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性而为--《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a href=https://bbs

时间:2024-10-28 11:26:5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率性而为--《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a href=https://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

温州二中 吴积兴

率性而为--《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a href=https://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

10月24日评职称上课,抽到了《陈太丘与友期》。第一感觉是,这样的文章我不是很怕,而且相信自己肯定能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虽然抽到的那刻自己心里没有什么底。开启电脑,搜索自己携带的资料,发现里面有一个《千古文人世说梦》的教学实录,可惜是《咏雪》的,但里面提到了一个观点“率性而为”,我知道我找到了这篇文章的切入点了。在90分钟里面,我列出了教学提纲并完成了教学课件。

进入教室很多学生围过来问我,老师,你是上什么的。我说我是上语文的。上课了我才知道学生根本没有预习过课文,于是我也不讲究导入让学生先读读课文。

读完了,我说,记得有句话叫做“千古文人侠客梦”。实际上自魏晋以来,中国文人还有一个梦,就是“世说新语”这个梦。一直到现在,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对《世说新语》里面描绘的生活--精神境界是非常羡慕的。世说梦,到底是个怎么样的梦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读一读课文,疏通一下字词

学生继续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找出自己不能解决的字词和同桌商量,如果还是无法解决的话,留着全班同学一起商量。

读毕,我问,有没有哪些字词还不懂的,需要大家帮你的?

教室一片寂静,没有人举手,问了几次才有个同学举手了,

他说:老师,非人哉,是不是“不是人”的意思?有些不敢肯定,又有些期待。

我说,非人哉就是不是人的意思,简直不是人。

学生大笑。场面似乎有些打开,学生问的逐渐多起来。

生:“元方时年七岁”中的“时年”是什么意思?

下面的学生在说,当年,那一年的意思,我发现这个班学生喜欢在下面嘀咕。

说实话我也没有想到学生会问这个问题,因为九十分钟的备课不可能关注太多的细节。于是我接学生的话说,是那年的意思。但是当我说完之后,我觉得不是很正确。

我说,大家再看看,“时”是那时的意思,“年”呢,应该是年纪,合起来应该是元方那时年纪七岁。

生:门外戏是什么意思?

我说,门外戏,哪个字不懂呢?他说都不懂。我指着门对他说,这是什么,他说是门。门外就是门外的意思,戏呢,他还是说不懂,下面的学生都在喊了,是玩的意思。我说, 门外戏就像是在操场上玩。

生:相委而去的委是什么意思?

我说,请看注解11,并把注解念一次,然后告诉我委是什么意思。

等她告诉我之后,我说,读文言文一定要多看注解,如果在平时应该多查字典。

看学生都讲得差不多了,于是我打出了几个词语,让学生帮我解释。

理一理情节,熟悉一下人物

(期 舍 戏 引 顾这个环节是我原先备课重点考虑的。)

我问,谁告诉我期是什么意思。因为注解有,学生有在下面喊,约会的意思。

我问:谁和谁约定?陈太丘和他的朋友。约定去干吗了呢?学生停了一下,说不知道。确实课文是没有说的。我说,说不定他们约好了去爬松台山(他们学校边上的一座小山),学生笑。他们碰到了吗?没有。什么原因让他们没有碰到呢?

舍是什么意思,丢下。谁丢下了谁?陈太丘丢下了朋友。他为什么要丢下朋友呢?因为朋友迟到了。请把课文中的句子念出来。学生念“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那么请问,陈太丘的朋友迟到很久吗?

学生说,不久,“去后乃至,去了不久”,朋友就来了。

学生说,应该比较久,因为约好是中午,“过中不至”,说明过了一个中午还都没有来。他等了一个下午呢。

学生马上反驳说,应该不久,这里的中应该是相当于现在的十二点,过了十二点,朋友还没有来,于是他就走了。

我说,不管他久不久,总之朋友是迟到了,而且陈太丘是离开了。朋友听到陈太丘丢下他离开的时候,他的反应是怎么样的,请读出来。

学生:“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破口大骂。

我说,注意,这里有个字的意思和舍是一样的。委,也是丢下、舍去的意思。

现在假设一下,如果你是陈太丘,朋友迟到了,你会不等他就离开吗?

