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谈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录)

时间:2024-08-25 07:25:3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部谈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录)

今日上午11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将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主题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集体采访。教育部副部长郝平、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将出席并回答问题。人民网将进行实时图文直播,敬请关注! [10:43]

教育部谈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录)

[祝寿臣]: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前来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办的集体采访活动。 [11:03]

[祝寿臣]:今天采访的主题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参加本次集体采访的嘉宾是: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先生;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先生;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先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先生。下面请郝平副部长简单介绍一下情况。 [11:04]

[郝平]:尊敬的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全国人大新闻中心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次与大家见面的机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由14个部门组成。受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委托,我们几位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11:04]

[郝平]:按照中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要求,规划纲要文本从2月28日开始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至昨天下午16时,社会各界通过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公布的3种渠道,向规划纲要意见收集组提出意见建议共计14815条,其中教育部门户网站来帖10449条,电子邮件4204封,信函162封,共计约700万字。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人士还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积极建言,从互联网和新闻媒体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及报道评论161万多条。 [11:05]

[郝平]:总体来看,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工作进展顺利,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参与踊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度关注、积极建言,各类媒体全面报道、深入解读,很多意见建议务实理性、见解深刻。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真切关注和强烈期盼,对规划纲要的修改完善和启动实施具有重大意义。在此,我代表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向新闻界的朋友和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11:06]

[郝平]: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抓紧启动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目前,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正在组织专门力量,对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全面梳理、逐条研究,并将在文本修改工作中予以认真考虑和充分吸纳。 [11:07]

[郝平]:我们诚挚欢迎社会各界继续对规划纲要提出宝贵意见建议,也希望新闻界的朋友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高质量规划纲要。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就规划纲要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谢谢大家! [11:07]

[祝寿臣]:谢谢郝平副部长的介绍,今天集体采访的时间大约为一个小时。 [11:08]

[中国青年报记者]:请问郝部长一个问题,这几年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特别关注的问题,也变成了民生的问题。比如择校难、幼儿园入托费用高昂,比如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升学问题。我想请问,作为未来十年教育的发展方向,纲要对这些热点问题有什么样的回应?谢谢! [11:09]

[郝平]:我想,教育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而且涉及到千家万户,关乎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每家每户的利益。 [11:10]

[郝平]:规划纲要的制定,实际上要解决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在制定之前,去年1月至2月,规划纲要指导小组首先围绕如何制定规划纲要,如何在制定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精神广泛征求意见。去年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我们收集到各方面意见210万条,我们对这些意见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在其中了解到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还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高考改革问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DGP比例问题、高校行政化问题等,这些问题,纲要中都努力寻求解决的思想、办法和措施。 [11:13]

[郝平]:比如对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问题,纲要提出,减负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再比如,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纲要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县(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再比如,对保障农民工进城之后的子女受教育问题,纲要提出,要切实落实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管理为主的政策,制定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当然,对于其他问题,纲要都相应地提出了对策思路。 [11:16]

[郝平]:这里我还要强调,纲要强调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而提出来,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保障公民依法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特别是要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扶持困难群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等等。因此,规划纲要应该说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力求把以人为本、促进公平、均衡和扶持困难群体等一些重要思路贯彻在规划纲要当中。谢谢! [11:18]

[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记者]:我的问题是向郝部长和台上各位嘉宾请教的,中国制定的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和走向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教育受到广泛关注的瓶颈问题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也就是如何回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同时中国教育部门能不能进一步加大与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更好地回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谢谢!

[孙霄兵]:培养各级各类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是这次规划纲要突出解决的一个亮点问题。因此,在规划纲要的多个部分都涉及到这个问题,特别是提出要通过改革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体制改革部分专门写了一章,要推进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也就是意味着,今后我们的改革要把人才的培养作为改革的一个重要导向。我们这次规划纲要的制定与之前的一些文件有一个重要的区别,也就是进一步突出以人为本,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在规划纲要的文本中,就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几方面内容。 [11:24]

