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苏教版《我心归去》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案例)
《我心归去》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浓缩内容,理清思路。
2.品味课文独白式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故乡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之一。
[教学重点]
品位课文独自式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读:学会略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品:品味描写的精妙,体会作者思路的到。
第二课时:思:联系自身实际,思考故乡在生命中最宝贵的东两该是什么?(奉献)
[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
1.播放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学生很有感觉,为导入新课作准备)
2.投影资料
别墅(shù)静谧(mì) 贫瘠( jí ) 酥骨(sū)
奇诡(gu) 悲怆(chuàng) 眷顾(juàn)
逃遁(dùn) 潦倒(liáo) 矫饰(jio) 熠熠(yì)
注:字词就在课间解决,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了。
[进入课堂]
一、 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同志的《想北平》。读到了最后一段,“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当时我们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要落泪了--因为北平正在打仗。
可是,在“北平正在打仗”,这几个字里,一共有三个词,北平、正在、打仗,这三个词,哪一个,哪两个,还是三个,能引起老舍同志落泪?
如果是两个或者是三个,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大家议论议论。
引导大家把结论归结为“北平--故乡”
北平那么大,连老舍同志也写不出来她的全部来,只能写一些身边的、琐碎的事情。那么他老人家关于“故乡”写了些什么呢?大家说说?
生:亲人、一草一木、童年;
(也许学生会说许多,但一定要归纳为这三点,并板书)
好,我们先把这三点放这里,随后,我们会用得着的。接着,我们以上的话题,既然我们同意老舍的怀念故乡,那么别人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看看谁呢,我们的课文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韩少功先生的《我心归去》(板书)
二、作者简介
韩少功 1953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译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部分作品多次在中国内地及台湾获奖,并有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在海外出版发行。2000年,他的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三、 感知文章
师:大家阅读文章思考两个问题:
1.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2.文章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一句话,一个字,还是一段情?为什么打动你?
生:本文写了作者在法国的生活和对家乡的思念,最打动我的是这样一段话: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像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侯她们睡到天明。我觉得作者很恋家,这段充满温情的想象让人感觉家很温暖。
生:我觉得本文的主题还是写家,写故乡的点滴。最打动我的是这样一段话: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我深有感触,故乡虽然不如其他地方好,但这里有他的亲人、朋友有他的过去,怎能不爱呢?
生;文章的主要内容我和他们是一样的,打动我的文字有: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着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我觉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很深,这份情打动了我。
生:“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这句话感动了我,正是因为对故乡有感情才会感到失望,而且这里面对故乡的失望含有期望她更美好的意思,即使是真的失望,也不妨碍对它的真爱。这是浸着心血、发自内心的爱。
生:打动我的文字是;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我记得老师您曾经在进入这个单元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故乡是一个人的根,确实有了故乡,有了家。你的心灵才有了归宿,才会有幸福。
师:同学们感触很深,说得很好,这篇文章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充分,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老师把它概括为:身在异乡,心在故乡。(板书)
师:作者当时在什么地方?
生:法国圣纳塞尔市
师:作者怎样来描写他在法国的情形?他住的条件怎么样?
生:他住得太豪华了,一幢雅静的别墅。(师板书:雅静)
生: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他太幸福了,不用抢厕所用,我们家早上厕所最紧张了,都用抢的。(学生笑)
师:这么说来作者住的地方很大对吧?(生点头,师板书:大)
师:还有对房子的描绘了吗?
生:有,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风景比较优美,感觉是个很浪漫的地方。
师:很好。(板书:风景优美)
师:可见,作者在法国的居住条件是非常优越的。如果让我们住该多好啊?但是作者在这里的感觉如何?他很幸福吗?
生:不是,他反而觉得很寂寞,很无聊。
师追问:用第二节的一个短语概括他当时的心情。
生:难耐的冷清。
师:很好。(板书:难耐的冷清。)
(一) 分析第2、3、4节
师:作者是如何描绘这种感觉的呢?找出相关的内容读一读。
生:“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
生:“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
生:“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生:“对吊灯做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
师:好,我们来具体谈一谈。
投影资料
“这里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周围与你有关的声音有哪些?
