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道士(语文版八年级课堂实录)

时间:2024-07-18 01:37:3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崂山道士(语文版八年级课堂实录)

 29 劳山道士

崂山道士(语文版八年级课堂实录)

教案设计  张小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及其著作。

掌握文中一些重点词语的意义。

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老师的设疑和学生的相互讨论来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培养语感。

通过学生复述故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难点

领悟其中的道理,弄清故事引人入胜的原因。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要求

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尽量读通读懂课文,并能讲述此故事。

二、导入课文

最近同学们中流行看鬼故事的书,其实神鬼怪的故事在古代也颇盛行,比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劳山道士》。

三、简介作者和作品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

《聊斋志异》主要运用唐宋传奇小说的文言体,以丰富的想像,并借鉴当时流传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过谈狐论鬼的表现形式,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对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多有暴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多有批判,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了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和迷信的色彩。

四、正课

1.检查预习

重点字的读音

行(hang)   笈(ji )   观(guan)   稽(qi)   重(chong)

樵(qiao)   赉(lai)   给(ji)     盎(ang)  挹(yi)

箸(zhu)    霓裳(ni chang)  饯(jian)杳(yao)  谙(an) 

汝(ru)    诩(xu)   逡巡(qun xun)   踣(bo)

2.朗读课文,试翻译。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⑴叩而语(叩:恭敬的问)               ⑵阴有归志(阴:私下里,暗地里)

⑶乃尔寂饮(乃:却)(尔:如此)        ⑷其声清越(清越:清澈高扬)

⑸烈如萧管(烈:响亮)                 ⑹其饯我于月宫可乎(其:表希望)

⑺今阅两三月(阅:经历,经过)         ⑻示谙此苦(谙:熟悉)

⑼我固谓不能作苦(固:本来)           ⑽归家洁特(特:遵守戒律)

⑾俄顷,月明辉(顷:很快)             ⑿乃于案上取壶酒(于:从)

⒀且嘱尽醉(且:并且)                 ⒁壶酒何能遍给(何:怎么)

⒂已而歌曰(已:过了一会儿)           ⒃何术之求(何:什么)

⒄须眉毕见(见:通“现”,显现)        ⒅门人然独来(然:通“燃”,点燃)

⒆请师之(师:拜……为师)

3.提问:我们讲述故事,按情节总是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这则故事的呢?请用几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开端(第一自然段):王生慕道,求师学法。

发展(二~四自然段):看师演法,师父教法。

结局(第五自然段):王生回家,演法失灵。

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这就是本文的线索。

4.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明。

明确:王生是一个想学法又怕吃苦,有了一点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一条暗线。

5.文章最后一段写王生演法失灵,极为精彩。这样的结果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己见,全班交流。

【点拨】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①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讽刺那些不劳而获、不学无术的人,其结果必然空无喜一场、自取其辱。

②具有一种隐喻意义。做任何事都应不畏艰辛,一步一个脚印,梦想不付出艰辛,不劳而获,一步登天,最终只能处处碰壁,头破血流。

6.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内内讨论交流,并将讨论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点拨】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某种成就;梦想不劳而获,一味投机取巧,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到处碰壁。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总有不少想不劳而获的人,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你对此有何看法,写成一篇400~500字的议论文。

六.教学反思

 

《崂山道士(语文版八年级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崂山道士(语文版八年级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崂山道士》教案01-17

《雪》课堂实录(粤教版八年级必修课堂实录)07-21

崂山游记小学作文06-13

《背影》说课稿(语文版八年级必修说课)10-25

《祖逖北伐》(语文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06-27

《道士塔》备课资料05-17

中学生看电视利弊谈(课堂实录)(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9-15

《南京大屠杀》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10-15

八年级语文学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6-25

《为人民服务》课堂教学实录(语文版八年级上册)09-30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崂山道士(语文版八年级课堂实录)

 29 劳山道士

崂山道士(语文版八年级课堂实录)

教案设计  张小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及其著作。

掌握文中一些重点词语的意义。

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老师的设疑和学生的相互讨论来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培养语感。

通过学生复述故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难点

领悟其中的道理,弄清故事引人入胜的原因。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要求

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尽量读通读懂课文,并能讲述此故事。

二、导入课文

最近同学们中流行看鬼故事的书,其实神鬼怪的故事在古代也颇盛行,比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劳山道士》。

三、简介作者和作品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

《聊斋志异》主要运用唐宋传奇小说的文言体,以丰富的想像,并借鉴当时流传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过谈狐论鬼的表现形式,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对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多有暴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多有批判,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了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和迷信的色彩。

四、正课

1.检查预习

重点字的读音

行(hang)   笈(ji )   观(guan)   稽(qi)   重(chong)

樵(qiao)   赉(lai)   给(ji)     盎(ang)  挹(yi)

箸(zhu)    霓裳(ni chang)  饯(jian)杳(yao)  谙(an) 

汝(ru)    诩(xu)   逡巡(qun xun)   踣(bo)

2.朗读课文,试翻译。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⑴叩而语(叩:恭敬的问)               ⑵阴有归志(阴:私下里,暗地里)

⑶乃尔寂饮(乃:却)(尔:如此)        ⑷其声清越(清越:清澈高扬)

⑸烈如萧管(烈:响亮)                 ⑹其饯我于月宫可乎(其:表希望)

⑺今阅两三月(阅:经历,经过)         ⑻示谙此苦(谙:熟悉)

⑼我固谓不能作苦(固:本来)           ⑽归家洁特(特:遵守戒律)

⑾俄顷,月明辉(顷:很快)             ⑿乃于案上取壶酒(于:从)

⒀且嘱尽醉(且:并且)                 ⒁壶酒何能遍给(何:怎么)

⒂已而歌曰(已:过了一会儿)           ⒃何术之求(何:什么)

⒄须眉毕见(见:通“现”,显现)        ⒅门人然独来(然:通“燃”,点燃)

⒆请师之(师:拜……为师)

3.提问:我们讲述故事,按情节总是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这则故事的呢?请用几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开端(第一自然段):王生慕道,求师学法。

发展(二~四自然段):看师演法,师父教法。

结局(第五自然段):王生回家,演法失灵。

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这就是本文的线索。

4.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明。

明确:王生是一个想学法又怕吃苦,有了一点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一条暗线。

5.文章最后一段写王生演法失灵,极为精彩。这样的结果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己见,全班交流。

【点拨】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①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讽刺那些不劳而获、不学无术的人,其结果必然空无喜一场、自取其辱。

②具有一种隐喻意义。做任何事都应不畏艰辛,一步一个脚印,梦想不付出艰辛,不劳而获,一步登天,最终只能处处碰壁,头破血流。

6.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内内讨论交流,并将讨论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点拨】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某种成就;梦想不劳而获,一味投机取巧,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到处碰壁。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总有不少想不劳而获的人,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你对此有何看法,写成一篇400~500字的议论文。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