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活动教学初探

时间:2024-07-31 03:44:0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活动教学初探

        

语文活动教学初探

               

               杭十四中高语组  谌卫军

一、何谓语文素质?

    何谓语文?叶圣陶先生解释得很清楚:“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如果硬要对它下个定义,我觉得于漪老师所下的定义最为可取:“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个定义既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又兼顾了它的人文性,而且还能涵盖最近兴起的计算机语言。

何谓素质?经典的定义是“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天赋”、“潜能”。但是由于使用广泛,它的含义变得日益丰富而复杂起来。目前教育界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之“素质”,一般公认为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指可以开发的人的身心潜能,又指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人身心结构中的积淀和内化;既指人的个体素质,又可指群体素质(如民族素质)。可见人的素质结构是一个由自然生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和个体心理品质三个亚结构复合而成的开放、有序、分层次的身心系统。如表所示:

                        人的身心素质结构表

层次     类别        内容    形成特征

 外层    社会文化素质 科学精神;道德修养;审美素养 后天习染性

 中层    个体心理品质 认知素质与才能品质;需要层次与动机品质;气质与性格意志品质;自我意识与个性心理品质 先天的生物因素与后天的社会因素的辐合

 深层    自然生理素质 体质、体型、体格;性别、年龄;神经系统、脑、感官;运动器官;本能、潜能、体能、智能 先天遗传性;个别差异性;生物程序性

    那么,什么是语文素质呢?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应该具有哪些素质?曾有人将教学大纲中的要求作成图表:

            

能力 文学鉴赏能力  文  学

知识 文学基本知识

能力 现代文听说读写 文言文阅读 听说读写

知识 读  写  知  识

现代汉语知识 古代汉语知识 语言

    显然,这还只是外层的语文素质,至于中层的思维品质(IQ)、 情感水平(EQ)和人格结构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造成了的不会学习、不会合作、难以表达、难以适应的畸形低能儿。

    二、课堂教学万能?

    课堂教学也叫班级授课制度,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总结和倡导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即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授课,同一个班中所有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都是一致的。中国采用这种教学制度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新中国成立以后,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我国的政治体制、教育传统以及凯洛夫的教学理论对这种教学制度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从而形成了中国特点的教学体制:以事先编好的课本为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中心,按照分班上课的组织形式而进行教学。这个教学体制的主要优点是:1、继承和传播了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遗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2、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促进了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3、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的义务教育的普及;4、规定了考核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标准和方法,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然而,课堂教学并非万能,它还存在许多弊端。其一,难以正确处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从上课到测验,各个教学环节都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地围着教师转。教师采取系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学生不能自主地创造性地参与教学活动。考试要求死记硬背“标准答案”,迫使学生成为应试的工具。其二,很难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授予学生的理论知识大都远离甚至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很少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忽视学生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思维越来越僵化,情感越来越冷漠,许多学生因此越学越呆板,越学越厌学。其三,很难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由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一致,过分强调统一要求,往往忽视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只会铸造出千人一面的学生。如果把整个学校比作一个工厂的话,那么目前的课堂教学就是一台运转不停的机器,而这台机器生产出来的大小一致、模样相同、呆头呆脑、笨手笨脚的零件就是我们的学生!

    

    三、功夫全在课外!

    课外活动有利于青少年儿童的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在以下三个方面是非常突出的:

    一是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孩子们学习与探索的原动力,也是他们进步与成才的起点。他们是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如果组织得好,活动的内容以及活动方式方法都会对孩子们有极大的吸引力。在活动过程中,由于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和对某一方面知识的深入了解,他们的兴趣会进一步强化,并有可能升华为志趣和从事某一方面工作的志向和理想。

    二是能力的培养。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课外活动的最显著特点就是活动,要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去实践、去锻炼。要动脑、动手、动口、动笔把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课外活动内容是广泛的,学生的多方面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无论是一般能力还是特殊能力,是思维能力还是操作能力,是学习能力还是生活能力,都会在课外活动的实践中得到的锻炼和提高。

    三是思想品德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不仅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还要经过由知到行的发展过程,成为道德习惯,随之还有情感、意志的培养问题。这些都要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比较好地解决。课外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采的,并且多是以小组集体的方式进行。在活动中会出现各种矛盾,如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集体与个人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就是学生思想觉悟提高的过程。这样,就可以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开展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创造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友爱、努力拼搏、遵守纪律等良好品德。有些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旅行考察等可以激发他们的理想和抱负,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操。

    四、如何抓好课外?

