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的几个思路(高二备课资料)

时间:2022-04-14 17:04:3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歌教学的几个思路(人教版高二备课资料)

 一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以说,想像是人类最杰出的本领。有了想像,人类的祖先结束了穴居的生活;有了想像,人类变成了“顺风耳”“千里眼”;有了想象,人类能“九天揽月”“五洋捉鳖”……想像,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精灵,是人类发明创造的动力。 

诗歌教学的几个思路(人教版高二备课资料)

中华儿女是富于想像的。他们的想像跨越时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他们凭借想像,“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他们发挥想像,“夕阳芳草寻常物,化作笔下皆是诗”(袁枚诗句)。是想像铸就了一代诗魂屈原、一代诗仙李白、一代诗圣杜甫的辉煌,是想像孕育出一代文学巨匠曹雪芹、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灿烂。有人说,没有想像,就没有文学,就没有文学家。这话听起来有点偏激,但我想,没有想像,就没有真正的读者,就没有真正的鉴赏家。想像对于创作、对于鉴赏,都是极为重要的。鉴赏者在鉴赏文学作品的时候,一定要调动想像力,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再造作者的艺术境界,从而领悟作品的深层意味,升华作品的审美情趣。想像能激发读诗的意味,使人越想越美,越想越醉。在想像中读诗,能丰富诗的内容,能扩大诗的意境,能再造诗的形象,能超越诗人的境界,能使诗的魅力得到无限的扩张。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词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映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如果真的这样改,那么诗的意境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因为“千里”“四百八十寺”并非实指,读者通过这些跨越时空的词语,能对江南的春色产生无限的遐想。读诗,不能拘泥于细节的真实,更不能作纯逻辑的分析,因为文学与科学在形象思维方面是有天壤之别的,如果用科学的眼光去苛求诗中的细节,那还有什么诗歌鉴赏可言呢?所以说,读诗,要领略诗中的意境之美,非调动想像不可。 

二、亮点探究 

1.怎样理解诗歌的“朦胧美”? 

棵究学习:从语言的角度看,由于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含蓄,往往“避开直说”,“以少量字词包孕着丰富的含义”,“跳动性很大”,所以,有些诗歌的字词句所表达出来的意思难以清晰地把握;从时间的角度看,有些诗歌离我们生活的时代很远,反映在诗歌里的风俗人情、社会形态、政治典章、经济文化等,现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从读者的角度看,不同的读者,由于其修养、个性、经历和感悟等不同,所以对诗歌的理解也不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所以“由具体的诗句引发的情思”“既有稳定性,又有随意性”,但“只要是在诗人所启示的范围”内就是允许的。其实也因为有了这种理解的多向性,才造就了诗歌的“朦胧美”,使好诗能跨越时代而令人百读不厌。 

对李商隐的《锦瑟》,至少有三种理解:朱彝尊认为是“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何焯认为“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汪师韩认为“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故曰‘无端’……”。 

对《诗经卫风氓》中的“蚩蚩”也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敦厚的样子”,写出氓婚前老实纯朴,与婚后的“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是“嬉笑的样子”,写出氓以伪装的嬉皮笑脸骗取姑娘的芳心,为下文的悲剧埋下伏笔。 

2.如何体验诗情? 

探究学习:“诗歌是幻想和感情的白热化”(赫仕列特),诗歌形象的出现总是伴随着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诗人通过联想和想像,将主观情感附着在具体的意象之上,从而形成情景相生、情景相融的诗歌画面。要体验诗情,就要努力去寻求“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要“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的客观世界”;要感受诗人的生活、体味诗人的心情、联想诗人的处境、追求诗人的思想轨迹。读诗,“与其说是为了了解,不如说是为了感动”。如果说,作为读者,读诗时无法通过诗的形象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那就谈不上欣赏了。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情主人公面对秋风破屋、村童戏谑,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唏嘘不已,诗人在诗中倾注了无限的同情。当读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时,读者会感受到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诗人脉搏的跳动,理解了诗人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进而对诗人肃然起敬。 

3.怎样品析诗歌的空白艺术? 