学生说,不会,我会继续等,毕竟是朋友。

学生说,我不会等,我会马上离开,太不守时了。一个很有个性的女孩。

学生说,我看情况,如果是很重要的事情,我会等,如果是一般的情况,我会离开。

好,那我们再来一个假设,如果你是那个朋友,你会这样生气并骂他吗?

学生说,不会,对着人家的孩子,骂他爸爸,这样不好。

学生说,我是不会骂的,毕竟我们都是文明人,注意礼节。

学生说,我不会在孩子面前骂的,因为他爸爸会知道的。

那文章怎么陈太丘为何还是走开了呢,朋友还是破口大骂呢?先打一下伏笔。

戏:

戏,是什么意思,就是玩,我觉得“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很有意思,大家一起读。你们猜想一下,元方当时在玩什么呢? 玩土,玩沙子?

引:

引,是什么意思,就是拉,他拉元方想干什么?想向他道歉。一个大人向七岁玩泥巴的小孩道歉?如果是你,你会道歉吗?

学生:不会,太没面子了。

学生:会,不道歉,对他爸爸无法交待。

我说,原来是为了他爸爸才道歉啊。

但是刚才还破口大骂的朋友,现在却向一个小孩子道歉了,这是为什么?

顾是什么意思,回头看。课文中呢,是不顾。有人说,元方刚才还是父亲的朋友无礼,而现在他却入门不顾,是不是也挺无礼的?

……

老师,刚才通过这五个字把课文的大概内容梳理了一下,下面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

说一说人物,理解一下情感

课文写了三个人物,元方、陈太丘及其朋友。请问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学生:元方,因为他虽然年纪很小,但是说话很老到,很聪明。

学生:元方,我觉得他很早熟,说话感觉不像是七岁的小孩。

我说,那个时代的小孩好像都挺早熟的,比如王戎、孔融等等,《世说新语》还专门有一个篇章“夙惠”记录这些早熟小孩的言行,但很奇怪这篇文章不是收入“夙惠”,而是“方正”。

学生:元方,一般这么小的孩子面对大人说话都不敢抬头,他却能对答如流,把朋友说的哑口无言,而且很好的维护好父亲的尊严。

学生:元方,很有个性,当父亲的朋友向他道歉的时候,他理都不理。

学生:陈太丘的朋友,心胸很宽广,虽然刚开始对元方大骂他父亲,等意识到自己这样不妥的时候,马上就向小孩子道歉。

学生:陈太丘,很守时的一个人,一走就走的干干净净。

根据刚才同学说,这篇文章的三个人物中哪个人物最重要?元方,但是很奇怪的是,我们的课文的题目却是《陈太丘与友期》,注意这个题目是编者加的,同时,我在网上还看到了另外一个题目《元方答客问》,你觉得哪个好呢?

学生:我觉得还是第二个好,因为这个题目突出了元方。

学生:我觉得还是第二个好,刚才老师说了,这个题目是原来的,课文中的题目是编者加的。

学生:我觉得还是课文的题目好,因为只有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定了,才可以引出了元方,才能表现出元方的聪明机智。

说实话,我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我只是想让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理解课文。正当我要采取中庸的作法说这两个都可以的时候,有个女同学举手了。

她说:我觉得还是课文的好。因为文章中,虽然主要表现了元方,但是不是仅仅表现元方,刚才老师也说过了,这篇文章在《世说新语》中没有归入专门写小孩的“夙惠”中而是归入“方正”中,可见也不是专门表现元方的,而是为了表现他们三人身上的精神。如果用第二个题目反而只是突出元方一个人了,而他父亲和父亲的朋友就无法表现了,而课文的题目却能把三个都照顾到。

我觉得这个回答太妙了。于是对学生说,看来我们的编者也不是乱加一个题目的。

想一想主旨,感觉一下率性

  既然刚才有同学提到,本文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精神,那你觉得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呢?

学生:写诚信,故事就是围绕着诚信展开的。而且元方也提到,无信。

学生:是写诚信,陈太丘离开是对无信的直接反应,而元方的话则是都无信的批评,而朋友的道歉则是对自己的认识和觉察。

  我说,对,课文是写道了,做人要守时,讲信用。但是就仅仅是说诚信吗?仔细想想,刚才我们的伏笔,陈太丘作为一个县长,拂袖而去,是否有失风度?朋友一听到陈太丘已经没等他就破口大骂,是否有失风度?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有失风度?你们都不会做的事情,他们却做了,这是否都能用一个诚信来概括?