[孙霄兵]:首先是更新人才培养的观念。过去我们对人才的培养,特别容易用一个标准化的模式来衡量人才,用考试的分数、用学历的证书来衡量人才,今后要改变这种情况,要树立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等观念。还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要推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还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和人才评价制度。也就是说,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让教育教学的评价更加适合各种人才培养和多样化人才涌现的要求,防止用一个政策进行评价。除了在教育教学内部,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评价也要有一种新的方式,要有多种人才评价的方式,克服唯学历、唯分数评价人才的方式。这样我们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培养人才的社会环境,使各级各类人才能够涌现,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11:27]

[郝平]:补充谈一下第二个问题。关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问题,我们要分析国家当前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谋划不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深度、广度不够。所以,我们也鼓励中国的高等教育和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比如说你是从俄罗斯来的,北大和莫斯科大学建立了联合研究生院,联合培养博士生。中国大学的博士生到莫斯科大学学习,莫斯科大学的博士生到中国的大学学习,我们欢迎这种中国和俄罗斯方面的高等教育合作。谢谢! [11:29]

[光明日报记者]:问一下郝部长,现在大家在“两会”上对教育规划改革征求意见讨论非常热烈,网上也是如此,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请您详细介绍一下,现在的教育规划纲要的收集和采用的情况?谢谢! [11:30]

[郝平]:刚才我在开场白的时候已经把规划纲要向全社会征求意见的情况作了简单的介绍,有准确的数字。现在我再详细地介绍一下,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有几个特点。 [11:34]

[郝平]:第一,全社会各界反映热烈,积极建言献策。比如说在规划纲要向全社会公布的第二天,也就是3月1日,教育部的门户网站收到各类信件、建议3000多条,达到190多万字。有的网民几次反复围绕规划纲要提出各种建议,有的还发来帖子提供一些佐证、旁证的证据材料。还有的网民,凌晨4点钟就中小学“减负”问题发来帖子。所以,他们非常辛苦,非常积极。第二,参与面广,涉及到各行各业、国内国外。我看了几封信,其中一封是94岁的离休干部写的“关于国家中长期改革发展纲要征求意见”,他提出“要抛砖引玉议教改”,写了很厚一篇。还有一位89岁的老先生,亲笔写了关于这方面的建言,这是非常感动人的。应该说,从90岁的老人到在校的中小学学生,我们还收到六年级的同学写来的“关于改革考试制度、提高素质教育的建议”,从专家学者到普通的工人、农民都在积极的建言献策。再比如加拿大一位留学生,就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寄了一个很长的文件。 [11:36]

[郝平]:第三,社会各界对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紧迫性、艰巨性、复杂性形成了广泛的共识。现在报纸、网上各种建议都在进行沟通和讨论,这种共识实际上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我看到天津财经大学的一位老师写到,教育关系到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振兴教育全民有责。 [11:39]

[郝平]:第四,建议、意见深思熟虑,针对性很强。这些意见,有的是洋洋万言,有的是寥寥数语,但是它反映了群众的智慧和大家对教育改革的深入思考。一位在职的将军,也是一位政协委员在政协开会,三次提交建议,非常积极。还有一位农民工来信要求“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和实施办法,保证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升学,否则这些学生将面临失学的危险,给家庭、给国家和民族都会带来巨大损失”。 [11:39]

[郝平]:关于收集材料的情况,我们从制定纲要开始,我们就明确提出了,要真心实意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10天多来,我们组织了70多人参与工作,24小时不间断地收集资料。有的同志是连班倒,很辛苦,还有的同志推迟了自己的婚期坚持工作。相关部门每天会出一期简报,力求不让每条有价值的意见遗漏。对收集的意见、建议,无论是肯定意见,还是批评置疑,我们都给予同样的尊重,逐条梳理研究,对合理的意见、建议认真地吸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持诚恳虚心、认真倾听的态度,继续广开言路、广集众智,努力制定一个体现时代特点、符合人民群众意愿的教育规划纲要。谢谢! [11:43]

[湖南卫视记者]:纲要中提到,到2020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文化水平人数要比2009年翻番,这可能会给我们的师资队伍带来一些压力,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压力?谢谢! [11:44]