    1、设置课程、排入课表。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将活动与学科并列纳入课程设置中;1994年,国家教委在《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新工时制全国普通中小学今秋将实行调整后的教学计划》中,规定课程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所谓活动课程是指在学科课程以外,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活动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以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以多种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教学科目。活动课程的主要作用是: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形成技能,培养特长。1996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活动类课程包括阅读活动、写作活动、听说活动等。要有计划地开设,选用优秀教材,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可以组织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还可以组织各种语文小组和文学社团,丰富学生语文活动内容。目前,很多学校在试用主次与并列关系安排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如“511制”,即五天上学科课程,一天全部活动,一天休息;“半日制”,即半天上学科课程,半天活动,各年级统一。一般来说,年龄越小,活动比例越大,年龄越大,活动比例减少,但活动水平相应提高。张孝纯老师提出的大语文教育是很富有远见的,他把语文教学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课堂,第二层次是校园和家庭,第三层次是社会。宜昌市中学界搞的课内外衔接实验相当成功,他们开展的课外活动生动活泼、丰富多采,其中阅读课、收视课、社团活动、社会调查被誉为“四大支柱”。刘国正先生高度评价了宜昌的课内外衔接实验,他把课内与课外比作是语文教育的双翼,认为只有展开双翼才能腾飞。

    2、设计方案、组织实施

    根据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采用主题活动为基本的设计思路较为适宜。主题活动是围绕着一个主题,鲜明而突出地提出所要解决的课题,利用多种知识、多种能力、多种手段指向问题解决,使教学过程时空交错,充满立体感,发挥整体效应。主题活动可有三种模式:

    A.主题深化式

    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分成若干个阶段,将主题逐步推进、深化,如下所示。

                   主题     主题     主题

              阶段A--阶段B--阶段C--……

    B.主题辐射式

围绕着一个主题,开展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如图所示。主题辐射式活动课程设计的特点是和主题相关的活动之间是并列的,独立的,不存在顺序先后和逻辑关系。

              ……    渠道A   渠道B

                              

                          

                   渠道E   渠道D   渠道C

    C.主题立体式

确定一个主题,将之分解为若干个子主题,子主题还可以继续分解为若干个次子主题。学生从中自由选择一个次子主题,自行完成。主题的分解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以学生的提议为主,教师进行补充和归纳。如图所示。

                    主题

    子主题A     子主题B     子主题C         ……

    次子主题a    … 次子主题b  … 次子主题c  …  …        …  …

主题立体式的特点是主题是一个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它涉及多种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为了解决这一课题,需要将主题分解、细化,层层镶嵌,呈现出立体的姿势。

    

    以上三种模式的使用应针对具体内容而定,一般而言,主题深化式适合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分阶段地进行品德的知、情、意、行的转化。主题辐射式适合于与文学艺术有关的主题。主题立体式适合于与自然社会有关的主题。这三种模式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组合使用。

【语文活动教学初探】相关文章: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语文教学新的模式 ──协同教学初探07-18

多读会读巧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07-20

多媒体网络作文教学初探09-23

语文教学活动总结04-12

教醒学生的耳朵--中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初探(网友来稿)10-17

语文课外教学活动计划07-11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语文味缺失和回归初探(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07-30

初探拖堂现象09-07

课程改革下突出语文教学魅力,分层诵读教学过程教师引导作用初探 教案教学设计09-12

语文教学组教研活动计划07-01