唐时期成就最高的当属李白、杜甫。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因而他的诗风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素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都是千古绝唱。教师还可向学生朗诵李白的《赠孟浩然》,体会李白诗的风格。当然,这与盛唐时期的清明政治、繁荣经济、多元文化息息相关的。而到了中晚期,随着政治的黑暗,社会的动荡、战争的频繁,唐朝国势衰微,自然诗歌风貌又为之一变,尤其是“安史之乱”为转折点,唐朝由盛转衰。这时又有“诗圣”之称的杜甫诗人以他的“沉郁顿挫”的诗风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因此,了解作家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论诗以察诗情。再如被尊为婉约宗主的南宋词人李清照,我们要解读她的作品,那么就要深入了解她的生平经历和诗词风格。明确了她作品主要是南渡前伤春怨别的题材,表现的是女子多愁善感的个性。南渡后家破人亡凄凉愁苦的主题,表现家恨国仇的酸楚。明确了这两个时期,由此可以整体了解李清照时歌的内容情感,难离一个“愁”字,“怎一表个‘愁’字了得”,情愁、家愁、国愁。
3、 审注释
诗歌中有注释的还得审注释,一般都有暗示,有的交待创作的年代、背景,有的交待创作的缘由或经过,有的对诗中重要字词的解释,有的是对难懂的文化典故的解说,往往隐含了一些重要的信息,这对于了解作品思想内容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着重要作用。比如,韦庄《台 城 》一诗,其中注释为韦庄(836-910年),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这里最有用的信息就是“晚唐”, 表面上写台城,其实写台城柳也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实则是诗人眼见晚唐国势已日薄西山,一天不如一天,痛惜伤感之心溢于言表,这样学生自然会明白作家写诗的用意,凭吊古迹,怀古伤今。再如,杜牧《初冬夜饮》一诗,“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 注: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考生完全可以从注释中得到一些启示,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应是低调的,不难想象诗中刻画的是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而又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文人形象。因此,诗歌中的注释并不是多余累赘的,可有可无的,它还可以是帮助我们解读诗歌的一把金钥匙,不能忽略。
4、 审题干
题干即诗歌的问题,是我们解答内容的关键,真正做到问什么答什么,避免答非所问,答不对题的情况。所以平时训练中要弄清题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仔细审察题干所暗示的问题,明确它的答题指向。比如有一些提示语、限定语、关键语等,规定了应该从什么内容、什么角度去分析解答,如“怎样”“如何”“什么”等字眼,在做题时应该特别留意。相反,不认真审清题目要求,不掌握题干所隐含的各信息点,草草下笔,匆忙作答,往往谬以千里。
5、审全诗
审全诗即审全诗主体内容,整体把握。拿到一首诗通读两到三遍后,仔细揣摩体会,本诗记了什么事情、描绘了什么景物、发表了什么观点、表达了什么感情、是怎么样来实现的等问题。这些都是在我们读了诗后在脑海里应该闪现的问题。在弄清了诗歌分类确定了诗歌内容后再详细具体地深入分析和揣摩品味,全面掌握整首诗。注意诗句中的关键句子、词语,是不是诗眼,有没有运用修辞或其它表现手法。在审察全诗的时还要特别注意抓住标志性句子,如统领句、过渡句、中心句、总结句等。有时诗句子虽然看似简单,但它所蕴含的感情却非常丰富,尤其是一些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句子。读诗歌是注重语言分析,一般而言,主要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 “僧敲月下门”中的“敲”。
6、审答案
答题要讲究规范,套用术语还要加入自己的话,结合诗词具体内容规范答题,真正做到有话可说,说得自然,说得惬意。平时我们训练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根本不知怎样入手,即使答了,也是云山雾罩,摸不着边,答题一点不规范,得分往往很少。所以在组织答案时还要力求全面,重点突出,语言组织有条有理,熟悉各种题型的答题模式,对症下药.如分析意境型题目,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者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因此,在组织答案是就应该体现出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和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总之,诗歌鉴赏题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按照上述的方法,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平时注重积累总结,多读诗歌反复揣摩分析诗歌的精秒之处,最后一定能提高诗歌的鉴赏水平.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浅谈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方法(必修教学总结)】相关文章:
诗歌鉴赏教学反思07-22
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反思06-20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精选6篇)04-25
如何解答现代诗歌鉴赏题10-06
浅谈初中古代诗歌的教学方法(教师中心稿)09-06
诗歌鉴赏 北岛《迷途》10-08
在解题方法优化处反思06-28
浅谈高一语文诗歌教学(教学论文)08-14
诗歌鉴赏 冯至《蛇》08-17
诗歌鉴赏纲要(网友来稿)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