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唐诗漫笔:山居秋暝a href=https://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
原帖地址:https://bbs.ruiwen.com/thread-36029-1-1.html
东方雪
10、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一首非常非常好的诗。
说它非常非常好,可以借助比较的办法。拿这首五律与前面提到的王绩、杜审言、王勃、张九龄等人的作比,我们可以看出王维的诗在语言层面明显胜前人一筹。语言这种玩意,需要积累,需要修饰,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只有内心敏感,才能打开感官,在纷纭繁复的大千世界中发现自我的位置。“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感受性差的人是没有办法发现美感所在的。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里举过一个例子,说园子里有棵古松,木商知觉到的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植物学家知觉到的是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而画家会“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事物是客观的,我们都会说它是古松;但是美感是主观的,一定是脱离了“用”字后感知到的人生过程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朱先生从职业角度来辨析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三种态度,固然很有道理。我想进一步说,有的人因为价值取向及阅读体验的偏狭,他们的感受性也会很弱,他们没有感知花草亲近自然的习惯,他们除了自己的物质追求,在别的地方就看不到自己的影子。即使给他灿烂的美景,它也还只是在形、声、色、味几个角度细细分解,根本无法亲近整体的意境和精神。主要原因还是在自己的那颗心上。
我们说杜审言写的“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也很不错,写出了一种生命力上升的感觉,是初唐气象的外化。但是,仔细分析体味,不难发现人工的痕迹的很重。海边日出的意象不是自己感受到的,是需要开阔的境界而来造势的;春风次第催发江南江北的梅花和柳条,类似《阿凡达》里的场景,缺乏现实感染力。王维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们分明感觉到月光如水,穿过松枝,漏在我们的衣襟上,耳畔泉声叮咚,敲打着最原始的乐器。明月、清泉真实可感,而且洁净清爽,给人以清静悠闲之美感。这就涉及到实写和虚写的问题。从表现方法上看,不管是完全写实,还是完全虚构,抑或虚实结合,都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技法永远从属于心灵。杜审言的那两句虽有“出”“渡”透露出的是一种匠气,这对意境是一个破坏。诗贵在自然,叔本华说的“真情流露远胜于豪言壮语”,也可借鉴到诗歌写作与欣赏上来。
对《山居秋暝》解读的文字实在太多,而且诗意理解上难度也并不大,因此没必要过多阐释,我从诗人的内心以及诗人对自然的感受性的角度来审读这首诗。
“空山”,山本身不是空的,是土石的**。诗人的直觉就是“空”,如果一定要说因为暮色笼罩,雨气氤氲,整座迷离一片,或是山色清明,空旷静寂,也还都可以,但是“空”字更给人一种内心的开阔平静之感,这是直接来自内心感受的。“新雨”,如果一定要说这里的“雨”是名词作动词,下雨的意思,“新”是刚刚的意思,诗意就破坏了。诗人的感觉不是这样。他看到草叶上的一滴晶莹的雨珠,或是触摸到微微湿润的树皮,为这清凉爽净的秋雨而自感惬意。在这样的环境里,漫步或是驻足都是很惬意的事情。“晚”“秋”点明季节和时间。起句写山居环境,足以见山居者之情趣追求。
颔联是名句,前面已经做了分析。当然我们还可以分析得细致一些,比如“明月”“清泉”都是具体形象,诗人还是从直觉出发,直接用“明”“清”抒发自己的印象。一个人的内心就是他的眼睛和耳朵的时候,他的精神世界自然无比纯净。很多人写文章在布局、技法上煞费苦心,有时甚至是绕着弯子来写,其实丢掉的恰恰是最美好的东西。这样说,不是说王维写诗没有章法,看这一联是写景,下一联写人;这联上句写视觉所见,下句写听觉所闻,章法是很谨严的。但章法不应该是作品的最高成就,最高成就是境界,是精神。苏轼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对这样的说法并不认同。因为这种说法极容易被恶搞为“他是诗人中画画最好的,是画家中诗作得最棒的”,我认为不妨夸大一些来说,王维的诗就是画,画就是诗。这两种艺术样式在王维的作品中不用分得那么真切。
颈联写人物活动,充满生命气息。还是直觉先行,先感知到竹林晃动,笑语盈盈,再交代原因,哦,原来是是洗衣服的女子三三两两回家了;莲花摇动,原来是渔人将小船放到水池塘里。这样的句式与张九龄的“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一致,曲折而有变化。写到人,不仅照应了题目中的“居”,而且扫除了幽居的寂寞与凄清,生活感很强。
最后两句是很值得玩味的。它是一种表白,表达的是一种立场。它还是一种抒情,抒发的是一种热爱。春花虽谢,那也是自然随着自己心意的造化,因而不必伤感,而诗人说,此中有真意,是理想的生活家园,也就不必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了。这两句式化用《楚辞》里的句子,反其意而用之。《招隐士》中“春草生兮萋萋,王孙游兮不归”,是劝诫才人及早回到朝廷,不要延误了自己的青春才华。王维为什么说自己不愿回去呢?这要结合王维的生平来说了。王维仕途整体上很顺利,20岁中进士,因为音乐天赋极高被授予太乐丞。他曾因私自舞黄狮被贬济州,后来拜求张九龄得以返回朝廷做官。因为张九龄和李林甫的**之争,当然,我们都知道李林甫是口蜜腹剑的大坏蛋,而且我们也知道一般好人跟坏人斗,好人基本没好下场,最终张九龄被罢相,变为荆州长史。王维呢,虽也同情张九龄的遭遇,但是他的性格比较软弱,一面还不得不与李林甫周旋。当然,他的内心对腐朽、昏庸的朝政也是不满的,隐居自然是一种暂时解脱的方式。他先是在终南山隐居,当然这种隐居实质上还是休假性质。这首诗写的就是在终南山度假的感受。后来他买了宋之问的大别墅,跟一个叫裴迪的秀才在里面饮酒作诗,每人写了25首绝句,内容多是蓝天辋川别墅里的景致,那个时候的王维,已经将禅宗的要义注入了诗里,因此,那些绝句写得非常非常非常好。我们看这首诗,大致可以判断出他对奸臣把持朝政的不满,因为有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追求。“王孙自可留”,一个“自”可以看出他的潇洒,但是,我们直到,软弱的他是留不住多少闲暇与清净的。
【唐诗漫笔:山居秋暝a href=https://bbs.ruiwen.c】相关文章:
《山居秋暝》教学反思04-13
《山居秋暝》、《登高》 教案教学设计10-12
撰写教学论文的方法a href=https://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07-08
对生命的关切与尊重a href=https://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08-02
山居秋明写景作文02-01
我的孩子们--摩西班主任随笔(5)a href=https://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09-17
《沙田山居》教学反思02-19
唐诗中的柳09-02
《山居笔记》读书笔记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