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与其仰望伟人,不如平视自己(人教版)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随笔
陕西省白水中学 刘红敏
伯兰特罗素是当代世界思想文化名人,他在将近一百年的漫长生命历程中,在许多领域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包括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和社会学等诸多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尤以哲学和数学为最。他还是个文学家,1950年,瑞典文学院授予罗素该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被西方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晚年的罗素,还致力于世界和平,被称为“保卫和平的战士”。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罗素都可称之为伟人。《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的思想随笔,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用文学的笔法,对这个永恒的命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从这篇课文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
每当阅读这篇作品,我都会被它理性的力量和澎湃的激情所感染,看这样的文章,我们不由得要产生“高山仰止”的感叹。仰望伟人是学习这类文章的常见态度,但如果仅限于这种态度,未免违背了学习这篇课文的初衷。我以为,学习这篇课文,与其仰望伟人,不如平视自己。
“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既重大又往往被人忽视。人为什么活着?实际上这是人类始终关心的一个哲学命题,是人类对自身永恒的追问。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意思是说,我们连生命都无法掌握,怎么可能去探究死亡?是的,人生在世,如果连活着的意义与目的都不知道,不是活得太糊涂了吗?作为当代中学生,当然应该冷静想想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了由课文所引发的“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的讨论上,旨在以课文作为引子,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他们平视自己,关注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先说这个教学重点的必要性。长期以来,我们把现代化的过程只当作一个经济发展的过程,把物质财富、技术力量、科技知识作为追求的目标,以为这些就是我们生活的目的和生命的意义。我们无法为生命寻求安顿,对于所追求的目标越来越没有把握,导致失落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然而精神生活质量并没有获得同步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教育没有引导学生去认识生命的尊严、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出来的人仅仅学会了一些知识,掌握了一些技能,却不能思考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以及人之为人的尊严,丢失了应有的人文精神,同时也失去了人生的乐趣。学生的情感、心灵和个性受到忽视,甚至被压抑,学生知识的增长以情感的麻木和冷漠为代价,最终导致了学生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怀疑。再看看我们身边的中学生,有人埋头苦读,有人碌碌无为,有人游戏人生,因为缺少了明确的生命动力,孩子们显得多少有几分茫然。为此,我们必须反思我们的教育,使教育重新承担起拯救生命、唤醒生命意识的责任和使命。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生命之可贵,珍惜生命之存在,欣赏生命之美好,体悟生命之乐趣,磨练生命之意志,懂得生命之价值。
所以,当课文提出这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而且我顺手把它抛给学生时,似乎一下子触到了他们灵魂的那根弦:是啊,我究竟为什么活着?短暂的沉默后,紧接着的课堂发言就相当踊跃了:
“人的一生只有5%是精彩的,也只有5%是痛苦的,另外的90%是平淡的。我愿意活着,去博得属于自己的精彩;我愿意活着,从5%的痛苦去品尝苦尽甘来的滋味;我愿意活着,体验这90%的平淡中的充实与恬静。”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些自己觉得值得的事,比如领父母去新加坡看花海,再比如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点什么。而活着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所以我活着。”
“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负债’的过程,这个‘债务’需要你用一辈子去还,不管是父母,还是社会,因为生命不是你一个人的。简而言之,这个‘债务’就是你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理由。”
“美好的理想,往往是辉煌人生的起点也是终极目标。人需要理想,理想使人生变得美好,使有限的生命扩展到无限。”
“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为了看日出,我来到这世上。在人生之途无论什么苦难和挫折都不会使我放弃生命。因为我知道,还有美丽的日出。”
“或许我是很糊涂地活着,但我却不怀疑活着的意义。既然活着,就要活得精彩,活出自己!我活着,是因为我出生了。我活着,是因为爱我的人希望我活着。我活着,是因为我不忍心我爱的人为我而伤心。”
“我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朋友。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一生,我为感恩而活。”
“人们来到世上,都是热热闹闹挥舞着拳头,准备大干一场。离开的时候,却都是安安静静,摊开一双手。在这有限的生命里,我不想留下遗憾。”
“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博大的人,像罗素那样。我活得很单纯,很快乐。喜欢一个人散步,看看云,看看树,听听鸟鸣,闻闻花香,领略心灵的坦然与闲适。这时的我活着只为安宁。”
“忙忙碌碌的学习让人喘不过气来,我偶尔会逃掉体育课,坐在教室里最暖和的座位上睡觉,暖暖的阳光照在我身上,心也变得暖暖的,才发现原来在学校,也可以很安然地入睡。醒来,教室里只剩我一人,便很开心,开心那些阳光此时只属于我,仿佛我活着只为那一缕阳光。”
思考活着的意义的同时,还有同学联系到了死亡这个话题:
“我为了体现生命的价值而活着。因此我想不明白那些结束自己生命的人的选择。因为我相信,上帝赋予了你生命,便会在适当的时候拿回去,而不需要你多此一举。”
“你问我为什么而活着,其实我也不知道答案,自打生下来就是个活物,就这样。慢慢地,长到会思考的年龄了,但还是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听大人们说死是非常可怕的事,当他们谈论死的时候,总是低声细语,气氛霎时间被渲染得相当可怕,听得我颤颤巍巍的,心里就这么想,不能死啊--得好好活着。”
“无论我们为什么而活着,生命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短暂的。死亡,这是伟人和凡人共同的归宿。不过诗人高唱生命的恋歌罢了,而哲学家会说死亡是自然法则的胜利。趁生命之花还没有零落成泥时赶快尽情绽放吧!”听了学生这些精彩的发言,我不由得想起了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所说的“死生亦大矣”。的确,这是一个“大”话题,也许学生的看法够不上博大精深,但他们在发言中流露出的生命意识和辨证思考是令人欣喜的。我们不断在喊“以人为本”,让学生平视自己,珍爱生命就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只有体悟生命意义的人,才会真正地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体验生命之美好,也才能坦然地面对生命的困境,活出人生的滋味和精彩。
【与其仰望伟人,不如平视自己()】相关文章:
秦文君简介(伟人细胞备课)07-06
仰望星空高中作文12-29
苏轼生平思想与其词作关联浅析(网友来稿)05-26
仰望星空话题作文12-26
大班美术教案《仰望的树林》反思12-12
庄子与惠子:在科学精神上,庄子不如惠子10-12
小学五年级日记:不如意07-03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11-11
语文教育人文精神与其他人文精神的区别09-30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