[孙霄兵]: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在整个规划纲要制定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次在纲要中,我们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到保障的部分加以规定,也就是说,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教师队伍的保障和支撑,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保障和支撑,我国的很多改革和发展都是不能落实的。首先,在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温总理也谈到过,要提倡教育家办学,要让我们的教师、校长努力成为教育家,要建造一种专业、职业的教师队伍,当然首先要加强师德建设。师德的建设,我们感到是非常突出的问题,师德要成为教师建设的首位。这句话教育部过去在很多文件中也提过,很多教育教学、教书育人中的问题,如果把师德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会迎刃而解。其次,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离人民群众的要求、离学生的需求、离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还要进一步提高。因此,涉及到很多具体的制度。 [11:45]

[孙霄兵]:比如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要以 “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要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从中小学、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都提出了目标。还要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这些年来,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还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纲要提出,还要积极地予以解决。特别是要依法保障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平均水平。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的工资,也包括其他类型的教师,都要执行国家的法律规定。最后,还要健全教师的管理制度。我们要进一步推进教师的聘任制度,推进教师的资格制度,推进教师的职务制度,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对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的教师还要执行倾斜的政策,包括对幼儿教师也要进一步制定编制的标准。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我们规定,城乡的中小学教师在评定高级职务时,原则上要有一年在农村或者是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校长也要进一步推进专业化水平,使我们全面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我们有一支非常好的教师队伍,保障教育改革发展全面、顺利进行。 [11:48]

[中央电视台记者]:请问台上各位嘉宾,“小升初”一直是众多家长非常头疼的问题,因为政策的不明朗,目前号称是名校“敲门砖”名义的各种奥数班屡禁不止,家长们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带着孩子去各种名校的所谓“蹲坑班”。那么今年“小升初”的政策有没有变化?教育部在下一步教改中对这种基础教育不公平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谢谢! [11:50]

[袁振国]:谢谢你提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社会很关注的问题,也是教育部各个相关司(局)着力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问题,规划纲要中给予了特别的强调。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是解决“小升初”以及择校问题的根本之道。为了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几年教育部以及与其他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在各种资源的配置上,着力使其不断均衡化,包括经费、师资、设备等。现在要解决均衡化问题的目标也是很明确的,就是到2012年初步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里最主要的措施,第一条就是大力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使所有学校的发展水平大体相当,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11:55]

[袁振国]:在当前的情况下,也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加强学校均衡发展的速度。比如说,通过教师、校长的有效流动,尽快实现各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比如说,通过学校和学校之间紧密的协作,通过学校的联盟、通过学校集团办学等等形式,能够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广泛地普及,使得更多地人受到更好的教育。总之一句话,要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办好每一个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对于任何违反国家规定,通过“占坑班”以及其他的方式来吸引生源的做法,教育部是非常明确的,表示坚决反对。 [11:56]

[法国观点周刊记者]:有一个问题我不太清楚,现在你们有很厉害的高考,给孩子们很多压力,通过你们的教育改革,你们会改变高考吗?使你们的12岁左右到17岁的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使他们有比较快乐的生活。我经常在路上看到这些孩子,他们的压力很大,而且很多中国人说这些孩子的生活很不容易。第二个问题,我记得我小的时候,从高中开始,我们有一个习惯,找一些和我们一样大的英国人、西班牙人、美国人、德国人的孩子,我们之间开始写信,放假的时候我们去他们家,他们也来我们家,我们和他们住在一起。我们通过这个孩子,可以知道他们的生活。我希望,以后我们中国的孩子和西方的孩子也可以开始有一些这样的合作,这样也是一个方法,使我们的中西联系得到发展。谢谢! [11:58]

[孙霄兵]:高考的问题是一个涉及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些同志甚至认为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高考不改革,他们认为整个中小学教育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这次我们在设计体制改革的时候,把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也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有几点需要掌握:第一,我们认为应当有一个高考的制度,包括全国统一高考。因为考试制度也是很多人民群众反映保障教育公平的基本制度。第二,高考制度必须改革,如何改革?纲要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制度。 [12:00]

