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初中语法教学的几点看法(人教版教学论文)
李宗木
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已为广大语文教师所共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学习语文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这说明了传授语文知识是必要的、有益的,是符合语文教学目的和义务教育总目标的。经验证明:“无知必无能”。这说明了语文知识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语法知识是语文知识的一部分,向学生传授语法知识也是必要的。因为学生不管是继续升学或走上社会,将来适应生活,都要会使用语言,要会把话说通,说对,说好。说得好是修辞问题,说得对是逻辑问题(以上两个问题另当别论),而说得通是语法问题,语法知识是把话说得通的基本条件,把话说得通是对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基本要求。
既然传授学生语法知识是必要的,但是目前初中语法教学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是认识上的问题,有人认为不学语法照样会写出好文章,因此对语法教学不重视。第二是年轻教师多,经验不足。有的刚走上讲台,有的教了几年书,但没有小循环教过初中,对初中语法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第三,学校较少开展语法教研活动。第四是教师手头语法教学资料短缺。第五是教材没有相对的稳定,一变再变。第六是语法知识点教学,时间间隔较长,学生容易遗忘。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初中阶段,语法知识该讲到什么程度,如何讲法,历来困扰着教师,许多教师感到束手无策,造成了教师教不好,学生学不懂的不良结果。这可是当前初中语法教学急待解决的最大问题。语法知识应该怎样教呢?笔者认为,语法教学应该:一要着眼整体,二要加强比较,三要注重迁移。
一、着眼整体
教师对初中阶段所涉及的语法知识,要有整体的观念,要根据大纲的要求,对初中的语法知识教学要有整体的考虑,注意各语法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能没有全盘的考虑,注意各语法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能没有全盘的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连续性。同时,语法知识的各个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一个个小整体,又必须考虑小整体内部之间的联系。如词与短语,短语与句子三者之间的联系,就属小整体之间的关系;而短语的各种结构类型就属小整体内部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讲的着眼整体,在讲授语法知识的同时,还要顾及语文知识这个大整体。
以讲授短语知识为例,笔者首先给学生复习第一册所讲的词性分类知识,让学生对旧知识加强巩固,理解词是最小的,可以自由应用的,造句的语言单位。然后引入短语教学,让学生明确短语(也叫词组),是由词与词的组合,比词大的,造句的语言单位。进而让学生阅读课本中有关短语知识的文字,懂得短语的概念,掌握短语概念内涵的两个要点。一是组合短语的词的数量,最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二是组合方式,组合方式有三种:①词和词按不同的顺序组合;②借助不同的虚词组合;③借助顿号组合。其二,引导学生阅读有关五种结构关系的短语的文字,让学生对短语有个整体的印象。学生很快理解了短语的概念和结构类型。紧接着,笔者又要求学生看有关并列短语的文字,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并列短语的要点:一是词性要相同;二是词与词的关系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由于前面给学生复习了词性的知识,引入短语的教学,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了。笔者又把分散在五个单元的短语知识采取了集中教学,目的也是为了着眼整体。除了课后的练习外,教师还必须补充一定的习题,以利于学生对所学语法知识的巩固。
二、加强比较
比较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比较可以辨别出同一类事物的异同,比较可以辨别事物的性状和程度的差异。运用比较方法,能够顺利的解决语法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比较,不仅能够克服死读书的僵化局面,还有助于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辨清问题的是非,提高自学能力。通过加强多层次多方位的比较辨析,让学生纠正解题的错误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分析能力。通过比较选择,学生才能对所学的语法知识有更全面、更准确、更彻底的理解,从而真正的消化和掌握。
