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初探(七年级选修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12 11:39:1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初探(人教版七年级选修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我一直在农村初中任教,由于我校地域偏僻,硬件条件较差,所以生源也较差,导致学困生较多。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较多,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原因。要转化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既要有爱心,又要有恒心,还得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同时还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密切配合。

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初探(人教版七年级选修教学论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  学困生成因  激发兴趣  帮扶前进  竞赛  捕捉闪光点  目标   配合  毅力

我在一所偏远的农村初中任教已近二十年时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校学习拔尖的人才如凤毛麟角一样十分稀少,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却相对较多。刚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这里那几年,面对这种现状我心里十分着急,很想一下子扭转这个局面,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收效不是很大,而且发现其他老师对此也都无动于衷。久而久之,我也认为这是正常现象,不再关注那些学困生了,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尖子生身上,认为这样更能显现我教学的能力,更能显示出我教学的效果。事实也果真是这样,由于我为高一级学校输送的学生较我校其他教师多,所以我的教学赢得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可,也为自己赢得了荣誉。这以后我便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一条“颠扑不灭的真理”,并照此奉行下去。

这是一种多么有害的思想啊!

万幸的是今年9月29日我作为学校的一名语文教研组长去参加了区教科所组织召开的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会议,这次会议让我认识到了自己以前思想上的错误,让我认识到了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性。从此,我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不放弃对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特别是不能放弃对学困生的教育。经过这段时间的探索,我对学困生的转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学困生成因初探

所谓学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平时怠于学习,学习成绩落后于一般同学,不能达到基本要求的学生。他们的形成既不是先天造成的,也不是后天某一个因素造成的,而是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积结而成。

(一)、学生自身原因

1、非智力因素发展不良

具体表现在:对学习无兴趣或兴趣的持久性差;学习动机不强烈,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缺乏坚强的意志,不愿动脑学习,遇到一点困难就动摇、退缩;缺乏学习自信心,常因成绩上不去而产生自卑心理,没有向上的学习动力;课堂上缺乏自制力,对非学习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久而久之,他们不能掌握每节课应要掌握的内容,逐步成为学困生。

2、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缺失

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前后联系密切,环环相扣,一旦一环中断连接不上,多处中断便不能形成系统,前后失去联系,有没有得到及时的弥补,造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欠缺。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形成恶性循环,逐渐形成学困生。

3、不正确的自我归因

这些学生往往把自己在学习中的失败、挫折归为自己内在的稳定因素,如能力和天赋等。这将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比如消极地评价自己,自我感觉不良,感觉自己低人一等,甚至一蹶不振;认为自己天赋不行,不是学习的料,因而放弃学习,安于失败。

4、学习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差异不大的个人智商,成绩却判然有别,这其中学习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向45分钟要效益”几乎已成师生共识。但个别学生却逆其道而行之,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注重学习方法,结果事倍功半。

(二)、家庭原因

农村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知识层次较低的家庭,由于家长的思想觉悟低,知识水平有限,又忙于做农活或挣钱,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只给孩子物资上的关怀,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对其学习不闻不问;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宁可玩扑克、麻将也不关心孩子学习;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认为识几个字能打工挣钱就行,对孩子没有正确的引导,也没有一定的期望;很多父母都在外打工,将孩子丢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隔代教育的弊端造成了学困生的增多。

(三)、学校、教师的原因

学校布局不合理,教育投入的不足,部分学校教学管理的滞后也是造成学困生的重要原因。

部分教师缺乏爱心和责任心,关爱优生有加,而关爱学困生不足。有的教师不能以人为本,对学生不够尊重、不够耐心、评价偏颇,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有的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社会的原因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校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如网吧、茶馆等。

二、学困生转化初探

学困生的转化学校是主阵地。根据以上成因的分析和自己多年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经验,我认为需要做好下面几方面工作。

(一)、降低门槛,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困生学习困难,接受知识慢,对学习很容易失望的特点。作为教师,我注意做到降低门槛,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让学困生能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轻松地掌握符合他们现实状况的知识。这样,就容易把学困生引入学习的殿堂,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每次布置作业时,我会让学困生做常规作业(如朗读课文与抄写、听写生字词),让学困生能轻松地完成作业。

(二)、主动出击,帮扶前进。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往往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自卑感,正是由于他们缺乏学习的兴趣,所以一般遇到困难他们不会主动去请教。作为教师要主动关心他们,主动帮助他们,并且要发动学习好的同学也主动去帮助他们。

