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水浒传》中的地位和作用(备课资料)

时间:2022-04-14 16:57:2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酒在《水浒传》中的地位和作用(备课资料)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酒,也与文学艺术有着深厚的渊源。喜也酒,愁也酒,聚散成败皆是酒。酒,在中国文学长河中,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也是一种精神象征,没有天地万物中的酒,中国文学将是一轮缺圆之月。 

酒在《水浒传》中的地位和作用(备课资料)

中国古代的诗文,从《诗经》到晚清诗歌,与酒有关的篇什不计其数。

  酒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占有十分重要和突出的地位,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小说涉及到酒的数不胜数。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是明清小说的巅峰之作,每部小说中都有很多涉及酒的内容。

酒好比一位隐姓埋名的角色。它既能为故事增添乐趣,也能给情节推波助澜。如果没有作者们笔下的“好酒”,四大名著就像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

以下,想谈谈酒在《水浒传》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酒在《水浒传》中的地位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小说,小说中所描写的英雄人物中既有豪门贵胄,也有猎户渔人,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因此,它描绘了一幅幅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其中关于酒的描写,生动细腻尤在《三国演义》之上。《水浒传》一百二十回,几乎每回都有关于酒事的描写。宋江不但分派孙新、顾大嫂等八位好汉去分管梁山泊周围的四座酒店,作为梁山的第一道屏障以侦探敌情望风把哨,而且还委托胞弟宋清摆设筵席,乡党朱富监制供应一切酒醋。他们相见时要喝接风酒,送行时则饮饯别酒,出征时需吃壮行酒,胜利后更得喝庆功酒,……平常在山寨中无事时,也要“每日轮流一位头领做筵席庆贺”。可见,吃酒之事在宋江等英雄们心上的重要地位。

据汪远平先生《水浒拾趣》一书统计,《水浒传》中写到“酒”的有一百十二处,正面展开醉态描写的有27回。因此,可以说《水浒传》是一本用酒浸得湿淋淋的小说。 

(1)用名目繁多的酒名显示出社会生活的真实性

《水浒传》中关于酒的描写翔实细致,所提到的酒名,就有 透瓶香酒、茅柴白酒、青花瓮酒、玉壶春酒、蓝桥风月酒、头脑酒等等。 

    武松过景阳冈前喝的便是“透瓶香酒”(又叫“出门倒”),武松醉打孔亮时所在的酒店卖的便是“茅柴白酒”,宋江、戴宗和李逵在琵琶亭喝的是“玉壶春”,而在浔阳楼,让宋江醉后题诗惹祸的则是“蓝桥风月酒”。 

《水浒传》涉及的酒类品种良多,从皇帝老子享用的黄封御酒到村野乡民寻乐的茅柴白酒都有记载。一般乡野山村偏僻之处多是卖一些味薄的村酒、老酒、黄米酒、素酒、荤酒、浑白酒、社酿等。这些酒多是以谷物为原料加酒曲酿成的,其中的酒精含量都比较低。这种乡民自己土法酿制的酒,今日仍然存在。北方一些地区称之为醪糟,南方把它叫做米酒、黄酒 甜酒等。由于它是低度酒,所以《水浒传》中的英雄无论那一位喝个十碗八碗、甚至十数碗都不会醉。鲁智深只是喝了一桶这样的酒,才有了醉打五台山文殊院的闹事之举。

《水浒传》中英雄们认可的好酒,在小说中称为白酒、烧酒,这种酒的酒精含量较高,吃完引起的生理、心理反应更为迅速有效,即吃了有劲。像朝廷第一次派太尉陈宗善去梁山招安,为了向宋江等好汉昭示皇恩浩荡,徽宗特意吩咐太尉捎去十瓶御酒赐予梁山英雄。这些酒当是高档的酒。哪料到在上山横渡梁山泊时,被阮小七等人享用了,全数以村醪水酒偷梁换柱。当陈太尉在忠义堂宣读皇帝诏书,分发御酒给大家喝时,这酒“却是一般的淡薄村醪”,不知底细的鲁智深高声叫骂:“入娘撮鸟!忒煞是欺负人!把水酒做御酒来哄俺们吃。”从这一情节也可发现,梁山好汉最爱喝的是浓度较高的酒。 