“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
“悬崖”“深谷”的 感慨
“对吊灯做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
链接一:“这里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周围与你有关的声音有哪些?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声响的包围中,每种声音都为你而来,比如:早上厨房里妈妈“磁拉”煎鸡蛋的声音,是在为你准备早餐;晚上你房门钥匙的转动声,是爸爸来看你是否弄掉了被子;学校的铃声是在督促你学习;街上的汽笛声是在提醒你注意行车安全……
然而在法国韩少功的耳朵里,这里一切声响都弃他而去……他觉得寂寞,他觉得孤独。
链接二:“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中心,所有的声音都为你而起。而在法国,韩少功异常孤独,因为他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群,熟悉的文化,甚至熟悉的母语,一种巨大的孤独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周围的一切与你没有关系,你无法交流,这种孤独寂寞感就如同在监狱。
链接三:“悬崖”“深谷”的 感慨
将抽象的无形的情感--孤独与空虚,写得具体化、形象化。
链接四:“对吊灯做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
以夸张手法写无聊至极的举动,六次已经让人倍感无聊了,何况是六十次。真的可以让人发疯了。
师:特别是最后这个夸张手法的运用,将作者几乎逼“疯”了。其实这种写作手法我们在鲁迅的文章里也见过。
链接五:……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师:从简单的文字当中就可以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了。
师:就连现在流行的出国热在作者的眼里也不屑一提:“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格?
生:反问、借代(以部分--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代全体--法国的优裕的物质生活)
(二) 分析文章5、6节
师:这两节写了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具体表现,是对家园之思的正面描写。
第5节作者是怎么表现思念亲人的?我们齐读一下然后回答这个问题。
师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生:我看到了对话栏里的一句评点正好回答了老师您的问题,作者运用了想象来表达他对家里亲人的思念。
师:很好,这位同学很聪明,注意到了现成的提示,那么其他还有补充吗?
生;我只是觉得作者有些句子很有道理,比如: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我认为作者把思念好象上升了一个高度,这里好象是议论性的文字了吧!
师:很不错,作者通过对亲人生活场景的想象,用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在异国他乡对亲人的强烈思念。“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将想家,思念故乡,家的含义进一步深化。
师:请女同学一起把第六小节读一下,男同学思考:作者想家,想家里的什么?
女同学齐读。读得很有感情
一男生:作者想家里的:小径,月夜,草坡,小羊,犁头。(师板书)
师:这里有大家熟悉的,有大家不熟悉的,可以想象一下:故乡的小径正走来了我最亲近的人;月夜下忘了回家的小羊是否找到了回家的路。
师:第6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技巧?
生:对比 排比
师:排比的句子我们一起读一读好不好?
生齐读: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师:法国的生活是浪漫、优裕的,而我的故乡甚至是什么样的?
生齐答:贫瘠而脏乱的。(师板书)
师:对比就体现在这里。故乡是贫瘠而脏乱的,但是那里有我的亲人,有我的过去,所以“我”想家。
师:请大家记住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因为爱家,所以想家。
师留一思考题:最后一部分老师没讲,请同学们自己体会其中一些语句,只要有你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了。
这一节课就到这里。
布置作业:家是什么?