再次以短语为例,在教完五种类型的短语后,笔者对短语知识进行了总结,指导学生应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接着要求学生对并列短语和偏正短语进行比较,找出两种短语的异同点,同学经过老师的点拨,很快的回答了组成并列短语和偏正短语的词都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不同的是,组成并列短语的词与词的关系是平等的联合,无轻重主次之分;而组成偏正短语的词,分修饰语和中心语,词与词的关系是偏正关系,正的中心语受偏的修饰语修饰,修饰语对中心语起的作用是形容、修饰或限制。依此法,又让学生分析:①偏正短语与动宾短语的异同,②偏正短语与动补短语的异同,③动宾短语与动补短语的差异,④主谓短语和前面四种短语的区别。这样加强比较,学生就更牢固的掌握所学的语法知识。此后,又举出了“临事而迷”这个成语让学生判断属何种类型的短语练习,学生回答有两种,即偏正短语和并列短语,笔者没有表态谁是谁非,而把答案写在黑板上,然后诱导学生积极展开思考、讨论,让学生查找字典,弄清这个成语的意思,这里关键是弄清“迷”的意思是什么,同学回答“迷”是“迷惑、糊涂”的意思,属形容词,又进一步让学生回顾并列短语和偏正短语各自的特点,加以比较区别,最后学生统一了认识,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大家一致认为“临事而迷”是偏正短语。为了让学生加强比较,再写出了“临渊羡鱼、临阵磨枪、临危不惧”三个成语,让学生讨论分析,通过比较,判断它们各是什么结构类型的短语,学生很快地回答:“临渊羡鱼、临阵磨枪、”是并列短语,“临危不惧”是偏正短语。
三、注重迁移
所谓迁移,是一种情景中的学习对另一种情景中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语法教学中要对学生加强训练,提高能力,促进迁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实现对新知识的迁移。新知识和旧知识往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新知识的获得总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即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迁移,经过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过程而实现的。为了实现迁移,师生必须对新旧知识相关联的情形做分析,运用迁移规律,从复习旧知识中引出新课题,抓住问题的关键,才能顺利的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各种迁移训练,如同类迁移,发散迁移,顺向迁移,逆向迁移等等。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学会”到 “会学”,实现“教到不教”,这才是教学的终端目的。语法知识本是教学中的难点,就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迁移训练。
以讲“句子的主干”为例,笔者先给学生复习“句子的成分”这一旧知识,给学生讲明句子的六种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学生已经彻底的弄懂了句子的成分这一语法知识后,再引入“句子的主干”知识的教学,先举例示范找句子的主干,然后让学生利用老师讲授的方法,自己去找句子的主干,不懂的地方,老师再给予启发点拨,学生很快的掌握了找主干的方法,通过加强比较练习,学生也就实现了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教“句子成分的搭配”,要求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句子和句子的成分”,“句子的主干”,甚至还要回顾初一下学过的短语知识,从而辨析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而实现对成分搭配这一新知识的迁移。学生做做修改病句练习时,如果对成分搭配的知识不掌握,那么就不会做正确的修改了。因为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要求是迁移的条件之一。例如:“许多志士在中国人民艰苦卓越的革命历程中英雄献身”这一句是词性误用,学生如果对词性的分类,词性的辨别不会,也就无从下手修改。如果学生懂得了词性知识,就很容易把“英雄”改为“英勇”。为了加强迁移训练,可补充有关①词类误用,②成份残缺,③搭配不当,④结构混乱的习题让学生多做迁移训练,并且根据学生不同的程度,另加⑤堆砌词藻,⑥比喻不当,⑦自相矛盾,⑧多重否定不当等难度较大的练习题,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做练习,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
总之,笔者在语法教学中,采用了着眼整体,目的在于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加强比较,目的在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迁移,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对初中语法教学的几点看法(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对中考语文不考语法的几点看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寻路--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04-14
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教学论文)04-14
英语教学语法教学反思01-04
关于《红楼梦》的几点看法(网友来稿)04-14
中学语法教学现状的思考04-14
课堂教学的几点尝试04-14
关于素质教育之德育的几点看法(网友来稿)04-14
关于雷雨中的周朴园几点看法(网友来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