小说中还提到了一种名为“头脑”的酒,在第51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中,一个名叫李小二的闲汉,在告知雷横县里新来了个卖艺的女伎白秀英后,便“人丛里撇了雷横,自出外面赶碗头脑去了”。“头脑酒”一词在《金瓶梅词话》中也出现多次。一是在第76回,“到次日,西门庆起早,约会何千户来到,吃了头脑酒起身,同往郊外送侯巡抚去了”。

酒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社会经历、文化修养、精神状态不同,对于酒的态度、酒的需求也就多种多样。总之,《水浒传》的作者正是通过这些名目繁多的酒名的描写,显示出社会生活的真实性。

(2)用比比皆是的酒店衬托出人物环境的典型性

《水浒传》中出现的酒店,既关联到北宋首都汴京豪华酒家,也涉及一些城镇的普通酒店,更多的是对那些英雄活动的场所──散落于乡村田野的小酒店的介绍,武松醉打蒋门神的一回中则写到,孟州城东十四五里地竟有十二三家村舍小酒店。

《水浒传》中的酒楼有的相当豪华富丽。如东京的樊楼、江州的浔阳楼、大名府的翠云楼等。其中设施最完善、顾客吃喝最方便的当属小说第7回提到的东京樊楼。当时高俅之子高衙内看中了林冲的妻子,心生歹念,便叫林冲的好友陆虞侯设下调虎离山计,把林冲诱出家门,好让高衙内闯进林冲的住宅,以对林冲的妻子实施不轨。陆虞侯的诡计就是唤林冲到樊楼去“吃三杯解闷”。樊楼是北宋都城真正存在的一家大酒楼,它又名白矾楼,是当时最负盛名的高级酒店。其规模之大,装饰之华丽,酒肴之丰盛,就是今天看来,也堪令人们吃惊。元人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一记述:樊楼“乃京师酒肆之甲,饮徒当千余人”。到了北宋末年,白矾楼又改名为丰乐楼,“宣和间(宋徽宗年号),更修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东京梦华录酒楼》)。这简直和今日都市里的美食不夜城一般。

书中第66回还这样描写翠云楼:“名贯河北,号为第一;上有三檐滴水,雕梁绣柱,极是造得好,楼上楼下有百十处阁子,终朝鼓乐喧天,每日笙歌聒耳。”此外,快活林里的“河阳风月”酒店也非常气派。

条件设施相对低一档的当属州郡所在城市里的酒店。像鲁智深和史进第一次相遇并吃酒的酒家便是这一类。鲁智深和史进、李忠“转弯抹角,来到州桥之下一个潘家有名的酒店。门前挑出望竿,挂着酒旗,漾在空中飘荡。”“三人来到潘家酒楼上拣个济楚阁儿里坐下。鲁提辖坐了主位,李忠对席,史进下首坐下。”这酒店不但有很标准的卖酒标志来招徕顾客,而且有整齐的阁儿,即今天的包厢。可见,其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

《水浒传》的作者在描写这些酒店时,注意到酒店--这一英雄活动的特定场所与人物的关系,通过对酒店的描写表现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3)用一应俱全的酒器反映出生活细节的多样性

《水浒传》中的酒具,大号的有担、桶、瓮,中号的有瓢、角、旋、壶、葫芦,小号的有瓶、杯、盏、盅、樽等。

宋时酒肆卖酒或以角计,或以碗计,也有论瓶、论旋、论桶的。

第4回鲁智深买酒的那家酒店就是以碗计,当店家问鲁智深:“你要打多少酒?”鲁智深回道:“休问多少,大碗只顾筛来。”结果他“一连吃了十来碗”。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时则“先吃了十来碗”,后来又吃了“十来碗酒”,最后又吃了一桶酒,当然,这桶可不是现如今可盛几十斤酒的大桶。 