探究学习:诗歌形象“极精约,极概括,因而留给欣赏者的联想空间就极宽阔”,读诗有时难免要“猜”。“猜”的内容正是诗歌“有意”留下的“空白”,它能使欣赏者在“创造性的艺术欣赏”中获得“愉悦”。“空白”在画艺中称为“留白”,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即指此。留出一定的空白,诉诸读者的想像,也是诗人的常用手段之一。但“绘画是将形象置于眼前,而诗则将形象置于想像力之前?,诗的“空白”是以能激发读者的审美想像为依归的。一般地说,“空白”的手法有意象空白和结构空白两种。诗词所构创的意象并不连贯,或由实人虚,或以虚现实,为读者提供联想的线索,但又留出一定的空间让读者通过“综合性思考”加以填补,从而获得丰美完整的意象。这种留白称为“意象空白”。 

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写“恨”,这是“虚”。恨什么?恨昨夜一梦。梦什么?梦见的是上苑美景,有什么可恨呢?于是留下一片空白,引发读者由梦境去想像,去吟味思索出旧时盛况的背后所隐藏的极愁极恨。诗词的语言“跳跃性”很大,句与句之间往往是间断的,这间断的部分,就是为读者的想像留下的回旋的空间。这种留白称为“结构空白”。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试问卷帘人”,问什么?未知,成为“断脉”。“知否,知否?”又未答,意脉又“断”。最后推出的“绿肥红瘦”无限凄怨,却又妙在含蓄。这种由“断”而造出的传神之美,实在是诗词独有手法。 

4.浅谈“诗的审美教育”。 

探究学习:“欣赏诗歌,期望能通过诗人的启迪以引起共鸣式的感性的燃烧。所谓诗的作用和诗教,主要是指此而言。”读诗,就是要挖掘出诗中的审美意蕴,从而获得美的享受。①再现绘画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是诗歌的显著特点。读诗,就要通过想像,读出诗作中极富画面的层次感,极富画面的色彩感,从而获得鲜明的视觉印象,获得美的熏陶。②领会意境美。所谓意境,就是指作者所描绘的客观景物和自己的主观感情浑然天成、高度融合的一种艺术境界。如读曹操的《观沧海》,就要领会诗人抒发的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意境。③品味语言美。诗歌的语言精炼含蓄,形象生动,“语言美”是诗歌的特点之一。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饱含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的千古名句,都是诗歌语言的精华,让人百读不厌。④体会韵律美。诗歌,特别是律诗,形式固定,节奏感强,读来琅琅上口。要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就要不断地吟读,不断地体味。 

5.古诗,为何让人百读不厌? 

探究学习:古诗,经历过时间的淘洗,其存在的价值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古诗,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酿制的,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读古诗,能“使诗歌本身的魅力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华”(祝勇语)。读诗,是需要一个时间距离的。有了时间距离,古诗所焕发出的生命力,才使我们的心灵获得无限的震撼。 

三、选题设计 

如何抓住诗歌的特点鉴赏诗歌? 

研究方法: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赋、比、兴,含蓄,虚写和实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用典,象征,衬托,修辞,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等等。 

(2)通过师生互动,掌握古诗鉴赏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基本方法。 

基本特点:时代性,主体性,不定性。 

基本规律:读懂,读通,理解,超越。 

基本方法:披文人情,以义逆志,追源溯流,知人论世,想像联想,等等。 

(3)通过多种形式对诗歌的相关内容进行探究。 

如:开诗歌朗诵会,将诗歌改写成散文或电影小剧本,填诗填词,进行诗歌创作,等等。 

(4)通过典型分析和实践,形成诗歌鉴赏的一般思路。 

如:读一思一悟;明白字面意义一找出主体意象一探求深层意蕴;人一物一事一景一情;局部品味语言一捕捉隐含信息一整体把握意境一分辨表现手法一借助注释理解;了解特点流派一掌握读诗方法一整体把握诗意一实现部分突破等等。 

 

【诗歌教学的几个思路(高二备课资料)】相关文章:

李白的诗歌特点(人教版高二备课资料)04-14

古代诗歌意象鉴赏备考思路(一)(人教版高三备课资料)04-14

古代诗歌意象鉴赏备考思路(二)(人教版高三备课资料)04-14

古代诗歌意象鉴赏备考思路(三)(人教版高三备课资料)04-14

诗歌背诵方法浅谈(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04-14

《祝福》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必修三备课资料)04-14

诗歌鉴赏手法3(鲁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04-14

《种树郭橐驼传》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04-14

纳兰性德《长相思》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