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必修)

时间:2024-10-04 07:10:2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必修)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追  忆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这句成语见于《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意思是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泥瓦得保全。人们常用这句成语比喻宁愿保持高尚的气节死去,不愿屈辱.。“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是中国人的骄傲 ,是体现中国人的视死如归的精神。

人生好比一场观赏的竟赛,所谓的人活着:“蠃要蠃得精彩,输要输得漂亮”。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受“忠孝节义”中华传统价值观的薰陶,涌现出了许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忠 贞之士。古代有田横五百壮士舍生取义,近代有国军抗日英雄张自忠将军宁死不屈。即使是无名的市井小民,一旦他有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气节,就足 以名传千古,光照后人。历史上任何一个壮烈殉节的英雄,背后都有一个悲壮惨烈的故事。历朝历代的忠臣义士都曾抱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定信念,面对威胁利诱而宁死不降,展现了高尚的道德品格。 

      综观史册,中华文化史上的一代骄子屈原,何曾是因为瓦全而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面对家国日衰,谗谄蔽明,邪曲害公,屈原誓死以谏,却遭放逐,本可效仿其他士人,投奔别国,有人也曾劝他说:“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然而屈原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怨生《离骚》,命丧汩罗。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虽死欲生,精神永存。“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屈原走出了自己绚丽的人生,给《离骚》注入了不死的灵魂。试问如果屈原抛家弃国,苟且偷生,义节佳话何从谈起?《离骚》真义何从谈起?

 公元550年,北朝东魏的孝静帝被迫将帝位让给专横不可一世的丞相高洋。从此,北齐代替了东魏。高洋心狠手辣,次年又毒死了孝静帝及其三个儿子,来个斩草除根。 

高洋当皇帝第10年6月的一天,出现了日食。他担心这是一个不祥之兆:自己篡夺的皇位快保不住了。于是,把一个亲信召来问道:“西汉末年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光武帝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来?” 那亲信说不清这是什么道理,随便回答说:“陛下,这要怪王莽自己了。因为他没有把刘氏宗室人员斩尽杀绝。” 残忍的高洋竟相信了那亲信的话,马上又开了杀戒:把东魏宗室近亲44家共700多人全部处死,连婴儿也无一幸免。消息传开后,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也非常恐慌,生怕什么时候高洋的屠刀会砍到他们头上。他们赶紧聚集起来商量对策。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元景安的堂兄景皓,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气愤地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改为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愿死而保持气节,不愿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 元景安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话报告了高洋。高洋立即逮捕了景皓,并将他处死。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赐他姓高,并且升了官。 

  但是,残酷的屠杀不能挽救北齐摇摇欲坠的政权。三个月后,高洋因病死去。再过18年,北齐王朝也寿终正寝了。          

说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历史上还有几个事例最为震撼人心,催人泪下。一是田横与五百壮士,二是江阴士民大战清军八十一日,维持了大明最后的尊严。 

    “田横五百士”出于《史记》,田横是齐国的后裔,陈胜、吴广起义抗秦后,四方豪杰纷纷响应,田横一家也是抗秦的部队之一。汉高祖消灭群雄、统一天下后,田横不因齐国的灭亡而屈膝,率五百人仍困守在山东海岛上。汉高祖听说田横很得人心,担心日后为患,便下诏令说:如果田横来投降,便可封王或封侯;如果不来,便派兵去把岛上的人通通消灭掉。田横为了保存岛上五百人的生命,便带了两个部下离开,向汉高祖的京城进发。但到了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横便自刎而死,遗嘱同行的两个部下拿他的头去见汉高祖,表示自己不受投降的屈辱。刘邦见到田横的首级后,流下了眼泪,他说:“田横自布衣起兵,兄弟三人相继为王,都是大贤啊!”随后派了二千兵卒,以诸侯的规格安葬了田横,又拜田横从客二人为都尉。不想两个从客将田横墓侧凿开,自刎在墓里。刘邦闻之大惊,十分感慨,并由此 认定田横的门客都是不可多得的贤士,便再派使者前去招抚留居海岛的五百人。五百壮士从汉使那里得知田横的死讯,也都相继“蹈海”自杀了。这个海岛后来就叫作田横岛。司马迁感慨的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 

    江阴士民在明王朝已经覆灭、毫无外援的情况下奋勇抗战,在两个多月里顶住了十几万精锐清军的围攻,困守孤城八十一天,致使清军阵亡七万五千人。城破以后,还拚死巷战,余者无论男女老幼坦然“以先死为幸,竟无一人降者”,全城六万余人仅五十三人藏于庙内生还。当投降满清的南明故将刘良佐,妄图劝降死守江阴孤城的南明守将阎应元时,得到的回答却是“江阴士民,三百年来食毛践土,深戴国恩,不忍望风降附。应元是大明典史,深知大义所在,绝不服事二君。将军位为侯伯,掌握重兵,进不能恢复中原,退不能保障江左,有何面目见我江东忠义士民乎?”每读此话,不觉痛及肝肠、泪流满面。 

    古人都崇尚“舍生而取义”为人生的至理。古代思想家孟子就曾说过:“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是啊,死亡固然让人感到恐惧,但是丧节叛变更使人感到可耻,也十分令人所不齿。一个永恒的主题贯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那就是不屈的气节。无论如何改朝换代,历史上从未有人否定过这个结论。 

    《宋史》中谈及文天祥、陆秀夫,没有将其描述成顽抗到底的愚顽之辈,而是充满了崇敬之意;《明史》中的史可法和袁崇焕也得到了应有的评价与褒扬。相反,像秦桧那样卖国求荣、变节投敌的汉奸、叛徒历经千百年还在遭受后人唾骂。

最后,撰写一联:

瓦全无风无雨一世遗臭;

玉碎有功有劳千秋扬名。 

横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必修)】相关文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名句整理09-19

地理必修二教案10-10

苏教版必修二字音字形汇总(苏教版高一必修)10-06

语文必修教学计划09-01

语文必修一教学计划06-16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04-26

生物必修二教学计划09-08

高中必修一《师说》教案通用01-22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1-27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