宋江在浔阳楼醉酒时则是论樽从店小二手里买的。第三回鲁智深同史进、李忠喝酒,先是叫酒保“打四角酒来”。尔后再“吃了两角酒”。角作为盛酒器皿在先秦时期即已存在,汉朝大儒郑玄在注《周礼仪礼》“特牲馈食礼”一篇中的一句“一角二散”,就言:“角,四什。”清人宋骏率《说文通训定声》更从源流上考证:“疑古酒器之始,以角为之,故觚、解、觥等字多从角。”坐店卖酒的可以按上述方式行事,但肩挑担桶行贩的酒贩,对顾客零卖只能以旋计,也有论桶判卖的。鲁智深第一次在五台山上喝酒,便是从行走乡间的小酒贩手上“抢买”来的,这个小酒贩“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山来,上面盖着桶盖。手里拿着一个旋子。”镟子是温酒的器具。《六书故》云:“镟,温器也,旋之汤中以温酒者也。”也可作为量具,如第二十八回:“武松来看时,一大旋酒,一盘肉。”论桶买酒则显得量多,酒量大。如第四回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一个人吃了一桶酒,第二次闹五台山,吃了十来碗酒之后,再吃完一桶酒。第十五回吴用往说三阮,书中说道:“四个人坐定了,叫酒保打一桶酒来放在桌子上。”又如白胜在黄泥冈卖酒,押送梁中书生辰纲的军汉问他:“多少钱一桶?”他的回答是“五贯足钱”也是论桶判卖的例子。

《水浒传》中的酒具不仅盛酒,也是刻画人物的道具。第二十九回,痛打蒋门神之前,施恩请武松吃所谓“无三不过望”的“一路酒”。施恩唯恐武松多吃致醉,便摆下小盏。武松说:“不要小盏儿吃。大碗筛来,只斟三碗,”于是,仆人便摆下大碗,将酒斟上。可以说,唯有此等大碗酒,方能表现武松的海量,衬托武松的神威勇武。鲁智深杀猪请众泼皮,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乃是一群粗人的“吃喝玩乐”,唯有用大碗才喝得痛快过瘾。至于张团练在鸳鸯楼饮酒作乐,使用的是“小酒盅子”,此刻他们不是喝酒解馋,而是借酒发泄得意情绪。明月之下,只有用小酒盅喝酒,才能表现他们悠闲自得的神情。

《水浒传》众多英雄好汉爱喝酒,能喝酒。他们所用的酒具此时彼时并不雷同。细微之处,一方面表现出人物性格的不同,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作者对细节描写的细腻入微。

二.酒在《水浒传》中的作用

在《水浒传》中,作者不仅对酒的种类、酒店酒楼、酒器酒具进行了详细的描绘,而且把对酒的描绘与小说中人物的刻画、主题的表现、故事情节的架构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小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刻画形象的有效途径

在人物塑造上,酒和梁山泊的好汉是相得益彰的关系,它使得这些英雄的豪侠壮举具有风流浪漫的色彩。自古英雄爱美酒,酒助英雄扬威名,梁山108位好汉,个个能喝善打。“无酒不英雄”,这对《水浒传》来说名副其实。绿林好汉如此爱酒,酒已经融入他们的血液里,成为其完整雄健的生命中的一部分,所以他们的生命光辉才有酒一样的热烈和豪迈。就是在酒的作用下,李逵才憨态可掬,武松方勇猛神武,鲁智深更是直率壮烈。《水浒传》中如果没有了酒,英雄们的人格魅力就会大为减色。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酒后鲁智深的神力令人瞠目结舌,突出了鲁智深粗犷豪侠的个性。“林冲风雪山神庙”,仗酒除奸的好汉林冲令人击节叫好;“智取生辰纲”,以酒为线,引君入瓮,令人赞叹梁山众好汉的智勇双全。“武松打虎”使人领略了三碗烈酒下肚的武松的英勇神威,充分显示了武松的争强好胜、临危不惧、超人的胆量和过人的勇猛的人物特征。