学生陷入了沉思中。

学生:我觉得他们的做法都和我们有些不同,有个性。

我说,对,很有个性,面对这样的个性,我们都有些不大习惯了,有些陌生。虽然我们同学时时都在喊着要个性。

刚才我们提到文人都有一个《世说新语》的梦,他们的精神指的就是个性,用一个词来说,就是“率性而为”,“任性而为”,由着自己的性情做事情。

我让学生带着“率性而为”的想法,自由朗读课文。

然后,我说《世说新语》中这样率性而为、放情肆志的故事太多了。比如王子猷的“乘兴而去,尽兴而归”,张翰的“莼鲈之思”等等。我想,人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率性而为的洒脱,才倍觉可爱吧。

但是你们会这么做吗?假如班主任叫你中午十二点钟到她办公室等她,你十二点不到就去了,可是到了十二点班主任却还没有来,你会相委而去吗?

学生:不会,她会骂我的。

学生:不会,她会告诉我爸妈的。

假如是校长呢,你会相委而去吗?

学生沉默,摇头,喃喃着不会。

只有一个学生,就是那个女学生,起来斩钉截铁的说,会,谁叫校长自己迟到,不守时呢?

你们会对着小孩破口大骂他爸吗?不会,你觉得不文明;你们会向七岁小孩子道歉吗?不会,你觉得没面子。刚才大家在读到“非人哉”,声音是那么洪亮,情感是那么投入,读得是那么过瘾。但是在现实中你们却不敢、不能这么率性。当现实无法满足你的时候,人就学会了做梦。

老师一开始就说了这是千古文人的一个梦。既然是一个梦,往往是“心向往之而身不能至”,“率性而为”是文人最羡慕而不可得的境界。今人除了心醉、神往,甚至于妒忌,其余的只是叹息。我觉得人应该有梦的,有梦的人才是幸福的,我们应该学会做梦。

(有学生在下面窃笑,那种笑声中有几分天真,又有几分世故,还有几分蔑视。想起穆旦的诗句 “那使他自由的只有忍耐的微笑,/秘密地回转,秘密地绝望”(穆旦《幻想底乘客》)。

但是我分明知道,学生的窃笑和穆旦的“忍耐的微笑”是不一样的。)

一点感想:

我想这个时代标榜着个性张扬,但是“率性而为”却是那么困难,我想到了黄健翔,他在解说时,喊叫 “意大利万岁”是他内心的喷发,自己性情的抒发,在为常人不可为之事,真是任性而为啊。然而在“文明人”眼中他“疯”了,发神经了,“文明人”以为自己能“克制”、会“调解”自己的情绪而沾沾自喜,这不知这是可喜还是可悲!

上课中,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们的学生太懂事了,才初一就那么懂事,懂得克制自己,懂得看脸色行事,懂得利益关系,那么的现实。对于梦想,他们是“扑哧”一笑,对于“白日梦”更是哈哈大笑。“该说的话可以说,有些话是不能说的……” 成人的世界里,更多的是关于什么话不能说的教导。我们该为我们的孩子日益世故而庆幸还是悲哀!

想到《皇帝的新装》里面的那个小孩,如果换成我们的学生,他会说皇帝什么都没有穿吗?会不会像他爸爸妈妈一样说皇帝的新衣服真漂亮?

想想都有点可拍。

咳,别说了吧,想想我们老师,假如局长约好和你去玩,迟到了,你会愤然离去吗?为什么呢?一个“利”字把多少人的头颅压下,把多少人的嘴巴合起。《世说新语》中:“以天下之利易一胫之毛而不为”,又有几人如此洒脱,既然洒脱不了,那有谈何“率性而为”呢?

【率性而为--《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a href=https://bbs】相关文章: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04-19

《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07-10

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11-25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07-15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07-21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推荐)07-29

《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7篇08-28

撰写教学论文的方法a href=https://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07-08

对生命的关切与尊重a href=https://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08-02

我的孩子们--摩西班主任随笔(5)a href=https://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