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文言文句式2(粤教版高三)
(二)明确词类活用的理解方法
☆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规律:
(1)名词后带了补语,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②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上述几例中,“舍”后带了介词结构“于其址”充当补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筑舍定居”;“寿”活用为动词“祝寿”。
(2)几个名词连用,不构成并列或偏正关系,其中一个名词常活用作动词。如:
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②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③藉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④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过秦论》)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主谓关系,那么后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王”即分别活用为动词“称王”。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动宾关系,那么前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刑、藉、瓮、绳”都与后面的名词组成动宾关系,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杀、登记造册、用破瓮作、用草绳系”的意思。
(3)名词前如有结构助词“所”,则一起组成“所字结构”,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①置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
②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与妻书》)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例中,“罾、志、虏”本来都是名词,意思是“鱼网”、“志向”、“俘虏”,与“所”一起组成“所字结构”,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捕捉”、“立志”、“虏获”。
(4)名词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①汝幸而偶我。(《与妻书》)
②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上述几例中,名词“偶、蹄、名”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为“嫁给、用脚踢、命名”。
(5)如果一个名词前面有“敢、未”等状语,这个名词也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
①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
②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③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
上述几例中,名词“毒、果、前”均活用作动词,译为“憎恨、实现、走上前”。
2.名词用作状语
(1)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①其下平旷,有泉侧出。《游褒禅山记》(从旁边)
②使不上漏。(《项脊轩志》)(从上边)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箕畚)
②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依法)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①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象蛇一样)
②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
①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过秦论》)(如客人)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用对待兄长的礼节来)
难点探析
普通名词作状语虽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相同,但意思大不一样。
①通过句子或上下文的意思来确认。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壮号哭,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加点部分如果是主谓结构,译为“蛇爬行”“小儿啼哭”显然不对。
②结合分析句法关系来确认。分析句法关系,主要从两方面着眼:
一是弄清动词的主语,名词作状语的句子,往往在这个名词前面还另有主语,如“嫂蛇行”“老人儿啼”,“嫂”“老人”作全句的主语,“蛇”“儿”就不可能还是主语,而只能是状语了。二是看主语与用作状语的名词是否是并列关系。如果是并列关系,就可能是并列主语;如果不是并列关系,就先确定谓语动词主语,另一名词必然是状语。如果句中主语不容易确定,或根本就是无主语句,那就只能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了。如:
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如不结合上下文,就很难确定“犬坐于前”的“犬”是主语还是状语。如果是主语,则是“其中一条狗坐在前面”;如果是状语,则是“其中之一像狗那样坐在前面”。从上下文意看,这一句是说其中一只狼的情况,因而“犬”必然是“坐”的状语。
(2)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主要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1)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有时用连词“而”或“以”连接谓语。这是现代汉语里所没有的。
①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在早晨、在傍晚)
②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原毁》)(时时)
(2)文言文中“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它们平时的意义有所不同,已经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每天)
②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捕蛇者说》)(每年)
③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一天比一天地)
(3)方位名词用作状语
文言文中,方位名词也可以直接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①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核舟记》(在右边、在左边)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在外边)
③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向上)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复活、使……长肉)
②元济于城上请罪,进城梯而下之。(《李元济雪夜入蔡州》)(使……下来)
③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使……灭族)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把……当作宾客)
②吾从而师之。(《师说》)(以……为师)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以……为鉴)
☆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语句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
①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②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出师表》)(忠良诚实的人)
③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多数是由于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
①山多石,少土。(《登泰山记》)(有很多、缺少)
②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痛恨、因……而痛苦)
③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与……交好)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使……遭受痛苦、使……贫困)
②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从军行》)(使……灰暗)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与妻书》)(以……为快乐)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以……为耻)
☆动词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
①吾射不亦精乎? (《卖油翁》)(射箭的技术)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列论战》)(伏兵)
③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④追亡逐北。(《过秦论》)(逃跑的军队)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使……挨饿)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使……愤怒)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使……受惊、使……鸣叫)
④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使……起舞、使……哭泣)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晋侯饮赵盾酒。(《左传》)(使……喝)
难点探析
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与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这就需要认真具体分析具体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分辨。
①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使……活下来)
②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使……学习)
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使……跟从)
④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使……吃)
3.动词作状语
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跑着)
忽啼求之。(《伤仲永》)(哭着)
☆数词的活用
数词一般活用为动词,但比较少见。
①“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梁惠王上》)
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氓》)
以上几例中的“一”、“二三”均为数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 “统一”、“数次改变”。
难点探析
“使动”和“意动”的辨析
“使动”和“意动”都是词的活用,二者结构相似,但有区别,表现在以下两点上:
(1)表示的意义不同。用如“使动”的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变为什么”的意义;而用如“意动”的词,对宾语含有“认为(感到)它怎样”,或者“把它当成(看作)什么”的意义。如: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例中“利其然”是“认为这样做有利”的意思,“利”,形容词用作“意动”;例“活之”是“使之(他)活”的意思,“活”用作“使动”。
(2)表现的主客观不同。“使用”必须是主语使宾语表示的人或事发生了变化,这是一种客观的变化,“意动”的主语没有让宾语表示的人或事发生变化,只是主语的一种主观认识,因而“使动”的主语可以是人或物,而“意动”的主语一般只能指人。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
句中主语“春风”是指物,“春风”使江南岸发生了变化(绿),因而“绿”用作“使动”。再如前例中“父”指人,主语(父)主观上认为“其然”有利,因而“利其然也”的“利”是意动用法。
【粤题精讲】
1.2009年广东高考题
2. (2008年广东)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A项为动词,到任; B项“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C项代词宾语。D项为助词,帮助使宾语前置。考句式判断,此题为本套试题变化之三。答案:B。
3.(2006年广东)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名师剖析:此题考查我们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解答此题,先要看题干,例句是一个什么句式,再仔细分析选肢中的每一个句子。题干中的句子是一个介词宾语前置句,“何为”即“为何”,在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再看选项中,A项是介词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B项的“何”(为什么)作状语,置于谓语之前,是正常语序;C项的“何”(什么)作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前,是正常语序,“何厌之有”为动词宾语前置,即“有何陋”;D项的“何”的用法与意义同C项。
此题的选项全部出自高中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烛之武退秦师》《屈原列传》。因此,我们要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各种句式,并善于区别那些貌似相同,实则不同的句子。也可以借助语法分析,看词语充当的句子成分来分辨。
答案:A。
【文言文句式2(粤教版高三)】相关文章: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粤教版必修2)04-14
《心术》教案(粤教版-选修2)(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案03-25
《促织》教案 (粤教版高二选修)12-30
《师说》 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四)03-03
定风波 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04-14
《渐》导学案 (粤教版高一必修二)04-14
等待戈多(粤教版高二必修)教案03-04
粤教版高一选修《喀布尔人》教案03-04
《心术》(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