[孙霄兵]:在具体的做法上,要完善中等学校的考试招生制度,这是高考的一个基础,高考本身要予以完善。首先要逐步实施高等学校的分类入学考试,今后全国本科、专科一起考试的制度要加以改变。今后我们设想,也是纲要的设想,在全国只考本科考试,专科的考试下放到省里进行,把本科、专科分开。一些学生愿意报考专科、报考高职,不需要参加全国的统考,这样可以减轻大家的压力。另外,要探索高水平大学联考。大家从2009年看到,有很多大学进行联考,尽管很多的问题需要完善,但是这个导向是正确的。还要进一步完善招生录取办法,今后高考的成绩是作为一个重要的依据,但是不是唯一依据。要把高中阶段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如何参考,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在高考的具体录取制度上,要实行多元录取的机制。对于统一入学考试的学生,还是要实行择优录取;对于有特长的,符合学校培养条件的,经过面试、测试自主录取;在高中阶段表现优异的,可以推荐录取;符合国家特殊需要的,要进行定向录取;有特异的才能,要实行破格录取。我们实行五个录取制度,来解决多样化考试的问题。今后的考试还要进一步推行社会化考试,现在已经有所试点。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样一些考试,需要在严格的法律法规保障和社会监督下进行,要逐步进行,而不是说我们今天提出,马上就要实行,一定要取得试点,经过慎重地研究,才能全面推开。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们认为今后的工作也很艰难,希望全社会包括教育部门、学校一起共同做好这项工作。谢谢! [12:02]

[美国之音记者]:刚刚提到钱学森先生有一个感慨,为什么中国的高等学校不出顶尖人才?我的理解,美国有一个特点就是鼓励独立的创造性思维。我想了解,中国教育部门对于创造一个学术自由、把握学术进步的生动、活泼的环境和氛围有什么样的想法和设想?纲要在这方面有没有涉及?谢谢! [12:06]

[孙霄兵]: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认为今后大学制度要改革,所以这次提出,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大家可能会提一个问题,从民国以来,乃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难道不是现代学校制度吗?我们讲的现代学校制度在纲要中有一个特别的定义,就是我们今天要推进的现代学校制度,有四句话“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具体到高等学校来讲,要形成一个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环境,就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这个概念在以前有的文章、文件中也出现过,这次是比较全面、正式地提出。现代大学制度有四个特点,纲要提出了四个方面。第一,要完善治理结构。我们现在分析,学校中有几种权利,有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党委的领导权和校长的行政权,有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参与权,有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学术权利,这几种权利我们都要很好地加以应用。纲要还提出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当中的作用。这句话是新写的。教授在教学过程中,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当然要起重要作用甚至是主导作用,在学校的管理中,也要多发挥他们的作用,有一些具体的管理事务应该适当地授权给教授。第二,加强章程建设,也就是说,每个学校制定符合法律规定的章程,依法办事,让章程成为学校内部的宪法。第三,扩大社会合作。一个高等学校要办好,不仅要自己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也要和社会各方面加强联系,让社会的资源进入学校,让学校通过社会合作,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第四,推进专业评价。对于一个学校、教师、校长的评价,现在的社会评价比较多,人人都可以发表意见,这很重要,但是真正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我们认为还应当提倡专业性评价。通过教学、科研、社会合作方面的专业性评价,使他们在某一个学科、某一个专业、某一个项目上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形成整个学校中的新型育人环境,从而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样的一个制度,我们感觉是非常重要的。谢谢! [12:14]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袁所长,您觉得在制定规划纲要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谢谢您! [12:16]

[袁振国]:谢谢你,这次规划纲要的整个制定过程本着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原则,从一开始就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和方法征求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意见,除了通过邮件、网站、各种信件的方式,也召开了无数次各种各样的座谈会、调研会。通过整个征求意见的过程,我有一个感受,也是我们起草组同志们的共同感受:对教育的发展、改革大家都非常关注、非常支持,对教育怎样发展、怎样改革,都有很好的意见和想法;但是人们对教育发展的观念、对教育发展的思路、对如何反映自己的教育诉求,由于人们的地位、经历和所需要的利益的差别,所以几乎所有对教育的重大问题都是纷纭复杂,有着不同的意见。作为起草组的同志,在整个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在千头万绪中理清思路,在千差万别中形成共识。现在纲要在明确教育发展思路,坚持什么、鼓励什么、探索什么,对社会所关注的重大问题都做了明确地回应。很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凝聚共识,把各方面的利益、整个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很好地统一起来。 [12:18]