大闹五台山,闹的就是酒。鲁智深在五台山住了几个月,“口中淡出鸟来”,于是出现了半山亭抢酒的场面。一桶冷酒下肚,终于醉将上来, 于是脱下衣裳,“露出脊背上花绣来,扇着两个膀子上山来”。经过一番大打出手以后,“踉踉跄跄入寺里来”。 直到长老出面干涉,才算把他安稳下来。这段描写,不仅把鲁智深的醉态写得活灵活现, 而且他的酒伴随着狗肉颠覆了和尚的清规戒律,显出一副活脱脱的叛逆性格。接着几个月后,鲁智深再次下山弄酒喝。这次他不是抢,而是骗了。而这一骗,恰恰把他与李逵的性格作了明显的区分,李逵一味的粗鲁,是不会使这种小花招的,而鲁智深的骗酒,恰恰说明他不是一味的粗鲁,粗鲁之中又透着某些狡猾和心计。 

    关于武松,多次写他喝酒都十分精彩。武松性格刚烈,欺硬不欺软,“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而他做事沉着果断,既能当机立断,而又极有分寸。因此,他的喝酒与鲁智深大不相同。景阳冈打虎一回,着力表现了武松的神力和机敏。打虎之前,他喝了十八碗透瓶香,为后面的打虎,浓浓地铺垫了一笔。他几次催讨酒吃,酒保却好意不给他添,因为这种酒也叫“出门倒”,“初入口时,醇酿好吃,少刻时便倒”,直到武松发狠“把你这鸟店子倒翻转来”,酒保才再次为他筛了六碗酒。武松虽然醉了却仍十分清醒,所以见到说有虎的印信榜文,才知道酒保没有说假话。但他并不服输,不肯回头。“打虎”一节的描写,极力渲染了他的勇力,而这种勇力,也是在醉与非醉之间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醉打蒋门神一回,描写武松则是另一番醉态。武松醉打蒋门神时,提出“无三不过望“,但遇一个酒店就要喝三大碗酒。他自称“没酒没本事”、“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须烂醉了,好下手,又有力,又有势”,其实,他只是“带着五七分酒,却装做十分醉”。武松并没有径直找寻蒋门神,而是先到酒店中寻衅,把蒋门神的妾丢进酒缸,又把店里的酒保或丢入酒缸,或打翻在地,这才赶将出去和蒋门神对仗,借着酒后的神力,“打的蒋门神在地下叫饶”。这节描写,突出了他的豪侠 勇猛的气势,也刻划了他的精细。这里,酒既是一种助燃剂,更为武松的正义豪侠之举添加了光彩,使这个艺术形象更加丰满。

(2)表现主题的有力手段

在《水浒传》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英雄们在饮酒的同时,都离不开大碗的吃肉。

《水浒传》第六回说道,花和尚鲁智深、九纹龙史进在瓦官寺外,合力杀死了崔道成、丘小乙两个强人后,进入寺里,“寻到厨房,见有酒有肉,两个都吃饱了。”

这种举动有点意思,杀人后,不但要卷走对方打劫积下的金银,而且,还专门找到厨房,吃对方剩下的酒肉,这样的情节,在新派武侠小说中,大概不大容易找到。

如果说好汉是杀人后因力乏需补充消耗的体力而有此种举动,那还可以说是平平常常的现实主义写法,倒也不足为怪,但事实又并非如此。

就拿鲁智深、史进来说,两条好汉杀人后钻进厨房时,其实并不饥饿,书中已交代,就在双方动手前,史进已拿出干肉烧饼,和鲁智深都“吃得饱了”,随后鲁智深和崔道成交手,只八九合就杀得崔道成想夺路逃命,接下来丘小乙、史进加入厮拼。以鲁智深数合就斗得对手力怯的身手,两条好汉解决对方,大概用不了太长时间,没有斗得饥饿又需重新吃饱的道理,除非两条好汉患有甲亢,但书中没这样说,这只能说明梁山好汉对酒肉有种特殊的热情。 

又如“血溅鸳鸯楼”一段,武松连杀蒋门神、张团练、张都监后,拿起桌子上酒钟子“一饮而尽,又连吃了三、四钟”才卷了银酒器走路。

再看一下“夜走蜈蚣岭”一段。武松格毙王道人,救下张太公的女儿,听其哭诉自己全家被害及自己被掳的经过后,接下来是:

武行者道:“你还有亲眷么?”

那妇人道:“亲戚自有几家,都是庄农之人,谁敢和他争论?”

武行者道:“这厮有些财帛么?”