明确:家不是财富多寡和住宅奢简的代名词(或标志),家意味着亲情、温馨和关爱。
第二课时
三、文本研习
(首先,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1、暂居法国的韩少功居住环境如何呢?(读出文中相关语句)
一(幢雅静的别墅) 、两、六、四、三、“我” 、 “蓝海” 、 “绿公园”
居住环境优美--物质生活优裕
2、身处圣纳塞尔市的韩少功生活感受又如何呢?(读出相关语句)
“难耐的冷清” “这个城市不属于你,……只有虚空。”
3、 “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
精神上寂寞、孤独、无助、空虚(文章在这儿有一个转折)
4、“我不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
毫不犹豫地回绝了朋友对自己的移民帮助,反思自己不需要优裕的物质条件。
5、作者在精神寂寞、孤独与空虚时很自然的想到了家。想到了亲人、(热土)、亲友。
6、即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羊一犁,即便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歌曲也“献”给了故乡,二胡也只能演奏悲怆,奔腾的赛马曲与欢快的赶集调,也成了带泪的笑。与雅静的圣纳塞尔市相比,故乡留给“我”的印象怎样呢?(用笔画出相关的语句)
“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贫瘠而脏乱的。
(接本节课的内容)
7、故乡存留的我们的童年,也就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因为这里有“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中含悲。别的地方你没有流血,流汗,流泪。这样“过路的地方”只是失血的矫饰。回过头来,我们再看,故乡,既然我们的血、汗、泪在其中流淌,那她就有了生命,就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与此相反旅游之地也就是失血之地,当然也就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因而也就是“失血的矫饰”。
(扩张)想想黑格尔的哲学,什么样的土地,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与之暗合。还记得么,他老人家把人的性格按照地域特点分成了三大类。
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
故乡有我们奋斗时洒下的汗水,留下了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甚至是带着泪痕和血的悲欢离合;而旅游景区是供游人散心消遣的,它带给人们的多是欢乐。所以,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属于悲的东西,“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
另一个角度看: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的。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美是本质的,赤裸裸的,朴素的,纯洁的;也是无助的。所以,美也就最容易受到伤害,只能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
总之,故乡是一块自己生活多年,有众多亲情故事的,并为之流血,流汗,流泪的土地,是生命的一部分。
8、对比的方法写了这一段,在法国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我只不过是一个消费者,一个观赏者;而在故乡,自己的只能是一个劳作者,一个奉献者。
作者在我对故乡的情感态度怎样呢?(用笔画出相关的语句)
“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
在失望中却又说“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这里金麦穗是物质财富;赶车谣是精神财富。
作者对故乡的态度是:亲切、激动、失望,失望中含有更美好的期望。
9、故乡不是出生地,而是一块为之奉献过的土地。也可以说成是,故乡不是出生地,而是一块奉献(场)地。也进一步可以说成是,故乡不是享乐地,而是奉献场。这也算是一个对比的写法吧。
只有奉献过才真正拥有故乡,才能懂得游子情怀。故乡是奉献者和游子的根。没有故乡的人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宿和精神寄托,无论身在何方,无论是风光无限,还是风雨如磐,只要心中有故乡,便是幸福。
总结,故乡是一块自己生活多年,有众多亲情故事的,并为之流血,流汗,流泪的土,是生命的一部分地。它小到一个家,大到一个国。它被人们所亲切、激动、失望,且失望中含有更美好的期望;它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宿和精神寄托。
当我们把课文讲到这儿的时候,顺便问一句,故乡是这个样子的,那么,故乡的月亮亮不亮(学生一定答,亮。)我们这一部分总的题目是“月是故乡明”对不对,学生答,对。
四、品味鉴赏
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一个字,一句话,还是一段情?为什么打动你?
体会下列语句的表达作用。
⑴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作者运用反复手法,强调因语言不通而置身于法语环境中的无可奈何甚至反感。后半句运用比喻兼夸张,写出了自己巨大的孤独寂寞无助空虚感,为下文写思乡作铺垫。
⑵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
对吊灯作“研究”,写出作者寂寞无聊,而又分不清是“第六或六十次”,可见这种寂寞之深之强之重。作者用“发疯”来写寂寞之苦对自己的折磨。这极易引发作者的思乡之情。
⑶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
这是作者在异乡受到偶然触发后思考的具体内容,可谓传神地表现出对故乡思念的具体细致入微,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发自内心的深切思念,强烈眷恋。
⑷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
首先要弄懂“那”指代什么。联系前文,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它的风格是悲凉而低沉的,用它演奏出赛马曲与赶集调这样欢快的曲调,当然是“带泪的笑”了。
⑸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
故乡有我们奋斗时洒下的汗水,留下了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甚至是带着泪痕和血的悲欢离合;而旅游景区是供游人散心消遣的,它带给人们的多是欢乐。所以,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属于悲的东西,“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
⑹“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金麦穗”和“赶车谣”指什么?
