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A、《新课标》解读
《苏州园林》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归属在第三单元。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目标中没有关于阅读说明文的要求,只是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而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
本单元教学目标与设想
1、在比较中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为了避免概念化倾向,将知识的传授建立在学生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力求降低学生的接受难度。
2、把阅读说明文应该注意的各方面分别落实到各篇课文的教学中。
《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院》都是比较典范的介绍事物的说明文。本套教材中,此前虽然曾选编过一些说明类文章,如《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马》等,但并没有把它们当作说明文来教学,所以在教学本单元时要对阅读说明文的有关要求作一些介绍。在教学各篇课文时,要求可各有侧重。如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可以强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并让学生注意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教学《苏州园林》时,可以一方面再次强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一方面介绍说明方法;教学《故宫博物院》时,则侧重于介绍说明顺序。这样根据各篇课文的特色所做出的任务分工,能够使教学任务化整为零,便于学生把握。
①说明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在《苏州园林》一文中有充分的体现。文章首先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此后就分别从各个方面对苏州园林的这个共同点作具体解说。
②说明顺序。
与记叙文有记叙的顺序类似,说明文也有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都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它们都是先指出事物的特点,接着或是以具体实例或是分别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③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阐释)、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教师不必解释这些说明方法的名称,只要就每个类别举一两个典型例子,学生也就能心领神会了。随后可以让学生也分别就这些说明方法举实际应用的例子(有的说明方法在所学的课文里不见使用,则可以从课外的文章里找),在课堂上就一些比较精彩的实例讨论、交流,总结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苏州园林》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第三题就是针对说明方法设题的。
④说明文在准确、周密的基础上力求生动的语言。
说明文讲求科学、如实地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给读者以正确的知识,没有根据的随意推测或断定都是不允许的。当然,说明文里内容失实的情况有时是因为作者掌握的知识不正确,有时则因为行文问题,这里我们主要谈行文问题。
《中国石拱桥》语言的准确、周密体现得较为突出。而《苏州园林》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3、学习本单元,要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都力图将有关事物的各方面知识清楚明白地告诉读者,读者若能发挥想像力,在头脑中形成事物的具体形象,那么再接受作者介绍的知识时就容易多了。而在总结课文中所介绍事物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学习《桥之美》《苏州园林》《说“屏”》,又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提出了要求。
4、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的建造者们往往不为人所知,它们以实物的形式记载着集体的智慧和汗水,令后人面对它们时肃然起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发达,中国的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独具特色,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学习本单元,可以了解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之一隅,激发学生热爱和保护祖国文化的感情。
5、关子写作和口语交际
本单元的写作要求是写作简单的说明文。和课文学习相结合的写作与口语交际活动见于《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院》的课后“研讨与练习”里。《苏州园林》的“研讨与练习”第四题设了两个小题供选择:1.你从课文中领会到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2.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第1小题要求在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得出自己的看法,从而使学习完本文后留存到大脑中的信息更具有价值。此题最好采用口头表述的形式,属于口语交际的训练,要求学生表述得清楚、有条理。第2小题是写作训练。除了园林外,也可以介绍城镇、村庄乃至街道、小区等。对于学生来说,按照空间顺序来安排写作顺序较为合适,而《苏州园林》一文并不是按照空间顺序来介绍某一座园林的,所以教师需要向学生事先介绍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并强调写作说明文的有关要求。
6、两条教学设想:
①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学生不难理解。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说明类文章时常容易产生的枯燥感,教师在教学时不要花费太多时间讲解课文内容,可以结合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及说明文的一些应该注意的方面,再另外补充一些语段或文章来和课文作比较阅读,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说明文。
②说明文的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解说词、序言、条例、规章、规则、剧情简介、商品介绍、声明、实验报告、广告等,可以让学生搜集几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既可了解到说明文资源的丰富性,又对说明文的重要性产生了新的认识。
B、设计理念
1、本文着笔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2、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图画美,教学时应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
3、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
4、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C、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有“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而没有提出对写作的要求。可知,《课程标准》把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要求主要放在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年级阶段,把写作说明性文章的要求放在高年级阶段。由于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所学的说明性文章较为简单,对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也知之甚少,所以本册教材两个说明文单元,以期完成《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为目标。
D、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意并用词语造句
②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③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会写说明文
2、能力目标:
①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②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③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简洁生动的特点
3、情感目标:
①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
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E、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①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②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
①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
②理解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F、教学媒体:PowerPoint 演示文稿
G、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叶圣陶先生为我们写的《苏州园林》这篇课文。
二、出示投影,简介作者,
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读准下列词语
轩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 丘壑(hè)
嶙峋(lín xún) 镂(lòu)空 蔷薇(qiáng wēi)
重峦叠嶂(zhàng) 斟酌(zhēn zhuó)
2、读了课文后,苏州园林给留下印象最深是什么?请试用简短的文字概括。(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四、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为什么?
3、某公园聘请你为园林设计师,你将会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如何设计,让游客有“如在画图中”的感受?
4、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5、为什么只有四个讲究而不是七个讲究?
6、文章是如何有层次地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7、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8、本文除说明外还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说说其表达效果。
9、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值得你学习?试举例说明。
明确:(略)
五、探究学习,拓展思维
讨论:假如要你来介绍苏州园林,还有别的思路吗?
(要求:学生自由发挥)
要点:可按照时间顺序;可介绍苏州园林的发展史;可分类介绍苏州园林等等。
六、布置作业:小作文--我们的校园(150字)
先抓住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和食堂的共同点,先概述,后分说。
H、板书设计
J、教学反思
用了两个课时上完了《苏州园林》,走出教室,心里感到特别轻松和愉快。一直以来自己所思索的任何用新课程的理念教说明文,在教学中得意实践。
在《苏州园林》的设计中,我打破传统的“串讲”,先创设情景导入,再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让学生找出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然后仔细阅读课文,从2-9段中找出含有“图画”的句子。我想:学生如果能够找出这些句子,肯定就能理解说明的特征和说明的顺序,但这有一定的难度,对刚接触说明文的学生来说是否会完成,我心里没有底,但总想试试,结果出乎我意料之外,有部分学生很聪颖,一下子就找出来了,真让我为之一振。再指导学生为这10个句子标上序号,分组讨论,找出说明整体、局部、细部的句子,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本文的说明顺序。又由“局部”的句子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各自的说明对象,从而解决每段的中心句。第二课时学生配乐选段朗诵,赏佳音、品美文,充分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准确性的句子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课堂结束之前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讨论“课文的结尾是否画蛇添足”,想象“如果作者继续写下去会写什么?”;想象并设计“21世纪我神往的校园美”,学生纷纷动手,擅长画画的用彩笔勾勒,长于写作的用语言描绘。学生笔下的校园美五彩缤纷,虽然稚嫩,但从一个侧面表明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已得到培养,学生的思维空间需要我们去开拓,学生身上闪耀出的智慧的火花,也令我倍受鼓舞。
如果说还有不足的话,就是学生的想象力,还有待于培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学生终身受益,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灯下漫笔》》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08-20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07-26
《望岳》(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08-02
列夫托尔斯泰(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05-18
劝学(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25
石壕吏(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09-22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6-24
苏州园林 教案教学设计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