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中小说教学方法例谈(人教版高一必修)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要让学生发挥主体精神、完善主体人格、养成主动学习习惯,掌握新的学习方式。
小说以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多姿多彩的环境描写吸引着学生,呆板的教学方法会束缚思维,影响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发挥小说的有利因素,把小说教学作为改革常规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活泼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能力。
一:个性阅读
首先要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阅读来达到感知、领悟、体验、品味。
阅读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综合的行为方式。阅读的心理过程是通过知觉、想象、联想、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把文字符号转换成思想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更是一个主动创造的过程。阅读过程是读者对作品中的空白和未定性因素加以填补、充实、升华、完善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个性化的体验。一是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二是在阅读体验中,教师应更多地引导学生自行寻找答案。三是将阅读理解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发现内涵。对一篇小说的解读,教师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学生头上。
二:外引内联
任何一篇作品都不是孤立的。既可把同时代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作为了解社会现实、文化内涵、风土人情等的参照,也可把作者的其他作品作为体会写作风格、观点态度、题材选择等的参照。这样,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之自觉自愿地成为小说的研究者、质疑者、创新者。他们会因为知识的拓展而感到轻松有趣,并从中摄取更多营养、逐步培养出较高的审美品位和文学鉴赏力。
如教学《祝福》时,由于学生对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较陌生,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弄清。但是,学生接触鲁迅小说并非第一次,因此,可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与《孔乙己》、《故乡》进行对比。教师注意突出不同点:如:在思想内容、、主题的侧重点、主要人物的共性与个性、表现形式上都可进行对比。经过这样的比较研究,学生不仅能够捕捉课文的新意向和灵魂,而且也提高了质疑、析疑、解疑的能力,并且把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与过渡,使原有的认识结构和思维势态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掘进,也为今后的学习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三:互动探究
教师可通过提问布置探讨性的思考题,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尚不理解的问题相互探讨;既可以采取由下而上,先分散后集中的方式,也可直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讨论时,教师既要体现主导作用,又不可束缚学生的思路。
比如教学小说《边城》,就可以运用互动探究的方式来教学。实施互动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过程可以如下设计:
安排学生先基本熟悉课文,然后老师设计好探究方向:1.分析小说中个性化人物语言。2.体会小说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3.揣摩小说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4.分析文章的感情基调。5.找出难以理解的词、句、段并讨论。再分组研讨,整理探究成果。然后各组推荐一位同学中心发言,教师适时组织同学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再讨论。最后教师根据情况予以补充。
四:读写结合
在小说教学中,可以把读写结合起来,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同时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
一、基于理解、感受层面,侧重于把握小说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的读写结合。
⒈拟标题。它有助于学生提纲挈领,把握小说情节,训练概括能力。如给《边城(节选)》的三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
⒉编提纲。它有助于梳理小说情节,更好地理解小说主题。如按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写出《祝福》的情节提纲。
3. 换文体。它有利于人物形象或思想性格感知。如根据鲁迅小说《祝福》所提供的情节材料,以《祥林嫂传》为题写一篇人物传记。
二、基于品味、欣赏层面,侧重于小说言语特色品味的读写结合。
小说有两种基本的言语方式:叙述和描写。对小说言语方式的解读主要着眼于小说叙述与描写技巧的揣摩,尤其是小说中的描写。它有力地强化了叙事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这些为写作活动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切入点。比如:
⒈小说评点批注。把对小说言语形式的品评、揣摩所得记录下来,建构起清晰的小说言语图式。
⒉语言赏析札记。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实现由“言”的阅读到“象”的想象再到“意”的感悟的深化。
3.初稿与定稿比较分析笔记。这种活动有助强化学生的语感。如教师提供《祝福》的始发稿文本(1924年《东方杂志》)与定稿文本(《鲁迅全集》第二卷),让学生自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三、基于领悟、体验、思考层面,侧重于小说主题意蕴或人物形象意义分析与评价的读写结合。
⒈写读后感。如读完《老人与海》,主人公的遭遇与坚强性格让我们感慨万千,颇受启发。联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⒉写文学评论。如学完《边城(节选)》,可布置学生扩展阅读原著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
沈从文认为:好的作品除了使人获得“真美感觉之外,还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从作品中接触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发,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请从作品的思想情感方面写一篇文学评论。
四:基于小说文本的召唤结构,指导学生驱遣想象来填补小说“空白”而设计的着眼于开发创造性思维的读写结合。
⑴补写。就小说文本中的“空白”,发挥想象以填充,从而加深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认知。如:试结合你对“四叔”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补写出两处省略号的内容。
⑵ 扩写。或利用想象拓展情节,充实文本内容,或利用想象来延伸故事情节,加深对人物思想性格的体验。如: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五:基于比较阅读视野的读写结合。这种比较有不同小说文本的比较,有同一小说文本的原文与教材删改后的文本比较,有同一小说的文本与不同艺术形式(如影视)的比较。
六:基于创造性阅读的读写结合。
这种方法可以是:把读过的小说改编为一个剧本,在班级里传阅;给小说中的某一个人物写封信,给他一个忠告;设想不同小说中两个人物的一次巧遇……
常用的写作活动有:
⒈ 编课本剧。如将《套中人》这样的主要以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小说文本改编为课本剧脚本。
⒉ 故事新编。如:依据鲁迅小说《祝福》和《故乡》中表现祥林嫂和闰土命运与思想性格的有关材料,发挥想象,进行虚构,写一篇祥林嫂与闰土对话的记叙文。
要注意的是:指向于写作的小说阅读鉴赏,其终极目的不是为写,而是依靠写的任务来完成与文本的深入对话,使阅读鉴赏的所得更加明晰深刻。它是一种知识的学得,一种方法的运用,一种技能的培养,在丰富多样的“写”的实践活动中,解放鉴赏主体的言语创造的智慧。
当然,小说的教学方法还有许多,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教师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只要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所有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中小说教学方法例谈(高一必修)】相关文章: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06-23
导问例谈(论坛精华帖)10-04
语言误解例谈(教师中心稿)08-10
以高一语文为例谈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美育(网友来稿)06-17
高一化学必修教学反思08-28
高一必修三语文教案05-31
高一必修一《雨巷》教案05-07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