妇人道:“他也积蓄得一二百两金银。”

武行者道:“有时,你快去收拾,我便要放火烧庵也。”

救人救彻,几句对话均在情理之中,但再接下来,却突然是:

那妇人问道:“师父,你要酒肉吃么?” 

武行者道:“有时,将来请我。”

那妇人道:“请师父进庵里去吃。”

此时王道人和小道童的无头尸就横在血泊里,武松还能有好胃口吃酒吃肉倒也不足为奇,毕竟是好汉嘛,倒是难为“那妇人”,在如此血腥的气氛里,在惊惶恐惧之际还能考虑到“师父”──武松在她面前可还是个出家人的面目──对酒肉的兴趣,这可是真正难能,难能得奇哉怪也!

水浒故事的叙述者就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列位看官,好汉们诛杀奸邪,除了可以裹走对方金银外,往往还有一番大快朵颐做为酬劳。就连林冲,在山神庙手刃仇人后,也是把葫芦里剩的一点冷酒吃尽了才上路。 

还不只是杀人越货后要大吃大喝,好汉们平日便是酒肉不断。吴用往石碣村说三阮撞筹,其时阮小五、阮小七已是赌输得赤条条,阮小二也是精穷,就是这样的三位,为招待吴用,还在村旁小店里要了一桶酒,“大块切了十斤”“花糕也似肥牛肉”,直吃到天色渐晚。而这一轮十斤肥牛肉还只是“热身”,紧接着就开始了第二轮,吴用回请三阮,沽了一瓮酒,又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外加一对大鸡,到阮小二家继续朵颐。

还有武松,景阳冈打虎前喝了十八碗“透瓶香”(又名“出门倒”),外带吃了四斤牛肉;醉打蒋门神前,先一路喝了四五十碗酒,而后“修理”蒋门神时,照样如猛虎搏羊,哪里有半分酒意!

《水浒传》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描绘草莽人物的小说,自然也免不了要写饮酒吃肉,但奇怪的是却远不如《水浒传》这样描写之频繁,也远没有《水浒传》表现出的对酒肉的强烈兴趣。《水浒传》的二部不同主题的续书--《水浒后传》、《结水浒》是如此,《隋史遗文》、《隋唐演义》等演说瓦岗寨好汉故事的也是如此。

那么《水浒传》中为什么频繁地出现大碗儿酒大块儿肉?此中奥妙何在呢? 

有一种说法,说这是强人文学的宣传策略。水浒故事,在最初本就是说给宋元时的社会下层分子听的,而这些人平日的物质生活应是十分困苦,尤其是汉民族,关内牧地本就极少,肉畜数量相当有限,社会底层分子,经年累月吃的是粗茶淡饭,少有肉类沾唇,酒也难得多喝,而现在,水浒故事的讲述者却突然在他们面前展现出一个酒池肉林的世界,穷形尽相地描绘那些杀人越货、啸聚山林的好汉们是怎样几乎无休止地享用酒肉,这无疑会在听故事的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心中唤起油然的向往,发出阮小七曾发过的感叹:“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我们学得他们过一日也好!”也许会有一些本是循规蹈矩的心灵突然不再甘于沉沦底层的困苦的命运,终于抛下了一切,跟着讲述水浒故事的强盗宣传家们走了,加入了啸聚山林的队伍。

应该承认,这种解释至少有合理成分,即《水浒传》中的大量的饮酒吃肉,并不纯粹是现实的描写,它的确更多的是表现一种梦想,一种社会底层分子对物质丰盈能尽情享受口腹之乐的人生的梦想。中国古代农耕社会,肉类确实短缺,《礼记王制》中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当然士以上的贵族未必真是这样艰苦朴素,但当时肉食不多也确实是事实。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章》中对于“王道”的设想就有“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七十者可以衣帛食肉”的说法,可见一般人是吃不到肉的。相对于贵族被称为“肉食者”,平民历来多被称为“素食者”。水浒故事产生于宋元社会,当时讲说这些故事的民间说书人和听故事的市井中人,只怕多半是“素食者”,因此在讲听好汉故事时以白日梦的方式来一番精神会餐,那是极有可能的。甚至可以想象,当初说书人口沫横飞地讲述鲁智深如何在连吃了十来碗酒后,又要了半只熟狗,“用手扯那熟狗肉,蘸着蒜泥吃,一连又吃了十来碗,吃得口滑,只顾要吃,那里肯住”这一类情节时,不知会有多少听者,直听得目瞪口呆,舌底生津,心底生出无限的艳羡之情。