[美联环球电视新闻记者]:现在在国外,愿意了解中国和学中文的外国学生越来越多,包括去年11月份,美国奥巴马总统来的时候提到,美国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的人数要增加十倍。我想问一下,在外国留学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中国对于招生和国内准备有什么样的计划?谢谢! [12:22]

[郝平]:奥巴马总统去年来中国访问的时候,提出要在今后四年,来中国的留学生要达到10万人。这是两国对加强留学生交流、人文交流达成的共识。奥巴马总统提了这个想法之后,我国教育部门给予了积极的回应,本来两国的教育交流开展得就很好。刚才法国的女士记者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在大学、职业教育、大专,包括高中的中外交流都有很多,有很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人数,我们也做了积极的响应和准备。比如说,现在在中国的留学生达到24万人,而且接近160至170所学校都有接待这些留学生的能力。这些学校都会充分地做好准备,欢迎美国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谢谢! [12:25]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我们注意到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最近有一种观点,他说高校入学率达到40%会恶化高校扩张,我们不知道,教育部对这种观点如何评价?谢谢! [12:27]

[韩进]:我们也注意到媒体中反映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是两件事。一件事是,到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将达到40%,这个目标是不是高?另外一件事是,我们达到了40%的毛入学率以后,中国的高等教育会不会出现一个大发展的态势? [12:30]

[韩进]:我报告一个数据,大概2005年的时候,世界中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46%,当然也有不同的统计,但是大体上是这么一个数据。我国2008年公布的是23%,2009年预计达到24%多一点。所以,我们现在提出的40%不是一个很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毛入学率的定义是高等教育的在学学生做分子,18-22岁的人口数做分母,这不是一个很高的数据。90年代的中期,从国际上横向比来看,中欧一些国家大概是这个水平。现在我国提出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建设人才强国,作为一个标志性的指标,高等教育的发展还是应该保持一定速度的。 [12:30]

[韩进]:第二,因为这个数据是我刚才介绍的定义,因此这个数据的提高与下降,不仅仅和高等教育的规模增长有关,同时和我国在这一个阶段高等教育的人口数据有关。我国的人口数据恰恰是在这一个阶段,高等教育的学龄人口,也就是从18-22岁的人口是一个急剧的下降区,是一个“单调减”的图形。我国的18-22岁的人口从一亿两千五百万,到2020年要下降到八千七百万,下降的幅度非常大。分母下降对数据增长的贡献更大,即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保持不动,由于人口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会增长10个百分点。现在从23%增长到40%,增长了17个百分点,有10个百分点是人口的贡献,有7个百分点是高等教育规模在十年期间增长的贡献。 [12:30]

[韩进]:这十年期间增长的贡献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换一句大家能够理解的话,每年高等教育的招生增长速度用1.5%-1.6%就可以做到这条。应该说,1.5%-1.6%是一个非常低的增长速度,所以,它肯定不是一个高等教育快速扩张期,应该是一个平稳的增长期。因为这一条,我们才说这个阶段我们有这个条件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而不是规模上。所以,光看数据本身,由于它和人口的关系,它并不是那么直接。谢谢! [12:31]

[香港大公报记者]:提一个问题,规划纲要当中提到高校去行政化改革问题,其中说到要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我想请问不必要和必要怎样划分和界定?教育部作为一个行政部门,应该怎样促成高校的行政和学术的剥离。另外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关于高校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的问题,主要问题存在可能是学术评审制度标准单一和行政化程度比较严重,我想请问这方面如何改进?有可能一些学校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他们可能对于这些学术不端会采取一种包庇的行为,监督机制方面如何加强?这些和高校行政化改革有没有一些结合点?谢谢! [12:31]

[孙霄兵]:我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高校行政化问题,最近大家谈得比较多,今天我在这里说也不是第一次。我想,高校行政化问题是我们这次想着重解决的,刚才这位记者提到,如何解决?我想首先要明确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12:32]

[孙霄兵]:按照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学校是一个事业法人,他本身是一个法人,他和政府机构是不一样的,政府机构是机关法人,高校是事业法人。这是两种法人制度,因此有两种不同的权利。高教法还具体规定了高等学校在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招生、自主管理学校的经费和财产、开展国际交流等七个方面的自主权。所以我们想,要解决行政化问题,首先要落实好高等学校的自主权。因此,纲要也作了一些规定,有一些是高教法规定的,也有一些新的规定。 [12:32]

