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山民》教学设计/《月饼消费要讲文明》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山民》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朗读,让学生反复诵读;并体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意象分析法,通过分析意象的深层含义来鉴赏诗歌,并让学生展开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注意诗歌的意象及作者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领会本诗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喜欢山吗?山对于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们是新鲜的、有魅力的,但对一个长年生活在山中的人来讲,感觉却并非如此,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韩东所写的《山民》他是如何表达对山的感觉。
二、明确目标:
把握现代诗歌朗读节奏,体味诗歌语言特点。
抓住意象,领悟诗歌主旨。
三、品读学习
(1)朗读指导
请一个学生朗读,教师诵读诗歌,朗读指导。齐读(朗读节奏划分,语气感情,用一种纯客观的叙述性口语,让题材本身出来说话。诵读时要注意从平淡的诗句中体会作者的深意)
1. 分角色朗读。感受诗歌语言表达特色。(第一段老师读旁白,女生读山民说话的内容,男生读父亲说话的内容;第二段女生读,第三段男生读,第四段老师读。)
明确:本诗语言平淡直白,通篇叙述是纯客观的,句式单调没有任何描写性的语言,也没有任何直抒胸臆的表达。(这样的语言恰恰合于诗歌内容的沉闷,起到了加重这种感觉的作用。)
(2)默读自学
1、怎样理解诗中第一节的父子对话和“他不做声了,看着远处/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点拨:“他”的连问,看似重复,但含义深刻,表现了他思索更远,追求更远,对现实开始反思。父亲的回答,也已经显出了不耐烦,对儿子的发问是不屑呢,还是使他难堪?“他”“不做声了”,是父亲的冷淡回答使他的情绪受到挫伤,还是他的思索更趋于深刻?
2、再读诗歌,思考山民最终也没有离开山,而只是遗憾,“他”遗憾什么?你如何看待“他”的遗憾?
明确:山民遗憾“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而“他”的想法是自己可以带着老婆上路,儿子、儿子的儿子们终会有一天走到大海边。可是“他”空有好的想法,却没有行动。“他”的遗憾让我们为“他”产生遗憾,“他”竟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孩子们的祖先,“他”只想不做,也为孩子们造成了遗憾,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山民是一个很难突破自己固定思维的人,而这样就限制了“他”的发展,留下了遗憾。
3、学生思考这首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山民形象?
明确:一个向往山外边的生活,但又仅仅是想,从未付诸行动的山民。
4、山民为什么要走出群山?
明确:“他”知道山外边有“海”,“他”朦胧地感觉到山的沉闷,他有改变生活环境的愿望。
5、这首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象征意义?
点拨:诗中的“山”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山”了,它具有了多重的象征意义,它引起读者的联想将是多方面的。这“山”可以让人想到艰苦的环境,想到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想到前进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想到人类进化中的漫长历程……这“海”则让人想到光明的前程,想到理想的目标,想到期望的事业,想到丰硕的成果,想到追求的境界,想到人生的金顶……
6、这首诗发表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2年,你认为诗人用这首诗重在表达什么?
明确: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有了开放的意识,但传统的思想束缚着人们的行动,他们仍然只停留在“想”上,诗人用这首诗批判传统文化的封闭,呼唤真正的思想解放。
小结:鉴赏诗歌的方法
咀嚼吟诵,品味语言特色
抓住意象,发挥想象,由形象悟情感
把握主旨,领会情感
四、拓展迁移
品读王家新的《在山那边》,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山的那边
作者:王家新
导航:读出音韵美,读出意境美,读出意蕴美。
(注:括号里标注的是语气)
一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好奇)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向往、憧憬)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伤心、失望)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失望、沮丧)
妈妈,那个海呢?(困惑、渴望)
(语速平缓,以儿童天真的语气读出“我”的渴望与困惑。)
二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肯定、坚信)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深情)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渴望、坚定)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深情)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坚定)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惊喜)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兴奋、欣喜)
(语速稍快,语调上扬,惊喜、兴奋。)
1、划分节奏,注意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学生先默读,划分节奏,把握情感;再请一个同学读,老师指导,最后齐读)
2、默读,思考:这首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深层含义?
明确:(1)“海”是什么呢?诗人说,“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就是说,“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
(2)“山”象征困难
(3)山顶:困难的克服
(4)“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即重重的困难,说明实现理想的长期性与艰巨性。诗人通过这个意象的设置,告诫人们,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为多次奋斗不能达到目的就灰心丧气。
(5)“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山的那边是海的梦想、希望。
(6)“雪白的海潮”即理想,“夜夜奔来”是“我”对理想的渴望,只有理想才能滋润“我枯干的心灵”,理想是我生命的全部。
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 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向往和执著追求,即使遭遇挫折也决不放弃的百折不回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4、试比较两首诗所塑造的山民形象的异同。(选做题)
《月饼消费要讲文明》教案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学习掌握时事评论的写法;学习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
(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概括段意的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倡导文明节约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掌握时事评论的写法。
教学难点:学习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讲解、练习、探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字词:
酽酽 yàn :味浓。 阖hé家:全家。
眼花缭乱: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匪夷所思:夷:平常。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奢shē华:花费大量钱财摆门面。
令人咋zé舌:形容吃惊害怕,说不出话。
不敢问津:不敢探询渡口,比喻不敢探询价格和情况。
流风:正在流行的思潮、流行方式等。 竞豪赛奢:比阔比有钱。
三、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一)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即标题:月饼消费要讲文明。
(二) 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 (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第一部分(1-4自然段): 摆出月饼消费中种种不文明的现象(②分层归纳法)
第二部分: 分析这一现象,论证它不能看作是正常的消费。(④缩句法)
第三部分:结论。强调要进行勤俭持家和勤俭建国的教育及其意义。(②分层归纳法)
--1、教给学生概括层次大意的方法。
概括段意,就是从段落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其思维步骤是:首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地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
常见的基本方法有:
①摘录归纳法。就是从段落中摘录现成句子作为段意。这是最简便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②分层归纳法。用多层归纳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要先分好一个段落的层次,再弄清每层的意思,然后归纳这个段落的大意。
③归纳中心句。有许多段落往往找不到中心句。其实,没有中心句的段落,仍然有个中心,它融合在字里行间。这就必须把中心归纳总结出来。
④缩句法。这种方法就是将段落的句子加以压缩,即压缩句子的次要意思。采用这种方法有时可以添加或改写个别词语。
(三) 课文的逻辑思路是什么?
提出问题(第一部分:摆出月饼消费中种种不文明的现象)──分析问题(“第二部分: 论证它的错误性──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结论,指出怎样去作)
(四)第一部分中摆出月饼消费中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包装上,形式大于内容,而且造成浪费;用途上,偏离了人们一般的礼尚往来,成为一些人拉关系的“敲门砖”。
(五)学生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对月饼消费中种种不文明的现象提出批评,指出应勤俭节约,要进行勤俭持家和勤俭建国的教育,这样我们民族才能拥有远大前程。
(六)这篇课文在论据的搜集和使用上有哪些特点?
1、围绕一个月饼消费问题,搜集社会上的大量材料,增强了说服力。
2、集中在第一部分分类使用,更显得问题严重。
【《山民》教学设计/《月饼消费要讲文明》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师说》 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四)03-03
《静女》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一)04-14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粤教版必修2)04-14
邶风静女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3-04
《瓦尔登湖》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三)04-14
丰子恺《渐》教学实录(粤教版高一必修一)04-14
寻觅节日诗情教学设计(原创,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定风波 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