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
扬子晚报 张琳
星期一早上,校园里书声琅琅,某中学门口却有两名学生徘徊不前,愁眉不展。记者上前一问,才知原来是运动会时,两人提前退场,被班主任发现,让他们回去找家长来,否则不许进课堂。他俩只好在校门口游荡。
学生犯了错,老师要请家长来处理,这是延续了多年的一种教育模式,不少家长甚至还有面红耳赤"代子受过"的经历,"养不教,父之过",在老师面前羞愧得像个小学生,连连表示回去后一定要好好教育孩子。从对孩子的教育而言,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一种沟通还是老师对处理问题的逃避?南京玄武区教委督导室督学王子明认为,作为教师来说,这是一种放弃教育责任的做法,把问题推给了家长,如果家长脾气急躁一点,认为孩子犯错,要自己在老师面前赔不是,很没面子,回家后就可能迁怒于孩子,一场"暴风骤雨"在所难免。这会给孩子心灵带来伤害,甚至会记恨老师,产生对立情绪,老师以后再做工作就更困难了。动不动就叫家长来,学生也会认为老师"无能",只会"告状",无形中加深了师生之间的隔阂,不利于孩子成长。
从孩子的心理上看,最厉害的惩罚莫过于"请家长",南京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所所长徐萍分析:一请家长孩子免不了要受"皮肉之苦",自尊心强的孩子也怕家长在老师面前因自己而"丢脸",正因如此,"请家长"成了某些老师的"杀手锏"。结果却使孩子疏远了老师,严重的甚至形成"心理暴力",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老师要和家长沟通也可以采取家访的形式,和家长谈谈心,共同商讨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指责,这样家长也容易接受。再者,孩子犯再大的错,也不能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动不动就把他们赶出课堂和学校。
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学教授丁家永则认为,应客观看待此问题,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教育学上对孩子犯错时老师和家长一起处理持赞同态度,"请家长"也是沟通渠道的一种方法。但由于学生的承受能力及家长的理解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作为老师也应换个角度想想,如何灵活机动地处理好问题,才能真正在学生中间树立威信。
【教师心理】相关文章:
心理教师述职报告05-20
教师心理c证培训心得01-12
心理学教师培训心得09-02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01-08
小学教师心理培训心得12-13
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述职报告06-03
教师心理疏导工作方案范文01-27
心理健康教师自我介绍02-28
教师心理健康工作方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