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时间:2024-10-10 11:02:0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奇妙的克隆(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奇妙的克隆(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理解说明的思路。

3、培养学生收集、筛选,利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自学导航”,供小组讨论。 

2、自学导航:

    a.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b.“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c.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d.“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e.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3、师生互动    

     ( 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各小组讨论,一方面掌握讨论情况,一方面进行疑点点拔。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总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

    明确:

       A.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B.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C.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D、“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E、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当中,而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 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继续对说明方法进行学习和巩固,理清作者思路并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一、师生探究

     在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有关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课文内容拓展深入方面的学习。 

     (过渡)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科”为其“科学性”,重在内容;“普”为其“普及性”,重在语言。二者完美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说明了深奥尖端的生物技术。

   1、研读第一小节“克隆是什么?”。

         出示问题组:

      a.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克隆”是什么。 

      b.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c.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探究小结:

     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方法辨析:这一小节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通过上面小结,学生可以得出相应结果,教师再作归纳。 

     2、合作探究

       a.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有何关系?

       b.请找出这两小节中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找出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明确)

提示:第二小节为第三小节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了行文的铺垫,并且按由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的说明顺序。

     

二、生生互动

1、用图表的形式小结课文内容

2、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

 3、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锲而不舍)

4、把这些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呢?

5、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6、你还知道哪些克隆知识或者与克隆相关的新闻,说给大家听听,让大家一起分享

 三、拓展延伸

1、分组讨论: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

教师可以提供网上、报上的各种言论帮助学生思考,同时也应紧紧抓住课文结尾引用的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对学生的辩论进行点拨。

2、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3、你还知道哪些克隆知识或者与克隆相关的新闻,说给大家听听,让大家一起分享

四、小结

 请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注意根据学生  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从方法上、思想情感上考 

即时训练

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繁衍         (2)囊             (3)胚胎           (4)鳞片

(5)脊椎         (6)两栖          (7)蟾蜍           (8)濒临

2.解释词语。

(1)繁衍:                          (2)相安无事:

(3)濒临:                          (4)两栖: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克隆是什么。(限35字以内)

4.①我国的克隆技术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山东曹县诞生的“克隆牛”受到世界生物科学界的好评。

②意大利有一位妇科医生声称已成功克隆出一名女婴。受到各国科学家的批评。

请针对上述两则消息,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①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来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②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③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1.语段的第一段与第二段调换顺序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作诠释和引用的说明方法,试找出有关语句(各举一例)。

3.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名叫_____________。

4.孙悟空是明代吴承恩所著的小说____________中的人物,与这部作品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小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

你能想到吗?亿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和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

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土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气候极其温暖。

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一种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动物再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物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而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 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过去的4 000万年来,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使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全球气温升高。

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知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地参与其中了。

(选自2002年第3期《大科技》,略有改动)

1.“地球的气候”是本文的说明中心,文章紧紧扣住影响地球气候的关键因素展开说明。这个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纵贯亿万年,从三个方面进行展开说明,告诉我们:“生命与气候是共同进化的。”这三个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读完这篇文章,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写出来。(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达标训练】

1.①yǎo②náng③pēi④lín⑤jǐ⑥qī⑦chán chú⑧bīn

2.①逐渐增多或增广。②相处没有冲突,什么事也没有。③紧接、临近。④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生活;比喻工作活动在两种领域。

3.克隆是新兴的无性繁殖生物技术。4.略,言之有理即可。

 

【能力提高】

1.①不好  ②第一段从人们容易理解的常见的生物现象写起,显得浅显易懂,容易吸引读者;另外第一段是写植物的;而第二段是写动物的,这是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

 

【奇妙的克隆(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奇妙的克隆》说课稿05-03

奇妙的克隆说课稿07-15

奇妙的克隆教学反思08-20

奇妙的克隆的优秀教案06-08

《奇妙的克隆》优质教案10-23

《奇妙的克隆》教案优秀11-15

《奇妙的克隆》教学反思05-29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优秀12-17

《奇妙的克隆》八年级语文教案优秀05-04

《奇妙的克隆》教案(通用16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