1、建立学生“一帮一”学习小组。各班在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建立“一帮一” 辅助网络,让学困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接对同学,让优等生辅导学困生释疑解难,温故知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拦路虎”,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同时,教师在备课时也要注意设计帮扶学困生的环节,设计一些符合学困生实际水平能解答的问题去让他们回答,促使他们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

2、建立教师“一帮多”活动。教师与多个学困生结对子,建立师生帮教网络。规定每周帮教的次数,合理地安排好指导的内容,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们读、背诵课文,默写生字、新词,陪着他们一起完成课外作业。

另外针对学困生由于学习欠自觉,坚持完成作业十分困难,但又不能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于是他们会采取照抄的办法来应付作业,应付教师的检查。对待学困生照抄作业的现象,我注意做到不一味的斥责,而是引导学困生们知道:“照抄作业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你照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一个能够想方设法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的学生,当然是一个好学生。不过,你照抄的不应该是他人的结果,而是要学习别人的方法。你在完成作业时,照抄一遍,然后再自己做一遍,这样,你每次的作业就等于做了两遍,就加深了印象,学习不就进步了吗?”我也引导给作业别人抄的同学知道:“你们不能光让他照抄你的作业,而应该主动的帮助他们,讲清做题的方法,尽力帮助他们自己完成作业,这才是真正帮助同学进步的方式。”这样,让学困生在“照抄作业”的过程中,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学习进步了,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培养。

(三)、开展学习竞赛活动,点燃成功火苗。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兴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开展很多的学习竞赛、评比活动,如:每单元1次背诵课文、听写生字词竞赛,每单元1次的讲故事挑战赛等等。对于学困生,这些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任务,因此在这些竞赛中学困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我还及时给予奖励,使他们在点滴进步中,通过“奖励”这一导火线,帮助他们点燃“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强烈学习欲望,培养了学习的兴趣。根据学生既喜欢物质奖励,又喜欢精神奖励的心理特点,我对学生的奖励分为四种:(1)口头表扬,(2)发表扬信给家长 (3)发奖品 (4)作业减量 (5)测验加分。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受奖励的人数如能在总人数的50%以上,那么是最能鼓动全体学生的士气的。

(四)、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展示自我。

学困生往往会被老师和同学们遗忘。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时刻把学困生放在心上,要给他们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展示自我。苏霍姆林斯基说:“对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我们崇高的使命就在于……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做出最后的、绝对的结论:某某学生什么都做不来,他的命运就这么注定了。”;一点点成功“会给他带来无可比拟的欢乐、自豪感和自信心”。 我会经常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布置浅易的作业让他们做,甚至是一些难题,连学习好的学生也难以完成的题也让他们进行尝试。有可能学习好的同学做不出的题、回答不了的问题,学困生通过激发思维,激发灵感,也有可能完成和回答。一旦他们的答案接近或类似正确的答案的时候,马上予以肯定,并引导他们向前迈进,直达正确的彼岸,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没有遗忘他们,并且非常重视他们,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自然形成。

(五)、自定目标,超越自我

让学生给自己定下学习的目标。制定目标并不是简单的定下自己要达到的等级,而是具体的分数及要求和水平层次,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这样学困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次小测验和单元测验中制定目标,通过一次次目标的实现来超越自我。当然,我还对达到目标的同学发奖品奖状。

(六)、积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与协助。配合是相互的,作为教师对家长提出的要求要明确、具体,让家长时时注意教育学生的态度和方法,注重实效。当前家庭教育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过“严”,一个是过“宽”。因此,教师对待家长要注意两条:一是不要告状,或者少告状。二是要多出主意。有些教师常常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使得家长和学生反感。教师家访应全面地介绍学生的情况,学生的进步表现、特长都应告诉家长,并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学生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自我意识增强,在精神上即在道德品质、理想、意志等方面关心学生应注意什么,教师应给家长提出具体的方法。

(七)、培养毅力,战胜自我

在一个目标确定以后,人的持久力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经验告诉我们,成大业者并非都有超群的能力,但一定要有坚强的意志,自强不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不断经历失败与成功,不断成长的过程。因此顽强的毅力非常重要,需要培养和反复磨练。

总之,教师的心目中要有学困生,但我们绝不能把他们当成是学困生,特别是不能把们他当成是永久的学困生。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关心学困生生活,尊重学困生人格,与学困生真诚相待,共同探讨转化学困生的规律和方法,就一定能使学困生踏上积极向上的人生轨道。

 

【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初探(七年级选修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学困生转化教学计划09-23

学困生转化心得07-09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07-10

学困生转化的工作总结06-03

学困生转化的工作总结优秀05-08

外国小说欣赏技巧(人教版选修教学论文)07-10

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05-30

学困生转化工作计划07-03

学困生转化工作计划02-12

学校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