(3)架构情节的重要媒介

在故事情节上,《水浒传》作为一部表现英雄豪杰的小说,不可避免地描写到最能表现英雄豪爽的酒,许多故事也是从酒中生发出来的。众多精彩情节都离不开酒在造势,以酒会友、贪杯误事、借酒发挥、酒后闯祸的细节和段子比比皆是:像三碗不过冈、醉打蒋门神、智取生辰纲都是有名的故事。也是由于酒,才有那么多美妙神奇的故事和惊心动魄的打斗。《水浒传》写酒,始终把酒作为架构故事情节的重要媒介。

鲁智深身揣狗肉,大闹五台山,折山亭,打金刚,推翻供桌,打伤禅客,把一个佛门净地直闹个天翻地覆,简直无法无天,搅得庙里的和尚更来个“卷堂大散”。因此,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千百年清净香火去处,再也容不下这样的人了, 于是他这才下山。从此以后,“笑挥禅杖,战天下英雄好汉;怒掣戒刀,砍世上逆子谗臣”,鲁智深终于踏上了起义的道路。这段关于酒的描写精彩至极。不仅写了鲁智深的醉态,而且通过他醉后的种种表现,充分展现了他的性格,更重要的是,没有这一醉和醉后的闯祸, 也就没有下面走上起义道路的情节。所以这一段描写和以后情节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就是在大碗酒、大块肉的气氛中,阮小五道出对“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的不尽艳羡和向往。正是有了这种艳羡和向往,吴用才终能说动三人,入伙做下劫夺生辰纲这桩江湖壮举。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段,陆虞候密谋陷害林冲。正是由于陆虞候碰巧来到李小二的酒店,他们吃酒的情形引起了李小二的怀疑,才有了下面的故事。

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虽和鲁智深同为慷慨仗义的血性男儿,但他二人却有明显的差别。在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之前,林冲还多少有些隐忍,行动上多少讲究点分寸。而在风雪山神庙杀人之后,性格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由于愤怒,从屈辱隐忍一变而为桀骜不驯,所以才有了找老庄家讨酒吃,老庄家不给,便用枪把燃烧着的木柴从火炉里向老庄家脸上挑去,结果烧了他的髭须,顺便抢了他们的酒。这一段从讨酒到抢酒的细节描写,是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关键一笔。 

    颇值得玩味的,是林冲背的那只酒葫芦。从林冲到草料场,最后杀死陆谦,在短短的篇幅里有十二次提到这只小小的酒葫芦,是这只酒葫芦冥冥之中救了林冲一命,是这只酒葫芦使他结识了酒店主人,还是这只酒葫芦搅乱了陆谦的诡计,最后,仍然是这只酒葫芦,完成了逼林冲上梁山的根本转变。作者对这只小小酒葫芦的设计,的确是颇具匠心的。

参考文献

1.《水浒传》(一百二十回本)

2.《中国酒大观》许赣荣主编(第八章《中国的酒文化》)

3. 《漫说水浒》孙勇进主编 

4. 《中国酒文化》何满子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5. 《酒文化》向春阶等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6. 《水浒拾取》汪远平著  北岳文艺出版社 

7. 《水浒研究》何心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8. 《水浒传的来历、心态与艺术》孙述宇著

 

【酒在《水浒传》中的地位和作用(备课资料)】相关文章:

《牲畜林》中延迟的作用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论语》《孟子》中的成语、熟语(备课资料)04-14

诗词中的意象练习(人教版备课资料)04-14

《箜篌引》作用补缀(人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04-14

戴望舒和卞之琳诗歌(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04-14

古诗词中的思乡与记梦(备课资料)04-14

《左传》的内容特色和地位04-14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备课参考1(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04-14

古典诗歌意象中多情的柳(高三备课资料)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