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策略

时间:2024-07-07 10:28:0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现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策略

 现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策略

现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策略

一、现阶段教师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困惑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什么?“教师专业发展”是从国外引进的概念,“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许多中小学都在努力追求和践行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实践中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做法,但也确实存在许多困惑和问题。

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是学校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关键。

问题一: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发展? 

学科专业性知识的获得,教育性知识与技能的增长,两者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两者如何融合?

有了学历是否就拥有了足够的学科专业知识?

拥有教学经验就有了教育性知识与技能? 

学科专业性知识重要还是教育性知识与技能更重要?

作为学校应该如何帮助教师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个人怎样去努力?

问题二:如何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 

学校通常会举办“读书”活动、沙龙,论坛、主题演讲会,参加其他学校的展示、汇报活动,教学大奖赛,等等。教师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如何,各种活动以及讨论之间有什么关系,要解决什么问题?培训的时间与成效之比?

教师不知道该学什么,根本问题是教师不知道应该“发展”什么。教师渴望自己的发展,但却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发展;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可是,专家资源是有限的且有随意性.

学校如何形成教师普遍的自我发展能力。

问题三:如何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 

多年来许多教师不断接受在职教育,从学历进修到各种培训,在进修过程中提高了学历层次,拓宽了教育性知识的视野,也获得了大量的专业性知识。

但不少教师的教学实践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或变化不大?教师不知道怎样才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在进修中“接受的”专业知识,如何转化成为教学实践中“有效的”专业知识?见识的教育性知识怎样成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各种管理行为如何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问题四:如何成为教学名师?

现实中有多种领略和学习名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与特色的方式与途径,如观摩听课、说课点评、拜师访学,等等。

名师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别人的教学特色与风格真的能学到手吗?

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对其教学风格和特色的欣赏上,就难以揭示名师成长的奥秘,难以取到“真经”。这就需要深入分析名师教学风格和特色形成的原因与过程,并从中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

学校怎样帮助教师成长?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与建构 

(一)专业化涵义:“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针对教师个体而言,它既是目标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师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自主发展、自我超越的过程。

第一,教师专业化强调教师要经过专门培养。

教师的培养主要经历两个阶段:一是正规的学历教育,既由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院校经过大学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学历教育使其成为教师;二是教师任职后的继续教育,既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通过在职学习和进修,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目前世界上出现了正规学历教育与教师继续教育两者同等重要的趋势。

第二,教师专业化表征教师的教育教学有着本行业的专业标准,这种专业标准首先表现在对教师学历的严格要求上。 

教师的专业性还表现在作为教师必须首先获得该职业的任职资格---“教师资格证”,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在本行业内有独立的专业职务系列以及与此相应的工资待遇。

第三,教师专业化强调教师要有崇高的专业信念、自律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专业素养,要求教师树立教育的服务观念,以此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使其更主动自觉地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 

(二)专业发展的理念与价值建构

1、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现代教育思想

基础教育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生长最迅速、最旺盛的时期,既是人生充满多方面发展需求和巨大潜能的时期,同时也是人一生中积累知识,形成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价值观念、思想方法的关键时期。基础教育不仅仅担负着传承人类文明、传授科学知识的时代重任,还承载着塑造学生人格、培育人类灵魂的伟大使命。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一切教学设计和教育行为都以学生为出发点,从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和经验积累出发去设计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育评价,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伦理道德和人格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形成,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2、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追求

教育是培养未来人的事业;教育的对象始终是年轻的一代。

因此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在心理上应该保持一颗充满激情的、年青的心--表现在对事业的执着热爱。

所以做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是否热爱教育事业,并决定为此奉献一切。教师专业是一项服务于人的发展的专业,它不仅决定着这一专业的特定要求,同时也意味着这一专业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因此,优秀教师应该是不断进取、研究型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追求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和最佳效果,不断地去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3 、教师的专业伦理与道德

教育是一项需要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活动。教师专业服务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意义,并决定着教师严格的专业伦理和职业的自律性。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教师的价值观直接引导和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判断,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对学生最有说服力的教育。

所以教师的伦理道德要符合社会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有高尚的人格品质,高雅的言行举止,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

(三) 专业知识的建构--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专业知识--学科性(本体性)知识、教育性知识和教师自我发展的知识三方面组成。

1 、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

首先,每一个教师都承担着具体学科的教学工作,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有比较深入透彻的了解和系统的掌握,才能很好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

其次,现代教师在正规学历教育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只有通过不断地终身学习,才能始终保持自己的知识优势,才能把最先进、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