[孙霄兵]:第二,进一步减少和规范对于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政府如何减少对高等学校的干预,关键是政府要依法行政。这些年,随着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教育部已经大幅度地减少了对于学校、公民和组织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幅达到50%。因此,我们认为减少干预就是要着重减少审批事项,不要什么事情都要到教育行政部门去批,要批也要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不仅教育部门这样,相关的部门也应当这样。所以我们讲,要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我讲的比较实,不要一般地说,这件事情要做好。 [12:32]

[孙霄兵]:第三,克服高校行政化,还要改变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也就是刚才我讲到的,要建立新的现代大学制度。所以,要克服高校行政化管理模式,还需要以上几个方面共同努力。谢谢! [12:33]

[中国文化报记者]:谢谢各位嘉宾和支持人,我有两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艺术生毕业的就业问题,教育部对这几年艺术类毕业生的相关问题有没有作出专门的调研报告?这方面以后有没有更多的改进措施?第二个问题,对于中小学生的音乐和美术类课程,很多地方都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在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改进,以后有没有更具体、可行的举措?谢谢! [12:33]

[韩进]:艺术类的毕业生,在规划纲要中还没有到具体的程度,因为艺术类毕业生实际上是比较早地完全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实施就业的科类。而且艺术类有其本身的特点,包括学科特点,也包括艺术类各类组织本身有一些特点,但是艺术类的毕业生,应该说在高等教育总体上来说,占有比较小的份额,而且它会有和一般意义下的通用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遇到不同的问题。对于一些突出的矛盾,需要在工作中加以研究和解决。 [12:34]

[韩进]:另外,中小学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在一些艺术类的课程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件事,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这个现象确实存在。包括音乐、体育、信息技术、外语,有一部分学科由于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所以在开设这些课程的实数和质量上,城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这件事情也是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如果大家比较仔细地看规划纲要的文本,在义务教育发展那一章中,我们专门提出,要注重在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而且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过程中还提出,除了校舍、图书设备以外,专门强调,要在师资队伍上解决均衡问题;也提到了刚才孙司长说到的,包括一些城乡教师交流机制,解决一些这方面师资缺乏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具体工作的落实,能够不断地把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等现在比较薄弱的学科的教学在农村得到切实的加强。谢谢! [12:34]

[中国体育报记者]:和艺术相同,体育可能也是教育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我采访几位教育厅厅长,他们都说“学校体育可能是教育最薄弱的环节之一,而且国民的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幅度非常地明显”。我想请问台上各位,怎样在纲要修改过程中加强学校体育这一块,以后的工作思路是什么?谢谢! [12:35]

[袁振国]: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这次规划纲要当中,包括体育在内的学生全面发展给予了高度强调。这次整个纲要的战略主题,就是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中,就把加强体育、加强学生的锻炼作为重点强调的内容之一。在后面的有关内容当中,也对这个问题予以了强调。包括要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继续推进“阳光体育”等内容。应该说,这几年,教育部在加强体育锻炼方面给予了无数次强调,并且采取了有效措施在不断推进。 [12:36]

[袁振国]:体育锻炼的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确实在某些方面是一个薄弱环节,不仅是体育本身,而且在整个课程的规范上,这次在文件当中强调要加强学校的规范办学。所谓“规范办学”,就是要把那些按规定没有开足、开满的课程,要落实到位。文件当中写上这句话,有一个很重要的指向,就是针对体育课程的。下面的工作,就是进一步在工作中不断强化和落实到位。 [12:37]

[祝寿臣]:由于时间关系,今天集体采访活动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嘉宾,谢谢各位记者。今天下午将邀请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先生在这里接受采访。谢谢大家! [12:38]

【教育部谈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录)】相关文章:

小学教案:《课程纲要》06-30

教育改革调研报告01-25

诗歌鉴赏纲要(网友来稿)09-25

《劝学》教学实录06-16

来自教育改革实验区的报告10-25

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12-0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心得04-16

高中英语作文范文:和父母谈自己长大的感觉02-27

《虎丘记》课堂实录08-22

《揠苗助长》教学实录及反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