“金麦穗”比喻丰收(或人生的收获),“赶车谣”代指对故乡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这里金麦穗是物质财富;赶车谣是精神财富。
⑺“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那种失望是对故乡的失望,这是浸着心血、发自内心的爱。对故乡的失望可能含有期望更美好的意思,就象蒋光慈《哀中国》中所说:
“我不相信你永沉沦于浩劫,我不相信你无重兴之日。”即使是真的失望,也不妨碍对它的真爱。在故乡的热土上,我们才会体会到丰收的喜悦,人生的满足,才能真正激发起你对这片土地和生活的热爱。这种感情是最朴素的、最真挚。
⑻没有故乡的人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师:如果要证明的话,有一句口头禅,落叶归根,就是说的这回事。还有许多。
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宿和精神寄托,无论身在何方,无论是风光无限,还是风雨如磐,只要心中有故乡,便是幸福。
五、文外阅读及作业
故乡是你多年生活的地方。你曾在那里呱呱落地,跟妈妈牙牙学语,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感受过初次的激动,结识了最初的朋友,启迪了你的智慧之窗。故乡就是你的母亲,她教过你,呵护过你,好好研究你的故乡吧,认认真真地研究她的每条街道和她的居民吧。
--[意大利]阿米琪斯《马路文明》
人可以另外选择居地,但没法重新选择生命之源,即便这里有许多你无法忍受的东西,即便这块土地曾经被太多的人口喝太多的灾难压榨得疲惫不堪气喘吁吁,如同一张磨损日久的黑白照片。你没法重新选择父辈,他们的脸上隐藏着你的容貌,身上散发出你熟悉的气息,就埋藏在这张黑白照片里。
下面两则材料告诉了我们“家是什么”,请结合材料所提供的的信息加以概括。(不超过40个字)
说课
【教学构思】
韩少功的散文往往文质兼美,情理兼顾,这篇文章也不例外。作者曾有这样一段诉说:我们无须夸张故乡的意义,无须对文化的地域性积累过分地固守。我们在不可逆的时间里远行,正在卷入越来越广阔的文化融会,但我们无论走出多么远。故乡也在我们备耕液里悄悄潜流,直到有一天突然涌上我们的心头,使我们忍不住回头眺望。
回望故乡,是每一个人自我辨认的需要,也是远行的证明。
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考虑到单元要求、学生能力和课文特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内容,理清思路
第一单元的课文,篇幅都较长,为了很好的理解课文,必须以整体把握和内容浓缩为前提。基于此,这篇文章应让学生在快速阅读基础之上,从方方面面的议题中联系课题、浓缩内容,归纳概括。具体说就是:“引入故乡” “归纳故乡” “升华故乡”,这样一来,内容浓缩了,思路也清晰了。
二、品味描写,体会感情
本文的可读性,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作者在“眼前”“怀想”过程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这样的文段在文中随处可见,例如:法国、异国、故乡、家,所看到的事物,所想到的事物,都是那样色彩对比明鲜。品味这些文段,不仅可以领略到文字的魅力。还可以体会到作者独特的个性追求、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和深刻的人生体验。因此一定要求处理好这个环节。
三设身处地,思索人生
人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课题。人生的内涵很广,人生不能拥有世上的一切,我们追求什么,怀想什么,是一个宜早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应该是他们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课。尽管他们现在的遗择不一定一生不变,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人生的体验和思索必将影响他们人生。
这样,我在处理课文的候用了两个课时
第一节课作铺垫。用多种手段,为下文作铺垫。
第二节总结“故乡”的概念,这是一个重中之重。故乡是一块自己生活多年,有众多亲情故事的,并为之流血,流汗,流泪的土地,是生命的一部分
我心归去
韩少功
1我在圣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很少看见人--除了偶尔隔着玻璃窗向我叽里哇啦说些法语的公园游客。
2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你没有什么关系。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你到了悬崖的边缘,前面是寂静的深谷,不,连深谷也不是。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3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移民的日子是能让人发疯的。
4我不想移民,好像是缺乏勇气也缺乏兴趣。C曾问我想不想留在法国,他的市长朋友可以办成这件事,他的父亲与法国总理也是好朋友。我说我在这里能干什么?守仓库或做家具?当文化盲流变着法子讨饭?即使能活得好,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
5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像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6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像,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这哪里对呀?也许舒伯特在歌颂宫廷或爱情,但我相信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
7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8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9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我心归去》教案(高一必修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我与地坛(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案例)10-21
我与地坛(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案例)10-01
《我心归去》教案13篇08-02
《我心归去》教案12篇06-25
我心归去教案(精选10篇)10-07
我的四季(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7-31
;边城(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