2 、跨学科的文化知识---综合性知识

为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求知欲,为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教师在熟练掌握所教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包括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哲学、美学知识等在内的广博的综合知识。

专业学科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科学与社会发展、学科分科授课制和社会评价制度所决定的,也是教育性知识运用的条件和自我发展生成的前提。

(四)教育性(条件性)知识的领悟与运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

1、教师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必须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它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学、教学法等以及与教育教学方法、技能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支撑着教师有效地履行教师的专业工作。 

如现实问题向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辅导技能,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专业知识范畴。

2、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基础性的专业能力。

教学能力的形成需要经验的积累,但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关键在于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内在禀赋和潜能的显露与发展。

(1)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的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变为巨大的学习动力,在学习上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二是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三是教学方法的灵活性。(2)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求异思维是萌发创新精神的前提。 

公共知识与他人的经验,个体体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学习、实践、反思、提炼,再实践……;

这些是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所决定的,也是教师的职业特征与本质要求。

(3)注重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人的成功与否在于思维方式的差异。因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关键。良好的思维品质主要是以人的逻辑思维为思维基础,包括抽象概括性思维、比较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反思性思维等等。

3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放大器

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如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最真实、直观的知识以最先进的手段呈现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形成快速收集、处理、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技能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这是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信息社会的外部压力所决定的,也是教师的劳动对象与特点所要求的。

4 、教育研究能力--教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的教育研究源于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深入学习并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对教育的认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青年教师可以先从教学案例研究入手。所谓教学案例就是教师选取教学过程中的典型事件,以叙事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并对事件的过程和意义进行评价、诠释。

案例研究的目的在于教学反思后的经验积累,是一种开放式的行动研究。在案例研究基础上,教师可针对自己有兴趣、有个人见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可以进一步发展到课题研究。

三、现行学校管理体制下改善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与措施

(一)现行学校管理体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学校内部的劳动分工、科层模式、组织结构与控制以及劳动关系等,在造成学校组织内部摩擦与冲突的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与形成多种限制与制约。

遏制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面性与自主性

消融了教师个人追求专业发展的主动性

瓦解了教师的专业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以来,现代社会的组织管理已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给组织成员更多的工作自由,减少对员工的外部管制,鼓励员工的首创精神,通过工作本身所具有的挑战性引起的满足作为激励的手段等,正逐步成为各种专业性组织发展过程中引人瞩目的变革。 

(二)构建有助于教师进行全面性和自主性工作的环境与机制

以建立让教师在学校多个工作领域与各个层级交换岗位的机制,给教师在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上以更多的自由度,有充分施展自己个人抱负和能力的时间与空间 。

包括实行弹性工作制、实施个性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自主的专业进修培训、自选的研究项目以及对教师个人劳动成果的认同与尊重等。

这将有助于改变教师长期限于学校工作一隅的状况,减少分工给教师专业成长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全面提升与拓展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三)赋予教师主动承担起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责任

在学校组织目标、工作规范与程序中融入教师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愿望与目标,通过教师对专业发展的主动追求,实现其职业生涯的自我价值。

学校管理者应当根据具体实际,适度改变现阶段普遍施行的过于“刚性”的管理模式,推行教师“责任自治”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管理策略。

减少学校科层模式给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以适应快速多变的社会环境和体现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的表现程度 。

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面对的是有生命,更是有思想的学生个体,要切实为学生的成长负起责任,就必须要有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才能应对来自社会环境变化和学生成长方面的各种挑战。

这就要求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建立有助于教师主动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工作机制,而不是让教师固守科层规则,坐等学校组织下达指令,被动地服从领导的指挥。

适度改变管理者“决定一切”的控制模式,淡化包括奖惩教师行为与工作绩效在内的学校各种行政控制。 

(四)适度满足教师对劳动协作关系和专业发展的选择性需求 

适度满足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选择性需求,扩大教师个人责任自治的领域,促进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

现阶段以“优化组合”形式表现出来的学校内部劳动市场,使教师可以选择在学校内部进行流动,而不必进行跨学校的流动,有利于增加教师在学校的专业发展预期。

在学校内部给教师提供工作流动机会的做法,既有助于减少教师之间、教师与主任、年级组长等低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冲突,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严格的直接控制,适度满足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选择性需求,扩大教师个人责任自治的领域,促进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

 

【现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策略】相关文章: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10-02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05-23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06-01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案05-08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精]05-26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总结05-28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总结08-13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15篇10-26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说课稿01-16

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精选13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